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程大纲.doc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80213英文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后置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主讲教师:许爱花等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课程概述: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
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
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
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
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
社会治理教学大纲

社会治理教学大纲社会治理教学大纲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法律、政策、制度等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社会治理能力的人才,各级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社会治理相关的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一、社会治理的概念和意义社会治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正发展,促进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社会解决各种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理社会治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依法性和参与性。
科学性要求社会治理的决策和措施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避免主观主义和盲目性。
全面性要求社会治理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综合施策,避免片面性和偏颇性。
公正性要求社会治理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方利益,避免利益集团的垄断和不公平现象。
依法性要求社会治理要依法行政,依法制定和执行政策,保障公民的权益。
参与性要求社会治理要广泛地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社会的参与性和民主性。
三、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控。
社会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控,包括公共安全管理、社区管理、城市管理等。
社会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
社会调控是指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手段,对社会进行调控和引导,包括经济调控、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四、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法治、科技、社会组织和公共参与。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文化,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科技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应用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协作,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一、社会学是什么

教案一第一讲导论:重新认识我们的社会(8学时)一、社会学是什么(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学。
教学内容:1."社会学"的由来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研究领域4.社会学的视角教学重点: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学的视角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1.以课堂讲授为主。
2.什么是社会学?是学习社会学首先需要了解和领会的重要问题。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必须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选用大量他们熟知生活实例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用具体事实来阐述社会学涉及领域广泛,社会学研究的视角独特。
具体内容:一、什么是社会学--邀请你打开又一扇窗户1."社会学"的由来"社会学"是由拉丁文Socitas(社会)或Socius(社会中的个人)和希腊文Logos(词、学说、学问)两部分组成。
一般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奥古斯都·孔德提出的。
1838年10月,他出版了《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在此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
此前出的书均用"社会物理学",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现象。
孔德的社会学确定了两大主题: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前者说明社会内部的和谐状态,研究的是社会的社会存在条件、作用、规律、秩序、组织等;后者试图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孔德一直在尝试寻求摆脱哲学的束缚,他提出"社会物理学"或"社会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区别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所以,他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的发展,无论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2024年大纲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2024年大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2024年大纲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学专业作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重要学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需求,对教育学专业2024年大纲进行修订。
本大纲总结了教育学专业的基础内容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指导,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背景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技能。
该专业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设置1. 教育学概论本课程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教育学专业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2. 教育心理学本课程主要研究学习者心理特点、教育环境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教育心理分析和指导能力。
本课程重点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和把握能力。
4. 教育经济学本课程主要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教育投入与产出等经济学原理,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强调对教育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5. 教育法学本课程重点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以及对教育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6. 教育评价学本课程主要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教育评价设计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能力。
7. 教育管理学本课程重点研究教育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以及对教育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8. 教育技术学本课程主要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四、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学生将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
2. 方法技能:学生将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 年2 月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二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编号:12600082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重点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3学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学术背景二、著作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知识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难点二、科学体系的分类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建立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重点一、社会静力学二、社会动力学三、动力与静力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比较法四、历史法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重点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二、牧师的特殊作用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四、对孔德的评价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及社会改革思想。
教育社会学

3、应试教育的评价
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重知识传授、轻 能力发展;重分数指标,轻智力与非智力素质(人本素质)的提 高;学生学习负担重等,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其二,应试教育 是一种选择性汰劣式教育,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其三,阻 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素质教育的提高;其四,阻碍学生个性 的发展,扼杀创造力等等。 当然,应试教育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我国这样一个讲人情、 讲关系的国家里,用统一的严格分数标准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大 大地减少了权力对这个领域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 公平性。应试教育的运行成本要比素质教育的运行成本要低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试教育在教育效果上具有虚假性,本应由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教师却为了“节省”学生的精力 和时间给学生代劳。大量的教师自创的公式、解题定理及规律泛 滥,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记住解题套路,既节约答题时间, 准确率又高。Fra bibliotek 绑匪贴广告招家教
大三女生应聘遭绑架
一名大三女学生看到路边张贴的招聘家教小广告参加应聘,当坐上招聘 单位前来接她的面包车时,不料遭遇绑架,其家人被勒索5万元。平顶山警 方接到报案后快速反应,17小时顺线追踪,成功抓获4名嫌犯,将该女大学 生安全救出。 2011年11月14日11时许,北渡派出所民警接到一名男子电话报警:正在 平顶山市某大学上学的22岁女儿小丽(化名)被绑架,并被索要赎金5万元。 接到报案后,平顶山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等有关单位抽调民警全力协助侦 办,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兵分多路开展侦查。 在走访调查并调取有关证据后,民警了解到当天上午9时许,大三学生小 丽接到自称招聘家教的某中介公司经理电话,要求曾打电话咨询的小丽参加 面试,并派车前去接小丽,小丽坐上路边前来接她的面包车后失去联系。上 午11时许,正在外地农村的小丽父亲突然接到一男青年用小丽手机打来的电 话称,小丽被他们绑架,要求准备5万元赎金,转账到指定的银行卡上,并 不时让小丽哭喊着向其父亲要钱,只要按他们的要求做,保证不会伤害小丽。 小丽的父亲急忙从外地坐车往平顶山赶,并拨打了平顶山110报警。
2024教育学311大纲

2024教育学311大纲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本大纲将介绍2024年教育学311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和分析能力;3. 加强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基本概念: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方法。
2. 教育哲学:讨论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教育哲学理论体系。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个体差异等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心理过程。
4.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文化、家庭等因素的关系。
5. 教育法律与伦理:介绍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6. 教育评估与测量:讲解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7.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8. 教育管理与领导:探讨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领导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教师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教育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组成小组,完成指定的教育项目,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实习与观摩:学生参与实际教育实践活动,观摩教学过程,并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
五、评估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论文。
4. 实地实习报告:学生完成实地实习后,撰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5. 课堂展示与讨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课堂展示并参与相关讨论。
六、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教育学的各个领域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社会学课程核说明

教育社会学课程考核说明《教育社会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教育社会学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理解教育社会学中对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能运用教育社会学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为使本课程的要求在考核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一、考核对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
形成性考核指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自主地学习文字教材,参加课程的辅导、网上讨论、答疑,完成统一规定的书面记分作业,由辅导教师按完成的质量评分,积分累计按30%记入期末总成绩。
终结性考试为闭卷,卷面成绩为100分,占考核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本说明中的考核依据与考核要求执行。
三、考核依据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学校教育社会学》(纪河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第1版)为依据,理论知识不超出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的范围。
四、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指导和开展教育实践,达到复习和提高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其中要求掌握部分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和难点,占考核内容的70%左右;了解和理解部分要求了解有关的基本知识,占考核内容的30%左右。
附;各章节具体考核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了解)一、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建设的初创阶段2、 20世纪初—40年代——学科形成阶段3、 20世纪40年代后——学科成熟阶段二、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1、社会变革2、哲学发展3、学术传统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了解)(1)教育与社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课程大纲 (Syllabus for the Seminar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年秋)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星期四下午1:30—3:00 授课单位:教育学部 上课地点:田家炳教育书院608房间 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 ***:田家炳楼220(O); ****(M); ****@nenu.edu.cn(E-mail) ***:田家炳楼607(O); ****(M); **** @nenu.edu.cn(E-mail)
一、 课程目标 1.熟悉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 2.熟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 课程内容 专题1:教育社会学的性质与方法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从社会学角度或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何在? (2) 相比于教育哲学、教育史等其他教育学科,教育社会学视角的独特性何在? (3)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工业化或现代化有何关联?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Ballantine, Jeanne 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 systematic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997. Chapter 1.(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章。 2
(3) 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章。
专题2: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结构功能主义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 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 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 举出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章。 (2) 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第1章。 (3) 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1章第3节。
(4) Carlos Alberto Torres and Ari Antikainen (Eds.),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new research and theory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pp.21-41.
专题3: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冲突论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冲突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 冲突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 冲突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 冲突论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 举出运用冲突论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同专题2)
专题4: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互动论 1.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互动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 互动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
(3) 互动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 互动论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 举出运用互动论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 建议阅读的文献(同专题2)
专题5: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教育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有何区别与联系? (2)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教育(不)平等会产生何种影响? (3) 教育对积累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产生何种影响? (4) 举出运用文化资本论、社会资本论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 [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卜长莉著:《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 侯龙龙:《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收入决定》《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2003年第 1 期(总第 1 期) (5) Coleman, James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专题6:社会差异与教育平等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教育是否有助于社会流动?学校是一种社会再制的机构吗? (2) 教育平等包含很多维度或方面,为什么主要强调机会均等? (3) 何谓教育机会均等? (4) 世界各国重视普及义务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章。 (2) 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7章。 4
(3) 莫琳·T·哈里楠主编:《教育社会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Sharon Gewirtz, ‘Rethinking Social Justice: A Conceptual Analysis’,in Jack Demaine (Ed.)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oday, Palgrave, 2001. Chapter3.pp.49-64.
专题7:性别与教育——女性主义的视野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教育上的性别平等所谓何物? (2) 现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在理解性别平等上有何异同? (3) 女性主义视角的独特贡献何在?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肖巍著:《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李银河著:《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Jo-Anne Dillabough and Madelein Arnot, Feminis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Dynamics, Debates and Directions, in Jack Demaine (Ed.)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oday, Palgrave,2001. (4) Jo-Anne Dillabough and Madelein Arno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Feminist Perspectives: Continuity and Contestation in the field, in David L. Levinson, general editor ; Peter W. Cookson, Jr., Alan R. Sadovnik (eds.), Education and sociology :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Falmer, 2002.
专题8: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学校组织社会学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与结构?它与企业、政府等其他组织有何异同? (2) 学校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更符合教育的需要?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章。 (2) 刘云杉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莫林·哈里楠主编:《教育社会学手册》,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4-17章。 5
(4) 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章。
专题9:班级的结构与文化——班级社会学 1.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班级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组织?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与功能? (2) 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更有助于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3) 学生同辈群体在学生发展中起一种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2. 建议阅读的文献 (1) 片冈德雄著、贺晓星译:《班级社会学》,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 (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判断》,《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3) 程天君:《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4) 程天君:《班级社会学研究(下):新论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5) 陶双宾, 林李楠:《班级:初级群体还是社会组织———一个教育社会学论争的实证性解释和结论》,《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 (6) 刘力、戎庭伟、黄小莲:《集体与个性:建国以来我国班级教育价值取向的社会学观照》,《上海教育科学科研》,2014年第5期。 (7) 董泽芳、伍海云:《班级社会属性的相关理论与多元分析》,《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1期。
专题10:官方知识与隐蔽课程——课程社会学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 学校正规课程体现了谁的文化?进入学校正规课程的知识是由谁决定的? (2) 正规课程与隐蔽课程之间是什么一种关系? (3) 隐蔽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4) 将隐蔽课程显性化是否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方向?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 [英]M.F.D.杨主编,谢维和等译:《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