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手机技术对人类交往与关系建立的影响

手机技术对人类交往与关系建立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一种社交媒体,它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关系建立。
本文将探讨手机技术对人类交往与关系建立的影响。
首先,手机技术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
过去,人们需要通过书信或电话来传递信息,而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即时通讯。
不论是文字、语音还是视频,都可以通过手机技术实现。
这种便捷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频繁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交流,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其次,手机技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们过度依赖手机通讯,导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在公共场合,人们往往习惯性地低头看手机,而忽视了周围的人和环境。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削弱了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此外,手机技术还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往往会被社交媒体上的大量信息所困扰,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入交流。
然而,手机技术也为人们的交往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渠道。
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感受,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
这种虚拟社交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远在他乡的亲友保持联系,也为人们拓宽了社交圈子。
此外,手机技术的普及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
通过手机应用,人们可以参与各种社交游戏、社交活动和线上聚会。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手机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新的行业,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这些行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娱乐选择。
然而,手机技术对人类交往与关系建立也带来了一些隐忧。
通过手机技术,人们可以轻松地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但这也增加了人们遭遇网络骚扰、欺诈等风险的可能性。
此外,手机技术的便捷性也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的沉迷,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交往需求。
这些问题需要人们自觉抵制手机技术的消极影响,合理利用手机技术来促进人际交往。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在现代社会中,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用户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际交往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书信往来到如今随时随地的即时通讯,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社交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
一、智能手机对社交方式的变革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微博、Facebook等。
这些平台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分享和获取信息。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无需亲自见面就可以轻松交流。
以下是几种主要影响:1. 沟通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而不仅限于语言。
这种多样化让信息传递变得更生动、更丰富。
2. 即时性和便利性传统交往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而智能手机则实现了无时无刻的不间断沟通。
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手中有手机,就可以随时与他人保持联系。
这种便利性极大提高了人际交流的频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3. 社交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推动了社交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得许多人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职业发展,用户都可以在网上建立联系,进而形成新的社交圈。
二、人际关系的重塑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沟通方式,还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因此经历了深刻变化,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际关系的碎片化智能手机上的社交平台允许用户与很多人保持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较为肤浅。
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熟人”。
碎片化的人际关系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却可能不高。
这导致许多人在面对情感问题或生活困扰时缺乏深入的支持和理解。
2. 深度交流的缺失随时随地的沟通便利使得许多人选择通过信息而非面对面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度交流及情感连接往往被忽视。
人与人之间通过屏幕表达情感,可能会有信息传递不完整或误解的风险,因此深度情感连接受到威胁。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交模式。
本文将就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性首先,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
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进行实时通讯,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社交软件如微信、WhatsApp等让人们可以轻松地保持联系,并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
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朋友的动态,扩大社交圈子,以及结识志同道合的人。
社交互动形式的转变然而,智能手机也给社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过去,人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建立情感联系,但是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屏幕进行沟通。
这种虚拟交流模式缺乏真实感和情感交流,可能会导致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增大,降低了亲密关系的质量。
社交焦虑症的出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智能手机使用过度可能引发社交焦虑症。
人们沉迷于社交网络、信息推送等功能,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融入真实世界中的社交圈子。
长时间使用手机也会增加孤独感和焦虑感,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虚拟社交与真实社交之间的平衡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虚拟社交与真实社交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过度暴露自己的生活细节。
总结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传统社交模式,带来了便利性和新的挑战。
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潜在风险,并努力保持虚拟社交与真实社交之间的平衡。
只有合理利用智能手机,才能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保持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希望本文对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有所启发,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
它的普及和便利性给人们的社交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本文将探讨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手机促进了社交的便利性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通过手机通讯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文字、语音还是视频通话,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实现,大大提高了社交的效率和便利性。
其次,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交平台。
各种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让人们可以分享生活点滴、交流见解,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丰富了社交生活,增进了人际关系。
二、智能手机带来的社交问题与挑战然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社交问题。
首先,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减少。
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相聚时,总是低头玩手机,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导致交流变得肤浅和机械化。
其次,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也容易让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际关系。
一些人整天沉浸在社交软件的世界中,忽略了家人、朋友之间的真实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和疏远。
三、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为了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注意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其次,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社交功能,加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机参与到一些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中,拓展社交圈子,结识更多有益的朋友。
总的来说,智能手机在改变人类社交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合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社交的乐趣,拓展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希望人们在使用智能手机时,能够理性看待其影响,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让社交更加丰富多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与对策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与对策一、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沟通方式的变化:随着手机的普及,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手机文字、语音和视频取代,这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2.社交圈子失衡: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过度关注虚拟世界的社交,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社交中,使得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孤独、内向等现象。
3.人际关系疏离:手机依赖使青少年对手机屏幕外的现实人际关系产生淡漠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矛盾。
此外,手机成瘾者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
4.信任危机: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度降低,容易产生猜忌和防范心理。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二、应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人际关系对策1.家庭关爱: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多进行面对面沟通,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对手机的依赖,树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
2.的学校教育:学校应开展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提高青少年的沟通能力。
同时,加强校园社交活动的组织,让青少年在现实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倡导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媒体可以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
4.增强心理素质:青少年自身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自我调适,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5.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应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亟待解决。
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应共同努力,克服手机依赖,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

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影响的探讨智能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从家人朋友间的沟通到商业社交活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社交变得更便捷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社交变得更加便捷。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信号,我们就可以随时与他人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通过社交应用程序,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实时互动,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变得更加模糊。
2.社交变得更加虚拟然而,智能手机也带来了社交虚拟化的问题。
有些人沉溺于手机世界,忽略了身边真实的社交环境。
朋友聚会时,眼睛却盯着手机屏幕;恋人约会时,手指却忙着在键盘上飞舞。
这种虚拟社交的模式,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真实社交能力的培养。
3.社交焦虑和孤独感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有些人开始追逐虚拟世界中的点赞和评论,对于社交媒体上的每一个表现都充满焦虑。
过度依赖智能手机进行社交,也可能导致孤独感的增加。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面对面的交流和真诚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4.社交话题广泛多元不过,智能手机也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交话题和交流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应用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和见解,拓宽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从古典音乐到时尚潮流,从美食探店到旅行见闻,智能手机为社交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内容。
智能手机对于人类社交的影响是双面的,它既让社交更加便捷和多元化,也带来了虚拟化和孤独感的问题。
因此,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我们也要注意保持现实社交的重要性,珍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避免过度依赖手机造成的社交障碍。
智能手机在社交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在利用智能手机便利的同时保持现实社交的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愿我们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与人类情感交流的真挚和温暖。
手机对人际沟通的影响的作文300

手机对人际沟通的影响的作文300
手机,真的是现代生活的小能手啊!它就像个超级桥梁,不管
多远的朋友都能马上聊上天,感觉距离都消失了。
在忙碌的城市里,大家随时都能掏出手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小日常,聊天都变得好
方便。
但话说回来,手机也让咱们有点“上瘾”了。
有时候,明明坐
在一起吃饭,大家却都在低头玩手机,家里的欢声笑语都少了。
手
机成了交流的替代品,好像面对面聊天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还有啊,手机也让咱们的表达方式变了。
以前写封信、送张贺
卡多有心意啊,现在统统变成了电子祝福,虽然快,但总觉得少了
点什么。
在虚拟世界里,大家都容易藏起真实的自己,用些表情符
号来遮遮掩掩。
不过呢,手机也让社交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微信、微博这些平台,咱们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聊聊兴趣爱好,一下子社交圈
就扩大了好多。
总之呢,手机这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
它让交流变得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社交、娱乐休闲、学习教育应用伴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而兴起,大学生作为新兴事物最活跃的接触者、使用者和被影响者,其思想态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正随之转变。
本文以NT 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手机网络的使用情况及对其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提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entertainment ,leisure ,learning education is ris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ost active contacts ,users and affectedpeople ,their ideological attitudes ,behavior ,way of life is gradually chang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network. This paper takes students in 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the usage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and its aspects on interpersonal contact so as to put forward better 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关键词:手机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Key words:mobile phone network ;collegestudent ;interpersonal contact1006-4311(2016)17-0198-020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94亿,较 2014年 12月增加 3679 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摘要: 对于更方便的人际交流的需求促使手机从简单的通话功能发展为多媒体互动沟通功能,与之相伴的是手机硬件的不断强大和手机操作系统的优胜劣汰、自我更新。从手机开发者角度,研究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可以对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做出正确判断,取得研发上的先机。 关键词: 手机;人际交流;电脑;发展,市场占有率
The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the Mobile Phone Development Abstract: For a more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demand prompted the mobile phone from
simple function ca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ccompanied by a mobile phone hardware development and mobile phone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self-renewal. Research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mobile phone development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bile phone can make a correct judgment, obta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Keywords: Mobile pho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Development;Market share
本文试图从手机厂商和手机开发者的角度,研究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从而对手机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从而研发出符合市场的要求的产品。 人际交流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借助书信、电话、传真、网络等各种媒介进行的传播。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骨石竹木到书刊报纸,从电报传真到广播电视,从电脑网络到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传播媒介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 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担负着人际沟通的重要功能,它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马丁•库珀先生于1973年在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而今手机已成为全球最普及的便携式通信设备。从笨重的“大哥大”到翻盖、旋盖、滑盖,再到触控大屏直板;从简单的2G通话到短信、彩信,再到视频通话、微博交流;从收打电话到听歌照相,再到强大的游戏,纵观手机发展史,从外形到功能,从软件到硬件,无不是受人们对更宽广、更方便的人际交流的需求所推动的。只有满足了人们需求的手机,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肯定,赢得市场。 人际交流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动态交流,随时随地 动态的交流,随时随地的可接触与可获得可以说手机的原始特点,手机脱胎于固定电话,其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移动通话的需要,这从手机的另一名称中可以窥见一斑:移动电话。相对于传统人际交流受时空维度的限制,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流可以消除时空距离对我们的束缚。 面对面的交流、利用固定电话、电脑聊天工具均需要交流双方在同一时间进行,而利用手机进行交流的双方可以不同时在线,即使一方处在关机状态,一旦开机后,未接到的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则会在手机屏幕上显示,而且,信息内容不会失真,准确无偏差。另外,现代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集中长时间进行人际传播已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手机恰好能充分地利用人们的零散时间进行交流,甚至成为排队等候时的消遣,几分钟的聊天或短消息便可在某种程度上释放心灵,交流情感。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距离限制,因此,人际传播局限于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诸如部落和村庄。电子媒介的诞生使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但是手机面世之前人们在世界的任何两点之间,仍然无法自由快捷的通讯。手机的诞生连同其几乎遍布全球的GPRS网络设施开创了这一可能性,双方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交流,而不用考虑距离的限制。
图1、4G LTE网络使用户人际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二、反馈及时,互动性强 霍曼斯认为“人们重复那种受到回报的行为,而不重复那种受到惩罚的行为。”[1]他为阐明这一观点提出了五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为:“就人们的所有行动而言,某人的某一行动越是经常得到回报,此人越是可能采取该行动。”[2]“麦奎尔与西蒙斯认为:回报的可靠性是将两个人结合在一种关系里的主要纽带。”[3]使用信件、传真、电子邮件进行人际交流,对方的反馈是延时的,有时甚至是没有回应的,使用固定电话,对方不在旁边接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反馈延时的最大缺点就是可能造成一个个交流的片段联接的不够好,当然也就影响传播的效果。而使用手机进行交流,声音的发出和输出同时进行,文字和图像的传输速度也是极快的。另外,手机是随身携带的,大在降低了无人应答的机率。手机的这些特性增强了反馈的即使性和互动性,双方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的反应修改、调整、补充自己的传播内容,从而达成传播的高质高效,人们也就越倾向于选择手机这一具有很强回报性的媒介进行人际交流。
图2、注重购买者用户体验的诺基亚LUMIA701获得了更良好的的用户满意度。 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三、视听合一,多样传输 早期的人际传播主要是面对面的交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质技术手段介入到人际传播领域,例如:书信、电报、固定电话、传真等。由于所借助的媒介自身的局限,这种人际传播大多还只能采用较为单一的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在传播等号的使用上相对单调,或者是文字,或者是声音。1973年出现的手机最初也是只能传递单一的介质:声音,1992年,英国某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成功发送了世界是第一条短信息,这就意味着手机突破了单一传递声音的手段,开始能够传递文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打破只能传输声音的文字的局限,开始能够传输彩信、音频甚至视频,从而也就具有了和电视,网络同样的声画并茂的特点,手机可以承载人际传播所需要的所有介质,比如纯文本信息,语音信息,图片信息,甚至视频,这是其他以人际交流为主的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利用手机进行的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个人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一个基本动机就是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能使人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手机的多媒体传输功能可以传递动听的声音、细腻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片,使人际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有利于减轻人的孤独,烦恼和压抑。
图3、 更大的屏幕和更强的软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手机行业领军的三星和苹果的产品因此受到消费者追捧。 四、介质轻便,经济灵活 人际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点对点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私人特点,追求封闭性。因此,人们期待交流环境有较高的安全性,以保护人的隐私。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限于种种因素,人们在交流时常担心被偷听,偷看。而手机精小轻巧,携带方便是其与生俱来的品质,使它具有了比相对笨重的固定电话,传真机,电脑等更强的私密性,人们可以在任何自己认为安全的环境下或私人的场所和角落利用手机进行文本,声音,图象的传输,以实现个体的交流自由。手机的精巧轻便以及无线传输使人类最大限度的摆脱了物质媒介工具本身可能对传播活动带来的限制。商家为争夺市场份额,手机的价格和资费在不断下调,使得它比电脑和固定电话更加的经济。一般手机的价格仅有电脑的数分之一,一条短信息的费用多为0.1元或0.15元,不公不受长短途限制,而且还是单向收费。另外手机的入网手续比电脑和固定电话都要简单。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曾经的广告: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随时随地传信息,这个朴素的表达实际上概括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传播活动一直努力的方向,一致追求的目标,而手机的诸多特点正是使人类的人际传播变得沟通无限。 关于人际交流对手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保罗·莱文森所著《手机》一书,对手机的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无限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人际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图4、NFC技术能够逐渐取代信用卡来实现移动支付,用户只需拿着支持NFC的智能手机在支付设备旁一摇就能实现移动支付。 总之,消费者对于更便捷和广泛的人际交流的需求是推动手机发展到现在的内在动力,也将必然决定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开发者只有注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结合最新的生产技术,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2] 迈克尔.E.罗洛夫(美) 著,王江龙 译,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第3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3] 迈克尔.E.罗洛夫(美) 著,王江龙 译,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前言第三页,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