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武夷山和朱熹的理学文化

合集下载

武夷山茶文化

武夷山茶文化
朱熹在一首茶诗中吟道:“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生尘虑空,豁然悦心目。”通过诗中所描绘饮茶神清气爽、尘虑顿消的感觉,可以愉悦心灵,豁然领悟茶道的真谛。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儒家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啜苦励志,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坐禅是要做到“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昏沉入梦或临床睡眠,这样长时间坐禅后,势必产生疲劳、困倦,此时需要清心提神。因此,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药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对于坐禅修行进入“静定”,窗发精神,敏于悟道。同时,茶汤清淡洁净,既不违反佛门戒律,而且符合佛教寂静淡泊的人生态度,茶便成了佛教僧侣必需品,而又符合佛教教义,佛教精神与茶性本质的内在共鸣,是茶与佛结缘的必然,形成了“茶佛一味”或“茶禅一味”的基础。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创闽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他在武夷山生活50年,潜心著述,并于1183年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紫阳书院”,授徒讲学。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而修身必须淡泊、宁静。
朱子讲学常用茶道来比喻要善于学习。宋代煎茶仍具唐代遗风,在茶叶中掺杂姜葱椒盐之类同煎,犹如大杂脍而妨茶味。例如陆游诗中就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和“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之句(见《剑南诗稿》)卷十七、卷四十四)朱子对学生讲,治学有如这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别的味道,便是事物夹杂了。”(语出《朱子经类》)朱子认为饮茶贵真香,重原味,忌添加物。研究理学也是一样,要钻深研透,皓首穷经,绝不要被当时流行的某些学派所迷乱。他的这一比喻,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又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历久常新。诗的寓意很深,表面上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实际上也蕴含有茶道中要用活水泡茶才能泡出好茶及回味无穷之意。

武夷山朱熹园介绍

武夷山朱熹园介绍

武夷山朱熹园介绍
朱熹园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大王峰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朱熹祖居地。

园内建有朱熹故居、朱子纪念馆、朱子书院、朱熹植茶亭和万卷楼,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

其中朱熹植茶亭坐落在水帘洞,亭台周围种有一片翠竹,环境清幽宜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哲学家、教
育家,福建福鼎人。

他一生著述宏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元、明、清三朝的统治者和中国社会。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子(1131~1200),又称周敦颐或周濂溪。

是南宋理学的奠
基人和代表人物之一。

他所著的《太极图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理在心中”、“理先于气”、“知行合一”
等观点。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纪念馆位于朱子广场东南侧,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序厅、主展厅、贵宾厅和放映厅等。

—— 1 —1 —。

武夷山小知识

武夷山小知识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的西北部,集历史文化、名胜遗迹、山水美景、自然生态于一炉,总面积达999.75平方千米,其面积之大,为中国世界遗产之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

早在四千多年前,武夷山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闽越族”文化,在丹崖壁上遗存的“架壑船棺”,距今已有近四千年之久。

二千年前的西汉闽越王城,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称为:“消失文明的历史见证”;八百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继孔子之后,在武夷山创立的新儒学体系──朱子理学,使武夷山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座思想文化名山。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是中国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武夷山文化在中国古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历史评价。

归纳起来,武夷山拥有七大文化遗产:四千年架壑船棺文化、二千年闽越汉城文化、八百年朱子理学文化、多元的摩崖题刻文化、世界的武夷岩茶文化、儒释道三教同山文化及独特的武夷民俗文化。

武夷山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山,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名山。

在武夷山有两大自然遗产:一、自然山水遗产,二、自然生态遗产。

在自然山水方面,武夷山风景区早就饮誉中外,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是武夷山世界遗产的绝胜之地,在36峰中,奔腾着一条九曲清溪,是座“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峰”的天然大盆景,被誉有“天下奇观”。

风景区内有武夷宫、天游峰、桃源洞、虎啸岩、水帘洞──大红袍、莲花峰──迂林亭等景区。

旅游部门设置有九曲溪、武夷宫──大王峰、天游峰──桃源洞、一线天──虎啸岩、水帘洞──大红袍、莲花峰──永乐禅寺等多条旅游路线。

每个景区、每条旅游路线,各具特色。

至于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之间,这里有大峡谷漂流、青龙瀑布、红河谷、翡翠谷、大安源峡谷等著名景点。

在自然生态方面,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全球生物多样性示范保护区”,被称为“世界生物模式标准产地”、全球“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

武夷山下的朱子故里

武夷山下的朱子故里

武夷山下的朱子故里福建崇安县,宋淳化五年(994)从建阳划出设立,到了1989年成立武夷山市,以景点代替原名,和黄山一样,向钱看的结果。

其境内的五夫镇,因为朱熹在此居住了五十年,可以算是朱子故里了。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

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

兴贤古街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

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始自五虹桥,终至文献桥(又名双龙桥),全长1000余米。

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

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

当时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

这条古街,虽经1000余年的世故沧桑,至今尚保留着许多古代特别是宋代时期的建筑,并遗下极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

五夫自宋朝设坊以来,有6个沿兴贤古街设立的坊: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

这6个坊组成了兴贤古街。

行走于兴贤古街,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分别镌刻着“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紫阳流风”、“三峰鼎峙”、“三市街”、“过化处”、“天南道国”、“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的手书横额。

街头坊两侧矗立着的“兴贤书院”、“刘氏家祠”、“连氏节孝坊”、等古迹,无不透射出宋风遗韵,街面蜿蜒曲折,古意盎然,但也不时遇见倒塌的土墙、霉烂的木板。

更难得的是,全长一千余米的兴贤古街,仍居住着近千人口。

没有了人的生活,那些老宅不过是文化的遗迹,是死去的历史。

五夫镇北端的玉皇庵五夫老街牌坊林立,这座石坊门上两侧分别镌刻着“三市街”和“过化处”横额。

兴贤书院兴贤书院约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

武夷文化

武夷文化

古汉城遗址,距今2355±70年,西汉闽越国时期的王城;位
朱子理学文化
朱熹(1130-1200)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 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 杰出代表---朱子理学,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 哲学思想,构筑了中国宋代至清代(13世纪至 20世纪)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 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 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 理学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发展。朱熹从14岁 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 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 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 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 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 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在朱熹的影 响下,历代理学家纷纷以传道为已任,在武夷 山溪畔峰麓择基筑室,著述授徒,仅宋元间在 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使武夷 山成为理学名山。 朱熹及其门人、后人在 武夷山的活动,为武夷山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 文化遗存,如书院遗址武夷精舍、有朱熹等理 学家富有哲理的题刻,有现存朱熹撰并书字数 最多的“武夷神道碑”、还有朱熹创办的社仓 等。这些文化遗存,对研究朱子理学和儒学的 兴衰演变以及中国哲学理想史都是非常珍贵的,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茶文化
武夷山---自然遗产 武夷山---自然遗产 ---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 的突出例证。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 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
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 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 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 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 (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 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 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 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 性植被群落。

理学家朱熹的另一面:为茶山写下动情诗句

理学家朱熹的另一面:为茶山写下动情诗句

理学家朱熹的另一面:为茶山写下动情诗句作者:杨多杰来源:《月读》2022年第11期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复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宋〕朱熹《九曲棹歌》武夷山,既是了不起的茶区,也是不得了的景区。

早在1979年,武夷山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到了1982年,这里又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上,与会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将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可以这样讲,武夷山水与武夷茗茶在世界舞台上同样有名。

某种意义上说,武夷茗茶又因武夷美景而增香三分。

可能是因为常到武夷做茶的缘故吧,身边不少朋友学生都请我帮忙规划游览武夷山的线路。

其实武夷美景虽多,但用两个词即可概括,即唐代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所总结的“丹山”与“碧水”。

所谓“丹山”线路,即是从母树大红袍出发,经鹰嘴岩、流香涧,然后峰回路转,过慧苑寺到达慧苑坑,再沿溪而行20分钟,到达水帘洞三贤祠为止。

这一路看的是武夷坑涧,观的是各色名丛,简直是为爱茶人量身打造。

这条路线的缺点就是山路崎岖,腿脚不好的就不建议选择了。

至于“碧水”路线,那就老少皆宜了。

游人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码头登上竹筏,一路漂流穿过九曲,最终在一曲溪畔的武夷宫登岸。

福建篇:武夷山之行——参观朱子故里

福建篇:武夷山之行——参观朱子故里

福建篇:武夷山之行——参观朱子故里参观朱子故里20日,李总给我们安排了去参观朱子故里,大家都觉得李总很会安排。

昨天爬了山有点累,今天去参观朱子故里,还有古村落,可以轻松些。

朱子故里位于五夫镇。

五夫镇在武夷山市东南部45公里远的地方,始于晋代,迄今已有1700多年。

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白莲、红菇、田螺,远近闻名,有“白莲之乡”的美称,是武夷山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区之一。

五夫镇历代名人辈出,是著名的词人柳永、刘氏三才子、胡氏五贤和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

最负盛名的是朱熹,他是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著名学者蔡尚思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子理学文化,构成了中国宋至清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

朱熹自15岁遵亡父命奉母投奔义父刘子羽起,在五夫生活、讲学近五十年。

我们刚一从车里走下来,便看到前面有一片古树,待一转身,看到河边那棵树,更让人大吃一惊,大家纷纷跑到树下去拍照。

我先来到前面看这片古树,有十多棵,其中五六棵特别粗壮,高大挺拔,里面有两棵很靠近,好多粗根裸露在外面,有的根连接着两棵树,就像连体儿一样。

树干上长满绿色的青苔,如同长了毛一般。

我不知道这些树叫什么名字,就转着看,幸好树上挂着说明牌,叫“红豆树”,我马上就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难道这就是王维所写的红豆树吗?能长这么高大呀?然后我又来到河边,仔细地观赏着那棵树,心里还在暗暗地称奇。

这是一棵香樟树,树干特别粗,人站在它的旁边真是显得太渺小了,单是它探到河里的那根树枝就比一般的树要粗很多,为了减轻它的负担,下面用一根钢管支撑着。

我走近跟前,看到这棵大樟树的树干里面完全空了,形成一个大大的空洞,边上还挂着一个很大的灵芝。

但这棵树却仍然长得枝繁叶茂,极为浓密,不能不让人称奇。

山水文化胜地:福建武夷山

山水文化胜地:福建武夷山

山水文化胜地:福建武夷山作者:亦文\供稿来源:《阅读(低年级)》2020年第02期武夷山國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一生在此求学、著述、讲学,生活了50多年,著名的“朱熹理学”就在这里孕育、形成、发展。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着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水杉、银杏等名贵木种和崇安髭蟾、金斑喙凤蝶、金钱豹等濒危野生动物的天堂。

武夷山也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自然风光独树一帜。

“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不同于一般自然山水,它以奇秀、深幽为特征,是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

厚重绵长的历史文化武夷山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距今已有三千年之久,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这些遗址是研究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珍贵史料。

武夷山还是朱熹理学的发祥地。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其一生除短暂的为官和游学外,其余时间都居住在武夷山。

武夷山的精灵奇美也吸引了陆游、徐霞客等众多名人高士来此游赏,留下了大量诗文、绘画作品和摩崖石刻,这些都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的武夷岩茶武夷山茶树资源丰富,三十六峰、九十九岩都栽种有茶树,品种繁多。

其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被誉为“茶中之王”,香气馥郁,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武夷铁罗汉是中国乌龙铁罗汉中的极品,滋味顺滑,浓厚鲜活;白鸡冠绿叶中带点白,因形态酷似鸡冠而得名,香气悠长,滋味醇厚;水金龟既具有绿茶的清香滋味,又有铁观音的甘醇。

(亦文/供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及解析】武夷山和朱熹的理学文化
理学是理学,文化是文化,“理学”一旦和“文化”放在一块,无形中扭转了对理学的憎恶之感。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是继也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的后期代表人物。

朱熹是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发展在武夷山。

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教学达50余年,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

朱熹在武夷山创办学院,聚徒讲学,在他的影响下,宋至元朝在武夷山创办学院,传播理学思想的著名学者达43位,使武夷山成为“三朝(宋、元、明)理学驻足之薮。


至今武夷山的山间溪畔仍留有众多的理学文化遗址、石刻对研究朱子理学和儒学思想的兴衷演变以及中国哲学思想史都是非常珍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朱熹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另有“东周出孔子,南宋出朱子”之称。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过多的看到他的不足,而忽视了他的积极意义。

不过现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还是比较公正,专门有一节是讲宋明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