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浅谈山羊痘病的综合诊断与防制

} 邻的几个 自然村相继 出现疫 情 , 洋 状 、 圆形 或不 规则 行 ) 形态 各 异 的
6 讨 论和小结 、
洞村 1 户 、 5 大村子 2 多户 、 0 活水 2 的 山羊 接触传 染性脓 疱病病 毒 , 属
发病 。发 病 13 18只 , 死亡 6 6只 , 0
( ) 的 山羊痘疫 情死 亡率 1发生r
国
( ) 过调Βιβλιοθήκη 查 研究 , 3通 弄清 了该 现广泛性 丘疹 ,有 的 现鼻 炎 、 结 紧急 通 知》 关 于引 进 山羊 造 成 病在本地 的流行范 围和危害性 。该 和《 ; 膜炎 , 体表淋 巴结特 别是前淋 巴结 疫病有关 情况 通报》 ,并 派 专业 病 易 感动 物 主要 是 山羊 ,不 同年 肿大 ,H 睑 J的丘疹 引起 眼睑炎 。 技术 人 员深 入 疫 点疫 区 开展 调 查 龄 、 别 的山羊 均 易感 , 艮 二 性 幼畜 和体
j 槽 河 村 的 山羊 商 贩 户 购 进 1 石 0只 在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均 看 到 注 射 05 l1头 份 ) 1 后 , 再 .m ( 。 周 未 山羊 发 病 。随 后 有 1 户 ,0 1 2 8只 山 圆形 、 圆 形 或 似 砖 样 、 囊 膜 、 卵 有 有 发 现 有 新 的病 例 发 生 , 效 控 制 该 有 ; 相继发病 , 亡 9 羊 死 O只 。1 后 , 周 相 多 样 形 核 心 ( 纺 锤 形 、 状 、 环 病 的 发 生 。 似 梭 苯
继 发 呼 吸 道 疾 病 ,H 咳 嗽 、 吸 和 防制 工 作 。 }现 呼 困难 等症 状 。 质 差 的羊 死 亡 率 高 。一 年 四 季 都有 ( ) 山羊 痘 疫 情 进 行 拉 网式 发 生 , 要 呈 区域 性 、 方 性 流 行 , 2对 主 地
山羊痘的防治方法!

山羊痘的防治方法!山羊由于饲养粗放、简单,在江苏地区饲养非常广泛,正常情况下山羊的疾病也比较少,但是这几年羊痘的两次暴发,也给饲养者们敲响了防疫的警钟。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山羊、绵羊互不传染。
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
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
本病潜伏期为6~8天。
体温升高至41~42℃,鼻腔和眼结膜有卡他性脓性炎症。
在颜面、乳房、外阴、四肢内侧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发生暗红色斑疹,并迅速发展为丘疹,疹块逐渐增大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凸出。
全身有毛区的皮肤上出现许多球状隆起结节,星罗棋布。
病期约为3周。
瘦弱羊特别是羔羊,全身发痘严重,波及内脏反应明显,继发重度肺炎,孕羊几乎全部流产或产死胎,病死率很高。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山羊痘的防治。
一、做好免疫注射对健康羊群全部接种山羊痘弱毒疫苗,0.5毫升/只,尾下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注苗后1个星期左右产生保护抗体。
二、加强消毒灭源羊舍、羊场环境、用具、饮水等应定期进行严格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
对已发病的羊群,要严加封锁,隔离病羊,进行治疗。
病羊尸体必须深埋或烧掉,病羊圈舍及护理用具要用3%石碳酸消毒,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严禁到疫区放牧,搞好圈内卫生。
对病羊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给予软嫩而容易消化的饲料,圈舍要暖和而通风,最好在天晴时放牧,让病羊能晒晒太阳,特别是在发疹期,要加强保温,铺上垫草,供给温水。
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对症治疗;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石碳酸洗涤,然后涂药;对粘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总的来说,山羊痘是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防重于治,一是严禁从疫区买羊,从非疫区买羊也要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证明,进行隔离观察20天左右,证实无病后再合群;二是平时尽量不要让陌生人到羊圈接触饲料用具,以防带毒传染;三是尽早接种疫苗,提高山羊的自身保护力;四是如果发生疑似山羊痘疫病,应当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以争取及时规范的治疗,将损失减到最少。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疫治疗

( 1 )特 征 性 的 病 理 变 化 , 主 要 是
皮 肤 与 粘 膜 、 尸 体 腐 化 迅 速 , 在 皮 肤
少 毛 地方 ,可 见 到 不 同 的 时期 的痘 疱 。 ( 2 )呼 吸 道粘 膜 有 出 血性 炎 症 , 有 的有 增 生 性 的 病 灶 ,呈 灰 白 色 、 圆 形 或 椭 圆形 、直 径 为 O . 5 一 l c m左右。 ( 3 )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充 满 混 有 血 液 的 浓 稠 粘 液 , 消 化 道 粘 膜 有 出 血 性
泌 物 .痘 诊 渗 出液 、脓 汁 、痘 痂 及 脱
性 ,但疥 癣 虽有 传染 ,却 发 展很 慢 ,
并 不 形 成 水 泡 或 脓 泡 ,在 实 验 室 用 显 微镜 镜 检 刮 屑 物 可 发 现疥 虫 。 6 预 防 ( 1 ) 对 羊 群 、羊 舍 、饲 料 饮 水 及 用 具 , 羊 场 周 围 运 动 场 所 定 期 进 行 消
时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提 高 羊 的 抵 抗 力 , 达到 完全 扑 灭 羊 痘 疫病 的 目的。 关键 词 : 羊疽 ;诊 断 ;防 疫 ; 治疗
1 山羊 痘 病 的概 述
发 炎
注 意 卫 生 . 给 予 软 嫩 而 容 易 消 化
羊 病 又 叫 羊 天 花 .是 一 种 急 性 接
( 3 )诊 断 区别 :在 浓泡 结 痂 期 , 可 能 误 认 为 是 皮 肤 湿 疹 或 疥 癣 , 但 这 两 种 病 均 无 发 热 症 状 .而 湿 疹 无 传 染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疫治疗
落 的上 皮 内 都 含 有 病 毒 ,可 在 病 期 任 何 阶 段 都 有 传 染 性 。健 康 羊 和 病 羊 直
综合防治羊痘的措施

综合防治羊痘的措施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全身皮肤,尤其是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
痘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随后变为脓疱,脓疱干结成痂,脱落后痊愈。
羊痘对羔羊致死率高。
一、临床症状发病羊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升高到41—42℃,伴有咳嗽、寒颤。
先在皮肤上出现明显的充血斑点,随后出现眼睑肿胀,眼结膜出血;眼角、鼻腔流出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随后红斑逐渐增大、突出,形成丘疹结节。
结节在几天内形成水泡,化脓,最后结痂脱落而愈。
病程约2—3周;病羊口腔、咽喉、舌头等处亦发生多个丘疹,化脓形成溃疡,发臭,严重影响饮食;发生羊痘后,病羊常伴有并发症,如呼吸道炎症、肺炎以及孕羊流产等。
在痘病发展过程中,轻者仅出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卡他性炎症,痘疹也能很快消散痊愈。
但体质较差、营养不良的老弱羊及羊羔,多呈现恶性经过,导致最终死亡。
二、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羊,可见唇、鼻、颊、眼角、腿部等部位皮肤上有痘痂;口腔、咽喉、舌头等有多处溃疡,严重化脓;前胃和真胃黏膜上有大面积出血性炎症,明显可见溃疡或红斑;肠充血充气,肠壁变薄,内容物少;头颈部、肩前、腹股沟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充血、化脓、坏死现象。
三、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诊断为羊痘。
四、防治措施1.隔离封锁由畜牧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发布封锁令,封锁疫区,设卡消毒,严防疫区内羊只流动,造成疫情扩散。
2.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死亡羊只、剩余饲草饲料及污染物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羊粪堆积发酵。
3.彻底消毒对疫区内羊的圈舍及周围环境用3%漂白粉、20%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消灭传染源。
4.紧急免疫接种羊痘病应以预防为主,最有效的办法是搞好免疫接种,每年对羊只免疫接种一次羊痘疫苗,接种后约4—5天产生免疫力,如果等发病后预防,往往效果较差。
山羊痘流行特点及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0 ·2020.230 引言山羊痘是由痘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对山羊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该类病毒性疾病又被称为羊天花。
患病后在患病羊体表皮肤表面会出现丘疹结节和水泡,有时还会对羊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感染山羊痘疫情的地区,经常会出现大批量的羊死亡,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
山羊都属于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后,需要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会对所在地区的羊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1 流行病学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低温干燥环境中能存活好几周。
患病羊的脓泡、水泡中携带有大量的山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能在干燥的结痂和羊皮中存活很长时间。
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使病毒的传播流行范围广。
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蔓延。
养殖场患病羊和带毒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羊通过接触饲料、饮用水、饲养用具实现病毒的间接传播。
损伤的皮肤粘膜也是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径。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山羊都可受到病毒的感染,其中以羔羊的易感性最强。
山羊痘可在任何时间段发生流行,但以春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温度适宜,潮湿不堪,蚊虫活动频繁及养殖管理条件较差卫生环境不良,均会加速病毒的传播蔓延。
在自然条件下,痘病毒划分为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只会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即可以感染山羊,也可感染绵羊。
2 临床症状山羊痘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6~7 d ,发病初期患病羊的体温迅速升高到40 ℃,最高升高到42 ℃,采食停止,腰背拱起,全身肌肉震颤,脉搏跳动加快,眼结膜潮红,鼻腔黏膜出血。
肉眼可看到眼睛周围,鼻翼、口唇、四肢、内侧、乳房、胸部部出现小红点,随后形成丘疹和结节,最终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面,溃疡面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在1~2周形成结痂,恢复健康。
水泡破裂后患病羊的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
病情严重时各个水泡相互连接成大山羊痘流行特点及防治樊厚江(江苏省句容市畜牧兽医总站,镇江 212400)摘要:山羊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殖场建立,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山羊痘的防治技术

山羊痘的防治技术摘要:在畜牧养殖中,由“山羊痘病毒”引发的“山羊痘”是一种A类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以及无明显季节性的显著特点,疾病的频发在损害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山羊痘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就有效性防治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从而为山羊痘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山羊痘;临床症状;诊断方式;防治技术0引言山羊痘又名“羊天花”,是一种病毒性高传染率疾病,致病病毒通常藏匿于患病羊的皮肤黏膜中及鼻黏膜分泌物中,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现阶段随着贵州省赫章县养殖户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控山羊痘疫情对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加强对山羊痘病例的临床剖析和研究,是实现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
1临床症状山羊痘属于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两种症状,即急性病症和一般性病症。
一般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羊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维持在四十摄氏度左右、呼吸急促,发病两天后羊身体无毛处(乳房、尾内)出现蚕豆般疹块、身体出现红点、呼吸困难、咳嗽,发病一周后眼睑肿胀、眼睛和鼻腔分泌脓性液体、眼脸口鼻处丘疹化脓破溃,若在一般性山羊痘治疗期间,养殖户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不仅导致山羊痘极易蔓延羊群,同时还容易诱发其它疾病从而致死。
对于急性山羊痘而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体温明显升高且维持在四十二摄氏度、呼吸急促、食欲废绝、牙龈和舌头呈红肿或溃疡状、全身疹块数量较多且死亡率极高,但无论是一般性山羊痘亦或是急性山羊痘,都对怀孕母羊以及羔羊有着极高的致死率,是影响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2病理变化山羊痘病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病毒,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知这种病毒表面是圆形,而侧面主要呈现哑铃状,在发病初期通常在羊的口腔、皮肤表面、牙龈、口腔、舌头、口鼻以及乳房周围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性物质,不均匀地分布在羊体上。
山羊痘的综合防治措施

山羊痘 的综合 防治措施
刘 超
( 四川省通江县泥溪 乡畜 牧兽 医站 , 四川 通江 6 3 6 7 6 3 )
摘要 : 简述 山羊痘的临床症状、 诊断 、 治疗 以及防控措施 , 为山羊痘的综合 防治提供参 考。
关键词 : 山羊痘; 综合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 ¥ 8 5 8 . 2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2 7 3 X( 2 0 1 4 ) 0 9 — 0 0 2 8 — 0 l
柏4 5 g , 黄连 3 g , 黄茂 6 g , 桅子 6 g , 水煎灌服。 痘
疹趋愈 , 形成痴皮 , 病羊虚弱用 : ①当归 6 g , 黄瓦 6 g , 亦芍 1 5 g , 紫草 3 g , 金银花 3 g , 甘草 1 . 5 g , 水煎
体无毛部或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 。 如: 眼周围、 唇、 鼻颊 、 四肢 内侧 、 乳房 、 阴唇 、 阴囊 、 包皮及尾 内无 毛 处 发 生痘诊 。 最初 局部 皮肤 出现 红斑 . 1 ~ 2 d 后 形成 丘疹并 突出于表面 . 随后丘疹逐渐扩大 . 变成灰 白色
煎分 2次灌 服 。痘 疹 已成 或破 溃时用 : 连翘 1 2 g . 黄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1 6
作者简介 : 刘
超( 1 9 6 4 一 ) , 男, 四川通江人 , 兽医师 ,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
第3 5卷第 9 期
2 0 1 4年 0 9 月
湖 北 畜 牧 兽 医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An i ma l a n d Ve t e in r a r y S c i e n c e s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张建兵羊痘病别称为绵羊“天花”,该种疾病是由羊痘病毒引发的,该种疾病的发病较快对且具有接触传染性。
绵羊发病后再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会发生大量的斗争,该病的流行期为冬末春初。
绵羊和山羊都属于羊痘病的传播体,一旦发病羊群的死亡率非常高,对养殖场形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威胁。
妊娠的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影响其生育能力,故而需要做好羊痘病的预防,以及病情控制工作,争取将疫病的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分析羊痘病的诊断以及预防防治工作,旨在为该病的防疫提供借鉴。
一、羊痘病的诊断羊痘病的病原共计有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两种。
绵羊痘病毒的病毒粒子相对较大,可耐干燥以及寒冷环境,故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羊群脱落皮肤结痂中能够生存长达数年的时间且生物毒性不减弱,山羊痘病毒对消毒剂和高温的耐受力较差,可使用石炭酸、甲醛对病羊进行杀灭。
山羊痘病毒属于山羊痘病毒属成员,致病力相对其他疫病病毒较弱,可在山羊群体中传播,不会感染其他动物。
1、流行情况羊痘病具备非常强的传染性,极短时间内整个羊群能够被病毒所侵染,相较于绵羊痘,山羊痘的传染力要低。
已经发病的羊属于主要传染载体,发病羊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疾病。
发病羊羊痘破溃以后的液体以及分泌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这些物质混入饲料和饮用水中,并健康羊吸入会导致感染。
羊痘病还会通过破溃皮肤及黏膜伤口途径感染。
羊群日常饲养管理中未做好病样隔离工作,会导致整个圈舍和饲养用具早病毒污染,健康羊群受到染病威胁。
由于该病的流行期处于气温较低的冬末春初时节,发病的病羊得不到良好的饲养管理,受气温和病毒的双重作用将会产生应激反应,致使病情加重。
2、病羊临床症状羊痘病有两天至十二天不等的潜伏期,羊感染病毒后通常可在六天至八天内发病,发病后病羊的体温会逐渐上升,温度可达到41-42摄氏度。
病羊会拒绝进食,无精神,鼻腔中流出带有脓性的鼻液,心率、呼吸以及脉搏均会大幅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 及 腹 膜 有 纤 维 素 性 渗 出 物 沉 着 . 胸 腔 积 黄 绿 色 液体 。
防治 措 施
粘 膜 等 处 。造 成 皮 肤 及 机 体 与 外 界 联
破 溃 ,破 坏 感 染 羊 只 的 第 一 道 保 护 屏 障 ,造 成 山 羊 抵 抗 力 急 剧 下 降 ,容 易
导 致 继 发 性 细 菌 感 染 , 主 要 是 引 发 以
股 沟 淋 巴 结 出现 轻 微 的 红 肿 现 象 。 有
继 发 感 染 的 肝 脏 、瘤 胃 表 面 有 少 数 针 尖 大 小 、 乳 白 色透 明 的 小 泡 . 胆 汁 浓 缩 ,脾 脏 边 缘 出血 呈 锯 齿 状 , 腹 部 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种嗜 皮肤 型 病毒 ,主要 寄生 于 皮肤 ,
熏
疫病 防治
可感 染 ,人 与 其 他 畜 禽 不 会 感 染 发 病 。 羔 羊 发 病 后 死 亡 率 高 ,妊 娠 母 羊 发 病
率 高 , 易 发 生 流 产 , 成 年 羊 及 育 肥 羊 发 病 率 高 ,但 死 亡 率 低 ,主 要 是 影 响 生 长 出 现 掉 膘 。 由于 山 羊 痘 病 毒 是 一 域 ;颌 下 淋 巴结 、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 腹
支 原 体 和 巴 氏杆 菌 为 病 原 的 羊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及 山羊 巴 氏杆 菌 病 。从 而 造
3 4月 份 接种 ,每 只 羊 在 尾 根 腹侧 或 股 -
内 侧 皮 内 注 射 05 l 剂 量 为 1 2 头 . , m —
成 感 染 羊 群 的 高 死 亡 率 . 防 治 费 用 增 加 ,给养 羊 业 造 成 巨大 的经 济损 失 。
洪厚 成 一 南省平 江县畜牧水产 局呼 吸 道 的 粘 膜 出 现 丘 。 0 一 4 湖 系 的 消 化 道及 三阳镇畜 牧水产 站疹 0
( )山 羊 痘 病 没 有 特 效 治 疗 药 物 , 1 最 有 效 的方 法 是 接种 山 羊 痘 弱 毒 疫 苗 。 健 康 羊 群 除 未 满 月 的 羊 羔 外 , 每 年 于
水 中加 入 V 和 复 合 V ,以 增 强 山 羊 的 抵 抗 力 和 对 疫 苗 的 免 疫 应 答 能 力 。 最
后 一 次 药 物 肌 注 1 h后 再 皮 内 接 种 山 2 羊 痘 弱 毒 疫 苗 2 头 份 / 。 对 已发 山 只
周 、鼻 、唇 、舌 、耳 ) 开 始 ,随 后 在 乳 房 、 外 生 殖 器 、尾 下 部 、 四 肢 内 及
羊 痘 病 羊 只 .可 采 用 病 毒 唑 及 黄 芪 多
糖 交 叉 肌 注 .每 天 各 一 次 。 配 合 中 草 药 内 服 和 在 患 处 涂 搽 紫 药 水 , 口腔 粘 膜 溃 烂 处 可 先 用 K O 清 洗 ,再 涂 擦 Mn
紫 药 水 及 甘 油 等 。 痊 愈 后 的 山 羊 可 产
与 V 的 复 合 制 剂 ,提 升 羊 只 的 抵 抗 。 力 。待 细 菌 得 到 控 制 ,病 情 趋 于 稳 定 时 ,抗 病 毒 药 物 停 用 2h后 ,全 群 接 4
种 山羊 痘 弱 毒苗 ,每 只 4 6头 份 。 —
2 临 床 症状
份 。怀 孕前 期 山 羊 由 于 胎 儿 着 床 不 稳 , 接 种 山 羊 痘 苗 易 造 成 流 产 , 宜 推 迟 到
怀 孕 中期 免 疫 .怀 孕 后 期 山 羊 在 接 种 时 易 造 成 机 械 性 流 产 或 早 产 .宜 在 其 分娩后 一至两个月内与羔羊同时免疫 。 对 疑 似 健 康 羊 群 .可 肌 注 黄 芪 多 糖 注 射 液 ,每 天 1 ,连 用 3天 , 另 在 饮 次
潜 伏 期 5 7天 。病 初 体 温 达 4 — 0 4 ℃ ,精 神 沉郁 ,食 欲 减 少 或废 绝 , 弓 1
腰 ,呆 立 一 边 ,呼 吸 急 促 , 咳 嗽 ,从
鼻 孔 流 出 粘 液 或 脓 性 分 泌 物 ,眼 结 膜
充 血 、 流 泪 。 1 2天 后 从 头 部 ( 四 ~ 眼
生 终 生 坚 强 免 疫 力 .无 须 再 接 种 山 羊 痘 弱 毒 疫 苗 。 对 继 发 感 染 严 重 的羊 只 , 立 即 采 取 广 谱 高 效 抗 菌 药 物 治 疗 , 并 每 天肌注一 次毒疫康或 独特 ,以及 V
色 圆形 硬 的 丘 疹 .随 之 形 成 水 泡 ,其
山 羊 痘 病 是 一 种 急 性 、热 性 、接 触 性 传 染 病 ,以 皮 肤 、粘 膜 发 生 异 性 的痘 疹 为 特 征 , 由 于 其 导 致 山 羊 机 体 抵 抗 力 下 降 ,易 引 起 细 菌 、支 原 体 等 内 含 黄 色 透 明 液 体 ,体 温 下 降 。 3 5 ~ 天 ,体 温 又 升 高 ,形 成 脓 疱 ,后 逐 渐 结 痂 、 脱 落 。若 无 继 发 感 染 ,则 于 几 天 内结 痂 、脱 落 . 留 下 淡 红 或 灰 白 瘢 痕 . 一 般 3 4周 痊 愈 , 死 亡 率 不 高 。  ̄ 有 继 发 感 染 的病 例 , 多 出 现 眼 睑 、 嘴 唇 肿 胀 ,咳 喘 .腹 式 呼 吸 .有 的 舌 头 发 蓝 ,有 的 V 吐 白沫 ,有 的 粪 中潜 血 , I 有 的 出 现 四 肢 关 节 肿 胀 ,倒 地 抽 搐 ,
胸 腹 下 部 无 毛 或 少 毛 处 的 皮 肤 和 粘 膜
出 现 痘 疹 ,进 而 发 展 到 全 身 。2 3天 , ~
在皮 肤 无毛 和被 毛 少 的部位 ,如唇 、 乳 房 、 阴 唇 、会 阴 、 肛 门 周 围 、尾 内 侧 及 四 肢 内 侧 的 皮 肤 上 发 生 小 红 点 ( ) 斑 ,而 后 迅 速 增 大 至 3 5毫 米 的 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