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高速公路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高速公路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规划成为了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在高速公路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速公路规划中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建设或政策等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科学的、客观的环境信息,以促使决策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环境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高速公路规划涉及大量的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和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1. 环境基准法环境基准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它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将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与这些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环境影响的程度。
例如,可以对土地利用、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噪声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2. 生态系统评估法生态系统评估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主要关注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周边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可以预测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评估结果可以为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 社会经济评估法社会经济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的评估方法。
在高速公路规划中,除了环境影响外,还需要考虑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评估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带来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针对高速公路建设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第23卷第1期SUN Y ATS EN UNIVERSITY FORUM,V ol123 N o11 2003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Ξ胡应成1,朱冠友2(1.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1400;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一般按5个步骤进行:首先分析建设项目的系统结构,找出系统中的风险因素;第2步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第3步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等,第4步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影响进行模拟,第5步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风险因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2003)0120099206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世界环境却经受了诸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几起特大污染事故,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密切地关注工业设施重大事故引起的环境风险问题。
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正在不断地探索发展之中,甚至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提出不同的评价方法。
在最近几年的环境风险评价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法,即第一步对建设项目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找出系统中的环境风险因素,第二步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三步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风险类型、产生风险的原因等,第四步建设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模拟,第五步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结合某重油库建设项目(储罐容积分为20000、10000、5000和1000m3,每个容积3个罐,共12个罐,总容积10万t)的环境风险评价,对以上技术方法加以论述。
一、系统结构及运行系统的重要性分析就一般建设项目而言,其系统结构包括生产系统、公用工程、生产辅助系统、存贮系统、消防系统等。
根据各子系统的特点和结构特征分别评价其安全重要性。
(一)运输系统所使用的原料由何种方式运输,运输过程的事故,如撞车、翻车等,易引起原料的泄漏,造成燃烧、爆炸或其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4)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计算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综合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受害点距源项(释放点)的最大距离以及危 害程度,包括造成厂外环境损坏程度、人员死亡和损伤及经济损失。 (5)风险管理 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值达不到可接受水平时,为减轻和消除对环境的危害, 应采取减缓措旋和应急预案,这就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②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 减缓和应急措施。
③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 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 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 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 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 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
1.如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 B )。 A.三级 B.二级 C.一级 D.一级或二级 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 质的数量( B )临界量的功能单元。 A.等于 B.等于或超过 C.等于或低于 D.超过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1.前言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中平科学技术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琳琳、徐志远、张硕、樊志强、文璋、郭志南。
本规范首次发布。
2.引言为规范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提升行业管理部门业务指导能力,引导行业主动识别风险管理需求,并积极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控,从而达到预防公路水路行业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辅助行业安全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为有效提升规范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各使用者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将相关意见及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以便修订时研用。
3.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水路行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营运、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设施养护工程和其他六个业务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业务指导、咨询、服务,以及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制定风险等级判定指南、标准和开展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4.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导则73:2009;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5.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5.1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注1:影响是偏离预期,通常指负面的。
注2:目标可以是不同方面(如: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和层面(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的目标。
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
注4: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 J/T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Z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508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0000.1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28 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Z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508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代替 HJT 169—2004) (可复制)

HJ 169—2018 代替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0-14 发布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 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 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风险调查
风险源
环境敏感目标
简单分析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危险性
环境敏感性
风险潜势为Ⅰ
风险潜势为Ⅱ~Ⅳ
风险潜势为Ⅳ+
考虑调整
风险识别
风险源项
风险类型
可能扩散途径 可能影响后果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䈳
风险源强
模型选择
参数设定
ᮤ
风险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管理 评价结论与建议
图 1 评价工作程序
4.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206212作者简介:杨云峰(19632),男,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生.第26卷 第3期2006年5月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π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6 No.3May 2006文章编号:167128879(2006)0320084203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杨云峰1,赵剑强2(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基于某高速公路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对高速公路水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目前在公路交通危险品运输对地表河流的风险评价中,采用的风险概率计算模型应增加交通事故中的泄漏概率项;危险品的泄漏速率计算采用非稳态孔口出流计算方法比稳态孔口出流计算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
采用卷积分模型成功预测计算了危险品泄漏后河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风险概率;水环境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Method of W ate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Highw ay Construction ProjectYAN G Yun 2feng 1,ZHAO Jian 2qiang 2(1.School of Highway ,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710064,Shaanxi ,China ;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710054,Sha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risk assessment on a highway const ruction project ,t he met hods of risk as 2sessment for danger goods t ransportation on highway are discussed.It is p roposed t hat t he risk probability model t hat has been used in surface water risk assessment for dangerous chemical t ransportatio n by highway should be added an item of leakage probability.For t he calculation of leaking rate of dangerous chemical ,t he non 2stable mout h discharge met hod is more reasonable t han t he stable mout h met hod.Rolling integral model is used successf ully in p redicting t he dist ri 2bution of pollutant concent rations alo ng a river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an accident of danger leak 2age.1tab ,1fig ,6ref s.K ey w ords :t raffic engineering ;highway const ruction p rojec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risk p robability ;water environment0 引 言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环境风险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即最大可信事故,就是公路建成之后运营期间危险化学品运输在跨越地表河流等水体路段可能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
对最大可信事故的风险评价,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计算运输危险品车辆在水域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即风险度[1],在此基础上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随着HJ /T1692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的发布,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出了更深刻、详细的要求。
因此,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环境评价的实例,对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水环境风险概率计算方法1.1 理论分析通常认为交通事故的概率服从泊松分布P{X =k}=λk e-λk !,k =0,1,2,…(1)则发生一次以上交通事故的概率可为P{k ≥1}=1-P{k =0}= 1-e -λ≈λ(一般λν1)(2)式中:X 为随机变量即交通事故;P 为事故发生k 次的概率;λ是大于0的常数,为事故率。
因此,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风险评价中,可用事故率近似代替风险概率。
1.2 常用方法及改进目前,采用式(3)或与式(3)类似的模型计算运输危险品车辆在水域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P =∏6i =1Q j=Q 1Q 2Q 3Q 4Q 5Q 6(3)式中:P 为预测年水域路段危险品事故概率(次/a );Q 1为该地区年交通事故率现状值(次/(106veh ・km ));Q 2为预测年交通量(106veh/a );Q 3为高速公路对交通事故的降低率(%);Q 4为货车占总交通量的比例(%);Q 5为运输危险品车辆占货车比例(或运输货物中危险品所占比例)(%);Q 6为水域路段长度(km )。
用式(3)计算出的是交通事故概率,按照文献[2]的要求,需对风险值进行计算。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的表征量,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 )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 的乘积,即R (危害/单位时间)=P (事故数/单位时间)×C (危害/每次事故)(4) 式(3)中的事故概率应与式(4)中的危害程度(即每次事故的后果)相对应。
对于公路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产生的危害,应是指事故引起危险品泄漏所造成的后果,即风险类型应为泄漏。
所以,式(3)中还应考虑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的泄漏概率。
表1是国外对交通事故中油罐车泄漏概率的统计结果[3],鉴于中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故可将表1数据做为参考。
表1 公路交通事故中的油罐车泄漏概率泄漏量/kg特定事故的漏油概率15~150 0.021150~15000.011>15000.032合计0.0641.3 计算实例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水域路段的长度为11044km ,货车占总交通量的比例为60.7%,运输货物中危险品所占比例为7.1%,现状交通事故率为1.5次/(106veh ・km ),高速公路对交通事故的降低率取为25%,交通事故中油罐车泄漏概率参考表1取0.064,计算该水域路段危险品泄漏事故概率=115次/(106veh ・km )×25%×60.7%×711%×0.064×1.044(km )=1.08×10-3(次/106・veh )。
根据交通量预测,2010年交通量为3.32×106veh/a ,则2010年水域路段危险品泄漏事故概率=1.08×10-3(次/106veh )×3.32×106(veh/a )=3.58×10-3次/a 。
此计算结果比不计入事故中油罐车泄漏概率时的计算结果(56×10-3次/a )要小得多。
2 油污染浓度预测计算2.1 危险品泄漏量及泄漏速率估算文献[2]推荐泄漏速率计算按照贝努利方程进行。
但是当事故发生后危险品开始泄漏时,容器内介质压力等于环境压力,导致泄漏的驱动力为裂口上部液位高度h 。
裂口上部液位高h 是一变量,即液体的泄漏过程是一变水头孔口出流,开始时泄漏速率大,随h 的降低,泄漏速率减小,直至停止。
因此,在实际评价中采用了如下步骤:①类比确定泄漏量;②假定裂口面积及裂口上部初始液位高h 0;③由非稳态孔口出流计算泄漏时间;④确定泄漏速度。
公路运输用油罐车类型繁多,容积多变,所以,参照表1国外统计资料。
假设一次事故泄露量为2000kg ,石油密度ρ取0.9(t/m 3),泄漏体积V =2000/(1000×0.9)m 3。
假定裂口面积A 为0.005m 2(如取裂口宽为1cm ,长为50cm );裂口上部初始液位高度h 0为0.3m 。
由非稳态孔口出流计算泄漏2000kg 石油需时间T 为T =2V C d A 2gh 0=20.6×0.0052×9.8×0.3×20001000×0.9=10min(5)泄漏速度Q Lt 为58第3期 杨云峰,等: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风险评价方法Q Lt =C d A ρ2gh 0-C d A g h 0t V= 0.6×0.005×0.9×1000× 2×9.8×0.3-0.6×0.005×9.8×0.3t1× 0.9×10002000=2.7×(2.42-0.24t )(6)式中:C d 为液体泄漏系数,取0.6~0.64;t 为泄漏时间(min ),0≤t ≤10;Q Lt 为泄漏速率(kg/s )。
2.2 危险品污染浓度预测文献[2]指出,“突发性事故泄漏形成的油膜(或油块),在波浪的作用下也会破碎乳化溶于水中,可与事故排放含油废水一样,均按对流扩散方程计算。
”由于事故引发的污染沿河流影响距离很长,忽略横向平流项及扩散项。
本实例河流属于宽浅形河流,枯水期水流较浅,混合深度取与河深相同。
计算事故在某一时段排放某种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浓度分布[4]为C (x ,t )=∫tC 0u4πM x (t -t ′)e-((x-x 0)-u (t-t ′))24M x (t-t ′)e-k (t-t ′)d t ′(7)式中:k 为难降解污染物,一般取0.001~0.05[5],这里考虑石油的蒸发、泥沙颗粒吸附沉降及生物降解,综合取k =0.01;u 为河流流速,取0.6(m/s );M x 为纵向扩散系数,按照Elder 公式估算为0.387(m 2/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