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管理学中做出决策

管理学中做出决策在管理学中,做出决策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过程。
决策是管理者在面临问题、挑战、机会时所需要做出的选择。
通过合理的决策,管理者可以引领组织向着设定的目标方向前进,实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中做出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以及一些有效的决策方法。
决策的重要性在管理学中,决策是管理者重要的工作之一。
管理者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各种决策,包括战略决策、组织结构决策、人员招聘与激励决策等。
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慎重对待决策过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信息收集和分析:良好的决策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管理者应当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信息,以确保做出的决策基于事实和数据。
2.目标设定: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特定的效果,管理者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以便制定符合目标的方案。
3.风险评估:任何决策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管理者需要评估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做出最为理性的选择。
4.利益相关者考虑:决策可能对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寻求最大化整体利益的方案。
5.团队合作:决策不应是孤立的个人行为,管理者需要与团队成员协商、讨论,形成共识并共同承担决策的责任。
有效的决策方法在管理学中,存在多种有效的决策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适用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方法:1.规则决策法: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或程序,根据规则快速做出决策,适用于常规性问题。
2.决策树分析:利用决策树图形化地呈现决策的选择和可能结果,有助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
3.SWOT分析: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方案。
4.头脑风暴法: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快速产生创新性决策方案。
5.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帮助管理者进行最优选择。
管理学决策职能包括

管理学决策职能包括管理学决策职能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指的是管理者在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决策并实施的能力。
决策是管理者处理问题、制定计划和实施目标的过程,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和运作。
在管理学中,决策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诊断和定义在面临需要做出决策的情况时,管理者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通过对问题的诊断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背景。
2. 目标设定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明确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设定清晰的目标有助于为决策提供方向和依据,确保决策与组织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3. 信息收集和分析决策的质量取决于管理者能够获取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因此,管理者需要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4. 选择和制定决策方案在了解问题、确定目标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从多个可能方案中进行选择和权衡,制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风险、时间等。
5. 实施和执行决策制定决策方案只是决策过程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实施和执行决策。
管理者需要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执行步骤,以确保决策能够有效地落实并产生预期的效果。
6. 评估和调整管理学决策职能还包括对已经实施决策的评估和调整。
管理者需要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方案,以保持决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综合来说,管理学决策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涉及问题诊断、目标设定、信息分析、决策选择、实施执行和结果评估等多个环节。
只有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管理学基础培训课程(PPT53张)

相关推荐
推荐电影:传奇巨制,由香港 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内地三大小 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 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 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 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 的励志故事。2013年5月17日全球公映。 2013年5月13日,首映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3年6月,《中国合伙人》累计票房成功突破5亿, 成为内地影史第11部票房过5亿的华语电影。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2.管理的概念 3.管理的目标 4.管理的职能 5.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6.管理的性质
为什么要学习?——大学生就业
大学年年扩招,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 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200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13万。2012年破 新高680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 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 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 79万。 2012年达到144万人 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 只有70%左右。2012年同样如此。
相关推荐
推荐书籍: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中信出版社,2008 《蓝海战略》,W.钱· 金(W.Chan Kim),勒妮· 莫 博涅(Renee Mauborgne)著,商务印书馆,2006 《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 中信出版社,2004 《史蒂夫•乔布斯传》 (Steve Jobs:A Biography)(乔布斯唯一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版) 沃 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中信出版社 (2011-10)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郭丽)04416选择题答案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部分)第一章1.以下对于管理含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事(B、管理的本质是决策)。
2.关于管理的定义,许多经济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西蒙认为(A、管理就是决策)。
3.下列几项活动中,那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C、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
4.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成为(A、管理)。
5.管理对象中的管理核心要素是(D、人员)。
6.管理的“载体”是(A、组织)。
7.管理的基本职能是(B、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8.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C、有效获取资源)。
9.在管理理论中,被认为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的职能是(A、计划)。
10.管理的二重属性是指(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1.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这是管理的(B、社会属性)。
12.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基本因素是(C、生产关系)。
13.一个管理者所属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C、概念技能)。
14.下面属于层次第一线管理人员的职位是(C、部门经理)。
1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B、总经理)。
第二章1.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经济人)。
2.“组织理论之父”是指(D、法约尔)。
3.提出管理十四项原则的是(D、法约尔)。
4.提出重视人的因素的是(B、霍桑实验)。
5.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的学派是(A、案例学派)。
6.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学派是(A、权变理论学派)。
7.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西蒙)。
8.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D、在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9.权变理论提出的假设是(C、复杂人)、复杂人)10.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学的轰动,这就是(C、《第五项修炼》)。
《管理学》教案完整版

管理学》配套课件教案XX 编XX年XX月目录绪论............................................................... 3 .. 第一章管理导论.................................................... 6...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9..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 1..3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1..6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2..0第六章组织设计.................................................................... 2..3 .第七章人员配备.................................................................... 2..6 .第八章组织文化.................................................................... 2..9 .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 3..1第十章激励.................................................................... 3..7 .第十一章沟通.................................................................... 4..2 .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4..6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4..9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5..2第十五章创新管理.................................................................... 5..5 .第十六章组织创新.................................................................... 5..8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展望......................................... 6..1绪论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它对于不同的组织而言是不同的,并且会随 着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压力集团
一般环境因素分析
一般环境:能够影响组织的广泛经济条件,
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 技术条件和全球条件。 经济条件 政治法律条件 社会文化条件 人口条件 技术条件 全球条件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
支持的声音
(1)公众期望 (2)长期利润 (3)道德义务 (4)公众形象 (5)更好的环境 (6)减少政府管制 (7)责任与权力的平衡 (8)股东权益 (9)资源占有 (10)预防胜于治疗
从义务到响应到责任
社会义务
公司由于承担履行一定的经济法法律责任 的义务而从事社会活动。 社会响应 一个企业消极的顺应外部社会要求所做的 一种调试。 社会责任 超越法律和经济的义务,做正确的事情, 按照对社会有益的方式去行动
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管理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
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组织层次
管理者做什么 ——职能
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
制定计划和协调活动的过程。
组织: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
事这些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 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做出决策的过程。
组织文化的特征
1. 客观性:组织文化是客观存在的。 2. 独特性:不同组织具有不同文化。
3. 相对稳定性:组织文化不易改变。
4. 连续性:组织文化继承文化传统。
强文化与弱文化
强文化:
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弱文化:
组织没有典型的可指导全体员工行为的核 心管理理念。
管理学的决策计划

管理学的决策计划管理学的决策计划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制定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资源、实施计划和监督控制的过程。
它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理性行为,具有明确、可操作、可实现的特点。
决策计划在管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决策计划的重要性决策计划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管理者明确目标、合理安排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一个良好的决策计划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合作,使得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决策计划的要素确定目标决策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目标。
管理者需要清楚地知道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分析现状在确定了目标之后,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资源的评估以及竞争对手的分析等,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制定计划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管理者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决策计划。
计划应该明确目标、确定实施步骤、安排资源分配,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决策计划的关键环节,需要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并指导员工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
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及时地调整和优化计划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监督控制一旦决策计划开始实施,管理者需要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通过监测工作进展、收集反馈信息并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偏差,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决策计划的优势决策计划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优势:1.明确目标:决策计划通过明确目标,让组织成员知道他们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提高工作的效率。
2.合理安排资源:决策计划可以有效地调配和管理组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3.增强决策力:通过制定决策计划,管理者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4.提高组织执行力:决策计划的执行需要有序的步骤和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执行力和协调性。
5.适应环境变化:在决策计划中包含了监督和控制的环节,可以及时应对环境变化,确保组织的发展方向正确。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 他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
管理者(manager)是这样的人, 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的。
管理者通常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管理(management)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 有效果和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 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三、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职能(亨利.法尔约)。
2、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3、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
技术技能: 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四、人际技能: 包括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的能力。
五、概念技能: 管理者对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
六、什么是组织组织(organization)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 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
组织的三个特征: 明确的目的、人员、精细的结构。
现在的组织更倾向于依靠灵活的工作安排、雇员工作团队、开放的沟通系统和供应商联盟。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一、管理的历史背景二、两个重大事件: 1776年,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或工作专业化中获得经济利益。
三、工业革命, 机械力代替了人力。
四、科学管理(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五、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亨利.法尔约)六、权变理论七、权变理论强调这样一个事实, 因为组织不同, 面对的情境不同, 所以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八、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全球化、道德、劳动力多元化、创业精神(对机会的追求、创新、增长)、在电子领域中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质量管理(TQM)质量管理受到不断改进和响应顾客需求与期望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