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的起源和发展
江湖内幕 之 “开山立堂”话“洪门”

人们常听说有"青洪帮",以为是一帮之名。
其实不然,它青帮与洪帮两大会门组织的简称。
因为它们两帮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同源关系,所以人们就常常把它们加以合称。
洪帮的秘密暗号"明大复兴一",倒过来念,就是"一心复大明"(恢复明朝之意的五字真言)。
这五字真言是绝对保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违犯者格杀勿论。
这是洪帮的宗旨,说明它是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
所谓"洪帮",是以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为记而起的帮名。
洪帮是兄弟帮,帮内以兄弟相称;在兄弟之间讲求人格平等,不分大小高低。
帮中职位分为"内八堂"和"外八堂",下设各种名目,等级森严。
开山立堂或集会,要依职位在堂的两边排成夹道,仪式非常隆重。
洪帮最早是由"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等演化而成的:据传说,洪帮立祖为洪英,又名洪盛英,明朝崇祯四年考中进士,崇祯七年受聘于直隶大同镇守姜环幕中,参赞军机,为人精明练达,慷慨就义,因之当时许多豪侠义士,从各地慕名而来,投拜在他门下。
清军入主中原后,洪英积极从事抗淸活动,他带领门下去燕京(现北京)侦察清军的虚实时,曾联络抗清志士顾炎武等人,共同创建"汉留"组织,从事抗清活动。
后来洪英在抗清中,屡战屡败,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5月13日,死于距芜湖60余里的三叉河。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据守台湾,为了加强将士团结,创立"金台山"、"远论堂"(后改为"远明堂",意思是效法梁山,既有山名又有堂名),这是洪门最早的"山"、"堂"组织为了发展大陆上的反淸秘密组织,郑成功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美、李式开等化装来到梅建九莲山少林寺,投方丈智道为僧,在洪门中尊称为"前五袓";所以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洪门——主要相关学说及研究(四)

洪门——主要相关学说及研究(四)相关学说编辑至今对洪门创自何时、何人、何地等「洪学」基础课题,竟有十多种不同说法,且各立门户,言人人殊,从来不一致,而且洪门在各地的别名、分支特别多,不胜枚举,解放前就存在着不同学说。
解放后学术界在一段时间内仍多沿旧说,自60年代起,才有突破。
蔡少卿在《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中提出了洪门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提喜所创。
秦宝琦、刘美珍在《试论天地会》与《关于天地会历史上的若干问题》等文中提出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中期,创始人是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
胡珠生在《天地会起源初探——兼评蔡少卿同志“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一文中,认为郑成功是天地会创始人,它创立于清初康熙年间,地点为福建、台湾,然后传入广东和四川等地。
赫治清在《天地会起源“乾隆说”质疑》一文中,反驳了天地会起源于乾隆年间、创始人为洪二和尚的说法,认为天地会成立于康熙十三年。
关于天地会性质,在学术界也有较大分歧。
其焦点在于天地会的宗旨及其阶级属性两大问题。
关于天地会的宗旨或口号,荣孟源、来新夏、戴逸、袁定中、胡珠生以及赫治清等人认为是“反清复明”。
秦宝琦、刘美珍则认为,“天地会组织最初乃是闽广一带世代以肩挑负贩为主的苦力劳动者的自卫反暴的秘密结社。
天地会众的“结会目的多为了遇事相助,免人欺凌”。
关于天地会的阶级属性,荣孟源认为,天地会成员主要是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游民等各阶层人士。
戴逸认为,中国南方由于“经济发展较高,城市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市民特别是其中平民阶层的力量较雄厚,所以出现了一个适应市民要求的天地会组织”。
另一种意见以魏建猷、邵循生等为代表,魏建猷认为天地会的主要成员是破产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是资本主义关系发展下的市民。
它的性质是反封建的原始形式的农民组织,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是其落后性的表现。
邵循正认为,天地会性质与白莲教等传统的秘密结社一样,“仍然是破产农民,手工业者,运输工人和流氓无产者为其主要成员,从而联系广大的农民和城市的生产劳动者,因此它并不具有崭新的性质”。
洪拳奥秘揭示洪门拳法的武学奥义

洪拳奥秘揭示洪门拳法的武学奥义洪门拳法,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洪门拳法中,融合了柔和的技巧与强大的气势,展示出独特的武学奥义。
本文将从洪拳的起源和发展、技法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武学哲理等方面,揭示洪门拳法的奥秘。
洪门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明代,由道家洪宪师从开明道士学习和吸收而形成。
它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而著称,充分展现了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的特点。
洪门拳法不仅在技法上体现了这一思想,更在精神层面有所传承。
洪门拳法的技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以柔克刚,以技巧击打对手的弱点。
洪门拳法强调灵活应变和巧妙运用力量,通过身体的连贯与协调,迅速寻找对手的弱点,从而实施有效的攻击。
二是将身心融为一体,通过修炼内功,使外功技法更加准确有力。
洪门拳法注重培养内力,并通过恰到好处的呼吸方法和特定的身法动作,将内力转化为力量,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洪门拳法中,隐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武学哲理。
首先,它强调“以气御形”,即通过合理运用呼吸控制身体的力量与速度。
洪门拳法追求“粘随、不离、不断”,要求与对手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方的力量进行相应的制衡与反击。
此外,洪门拳法还强调“内外合一”,通过修炼内功,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洪门拳法将武术视为一种修行,通过练习拳法,不仅强身健体,更能培养人的心性修养。
总结起来,洪门拳法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流派,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武学奥义。
它以柔中有刚、内外合一为特点,通过灵活应变和巧妙运用力量,以及修炼内功和体悟武学哲理,展示出华夏武术的精粹。
洪门拳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拳法技巧,更是一种修行之道,有助于提升人的身心和品质。
我们应该珍视洪门拳法这一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
通过以上对洪门拳法的揭示,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起源和发展,还认识到了其独特的技法特点和所蕴含的武学哲理。
洪门拳法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多样性,更为我们探索武学奥秘提供了机会。
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该尊重其历史和传统,同时注重与时俱进,推动拳法的创新与发展。
洪拳简介——精选推荐

洪拳简介简介洪拳有老洪拳与南派(新)洪拳之分。
老洪拳又有南北地域之分。
洪拳,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
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
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闻名.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传出.南方洪拳先在广东流行,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
南洪拳以龙、蛇、虎、豹、鹤五形编成。
可以单形练习,如龙拳、虎拳、蛇拳等;亦可混合练习,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等。
其特点:腿法比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
北派加上熊,猿(猴),鹞,鸡,鹰,燕,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跃腾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开大合。
洪家拳洪家拳南拳拳种之一。
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
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
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
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
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
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
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
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
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
第三讲江湖文化

江湖中帮会组织众多,如 洪门、青帮、丐帮、贼帮、匪 帮、人贩子集团、拆白党、江 相派等,20世纪以来,这些江 湖帮会我们常常称之为“黑社 会”组织。
一、在洪半边天——洪门(洪帮、红帮): 最完整的黑社会 洪门,俗称红帮、洪帮, 号称中国最完整的黑社会组织, 也是近300年来最大的黑社会 组织,至今港台等地仍有洪门 许多分支。
(5)十规要
第一,凡人会者须守会之宗旨,合群团结,保全 大局,顺行道;拥护政府暨最高领袖,爱护国家, 消灭汉奸。 第二,人会之后,兄弟和好结为手足,出入相顾, 患难相扶,不得相残,成一家之亲。 第三,凡会内兄弟须要孝顺父母,不得辱骂粗言, 藐视兄弟,有伤手足之情。 第四,凡是会内兄弟,须要涤身为本。凡百事若 有害己者免之,有群众者增之,是大丈夫根本。 第五,凡兄弟者,不论老少,有能者居上。凡事 有职责,竭力为之,以免误事。
三禁,自入洪门之后,不得私传馆底教习外 人。如有不依者,先取顺风(割耳)一对,另 外重责。
四禁,自入洪门之后,不得与兄弟斗气伤害手 足,不得恶语辱兄弟,如有不依者,重责。
五禁,自入了洪门之后,不得酒后横凶,斗事 喧哗,藐视香主父母等长辈,如有不依者,重 责。
六禁,自入洪门之后,兄弟托带欠财物须要送 到询交,不得私吞藏匿。如有不依者,重责。 吉禁(洪门禁用七、以吉代七),自入洪门之后, 不得私行捡银肥已自用。如有不依者,被兄弟 查出重责。
(3)十条十款刑律歌
十条十款不要犯,禄位高升紫罗袍。 有人若犯十条款,条条款款定不饶。 上三排哥子犯了戒,自己挖坑自己埋。 中三排哥子犯了戒,三刀六眼洞自开。 下三排哥子犯子戒,金枪红棍两分开。 有仁有义来结拜,五湖四海一母胎。 自从盘古分开地,忠孝仁义把名传。 桃源根本义为重,异姓结拜胜同胞。
四大帮派是哪四个

四大帮派是哪四个四大帮派分别是分别是骷髅会、3k党、共济会以及洪门。
前三个都是西方的帮派,而洪门是中国的,这四大帮派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外界对于这些组织褒贬不一,我们也不清楚内部究竟是怎么样的,外行就看个热闹而已。
四大帮派的概括美国骷髅会是一个精英组织团体,顾名思义,这个组织的成员全部是由精英所组成的,在美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骷髅会的成员都是美国上层社会的名流、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比如老布什、小布什这两位曾任美国总统的就是骷髅会的成员。
骷髅会的成员虽然少,但是几乎组成了,美国的权力和金钱的中心,进入了骷髅会就意味着进入了美国的权力中心,更神奇的是这个组织是非常的团结,老布什和小布什能够成功当上总统离不开骷髅会成员的帮助,小布什在年轻创业期间多次遇挫,都是骷髅会成员出手相助。
3k党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组织,这也是美国种族歧视的一个典型代表性组织,3k党的成立就是为了维护白人的权益,最开始的成立是始于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为了维护南方奴隶主的权益而建立的,据说刺杀林肯的就是3k党的成员。
这个组织的成员是非常血腥残暴的,在上个世纪就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现在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新3k党吸取以往经历,开始注意给自己包装,在社区活动,他们经常给青少年宣传并且灌输种族歧视的思想,引诱许多青少年加入这个组织,利用他们去攻击其他有色人种。
共济会在西方大部分的国家中都存在,它的目的是想让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共济会最初起源于英国,其目标是为了实现世界的大一统,然而奇怪的是共济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总会,而是零散地分散在各国,这也只能说明这个目标是远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在现在这个时期实现。
洪门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成立的宗旨是爱国家,爱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而在抵御外来侵略上,洪门成员不遗余力,捐钱出力不在话下,洪门成员也是非常讲兄弟义气的,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兄弟。
洪门有著名的36个誓言,入洪门前与其他兄弟一同诵读,并且表示自己从今以后爱兄弟,不爱黄金,这也可以看出,洪门这个组织非常团结。
中国帮会鼻祖:洪门秘史

中国帮会鼻祖:洪门秘史作者: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3期洪帮旗下的三合会至今仍掌控着世界上90%的海洛因交易。
“三把半香”礼节,洪门依靠很多秘密的暗语、手势相互联络五洲洪门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旧中国黑帮除了青帮外,影响最大、分布最广的当推洪帮。
洪帮最初是洪门帮会,据史料记载,洪门是中国最早的帮会,堪称帮会鼻祖。
一方面,洪帮奠定了帮会的两大灵魂,一是武术,二是反清仇恨;另一方面,红帮奠定了帮会的文化基础——桃园结义,梁山忠义,荆柯刺秦、瓦岗雄风等等。
神秘的洪帮怎样赋予这一切呢?有史料证实,它起源于福建莆田少林寺,即与嵩山少林寺齐名的南少林,南少林使它有了反清复明和武术两大灵魂。
当今世界,一直公认洪帮是最大、最令人瞑怕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它触角遍布全球,从事包括贩毒、勒索、色情、绑架、组织偷渡、各种造假和欺诈、盗版录像、放高利贷和赌博等犯罪活动。
有西方专家和作家称,洪帮旗下的三合会至今仍掌控着世界上90%的海洛因交易。
洪帮组织不及后来居上的青帮严密,民间有“青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的说法。
洪门出身南少林,会员违犯帮规要被杀头天地会会博记载,郑成功派遣洪门元老蔡德忠带帮众投身九莲山少林寺,雍正派三千兵勇火烧少林寺,烧死110人;洪门五祖组建“天地会”反清复明,订十大帮规严防奸细洪帮由“天地会”演化而来。
因会员“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所以称作“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反满清的社团。
“洪门”要追溯到明崇祯年间的蔡德忠,明亡后,蔡德忠随郑成功退守台湾,提议在台湾效法梁山开立“金台山”、“明论堂”,成为洪门第一个山堂。
相传,郑成功招兵买马,卧薪尝胆。
于是派部将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五人到大陆推进,这五人便称洪门前五祖。
洪门五祖带领帮众,精心化装,到福建莆田县的九莲山少林寺,投靠方丈智通为僧。
每天同众和尚—起练习武艺,准备等待机会反清复明。
雍正即位,有人举报“少林寺内教授法术,意图谋反”,雍正派三千兵勇火烧少林寺,一夜烧死110人,幸亏云端上来了—位达摩尊者救出18人,最后只有蔡德忠等5人逃脱成功。
青红帮资料

青红帮资料青红帮组织,红帮建立在先。
红帮本名“洪门”,青帮(亦作清帮)又名“安清帮”。
洪门始建于清初。
在清兵入关、明朝覆灭之后,一些明朝遗老和不甘心受满清统治压迫的民族志士,结成秘密团体,从事反清复明活动。
他们基于对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代的怀念,故以“洪门”命名。
洪门是反抗清朝统治的组织,为了躲避清朝官兵的剿捕,早期多以高山老林为根据地,活跃于江河流域。
盛行于西南一带的哥老会,亦属洪门支系。
白莲教、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等秘密组织,也都是从洪门衍变而来的。
青帮来源于红帮。
相传有洪门中人翁某,钱某、潘某被清王朝收买叛变,把洪门反清复明之宗旨,改为安清保清,另立门户,成立安清帮。
安清帮不再以“忠义"为本,而以混杂的僧道俗“十三祖”为供奉的偶像。
他们把过去的兄弟相称,改为师徒相传。
组织形式,以帮命名,例如北方常见的“嘉白帮”、“江淮四帮”、“嘉海卫帮”等。
安清帮香堂分大小两种,大香堂供“十三祖”,有达摩、慧能、陆祖、罗祖……,以及创帮人翁、钱、潘等;小香堂只供翁、钱、潘三祖。
安清帮的辈分,原定二十字,即“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
”到了清末,这二十个字用完,又添了“大通悟学”四字,即二十一辈至二十四辈。
民国以后,帮中人又续添二十四个字,即:“万象依皈,戒律传实,化渡心回,普门开放,广照乾坤,带法修行。
”在帮中称之为“前二十四代”、“后二十四代”。
安清帮投靠清王朝以后,清廷责成安清帮护运军粮,从杭州运到通州,沿运河设码头官,分段护卫。
洪门视青帮为叛徒,洪门有一谚语:“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抽筋剥皮。
”由于长江航运原在洪门势力范围之内,所以洪门见安清帮护送的粮船就打,并曾杀害了不少安清帮的码头官。
后来海运发达,粮食改由海道北运,运河失去作用,安清帮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转而投向其他行业,如开设赌局、妓院、烟馆、戏院、戏班、澡堂、茶楼、饭庄、旅店等等,以至走私贩毒,贩卖人口,或为军阀、政客、资本家充当保镖,打手、刺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门的起源和发展(转贴)洪门的起源和发展洪门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组织,由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等演化而成。
据传说,如祖洪英,又名洪胜英,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明祟祯四年考中进士,祟祯七年受聘于直隶大同镇守姜镶幕中,参赞军机,为人精明练达,慷慨好义,许多豪侠之士从各地幕名而来,投到他门下。
祟祯十四年,洪英偕门人南下改投明阁部史可法。
其时史正督师扬州,抵抗清军,命洪到燕就侦察虚实。
他一路联系抗清志士顾炎武。
王夫之,博青主,黄梨洲等人,共同创建“汉留”组织,从事抗清活动。
自史可法在扬州殉难,洪英至安徽芜湖,投奔明将黄得功。
黄战败自刎,部众溃散,洪招抚黄部2万多人,继续武装搞清。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屡战屡北,于祟祯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卒于距芜湖60余里的三汊河。
此后,洪英的儿子洪旭与洪英门人蔡德忠等至杭州投奔明潞王,不料潞王降清,他们又投奔郑成功。
祟祯十七年清兵占领燕京,此后南方各地虽然继续有抗清力量,但逐步被清军破灭。
顺治十八年,蔡德忠等郑成功据守台湾,郑成功为了加强将士团结,开立“金台山”,“明论堂”(意思是取法梁山,既有山名,又有堂名,以后国内有用山名的,国外则单用堂名而不用山名),这就是洪门最早的“山”,“堂”组织。
为了发展大陆上的反清秘密组织,郑成功派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化装到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边山少林寺投主持智通为僧,此5人在洪门被称为“前五祖”,所以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少林寺僧精于武艺,名闻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习武者甚众,形成一个武艺传习所。
康熙时,郑成功的侄子郑君达偕妻,妹投居少林寺,曾率领僧众123人组成僧军,应清廷招募,出征西鲁,凯旋而归,僧众并不居功,仍请回寺修道,清帝大加赏赐,除留用郑君达为总兵外,其余听任回寺。
后清帝听信谗言,派兵围攻少林寺,由于内奸出卖,少林寺被焚,僧众逃出18人,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5人得脱。
蔡德忠等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或作张敬照)杨仗佑(或作杨仗佐),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称为“中五祖”。
此后吴天成等随同蔡德忠等至广东,途遇清兵追迫,又被惠州宝珠寺和尚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5人救护脱险,此五僧洪门中称为“后五祖”。
蔡等自广东经江西到达湖北,其中万云山万云寺的主持万云龙和陈近南结义,共图反清复明。
万云龙原是明潞王部将,在山东起义失败至此,陈近南是翰林院学士,湖北人,因反对清帝焚烧少林寺,力谏无效辞官云游。
雍正九年,曾在四川雅州组织“汉留”,开立“精忠山”,以后回至湖北故乡,就在白鹤洞研究道教,自号“白鹤道人”。
他同情少林寺僧众的遭遇,为图替僧众报仇,改装江湖卖卜,结交天下豪杰,途遇蔡德忠等,就迎至家中,把他们安顿在附近的下普庵红花亭。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由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同盟结义,以先来者为兄,后来者为弟。
当时从各方来会者,有福建的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广东的吴天佑,吴廷贵,洪太岁等,江西的黄昌成,钟玉英以及明朝的遗臣志士。
其中有个朱洪竹,据说是明祟祯帝的孙子,大家都以为他是明代正统,拥戴他为盟主,并以“洪”字为结盟之姓,把洪字拆成“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
以“红花亭”为兄弟出身之地,“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这次集会称为“洪家大会”,洪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汉留”组织也由此演化为洪门团体。
洪门团体形成后,进一步组织军队,由陈近南统率,派苏洪光为先锋,宝珠寺僧吴天佑等5人为中军,勇士吴天成等5人为后备,由湖北的襄阳进军,连战皆捷,但到了武昌,被清军于成龙所败,万云龙战死,朱洪竹失踪。
陈近南不得已,退守襄阳,三月余不得进展,由是改变战略,分散部众,到各地自行开山立堂,以图日后发展,再行分合,临别时并以一诗作为日后相会时的证词,其诗词是“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是。
”乾隆十四年,洪门在广东惠州高溪庙集商量举义,其时陈近南已逝世。
由吴天佑等5人主持。
其后吴等相继去世,乃进由苏洪光主持。
他改名天佑洪,定其组织为“三合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姐妹,取义是把天时,地利,人各三者合而为一。
天佑洪率领三合军攻打清军,攻占不少名城,声震东南七省。
后有明总兵周遇吉之侄周豪(又名玉英)率部韩龙,韩虎,李昌国等先后来归,遂以史可法之侄史鉴明为军师,女侠关玉英为女军统领,尊朱洪竹为“先皇”,声势浩大,自襄阳起兵入蜀。
其时清廷蜀督王春美看到三合军势大,难于正面抵御,就设计派其心腹符四,田七向三合军诈降,天佑洪误信为真,安置符四为三合会的四排,田七为七排,充当三合军的副军师。
行至重庆与清军作战时,符四,田七在三合军内为清军内应,因之三合军内外受敌,遭致大败,天佑洪作战时为流矢所伤,全军溃退白虎山,符四和田七均被拿获处死,此后洪门中禁用四,七排,就是这个起因。
后来为了整肃内部,修改内章,订立“三十六条”,“十禁”,“十刑”等规律,建立严格的赏罚制度。
不久天佑洪伤重去世,由苏洪宇,林烈统三全军继续抗清,边占数县,后被清军包围,关玉英往援战死,又以失败告终。
适逢蜀督王春美调广东,苏洪宇晚间潜入督府把王刺死,本人在混战中被害。
至此,林烈势孤力薄,难以维持,乃将所部遗散,改向全国各地发展,开山立堂,采取游击方式继续抗清,并把洪门组织推广到海外华侨社会。
嘉庆十一年,贵州开立“筑青山”,主其事者为林怀明。
次年,林在河南卫辉的滑县起事,从狱中劫出会首李文成,当时曾有山东泰安的几个州县响应,其后又有林清在北京起事,他本来与河南的会众约期共同行动,但因约期有误,林清先期约集了200人从宣武门入城,分头进攻东华门,西华门,并有太监作内应,但被宫内护卫发觉,林看形势不对,立即退走,事败。
其后河南会众起事,亦告失利。
会众不得已分散四方,河南各地的起义军始平息。
道光二十八年,福建泰宁县的郭永泰从渔人手中获得郑成功开山时订立的“规律”。
这是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被清军围困紧急时,把“规律”和重要文书装入铁箱里沉于海底的。
此后洪门中就把它称做“海底”,通用于各地的洪门团体。
但因历时已久,原来遗失,流失的本子与原本的内容不尽相同。
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金国村起义至咸丰三年攻破南京为至,原有三合会参加在内,同时各地三合会会众看到洪秀全起义胜利,了纷纷发动,如道光三十年间,两广三合会在各地起义,至咸丰四年占领了肇庆,佛山,东莞等地,广东省城几被包围。
福建方面,人众占领过厦门。
上海方面,在咸丰三年九月,广东人刘丽川,福建人李咸池等起义,攻战上海县城,他们的组织名为“小刀会”,属于“天地会”的一个支派,以后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到了咸丰五年,刘丽川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县城始为清军所陷。
光绪十二年,三合会3000人,在广东惠州府宁山起义,有石工400人应援,不幸被清军击败。
光绪二十四年,在三合会首领李立亭,洪振年在广西起义,除梧州,桂林外,席卷全省,活动10多个月,被清军镇压。
哥老会成立于清乾隆年间,原是三合会的又一名称,兴于湖南及浙江,长江沿岸各省次之,会员极众。
洪门在海外华侨中发展颇广,在南洋群岛及美洲都有组织。
1893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结识在三合会首领郑士良,由郑介绍参加洪门组织,此后改组“致公堂”,创建“兴中会”,开立“大陆山”,并派会员郑弼臣,陆皓东,陈少白等分赴各地联络江湖志士,进行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六年,兴中会,三合会,哥老会三方面首领集议于香港,合组“兴汉会”,公推孙中山为首领,至此洪门与孙中山的革命组织结合起来。
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黄兴,于1904年2月间联络陈天华,宋教仁,谭人凤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黄兴被推为会长。
同时成立“同仇会”,专门联络会党。
他亲自去见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并决定于同年11月16日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的“万寿节”举事。
可是风声泄露,起义沿未发动,即告失败,黄兴被通缉,逃亡日本。
1905年孙中山联合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同盟会”,设总会于日本,于国内设三大部,以武昌为中部,会所设于汉口,公推宋教仁主持会务,并派人分赴南洋各地设立支会,洪门中人参加者甚众。
孙中山领导革命,从1985年广州起义到1900年惠州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之役等等,他所策划组织的反清武装起义,先后共有10次,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武装斗争中,洪门力量起着重要作用。
洪门由于历史悠久,分子复杂,兼之在清政府统治下,采取对立,破坏策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洪门的组织洪门在国内虽有“汉留”,“三合会”,“三点会”,“天地会”,“哥老会”,“大刀会”,“小刀会”等等不同名称,在国外则有“致公堂”,“洪顺堂”,“义兴堂”等等名称,但其在内部体制,却大同小异。
洪门的每个团体,各有其山名,堂名,水名,香名,内外口号,还有一首诗。
由于在清代洪门是抗清秘密组织,所以采用许多暗号,以防破坏分子混入。
兹举刘传福的锦华山为例,它的山名是锦华山,堂名是仁义堂,水名是四海水,香名是万福香,内口号是义重桃园,外口号是英雄克立,诗句是“锦华山上一把香,五祖名儿到处扬,天下英雄齐结义,三山五岳定家邦。
”在碰到陌生人盘问时,双方就有这些暗语作为问答的词句。
洪门成中间是横的关系,效法在画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称为哥弟。
哥弟间分十排,以之区别地位的高下。
一排称大哥或大爷,其中有山主,副山主,香长(开香堂时的主香人),盟证(开香堂时的盟誓人),坐堂(或称左相大爷,总管山寨事务),陪堂(或称右相大爷),刑堂(执掌刑法),执堂(负责组训工作),礼堂(负责教导礼节),管堂(负责升降赏罚),护箭(或称护箭大爷,保管令箭),礼印(保管印信),新服(又称心腹,一般是新进人员而为山主所器重或有才能的人)。
以上山主,副山主是首领,称为龙头大哥,副龙头大哥,香长和盟证是开香堂时的临时职务,称为有职无权,自坐堂至护印,凡是有职有位的称为内八堂执事,有似明朝八部大臣的组织。
再下面是外八堂,新服在内八堂是未位,在外八堂是首位。
二排称圣贤二爷,或称京外军师,负责谋划;三排称当家三爷,或称京外粮饷总管,负责财物收支;五排称管事五爷,或称红旗,负责总务事宜;六排称化冠六爷,或称巡风,巡哨,负责巡查;八排称贤牌八爷,或称纲纪,负责功过登记;九排称江口九爷,负责新进弟兄和提升职务,公布名单;十排称辕门,又称大老幺或称大满,负责各项杂务,其余都称小满,就是小喽啰。
四,七排以前出过奸细,纳入阴性,所以只收女子,不收男子。
上述从新服至十排人员,除四,七排外,就是外八堂。
以上兄弟位,不是固定的,可以因功提升,一次可以边升三级。
初加入的人,看他的社会地位和学识声望而定位,但以外八堂为限,也可以一步登天,一加入就新服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