16G101图集板平法识图与算量
16G101-1 04第五章板识图

墙外侧水平 分布筋
(b)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当用于屋面处,板上部钢筋锚固
要求与图示不同时由设计明确)
墙外侧竖向分布筋 在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内侧弯钩 弯 折 长度15d ≥5d且 至少 到梁 中 线
墙外侧水平分布筋 板 上 部y向 分布 钢筋 板 上 部x向 分布 钢筋
板 下部y向分 布 钢筋 板 下 部x向 分布 钢筋
(仅上部配筋)
距梁边为 1/2板筋 间 距
构造或 分布筋
受力 钢筋
(相应注解、标注同上图) (仅上部配筋)
受力钢筋
构造或分部筋
(相应注解、标注同上≥图L)a (仅上部配筋)
构造或分部筋 受力钢筋
悬挑板 XB 钢筋构造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折板配筋构造
图集号 16G101-1-103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73-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e上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e
f上部非贯通纵筋
1上部贯通纵筋
3上部贯通纵筋
f
1 3
g下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ll 短跨lnY
≥l'nY/3
≥l'nY/3
支座宽度 lnY的相邻跨
C
≥l'nx/3
≥l'nx/3
≥1.3ll
≥0.3ll ll
≥lnx/3
≥lnx/3
≥l'nY/3
ll
≥l'nY/3
g101-1平法识图与钢筋量计算

原位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
❖ 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 “/”分隔——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
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 写在前面。 ❖ 3.缺省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 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 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建工系
吕丽平
2
3
4
5
6
7
8
9
特点:
减少图纸量 平面表示 整体标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目录
1
平法图集介绍
2
梁平法
3
柱平法
4
剪力墙平法
5
板平法
11
目录
1
平法图集介绍
12
平法图集介绍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 平法)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 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 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 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 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例 6Φ25 2(-2)/4, 2Φ25+3Φ22(-2)/5Φ25,
39
梁平法标注
Φ10@100/ 200(4) Φ8@100(4) /150(2) 13Φ10@150/200(4) 18Φ12@150(4)/200(2) 6Φ25 2(-2)/4 2Φ25+3Φ22(-3)/5Φ25 6Φ25 2/4 6Φ25 4/2
❖例 6Φ25 4/2, 2Φ25+2Φ22
16G101图集板平法识图与算量(学习培训)

10、板分布筋根数(教材85)
因为分布筋没有放入梁内,而且起步点距梁边为 板分布筋间距的二分之一,加之负筋另一侧根本 没有梁支座 所以根数为: (当向负筋延伸长度-梁宽/2-分布筋间距/2)÷
分布筋间距+1
11、温度筋计算
温度筋相关知识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 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 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 衔接:
①单向受力屋面板和民用建筑楼板为60mm, 单向受力工业建筑楼板为70mm,双向板为 80mm,无梁楼板为150mm,现浇空心楼板 为200mm。
②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 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 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 250mm
第一节、板平法基础知识
•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 • 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 • 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补充,楼板相关构造,重在了解
1、后浇带钢筋构造
后浇带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 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 的临时施工缝
XX
有不同的留筋方式
XX
板厚及配筋与所在板相同;构造升降高度≥300
最大边长或直径<1 m;加强筋长度有全跨贯通和自洞边 XX
锚固两种
XX
翻边高钢筋取代原位置的非贯通配筋
XX
板悬挑阳角上部放射筋
楼板相关构造在平法施工图中直接采用引注方 式表达,跟前边梁内的吊筋一样
16G101第四章梁、板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傅华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傅华夏廖宜香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16G101平法钢筋试图算量 桩基承台平法识图及钢筋计算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二、三桩承台的钢筋构造
16G101-3 P95、96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分布筋排布距离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端部弯钩判断 35d+0.1D=35*25+0.1*1000=975mm 500+1000-40=1460mm>975mm,端部不用弯折 底部受力钢筋计算: (1000+1750)*2-2*40=5420mm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端部弯钩判断 35d+0.1D=35*25+0.1*1000=975mm 500+1000-40=1460mm>975mm,端部不用弯折
第五节 独立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二)
目录
一、矩形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二、三桩承台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三、双柱联合承台配筋构造及案例
16G101-3 P100
承台梁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二、承台梁的案例计算
长度2300mm,桩入承台50mm
承台梁的配筋构造及案例
端部是否弯折判断 35d+0.1D=35*14+0.1*400=530mm 475-40=435mm<530mm,端部需要弯折10d
独立承台 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
选注内容
配筋 承台板底面标高
必要的文字注解
原位标注 16G101-3 P46-48
独立承台的平面尺寸
第三节 独立承台的平法识图(二)
目录
一、桩基承台的平法表示 二、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
独立承台的平法识图
二、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
必注内容
独立承台编号:CT 截面竖向尺寸:h1/h2
16G101图集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G901-4PPT培训课件

2020/11/20
27
(3)利用筏板封边纵向钢筋、基础梁腰筋作为附加
横向钢筋(不足部分另补);从柱边延伸长度应不 小于la;
2020/11/20
28
7)柱基础为上反基础梁时
(1)在梁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箍筋,筏板内设置 固定箍筋;
(2)当设置基础梁端水平加腋时,不满足保护层 厚度大于5d,可使加腋的水平构造钢筋满足附加横 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要求,柱内只设置固定箍筋;
1
一)普通板式楼梯
1.第一跑与基础的钢筋排布与构造 1)与条形基础相连 (1)根据支座的设计支承假定确定上部钢筋的 弯折锚固水平段长度; (2)下部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 (3)第一根分布钢筋距支座的距离;
2020/11/20
2
(4)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上、下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 锚固长度要求;
2)满足直线锚固长度且能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可 在端部不做水平弯折; 3)弯折锚固竖直段长度应不小于0.6labE(0.6lab) 且弯折后的直线段为12d;
2020/11/20
31
4)基础厚度较大,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固定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布一”或每隔1米有一根钢筋 伸至基础底板;
5)在锚固区设置2道水平分布钢筋且间距不大于 500mm的水平固定钢筋,并每层均设置水平拉结钢 筋,不容许点焊固定;
(1)直线锚固、弯折锚固长度的要求同前;
(2)基础梁范围保护层厚度≤ 5d时,可结合基础 梁的腰筋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2020/11/20
35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在基础中锚固
1)竖直段满足应不小于0.6labE(0.6lab)且弯折后 的直线段为12d;
零基础学钢筋计算-16G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钢筋工程计量----结构各构件的支座关系
梁是板的支座 柱是梁的支座 基础梁是柱的支座
钢筋工程计量----框架梁钢筋设置及构造
梁加腋(边、中支座处)
钢筋工程计量----梁加腋
钢筋工程计量----主次梁交接处吊筋
11G101-3P53柱插筋构造
图2
基础插筋的计算
框架柱钢筋构造图示
-基础插筋
图一
插筋保护层度>5d;hj>laE(la)
插筋保护层度>5d;hj≤laE(la)
图三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度≤d;hj>laE(la)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度≤d;hj>laE(la)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度≤5d;hj≤laE(la)
注: 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Ll、LlE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2.在任何情况下Ll不得小于300mm。 3.式中ξl为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当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为表的中间值时,可按内插取值。
抗震
非抗震
LlE=ξlLaE
Ll=ξlLa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ξl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16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
三a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 海风环境。
三b
盐渍土环境 ;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 海岸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16G101图集平法制图规则及计算深度解读

16G101图集柱平法制图规则及计算深度解读图集相当于字典,查起来方便,读起来费劲,有时候读了多遍也理解不了,如果理解不了,你将无法查询,从今天开始,我帮大家深度解读16G图集,帮大家节省时间。
大家看一下,同图表示,你是不是对平法是什么,有了更好的理解。
16G图集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非抗震情况,就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份文件。
至于16G101-1和-2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后面再讲,慢慢来!“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我理解是否正确,欢迎大家拍砖。
虽然现在平法图集上没有陈教授的名字,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个人,他发明平法,解放了无数建筑工作者的劳动力。
别把图集当规范,平法图集是从规范衍生出来应用工具。
简单来说,平法施工图=平面图+标准构造详图,这里平面图是按照平法规则绘制出来的。
这几种方式,我们后面会详细解读。
图纸说明大多数对预算员没用,做预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图纸说明上。
这些地方设计如果不注明,就证明是设计新手干的,找老预算员取取经验,别瞎做。
哈哈!先来一波更新^.^【2016年11月7日】其实芯柱的内容,16G平法图集并没有单独拿出来,因为网上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我在这里特意拿出来单独解读。
列表注写方式图上有个特点,就是柱截面标注的不是具体尺寸,是参数代号,具体尺寸要从表里查得。
注意,偏轴时图中参数可以是负值。
这里注意大家按照我给的序号顺序看。
关于转换柱的具体内容,我们后面会详细解读。
常用的箍筋是类型1和类型2。
我们经常碰到复合箍筋,不知道怎么拆分,有了这个原则就知道怎么拆分了。
大家注意,柱子的箍筋是“几×几”,梁的箍筋一般叫“几肢箍”。
大家注意,芯柱不会单独存在,一定和框架柱在一起,尺寸标注方式随框架柱。
为了施工方便,这张表平法图集要求至少在柱、墙、梁结构图上放置这张表。
大家注意,这张表里的标高表示的是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而不是建筑底标高,平法图集里讲的所有标高,都是结构标高不是建筑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 隔一布一:例如A12/14@100
100
29
的注 含意 义:
资 格 考 试 中 一 定 要 写 明 钢 筋 等 级 符 号30
说明:
31
原位标注
•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 贯通纵筋(负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
32
原位标注
33
原位标注(94)
34
说明:
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18
贰、有梁楼盖平法制图规则
说明:
板块的பைடு நூலகம்定
集中标注的内容:
• 板块的编号 • 板厚
• 贯通纵筋(包括了 下部受力钢筋)
• 标高高差
普通板:双向均以一跨为一个板块
密肋板:双向主梁均以一跨为一个板块,次梁不计入跨数
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以选择一处做标注
。
19
第二节、板平法识图
39
1、板底筋(下部)长度 见 教 材 页 ,
80 11G101—1 92
页
1级钢筋:长度=净跨+伸进支座长度×2+6.25d×2 1级以上钢筋:长度=净跨+伸进支座长度×2
备注:如果有搭接,就再加搭接长度乘以个数
搭接范围在净跨的四分之一处(83页)
40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
BD
FB Crs Ces
序号
说明
XX
以单向加强纵筋取代原位置配筋
XX
有不同的留筋方式
XX
板厚及配筋与所在板相同;构造升降高度≥300
最大边长或直径<1 m;加强筋长度有全跨贯通和自洞边 XX
锚固两种
XX
翻边高度≤300
XX
以上部双向非贯通加强钢筋取代原位置的非贯通配筋
XX
板悬挑阳角上部放射筋
楼板相关构造在平法施工图中直接采用引注方 式表达,跟前边梁内的吊筋一样
7
第一节、板平法基础知识
2、板钢筋的组成
壹
下部钢筋
板
贯通纵筋
平
法
的
上部钢筋
基
础
贯通纵筋
知
识
非贯通纵筋(一般为负筋)
X向 Y向
X向 Y向
分布筋或构造筋
8
板贯通纵筋(受力筋)
9
由弯矩图(C)可知,板上下两个面都存 在弯矩,所以板的上下两面都要布置受 力钢筋,而且一般是在集中标注中显示
10
问:对于板下部受力钢筋呈交叉布置,那么谁在上谁在下?
15
由实际工程知,上部受力钢筋可以 贯通,也可以非贯通
16
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
• 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 下至上为Y向;
•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 做相应转折;
•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17
贰、有梁楼盖平法制图规则
•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26
特例:
1、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 以Yc打头注写,比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
2、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 位尺寸。
3、
4、板面标高高差: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 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不注
27
•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 呈放射状布置。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 外墙阳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 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开裂,抵抗负弯 矩(P93)。
答:首先看设计说明,如果设计未说明,短跨方向钢筋 应当布置在长跨方向的下面
11
板非贯通纵筋(负筋)
12
由弯矩图(C)可知,板支座处存在负弯 矩,所以对于板支座处上部应布置负筋, 而且一般是在原位标注中显示,如果负 筋呈贯通形式,可以在集中标注中显示
13
板分布筋(构造筋)
14
红色为非贯通筋,白色为分布筋,
• 说明:单向板,板中的受力钢筋应沿短边布 置;双向板,沿板的长、短边两个方向都 需布置受力钢筋。
6
• 衔接:
①单向受力屋面板和民用建筑楼板为60mm, 单向受力工业建筑楼板为70mm,双向板为 80mm,无梁楼板为150mm,现浇空心楼板 为200mm。 ②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 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 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 250mm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8
板 弯 矩 图
小结:板跨中承受正弯矩,下部配置受力筋, 在集中标注中表达 支座处承受负弯矩,上部配置负筋(非 贯通),在原位标注表达
有梁楼盖板钢筋计算
受力筋
上部受力筋 下部受力筋
板内钢筋 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
分布筋
温度筋
马凳筋
注意:计算时,一定要看懂图,分上、下部,分X、Y方向, 逐一计算
•
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mm时,设计者应当指定
板端部封边构造形式,当采用U形钢筋封边时,应指定U
形钢筋的规格、直径。
35
36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7
表4-2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
构造类型 纵筋加强带
后浇带 局部升降板
板开洞
板翻边 角部加强筋 悬挑板阳角放射筋
代号 JQD HJD SJB
板 2)根据板的组成形式,可分为:有梁板和无梁板 平 法 3)根据板的支撑情况,可分为:普通板和悬挑板
的 4)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基 础
5)根据板的布筋方式,可分为:单层布筋和双层布筋
知 说明:板的平法识图分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识 无梁盖平法识图、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三
个部分,由于无梁楼盖板在实际工程中几乎
不用,故不作要求。
4
有梁楼盖: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5
单向板、双向板(P教材76)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 计算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 按双向板计算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 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 造钢筋
贰
1.板块编号
板 平 法 识 图
—
制 图 规 则
20
板厚
21
贯通纵筋 双层:下部Below 上部 TOP
上层双向钢筋
下层双向钢筋
22
贯通纵筋:
单层双向 底部双向,上部单向 双层双向
23
支座负筋
板底双向配筋
24
T,Y向钢筋 B,Y向钢筋
双层双向配筋
B,X向钢筋 T,X向钢筋
25
小结:对于贯通纵筋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之 板平法
板这一章节,在16G101图集中,与11G101图集没有变化
1
2
壹 板平法的基础知识 贰 板平法识图——制图规则 叁 板平法钢筋构造与计算 肆 板平法钢筋排布规则 伍 板平法钢筋的计算实例
3
第一节、板平法基础知识
1、板构件的分类
壹 1)根据板的施工方式,可分为:现浇板、预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