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近40年汛期气候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德阳市气候变化特征浅析

德阳市气候变化特征浅析

德阳市气候变化特征浅析摘要:本文运用德阳地区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经过业务质量检验的气象记录,通过对近55年德阳地区气温、降水、降水日数、日照年、季变化分析,得出德阳地区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且春、秋两季升高幅度大于冬、夏两季。

降水呈现下降趋势,主要贡献是春、夏、秋三季降水下降明显,冬季略为增加。

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小量级降水日数减少较大量级降水日数减少明显。

日照呈现下降趋势,日照减少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分析0 引言德阳市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1]。

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东南部为盆中丘陵,气候差异大,形成不同的小区气候。

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光、温、水资源匹配也不尽合理;与国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日照时数偏少;冬干、春、夏、伏旱、夏洪、秋涝较为常见[2]。

本文对德阳市近55年气温、降水、日照变化及其趋势做出分析,得出:气温变化与众多学者分析的西南地区情况有所差异,降水变化基本相同。

通过此分析,以期对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方针提供科学依据[3]。

1 数据分析1.1年平均气温时间变化特征图1:德阳市年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演变图图1为德阳地区1961~2015年近55年全市年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演变图,由图可以看出,对55年年平均气温进行趋势拟合,其气候倾向率为0.185℃/10a,表明随时间的增加气温呈上升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在过去55年(1961~2015年)中,德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5℃,且年平均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20世纪60到90年代前期平均气温增幅不明显,负距平较多,1976年出现了55年的最低年平均气温15.34℃。

自90年代后期起气温明显上升,并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年平均气温出现在2015年,为17.52℃,较常年偏高1.12℃。

阿荣旗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阿荣旗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阿荣旗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高立玙【摘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1971~2000年间阿荣旗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阿荣旗30年间极端最低气温是36.3℃出现在1980年1月13日,30年间极端最高气温是38.9℃出现在1997年6月14日.30年间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1981~1990年10年间上升1.4℃,1991~2000年10间上升1.3℃,极端最高气温1981~1990年10年间上升0.2℃,1991~2000年10年间上升0.5℃.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5~8月,6月最多,占37%,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2月,1月最多,占50%.【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1页(P99)【关键词】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候变化【作者】高立玙【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气象局,内蒙古阿荣旗 162750【正文语种】中文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选取阿荣旗1971~2000年30年间的极端最低和极端最高气温,包括逐月和逐年的极端最低和极端最高气温气象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

气候变化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

统计表明:阿荣旗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2月、1月、2月这3个月,其中1月出现最多,30年中有15年出现在1月份,占总数的50%,出现最少月份是2月份,只出现过3年,极端最低气温极值是-36.3℃,出现在1980年1月1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最早出现在12月13日(1972),最晚出现在2月1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36.3~14.6℃之间,30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0.5℃。

近50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

近50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
上 海 拔 最 高 、 量 最 多 、 积 最 大 且 以 盐 湖 和 咸 水 湖 集 数 面 中 为 特 色 的 高 原 湖 泊 群 。 由 于 青 藏 高 原 的 湖 泊 面 积 巨 大 , 水 面 积 的 改 变 以 及 湖 水 水 化 学 的 变 化 将 极 大 地 湖
42
为全 面地 了解 湖 泊流域 的气候 环境 以及 造成 湖泊 面积 变化 的原 因 , 文采 用气 候诊断 分析方 法 , 西藏 本 对 第 二 大湖一 色林错 流域 近 5 O年 主 要气 候 因 子 ( 温 、 气 降水 ) 的变化 特征进 行 了分 析 , 出一些 有意 义 的气候 得
高原气 象
《 西藏科技》O1 1 总第 24 21 年 期( 1 期)
近 5 O年 西 藏 色 林 错 流 域 气 温 和 降水 的变化 趋 势
达 桑
( 藏 自治 区 气 象信 息 网络 中 心 , 藏 拉 萨 西 西
800) 5 0 1
摘 要 : 用 西藏 色林 错 流 域 气 象 观 测 站 1 6 ~ 2 0 利 9 1 0 8年 逐 月 平 均 气 温 、 水 量 等 资 料 , 析 了近 5 降 分 O牟 流 域 气 温 、 水 的 年 际和 年 代 际 变化 特 征 和 异 常 年 份 , 果 表 明 : 5 降 结 近 O年 流 域 年 平 均 气 温 以 0 4 ℃ / .0
倍 。 占 中 国 陆 地 面 积 约 四 分 之 一 的 青 藏 高 原 是 地 球 上 地 势 最 高 的 地 区 , 有 独 特 而 又 复 杂 的 高 原 气 候 , 仅 具 不 是气候 变化 的敏感 区 和启 动 区 , 被 认 为 是全 球 气候 还 变 化 的驱 动 机 与 放 大 器 ,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中 占 有 重 要 在

成都市4区县1961—2019年5—9月降水特征分析

成都市4区县1961—2019年5—9月降水特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月降水量变化特征 据图 1 可知,成都市 4 区县 1961—2019 年降水量峰
值出现在 2018 年,为 1 281 mm,最低值出现在 2006 年,
收稿日期:2020-10-08 作者简介:王璐(1992—),女,四川温江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 究方向为综合气象观测。E-mail: wyl@。
1 数据和方法
选取 1961—2019 年成都市新都区、郫都区、崇州市、 彭州市 5—9 月降水量数据,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近 60 年成都市 4 区县 5— 9 月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日最大降水量等因 素的变化特征,为掌握本地降水量特征并做好应对措施 提供参考。线性回归分析是运用最小二乘函数在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即 y=bx+a,可 用于定量分析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在本研究中,y 是 降 水 量,x 为 时 间(1961—2019 年),b 表 示 倾 斜 率, 10×b 则为降水量每 10 年的气候倾斜率。本文的距平值 均指与 1961—2019 年总平均值相较而言。
第14卷第32期 Vol.14 No.32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年11月 Nov. 2020
成都市4区县1961—2019年5—9月降水特征分析
王 璐 1,旷云米 2,杨 炯 2,高楷祥 3
(1. 崇州市气象局,四川崇州 611200;2. 新都区气象局,四川成都 610500;3. 双流区气象局,四川成都 610200)
据图 3 可知,成都市 4 区县暴雨日数最高值出现在 1961 年和 1967 年,为 8 d,暴雨日数为 0 d 的有四个年份, 分别为 2000 年、2006 年、2012 年、2016 年,极值相差 8 d, 可见暴雨日数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天数集中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进入 21 世纪后,暴雨天数明显减少。1961—1969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阿府办发〔2016〕9号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阿府办发〔2016〕9号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正文:----------------------------------------------------------------------------------------------------------------------------------------------------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阿府办发〔2016〕9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卧龙特别行政区:现将《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20日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规定,结合我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全州地质灾害现状我州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重灾区之一,辖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余处。

通过2016年汛前排查、核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4973处,威胁38万群众的生命和178亿元资产安全,防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二、诱发地质灾害因素地质灾害致灾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我州大部份地区属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地层岩石破碎,不稳定斜坡、松散堆积层、高危高位危岩体、地震形成的碎屑物以及极端强降雨等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工程建设削坡、爆破、加载、弃渣随意堆放、不合理采矿等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人为因素。

三、2016年汛期气候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6年汛期为5~10月。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进一步分析 了 1 6  ̄2 0 90 0 5年间该流域中游 日喀则站和下游林芝 站气温 的变化趋势 ,研 究 了该 流域气温 变化对 全球变暖的响应 。结果表明 ,1 8  ̄20 9 0 0 5年问雅鲁 藏布 江流域 的气 温呈现逐 渐升 高的趋势 ,尤其 是夜 间气 温
和冬 、春季气温的升高更 显著 ,而且该流域 变暖幅度 高于整个 高原 的平均增 幅,因此该流域对全球 变暖 的响应
程度也较整个高原更为显著 ;而该 流域 中游 地区的增 温幅度要 明显 高于下游地 区的,即该流域 中游 地区 的增 暖
较下游地 区的更为显著 。
关键词
文章编号
雅鲁藏布江流域
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变暖
中 图分 类 号 P 2 43 文献标识码 A
10 9 8 (0 1 0 0 6 0 0 6— 5 5 2 1 ) 6— 70— 7
1 中国科学 院寒旱 区陆面过程 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 7 00 30 0 2 中国科学 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 0 0 300 3 中国科学 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 0 8 00 5


通过分析 1 8  ̄2 0 90 0 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 7个气象 台站平均 的气温 变化趋势 和气候 系数变化 ,并
许多研究2008表明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50年来其变暖幅度超过北半球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被认为是而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流经2057km最后注入印度洋它蕴藏着丰沛的水能资源多年平均年径流量高达1661011仅少于长江和珠江居我国各大河流的第三位是我国在水资源方面重要的江河之一2003而且其下游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600800mm青藏高原地区最大的降水中心也是我国第二大多雨中心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生态环境 2004, 13(4): 520-52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10,40371026)作者简介:谢昌卫(197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寒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研究。

E-mail: xiecw@ 收稿日期:2004-06-24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对长江、黄河源区12个台站近50年来的温度、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长江源区平均升温0.61 ℃,黄河源区平均升温0.88 ℃;长江-黄河源区降水量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后90年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幅大于西部地区;在总体气候向暖干变化的同时,区域内春末夏初和冬季部分月份近50年来气候朝暖湿化方向发展。

径流量在上世纪90年代呈现出较强的枯水期,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了冰雪的消融,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温度升高的气候背景下径流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波动变化,近50年来区域内呈现出冰川、冻土加速消融,湖泊、沼泽疏干退化加剧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水文环境;长江-黄河源区中图分类号:X14;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520-04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心与纽带。

过去几十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水文与生态环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是冰川后退、冻土退化、湿地干化、湖泊萎缩,这些与水文条件密切相关的环境要素的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地沙化范围扩大,土壤严重裸土化,草地明显退化[1]。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位于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

深入分析长江、黄河源区近50年来气候和水文环境的变化,是明确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关键。

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李艳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索伦镇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寒冷干旱,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短促,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无霜期较短,日照充足,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

随着气候变暖,索伦镇气候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本文选用兴安盟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1958~2018年60年平均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年总日照时数、年总降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索伦镇气候变化,主要是为索伦气候预测结论的验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一、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1、空气温度①空气温度年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空气平均温度为2.7℃,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5℃。

最高年份为2007年4.2℃,最低年份为1976年1.2℃,相差3.0℃,见图1。

②空气温度季节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春季平均气温4.2℃,夏季平均气温19.0℃,秋季平均气温2.6℃,冬季平均气温-15.2℃。

夏季与冬季平均温差为34.2℃。

2、空气相对湿度①空气相对湿度年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57%,呈下降趋势。

最高年份为2015年61%,最低年份为2017年53%,相差8%,见图2。

②空气湿度季节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春季平均相对湿度42%,夏季平均平均相对湿度71%,且呈现增多趋势,秋季平均平均相对湿度58%,冬季平均平均相对湿度56%。

夏季与春季平均湿度差为29%。

3、降水量①降水量年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平均降水量469.6毫米,呈增多趋势。

最高年份为1998年829.4毫米,最少年份为2004年236.7毫米,最高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529.7毫米,见图3。

②降水量季节变化。

索伦镇1958~2018年春季平均降水量17.9毫米,夏季平均降水量114.1毫米,秋季平均降水量22.4毫米,冬季平均降水量2.1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坝州近 40 年汛期气候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阿坝州汛期30年整编资料和美国
NCEP/NCAP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20年阿坝州汛期(5~9月)降水异
常及其环流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1)阿坝州北部到阿坝州南部气温的温度梯
度在10℃之间,温差较大。

这与阿坝州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是相关的,高海拔
地区气温较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大。

(2)5月是阿坝州汛期雨季的开始期,强
降水中心位于阿坝州的中东部黑水,而中部地区降雨量偏大,龙门山脉地区的九
寨沟、茂县、汶川降雨量偏小,6~8月属于阿坝州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

(3)
阿坝州5月进入汛期的初始期,在7-8月达到一个最高峰值,9月开始明显减少,10月汛期结束。

1、引言
阿坝州属于高海拔地区,一部分为草原地带,一部分为山区地带,山区有部
分地处四川龙门山一带,其汛期降水及不均衡,且山区的强降水及易引发滑坡、
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

2、资料概况与研究方法
资料选取阿坝州13个站点1981-2020年55~9月汛期的日最高气温、日最
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其中站点包括:马尔康、红原、黑水、壤塘、
阿坝、若尔盖、九寨沟、松潘、茂县、汶川、理县、小金、金川国家站,图1为
其空间分布,及研究气候业务分布图。

对这13个站点40年的数据进行处理整合,作出时间变化趋势图可以直观的了解其变化趋势,利用MANN-KENDAII非参数检
验方法检验其置信度和序列突变点,用滑动T检验再次检验可突变点,分析阿坝
州近40年汛期气候特征。

图1 阿坝州空间分布图
3、阿坝州近40年汛期温度变化特征
3.1、阿坝州近40年汛期温度空间变化特征
(a)阿坝州5~9月日平均气温 (b) 阿坝州5~9月日平均最低气温 (c)阿坝州5~9月日平均最高气温
图2站点多年日平均温度空间分布
图2为阿坝州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5~9月汛期的日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如图所示,阿坝州地区各站点多年日平均温度、日最低平均气温和日最高平均气温均是由北向南温度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阿坝州北部到阿坝州南部的日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日最低平均气温在6℃~16℃之间、日最高平均气温在18℃~26℃之间,从气温空间分布图上,阿坝州北部到阿坝州南部气温的温度梯度在10℃之间,温差较大。

这与阿坝州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是相关的,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大。

3.2、阿坝州近40年汛期气温年际变化特征
图3为阿坝州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的汛期(5~9月)平均温度
的年际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近40年期间整个阿坝州地区汛期的年平均气温是
呈现一个上升趋势,升温幅度约为0.40℃/10a,升温幅度显著,其中最高温度出
现于2012年,为18.4℃。

最低气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1981年和1992年,汛期
平均气温仅为14.3℃,近40年来阿坝州地区汛期平均气温的变化波动不大,但
总体上升趋势明显。

图3 阿坝州多年汛期气温年际变化
4、阿坝州汛期(5~9月)降水的分布特征
4.1、阿坝州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4.1.1、阿坝州汛期年降水空间变化特征
图4为阿坝州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的汛期(5~9月)降水量空
间分布。

如图所示,阿坝州降水量是由西向东雨量逐渐减少,降水量最多是壤塘、马尔康、阿坝县的南部、红原县的南部、黑水县的西部以及金川县的北部,降水
量偏少的地区是汶川县的边缘地带。

阿坝州西部到东部的降水量差值在200mm之间。

图4 阿坝州多年汛期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4.1.2、阿坝州汛期不同月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5月 6月 7-8月 9月
图5阿坝州多年汛期各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阿坝州地理位置的不同,降水强度随月份也有所不同。

5月是夏季的开始,也是汛期雨季的开始期,此时的强降水中心位于阿坝州的中东部黑水,而中部地区降雨量偏大,龙门山脉地区的九寨沟、茂县、汶川降雨量偏小。

6月开始强降雨中心较5月西移,位于马尔康地区,全州降雨量比5月明显增多,7~8月强降雨中心继续西移到达了壤塘县境内,龙门山脉的降雨量也达到11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流域水位上涨,极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6~8月属于阿坝州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

9月雨量开始减少,但是强降雨中心依然位于阿坝州的中西部地区。

4.2、阿坝州汛期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4.2.1、阿坝州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
图6为阿坝州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的汛期(5~9月)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如图所表现出与气温变化基本相似的趋势,整个40年内汛期平均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增加的幅度不大,倾向率为0.004mm/10a。

汛期内平
均降水量偏少的时期出现在1994-2010年代,以及2016-2018年代,其中2002
年达到最低386.5毫米;而2020年汛期内平均降水量达到最多,为697.2毫米。

图6阿坝州多年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
4.2.2、阿坝州汛期降水量月变化特征
从阿坝州降水的月变化图(图7)上,阿坝州汛期降水强降水时段主要集中
在7-8月期间,其次是在6月份,由历来的每年的灾情来看,6月下旬、7月上
旬以及8月中下旬等时段是阿坝州灾情频发的时段,此时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河流
域都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从阿坝州每年汛期降水来看,各年份降水量是不同的,但汛期没有降量的变
化趋势是一致的,5月进入汛期的初始期,在7-8月达到一个最高峰值,9月开
始明显减少,10月汛期结束。

这是因为5月一般为冷暖空气交替,空气中湿度较
冬季大,极引起连续性降水,而9月副高东退,南支槽活跃,易出现连阴雨天气。

6月、7-8月则是西南低涡频繁生成、副高不断西进受伊朗高压阻塞长时间不动,易出现连晴高温,各地对流性强降水天气频繁发生。

图7 阿坝州多年汛期降水量月变化特征
5、结论
(1)阿坝州北部到阿坝州南部气温的温度梯度在10℃之间,温差较大。


与阿坝州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是相关的,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低海拔地区气
温较大。

(2)5月是阿坝州汛期雨季的开始期,强降水中心位于阿坝州的中东部黑水,而中部地区降雨量偏大,龙门山脉地区的九寨沟、茂县、汶川降雨量偏小,6~8
月属于阿坝州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

(3)阿坝州5月进入汛期的初始期,在7-8月达到一个最高峰值,9月开始
明显减少,10月汛期结束。

参考文献
[1] 边秀珊. 玛沁地区40年汛期气候特征分析[J]. 果洛科技, 2007,
000(001):81-84.
[2] 乔文斌, 常煜. 近40年呼伦贝尔市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
分析[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3, 000(012):274-275.
作者简介:刘琼,(1978.02)女,汉族,四川简阳人,本科学历,副高级
工程师,从事短中期天气预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