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神经解剖
手部的解剖(详细)

肌 性 标 志
骨 间 背 侧 肌 腱
第一骨间背侧肌 位于第一掌骨间隙,当 拇指向食指靠拢时,该肌明显隆起。第一骨 间背侧肌起于第一、第二掌骨的相邻面,止 于食指掌指关节的桡侧,收缩时使食指外展, 此时摸到该肌发紧变硬。
第一骨间背侧肌受尺神经 深支支配。若尺神经损伤,则 该肌瘫痪萎缩,肌肉隆起消失, 食指不能外展,连同其他的骨 间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一同瘫 痪、萎缩。使骨间肌肉塌陷, 掌骨明显暴露。是为“栅栏 征”。
为了便于记忆上述三肌腱,可背口诀 “长、短、长、展、伸、伸”。
肌 性 标 志
手 内 肌
1.鱼际 位于手掌外侧呈鱼腹状的隆起,又名大鱼际。 鱼际是由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和拇指对掌肌三肌形成的 肌性隆起。上述三肌均受正中神经返支支配,若正中神 经损伤或返支损伤,可造成鱼际肌瘫痪、萎缩、塌陷而 变平坦。失去原有的鱼腹状隆起外观。 2. 小鱼际 位于手掌尺侧,比外侧的肌性隆起小,是由小 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形成的肌性隆起。上 述三块肌肉均由尺神经深支供应。若尺神经损伤或其深 支损伤均可使小鱼际肌瘫痪、萎缩而变平。如尺神经合 并正中神经损伤,则鱼际和小鱼际肌性隆起均消失,即 成为所谓“猿手”。 3.掌心 又名掌凹,位于手掌中部呈尖端朝向近侧的一 个三角形凹陷。掌心的桡侧为鱼际隆起,尺侧为小鱼际 隆起。掌心部皮肤有三条掌纹通过。
手背和指背侧皮肤
手指背侧皮肤在近侧和远侧指骨间 关节处,有数条横纹和环形隆起, 以适应手指)甲分为甲体和甲床。甲体是遮盖 在手指与足趾末节背面的角质板,略呈弯 曲的四边形,相当于皮肤的角化层。甲体 附着于指(趾)端处下面的部分称甲床。甲体 的前线游离,后缘称甲根,两侧缘及甲根 嵌入甲床的四周,其周围的皮肤皱襞称甲 襞,甲襞与甲床之间的沟称甲沟。在甲体 的基底部有一白色半月形区域,称弧影, 指(趾)甲由此不断地生长、延长。弧影 的细胞层较厚,甲床内的毛细血管不能透 过,呈白色。指甲的生长速度,与年龄和 生理情况有关,一般地说平均每日约增长 0.1mm。
局部解剖学:腕和手

指璞间隙
(构成、内容、相通)
掌部深筋膜:分为浅层(鱼际筋膜、掌腱膜、小鱼际筋 膜)和深层(骨间掌侧筋膜、拇收肌筋膜)。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位置 境界 相通
筋膜间隙:掌中间隙、鱼际间隙
筋膜间隙(掌中隔、鱼际间隙、掌中间隙)
手部肌肉
小鱼际肌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小 指对掌肌
鱼际肌群:拇 短展肌、拇短 屈肌、拇对掌 肌、拇收肌
拇长屈肌腱及 其腱鞘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蚓状肌及其屈 肌总腱鞘
小鱼际肌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小指对掌肌
鱼际肌群: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拇长屈肌腱 及其腱鞘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蚓状肌
血管(掌浅弓、掌深弓)
血管(掌浅弓、掌深弓)
神经 1、尺神经(浅支、深支)
神经 1、尺神经(浅支、深支)
神经 2、正中神经(返支、指掌侧总神经)
掌心的层次结构
⑥指浅、深屈肌腱和蚓状肌及其屈肌 总①腱皮鞘肤,,⑦②筋浅膜筋间膜隙,,③⑧掌骨腱间膜掌,侧④筋 膜及掌其,其浅分⑨分弓支掌支及、深,其正弓⑩分中及骨支神其间,经分肌⑤及支及尺其、掌神分尺骨经支神。浅,经支深及支
手背浅筋膜
浅静脉 皮神经
手背深筋膜
浅层: 手背腱膜 深层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的筋膜间隙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腱膜下间隙
手背腱膜 手背浅筋膜
皮肤
手背皮下间隙 手背腱膜下间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指
(一)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 皮肤 Skin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 指髓间隙 Pulp space • 血管神经 Vessels and nerves
手部解剖

手功能的特殊性
❖ 利手与非利手的功能差异较大,这在手功能重建及医疗鉴定 中有一定意义。
❖ 手的部分性功能障碍,其代偿能力较强,尤其是小儿期发生 的部分性功能障碍,成年后往往出现令人惊异的代偿效果。 故对小儿进行复杂的手部功能重建术宜慎重。
❖ 前臂旋转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手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处理前 臂损伤时应注意保护旋转功能。
腕前区深筋膜深层增厚 形成的扁带,位于腕掌 侧韧带远侧的深面,厚 而坚韧。
---
屈肌支持带
❖ 尺侧端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 钩,并与腕掌侧韧带远侧部 共同构成腕尺侧管,管内有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
❖ 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 着于手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 结节,并形成腕桡侧管,包 绕桡侧腕屈肌肌腱及其腱鞘。
❖ 与下肢假肢的效果相比较,目前尚无能恢复手部功能的理想 假手。
❖ 上肢短缩(特别是上臂短缩)对手功能的影响较小,这与下 肢短缩时对功能的影响大不相同。
❖ 利用肌键、肌肉、神经移位或移植术重建手部功能的研究和 应用较下肢多,也更为深人。
---
手的体表结构
❖ 指纹
手指腹的皮纹各不相同,有强化指腹感觉等作用, 是刑事侦查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其尺侧缘为拇长伸肌 腱,桡侧缘为拇短伸 肌键,远端是第1掌骨 基部,近端为桡骨茎 突,底部为大多角骨 及舟骨结节背侧。
在此窝内有头静脉、桡动脉 浅支及桡神经的拇指皮支 (桡神经浅支)经过
当上述肌键断裂,鼻烟窝轮 廓变得不清晰,而舟骨骨折 时,鼻烟窝肿胀,并出现压 痛。
---
手的体表结构
❖ 肌性标志
中、环指的指浅屈肌腱
❖ 在尺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正中神经
❖ 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且略偏掌长肌腱侧,其位置 较浅
手解剖

(一) 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 • • •
皮肤 浅筋膜 皮神经 掌短肌
• • • •
浅血管 浅淋巴管 皮神经 掌短肌
• 皮神经 • 掌短肌 • 腕部深筋膜: 腕掌侧韧带、 腕尺侧管
Volar carpal ligament
Flexor retinaculum
指髓间隙
Pulp Space • 位置 • 结构特点 • 临床意义
手 指 浅 、 深 屈 肌 腱
手指浅、深屈肌腱
指 伸 肌 腱 与 指 背 腱 膜
Fibrous sheath of tendon
腱纤维鞘 腱滑膜鞘
Mesotendineum
Synovial layer
Fibrous layer
• 解剖腕管: 修洁屈肌支 持带,将其 纵行切开, 分离腕管内 的结构。
• • • •
解剖鱼际肌 解剖小鱼际肌 解剖蚓状肌 修洁掌深弓及其分 支、尺神经深支 • 解剖手指掌侧面。
Synovial sheath of tendon
腱系膜
Vinculum
腱纽
2. 指腱鞘 tendinous sheath of fingers
屈肌腱鞘
• 小指屈肌腱滑 膜鞘→屈肌总 腱鞘(尺侧囊) • 拇指屈肌滑膜 腱鞘→拇长屈 肌腱鞘(桡侧 囊)
屈肌总腱鞘(尺侧囊)common flexor sheath 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tendinous sheath of flexor pollicis longus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掌 部 深 筋 膜
• 小鱼际肌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 鱼际肌群:拇 短展肌、拇短 屈肌、拇对掌 肌、拇收肌 • 拇长屈肌腱及 其腱鞘 •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蚓状肌及其屈 肌总腱鞘
手部解剖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蚓状肌
腕横韧带、舟骨结节
腕横韧带、小多角骨 腕横韧带、大多角骨 头状骨、腕横韧带和 第3掌骨 指伸屈肌腱桡侧缘
位于屈肌支持带浅面与掌腱膜
相连
腕
管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 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
在腕前区和手掌部,各浅、深屈肌腱
被一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 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 包裹,两腱鞘在腕管内向近侧和远侧 各超出2.5cm。 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变扁平,紧贴屈肌 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受压 可引起腕管综合征。
手的体表结构
虎口
位于第1、2掌骨间的软组织间隙,即相当于拇、示指间
的指蹼。 皮肤下面在背侧为第1骨间背侧肌,掌侧为拇内收肌。 正常虎口可外展约90°,其存在有利于拇指对掌、对指 功能的发挥和加强握力。 如内收肌挛缩或皮肤瘢痕挛缩使虎口狭窄,将明显影响 手的功能。 虎口背侧皮肤感觉是桡神经的单一支配区,常作为判断 有无桡神经损伤的标准之一。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 位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桡动脉 位于桡侧腕屈肌腱桡侧
手的体表结构
鼻烟窝
腕关节在中立位,拇
指背伸,轻度外展, 于腕背桡侧可见一尖 端向远侧的三角形凹 陷。
其尺侧缘为拇长伸肌
腱,桡侧缘为拇短伸 肌键,远端是第1掌骨 基部,近端为桡骨茎 突,底部为大多角骨 及舟骨结节背侧。
返回
皮神经
腕前区内外侧为前臂
内外侧皮神经支配 手掌桡侧2/3为正中 神经支配,尺侧1/3 为尺神经支配 桡神经浅支分布于鱼 际外侧皮肤。
返回
掌短肌
正中神经教学演示课件

03
胸廓出口综合征
因颈肋、斜角肌等因素导致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脉受压,引起上肢疼痛
、麻木、无力等症状。正中神经作为臂丛神经的一部分,也可能受累。
05
正中神经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康复治疗方法
针对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热疗、冷疗等)、手法治疗(如神 经松动术、关节松动术等)以及功能训练(如肌力训练、感觉训练等)。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正中神经损伤的认知,提 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已经出现正中 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告知其损伤的原 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以减轻患者的 焦虑和恐惧情绪。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
心理支持
正中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手部功能障 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引发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心理 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支 持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 。
THANKS。
VS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手部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属和社会的 支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 心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
06
正中神经研究前沿与展望
基础研究进展及成果展示
正中神经再生机制
神经电生理与功能恢复
近年来,关于正中神经再生机制的研 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包括神经干细胞 分化、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等方面的 研究。
02
正中神经的解剖与生理
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
起始位置
正中神经起源于臂丛外侧束和内侧束,是上肢的主要神经之 一。
毗邻关系
在腋窝内,正中神经位于腋动脉的外侧,与尺神经和桡神经 相邻。在肘部,正中神经穿过肱二头肌内侧沟,进入前臂。 在前臂,正中神经位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
法医解剖手部知识点总结

法医解剖手部知识点总结手部解剖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在刑事案件中,手部的损伤能够为法医提供大量的线索和证据。
这是因为手部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复杂,功能众多,损伤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此,法医学者需要深入了解手部的解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司法鉴定工作。
本文将对手部的解剖知识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一、手部的结构手部结构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等多个组成部分,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 骨骼结构手部由多个骨骼组成,主要包括掌骨、掌指骨、掌腕骨等。
其中,掌骨共有5块,分别对应着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掌指骨共有14块,每个手指对应3根掌指骨,分别称为近端指骨、中间指骨和远端指骨。
此外,掌腕骨共有8块,它们与前臂的桡骨和尺骨形成关节,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2. 关节结构手部的关节主要包括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和腕关节。
指间关节是指每个手指内部的关节,共有3个。
指掌关节是指每个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节,也共有3个。
腕关节是指掌骨和掌腕骨的连接处,它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3. 肌肉结构手部的肌肉主要包括伸肌和屈肌。
伸肌主要分布在手背侧,用于伸展手指;屈肌主要分布在手掌侧,用于弯曲手指。
4. 血管和神经结构手部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包括动脉、静脉和神经。
它们在手部的运动和感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手部的损伤判定手部是日常生活中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其损伤类型多样,需要法医学者进行准确的判断。
下面将对手部的常见损伤进行介绍。
1. 指骨骨折手部的损伤中,指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特点是患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需要通过X射线等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对于骨折的类型、位置、程度等进行评估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损伤伤口手部的损伤伤口多种多样,包括切割伤、撕裂伤、擦伤等。
法医学者通过对伤口的形状、深度、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伤口产生的方式和损伤程度。
3. 软组织损伤手部的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
腕掌和掌指解剖

● 深层
骨间掌侧筋膜 palmar interosseous fascia 拇收肌筋膜 fascia of abductor pollicis
骨筋膜鞘&筋膜间隙
骨筋膜鞘
深筋膜浅、深两层 掌内、外侧肌间隔和第1、5掌骨形成
实习4(二) 腕掌面解剖 实习5 掌指前面、腱鞘和筋膜间隙
的解剖特点 掌握掌指前面的血管及神经分布 了解掌指肌肉、肌腱的位置与形态 了解掌腱膜的构成及掌中间筋膜鞘的结构
层次
腕 WRIST
腕的境界
前臂和手之间 上界:尺、桡骨茎突 近侧2横指的环形线 下界:屈肌支持带的 下缘水平
表面结构
鱼际纹 斜行于鱼际尺侧 掌纹 掌中纹 形式不一 多为斜行
掌远纹 横行 3-5掌指关节连线
掌的浅层结构
皮肤厚,缺乏弹性 无毛囊,无皮脂腺,汗腺丰富 浅筋膜鱼际处疏松,掌心处致密 纤维隔穿行,使得皮肤和掌腱膜
相连,浅筋膜分叶 浅静脉,淋巴管,皮神经行于此 掌短肌(退化皮肌),固定,保护
外侧鞘 中间鞘 内侧鞘
筋膜间隙
位于中间鞘内,被掌中隔分开
掌中间隙 midpalmar space 鱼际间隙 thenar space
手部肌(掌侧)
外侧群 内侧群 中间群
外侧群
名称 拇短展肌
主要作用 外展拇指
神经支配
拇短屈肌 屈拇指近节指骨
拇对掌肌
拇指对掌 (屈+旋前)
正中神经
(C6~7)
腕骨
手舟骨 月骨 三角骨 豌豆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钩骨
腕前区
浅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中神经:在臂部正中神经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臂内侧)下行,由外侧向内侧跨越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
从肘部向下穿旋前圆肌,继续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指深屈肌之间达腕部。
然后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正中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没有分支,即无支配。
(2)正中神经在肘部、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了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得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3)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得返支,向外进入鱼际,分布于拇收肌以外得鱼际肌。
(4)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到掌骨头附近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得相对缘到达指尖。
分布第1、2蚓状肌,掌心、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背得皮肤。
第一分支为旋前圆肌支;再发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肌支;最大得分支为骨间前神经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腕掌部得分支有返支及指掌侧总神经。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5:旋前圆肌;
C6:桡侧腕屈肌
C7、指浅屈肌,1~3指感觉
C8: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
T1:掌长肌、旋前方肌、大鱼际肌、第1~2蚓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受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得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与中指得远节最为显著。
(2)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在前臂与腕部。
在前臂,神经穿旋前圆肌与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迫,形成正中神经支配肌全部无力,手掌感觉受损,即所谓得“旋前圆肌综合症”。
在腕部内正中神经也易因周围结构炎症、肿胀或关节变化而受压迫,即形成“腕管综合症”表现为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3)臂丛上中干损伤(C5~7):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肌力减退与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4)臂丛下干损伤(C8~T1):掌长肌、旋前方肌与屈拇、示指DIP关节肌力减退,以及拇対掌功能受限。
2、尺神经:沿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份(即三角肌止点高度),
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下行至肱骨内上髁后方得尺神经沟,继
而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又转至前臂前内侧,继续在尺侧腕屈肌
与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到达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
手背支后,本干在豌豆骨桡侧,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分深、浅两支,经掌
腱膜深面进入手掌。
尺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尺神经在臂部未发出分支,即无支配。
(2)在前臂上部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尺侧半。
(3)手背支分布手背尺侧半,小指、环指与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
(4)浅终支(皮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与环指尺侧半掌面得皮肤。
(5)深终支(肌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与拇收肌。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7:尺侧腕屈肌
C8:指深屈肌尺侧半,手掌背尺侧与4~5指感觉
T1:小鱼际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尺神经干受损:易受损伤得部位为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处)及尺侧腕屈肌两起点之间,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能力下降,环指与小指得DIP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指MP关节过伸,第4、5指IP关节屈曲,出现“爪形手”;感觉障碍区域以手掌、手背尺侧缘为主。
●Frement试验阳性:拇指与示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形,而就是方形,即拇
指得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示指DIP关节过伸畸形。
●夹纸试验阳性:
①拇收肌检查:检查拇收肌就是观察拇指有无向示指靠紧能力。
检查时首先把拇指摆在其她4指同一平面上,把纸片夹在拇指、示指间,然后再令拇指得侧面与示指靠紧,检查者用力拉纸片,瞧能否夹住,正常情况下拇指呈伸直状夹住纸片,如拇收肌麻痹夹纸无力,故用屈曲拇指末节,用拇长屈肌得代偿力量才能夹住纸片,此为拇指夹纸试验阳性。
②骨间肌检查:把纸片夹在第2~5指得两指间,嘱受检者用力夹纸,然后检查者拉纸片,瞧能否夹住。
骨间肌麻痹者纸片很容易被拉出,即为夹纸试验阳性。
●Wartenberg试验阳性:小指不能内收为阳性,由于小指收肌(掌侧骨间肌)麻
痹及小指伸肌无对抗得外展活动,所以小指在MP处呈外展位。
(2)深支运动支损伤:易受损伤得部位为豌豆骨桡侧(常发生在以手击物或手握振荡物与旋转车轮把手,小鱼际仍呈悬空状态时,此时尺神经深部得运动支可受到豌豆骨与钩骨得压迫造成损伤;Guyon管内受压迫),运动障碍表现为尺神经支配得手内在肌功能受损;感觉不受影响。
3、桡神经: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上臂内侧),然后沿着桡神经沟绕肱
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
与肱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沿着桡动脉外侧下行,在前臂
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面,并下行至手背。
深支经过桡骨颈外侧穿
过旋后肌(桡骨外侧面)至前臂背侧,在前臂伸肌群得浅、深层之间下
行,在拇短伸肌远侧逐渐变细,行于拇长伸肌深面即前臂骨间膜后面
至手腕背面。
(不同个体桡神经分支发自主干得水平存在差异,解剖学
上写“在肱骨外上髁得前方分为浅、深两支”)
桡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在臂部得分支:皮支为臂后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肘肌、桡侧腕长伸肌与肱桡肌。
(2)浅终支(指背神经,皮支):手背桡侧半与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得皮肤。
(3)深终支(骨间后神经,肌支):分布在前臂伸肌群,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与掌骨间关节。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5:肱三头肌外侧头、肱桡肌,上臂外侧感觉
C6:肱三头肌长头、旋后肌、桡侧腕长伸肌,腕背桡侧感觉
C7:肱三头肌内侧头、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
C8: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拇长展肌
T1:示指、小指固有伸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桡神经干损伤:易损伤得部位为臂中段后部与贴肱骨桡神经沟处(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伸肌瘫痪,即抬前臂时出现“垂腕”状态;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得“虎口区”最明显。
(2)桡神经深支损伤:穿过旋后肌行于桡骨附近(桡骨颈骨折),主要症状为伸腕力弱(桡侧腕长伸肌功能就是好得),在伸腕时会腕部明显地向桡侧偏斜,伸指、伸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