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的版面语言和标题制作的各自(精)

合集下载

试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

试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

试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已经成为评判新闻好坏的重要标尺。

新闻标题也是语言的艺术。

在修辞活动中,除了要讲究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之外,还要特别讲究在同一修辞格中求贴切、求新意。

新闻标题还应具有冲击力,给读者以阳刚美和阴柔美的视觉快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美感。

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完美地体现报纸新闻标题的魅力,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标签:报纸新闻标题语言魅力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

“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倘使不能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眼球”,即使文章内容再精彩,恐怕也会因为标题不“抓人”而失去读者。

相反,倘使文章标题承载着强烈的吸引力、丰富的感染力、鲜明的冲击力,就有可能吸引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滋润,使人获得认知上的进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新闻能否取胜,标题是关键。

本文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语料为例,主要探讨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感染力、冲击力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一、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新闻的吸引力不仅是新闻学界百谈不厌、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

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

”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什么样的标题才是真正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呢?我们考察了《扬子晚报》等报纸,结合中国百余年新闻标题的成功经验。

我们认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来自四个方面。

1.能满足受众最迫切的信息需求众所周知,新闻的本质功能是传播各类信息,受众阅读报刊、观看电视、收听广播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和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信息。

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的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对比调查

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的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对比调查

2162020年01期总第493期ENGLISH ON CAMPUS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的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对比调查文/郭 添出自古代一些经典诗词以及成语的汉字,表现出用词十分考究的特征,比较严肃。

而地方级的报纸更多的是具有较多的市场导向作用,所以在独用字方面更具有一定的特色,更加口语化,会受到生活娱乐的影响,并且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较为强烈的生活气息,具有更为亲切、活泼的特征。

而从字数方面进行分析,因为会受到版面以及新闻长度和阅读习惯等多项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新闻标题上面,报纸都会有字数的限制:国家级报纸新闻标题字数较长,一般在33字以及以下;而地方级的报纸字数大多则是在28个字以下的。

2.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新闻标题用词的使用差异。

在对于国家级和地方级报纸用词的差异时,主要通过总词数、共用词种数以及高频次分析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新闻标题用词的使用差异,具体情况见表二。

表二 国家级与地方级报纸新闻标题用词的基本情况语料总词数独用词种数词种数共用词种数达到80%的词种数达到90%的词种数达到99%的词种数国家级报纸1119000301606366033500935022994141910地方级报纸10792004713080630335001285032093198544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国家级报纸的新闻标题虽然总词数比较多,但是在词种数以及独用词种数上来说,地方级报纸的新闻标题则更多,而其中达到覆盖文本80%、90%以及99%的词种数,也是要比地方级报纸低很多。

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级报纸在用词上比较稳定,符合当前我国主流媒体自身的定位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而相对于国家及报纸来说,地方级报纸所使用的词语更加丰富,变化也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地方级报纸对于语言文字新现象所接受的能力比较强。

而从高频词语的使用情况上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级报纸上,经常使用词的频率居于前15位的词为:中国、全国、习近平、会议、经济、国家、活动、北京、企业、群众、中央、李克强、国际、社会、市场;而地方级报纸上,经常使用词的频率居于前15位的名词为:中国、上海、北京、成都、专家、今日、全国、今年、本报、我省、活动、企业、国际、市民、公司。

浅论温州都市报与都市快报的比较分析

浅论温州都市报与都市快报的比较分析

浅论温州都市报与都市快报的比较分析温州都市报与都市快报都是折射百姓日常生活的棱镜,也是为市民提供各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平台。

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都旨在于为市民的都市生活呈上一道丰盛的新闻早餐,努力扮演好市民生活的贴心人的角色。

两份报刊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目的,但是报刊的呈现形式上还是存在这一定的差异,也显示出各自的优势。

一、版面设计从版面设计上,个人觉得温州都市报更加整齐有致,就是一幅具有较宽罅隙的拼图,边边角角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一眼看上去,非常舒服直观。

而都市快报的排版有些凌乱,例如7月7日期A02版的文字排版,标题的长度与正文的长度不协调,像是一篇作文,正中标题,再是分段的文字,没有作任何编排上的润色加工。

排版也很老派,多是从上至下,一篇报道接着一篇报道。

温州都市报则比较灵活,例如7月7日期的第04版,采用嵌入式的排版,避免标题长、文字长的的尴尬局面,使得整个版面看起来很丰满和谐。

文字的字体上,都市快报的字体样式太多,这也是导致整个版面看起来比较凌乱的原因之一。

二、版面内容从版面内容上,个人觉得都市快报的专门性分类比较细致,对读者来说更具针对性,例如财经、体育等内容的分类。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分类,导致都市快报的版面内容分类杂糅,而不像温州都市报那样,大类下分小类,呈现出两级分类的和谐性,例如在时事新闻中分中国、世界,在文体新闻中分体育、娱乐。

此外,都市快报的内容信息更大,像是图说天下、周末@你、快一周等内容是温州都市报所没有的。

而且这些内容都是记者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市民的经历以及市民对生活的切身感受,文字表述上也和温和,更具亲和力。

在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温州都市报的文字表述则过分硬朗,文字编辑上也略逊色于都市快报。

三、创新理念从创新理念上,个人觉得都市快报是走在温州都市报前面的。

都市快报在理念上是具有超前性的,能够突破传统。

都市快报开创了中国报业异型报纸第一例,成为中国第一份“瘦报”,而温州都市报则是在今年五月才正式推出加长版。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以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为例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以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为例

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开播于2002年1月1日,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之一。

长期以来,为了保持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栏目对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不断地思考总结,并坚持创新。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现代传播的方式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在新的发展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好地借力新媒体来增强竞争力?针对这一命题,栏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一、固守核心竞争力,利用优势实现新闻创新民生新闻的快速成长始于互联网的兴起,然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更加契合了受众的需求。

面对越来越具有传播能力的公众以及越来越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载体,电视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时代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首先发挥好自身优势。

1、保持公信力和权威性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长期积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一直被我们视为其核心竞争力。

先举一个例子:今年3月底,“天然气即将涨价”的消息在网络疯传,引发天然气抢购浪潮,《都市快报》在第一时间播发消息辟谣,通过采访权威部门,给百姓吃下了定心丸,抢购风也随之平息。

尽管新媒体传播具有热点多、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但同时存在着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网络炒作层出不穷,有害信息混杂其中等情况,致使新媒体的公信力不足。

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新闻报道理应引导观众做出正确的判断,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彰显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2、选题观照社会现实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依托于口头传播和新媒体的“民间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

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

”①让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更大,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在倡导主旋律的同时,就必须更多、更深入地关注国计民生,在反腐倡廉、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展开舆论监督。

从_钱江晚报_活动策划探析其品牌经营战略_沈云

从_钱江晚报_活动策划探析其品牌经营战略_沈云

第7卷第4期2007年7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 UNA N MA SS M EDIA VOCAT IONA L T ECH NICAL COLL EGE Vo l .7No.4July.2007[收稿日期] 2007-03-10[作者简介] 沈云,女,浙江大学传媒学院传播学2006级研究生。

从5钱江晚报6活动策划探析其品牌经营战略沈 云(浙江大学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 在经历内容、版式、价格等项比拼后,都市报在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存在着不少潜在危机。

在杭州报业市场上,都市报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状态。

报纸内容趋同,报业市场同质化竞争,正是杭州报业的最大特点。

都市报已经进入品牌竞争与品牌运营的时代,有效实施品牌战略才是硬道理,而活动策划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通过对5钱江晚报6近三年来活动策划的分析,窥探怎样的策划才有利于品牌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都市报;5钱江晚报6;品牌战略;活动策划[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07)04-0064-03据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6:都市报是中国报业第三次增长周期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在第四次周期性增长中,以数量扩张为主要增长方式的中心城市都市报,将难以成为第四增长周期的驱动力量。

经历了内容、版式、价格等的比拼后,媒介品牌战略问题浮出水面,这已成为都市报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竞争的焦点。

5京华时报6社长吴海民认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到来。

我认为其意就在于指都市报的竞争环境更为严峻,竞争高地越来越集中在媒介品牌问题上。

纵观杭州都市报市场,5钱江晚报6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继续保持着强势品牌,这与其品牌战略密切相关。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思路收集了5钱江晚报6近三年来的绝大部分活动,从其活动策划探析其品牌经营战略。

一、杭州都市报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在杭州,都市报的出现并不算早。

党报与都市报评论的特征分析及比较

党报与都市报评论的特征分析及比较

党报与都市报评论的特征分析及比较作者:贾可张宇婷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9期摘要: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报纸版面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不同报纸的评论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在选题来源、评论主题、评论对象等特征信息方面,其差异性更为显著。

本文试图从党报与都市报两类不同的报纸入手,对其评论文章进行特征分析,并就文章选题、评论对象、文本结构和标题制作等方面做出比较。

关键词:新闻评论;党报;都市报当今社会,新闻评论在指导读者、引导舆论、解读社会、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媒体自身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办好新闻评论已成为办好报纸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选择《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和《燕赵都市报》三份报纸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三份报纸的评论文章进行特征分析,并就文章选题、评论对象、文本结构和标题制作等方面做出比较。

一、三种报纸的基本信息分析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报纸内容中舆论倾向最强的新闻作品,在报纸版面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择的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和燕赵都市报三份报纸分属党委机关报与都市类报纸两种类型,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总体上分属不同的阅读群,在功能和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新闻评论方面也会有所反映。

党委机关报较都市报都重视评论,除公休日外,三份报纸都未间断评论,并且前者的评论文章数量和规模要大于后者。

党委机关报着重于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认识,通过评论,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提升到理论和政策的高度加以阐述。

除社论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还有形式多样的评论样式,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国际论坛、人民时评等,南方日报的笔谈、南方论坛、网友说话等。

都市报作为大众化的报纸,虽在评论数量相对要少一些,篇幅上、板块分布上也比党委机关报要明显要少。

但也应该看到,都市报同样重视新闻评论,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要求。

社会生活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使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那些刚刚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不仅希望获知“是什么”,也希望获知“为什么”和“怎么样”,需要媒介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权威、更专业的解读。

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闻媒体标题语言的异同

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闻媒体标题语言的异同

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闻媒体标题语言的异同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新闻媒体在标题语言上也展现出了一些异同。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它们在标题语言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台和广播台等传统传媒形式,而新媒体则指的是互联网上的各种新闻网站、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新闻媒体的标题语言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从标题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看,传统媒体更加注重新闻标题的正式性和客观性,通常采用严谨的措辞和短小精悍的语句来概括新闻要点。

《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通常采用主题+谓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力求客观公正。

而新媒体的标题语言则更加灵活多变,更加注重标题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常常运用夸张、悬念和引人猎奇的手法,力求吸引读者的眼球和点击率。

在一些新闻客户端上,可以看到很多标题采用了“XX震惊全球”、“XX秒懂”、“XX如何如何”等形式,强调新闻的新颖性和引人关注的程度。

从标题语言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更注重客观、准确、严谨的原则,标题语言通常采用客观中立的措辞,尽可能避免主观色彩和过于夸张的用词。

而新媒体的标题语言则更加强调主观性和个性化,更多地采用情感化、个性化的措辞和表达方式。

在一些新闻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标题中出现了情感化的词语,比如“感动”、“激动”、“震惊”等,加强了新闻的情感色彩和读者的情感共鸣。

从标题语言的运用技巧来看,传统媒体更注重标题语言的内涵和含义,追求精准、简练、有力的表达方式,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词语传达更多的信息。

而新媒体的标题语言则更加注重表达形式和技巧,更多地采用引人入胜、引发想象和联想的手法,力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标题采用了表情符号、特殊符号和情景描绘等手法,增加了标题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从标题语言的传播效果来看,传统媒体更注重标题语言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标题语言通常力求客观公正,传递最真实的信息。

报刊版块栏目名称的特点

报刊版块栏目名称的特点

报刊版块栏目名称的特点版块、栏目是报纸版面的组成细胞,版块和栏目的名称是报纸的初级和二级标题。

版块栏目名称包括在广义的标题当中。

关于标题的研究近年有两部重要的著作面世,一是尹世超先生著的《标题语法》,一是邢欣教授编著的《都市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前者系统地分析了标题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语法特点兼及语用方面;后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种媒体的栏目命名的不同和各自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可是二者又各有偏失。

因此,本文试图综合两者的研究方法侧重对报刊版块栏目名称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

我们考察了十几种报纸,包括日报、党报、晚报和多种行业报。

时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

2000年之前的报纸每隔五年抽样考察一个月的版面,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每年抽取一个月来考察。

一、横向比较,版块栏目命名呈现雷同现象我们调查了《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扬子晚报》《体坛周报》等几家报纸2004年11月的版面,综观各报纸在音节、语法、语用方面有惊人的一致性。

1.在音节形式上,四字格的和双音节的居多,如“当日要闻,新闻评述”,“体育”、“理论”、“国际”等。

其中四字格的版块名称占50.8%,双音节的版块名称占36.5%;栏目名称中四字格的比例更是高达81.9%,连双音节的也是寥寥无几。

双音节的版块栏目名称也是四字格的拆分或压缩。

如,全部采用双音节的《南方周末》中的“财经”、“金融”“艺术”“文学”和“时政”,可以展开或合成为“财经金融”“文学艺术”或扩充成“时事政治”等。

2.语法特点是名词和动词占绝大多数。

如果是动词性的,动词多有后置倾向。

比如说《光明日报》之文化周刊版的“热点关注”;《中国教育报》之读者版的“问题直击”;《体坛周报》的“现场目击”。

在栏目命名中也没有虚词出现。

3.内容上,基本上都是直陈式的。

一类是“新闻主题+新闻体裁”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如《扬子晚报》“体坛新闻”版,《人民日报》的“体育”“要闻”版;一类是包括报道范围和新闻体裁在内的,如《新华日报》的“中国新闻”、“江苏新闻”;还有一类是突出报道时段的,如《中国教育报》新闻版的“每日传真”;还有一类是突出人物的,人物可能是受众,也可能是主持栏目的中心人物或涉及的主要人群,如《中国教育报》的现代校长周刊的“校长直面教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是杭州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两者在版面语言
与标题制作上各有特色。以两者都有的杭州新闻为分析对象,选择了11月19号的
《都市快报》的《新闻七八九》(7、8、9版专栏和《钱江晚报》的《杭州新闻·民
生》专栏(A8、9版作为选样分析。

《新闻七八九》的分析
《新闻七八九》是《都市快报》篇幅最大的新闻专栏,每期三个版面固定不变,
就当前最受百姓关注的时政新闻、热点现象及民生话题作了专题报道。

《都市快报》文娱新闻和体育新闻比重相当大,符合年轻受众的口味。而《新
闻七八九》坚持正面宣传、做深做透主流新闻,使读者认为“快报每天都有大报
道”、“看得过瘾”。如这期的《昨天杭州25家企业停供减供天然气居民学校医院用
气没受任何影响为什么今年天然气特别紧张?哪些对策能保证今后杭州天然气供
应?》

版面形式
《新闻七八九》也作了很大创新,七版是封面,超大图片(杭州天然气共给示意图
加内容提要,八、九版打通,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强调图片的传播功能,使人爱读、易
读,以吸引读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重要专栏必须具有的个性特色。《新闻七八九》
是连续性的,给读者们很大期待感,连续的热点、焦点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版面语言
字符:《都市快报》的正文字符为10.5P的五号宋体,标题字体多样。
线条:这期《都市快报》上的《新闻七八九》板块在正文处没有线条,在七版上
有一条竖的正线,起着强势作用。而其眉线用了2根正线与1根反线,与报眉经过艺
术的组合,显得美观,富有年轻人的朝气。色彩:这期《都市快报》上的《新闻七八
九》板块在色彩上一如既往的贯彻了其面向都市年轻白领受众的特点,在8、9版的
中间和右下角用了2处局部套色,使得版面更加绚丽,从而取得一定的审美效果。
图像:现代报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报刊上的图像愈来愈收到重视。因为
图像与自负相比,它不仅本身就能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且在吸引受众注意、增强版面
强势以及美化活泼版面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期《都市快报》上的《新闻七八
九》板块上,七版和八、九版中间都配了大幅图片,分别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杭州天然
气供给、杭州市天然气管网分布以及杭州燃气集团中心调度室的情形,若用文字来
描述这些内容,可能会显得冗余无味,而以图示的方法表现出来会显得更加直接生动,
这也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

版面空间:《都市快报》是全国首创加长型报纸。《新闻七八九》上的专题报
道在版面上几乎占据了90%以上的空间,在七版上,内容提要后恰到好处的接了一块
广告,整体视觉与中间的配图感觉非常融洽,在九版上同样接了一块不大的广告,色彩
用的也非常合理,与左右两图衔接的不错。大新闻,小广告,说明了该新闻的重要性。

栏:《都市快报》的《新闻七八九》在三个版面上都运用了并栏。
标题制作
《新闻七八九》中七版上的大标题包括引题和主题。“昨天杭州25家企业停供
减供天然气居民学校医院用气没受任何影响”是引题,引出了这篇新闻所要讲的主
题,“为什么今年天然气特别紧张?哪些对策能保证今后杭州天然气供应?”是主题,点
明了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八、九版的“杭州天然气今年为什么特别紧张”和“杭州
的天然气缺口怎么填”是单篇标题,说明了各个单篇所要讲的内容,“杭州目前有且只
有一个气源且杭州处在供气管道最末端”等是分题,指出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解决方
法。

《杭州新闻·民生》的分析
内容选材
《钱江晚报》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推出了《城市表情》、《本塘口水》、
《主力手记》等专栏和《今日视点》、《财富榜样》、《新知教育》等专版,关注
民生、倡导文明、针砭时弊,营造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创
造社会舆论的注意力,报纸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深受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老杭州”的喜爱。在这期《杭州新
闻·民生》版面上,讲述了一个个平凡人员的故事,贴近生活,是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
的。

版面形式
《杭州新闻·民生》与《新闻七八九》类似,八、九版打通,一个个单篇故事串联
成2个版面的新闻报道,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强调图片的传播功能,使人爱读、易读,
以吸引读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重要专栏必须具有的个性特色。

版面语言
字符:《杭州新闻·民生》的正文字符为10.5P的五号宋体,标题字体多样。
线条:这期《杭州新闻·民生》板块在正文与标题上有一条正线和反线,起到了组
合与强势作用,而报眉下方的正线则起到了区分作用。

色彩:这期《杭州新闻·民生》板块上几乎没有色彩应用,朴实简单,与内容很相
衬。

图像:这期的《杭州新闻·民生》,八、九版上有多张图片,其中“农贸市场里,蔬菜
一天一个价”的图偏大,上街买菜几乎每个人都做过,贴上一张大家都经历过的图片,
更显得关注民生,更让人觉得温馨亲切。

版面空间:钱江晚报仿效了《都市快报》,也推出乐加长报型,比普通报纸加长
14行(5厘米。如今杭州市场上的几张报纸都是加长型。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
给读者充足的信息量。即使下面有通栏广告,对信息量的影响也不大。当地读者对
此反映良好。在整个版面上看,报道内容大概占60%~70%的空间,下面的通栏都是广
告,这样对民生新闻来说略显不足。受众在看新闻时见到下面大块的广告,难免有些
失望,同时,广告空间的过大,会使新闻得不到其本应有的社会效果。这点上,就要向
《都市快报》学习了,都市快报虽然广告量也很大,甚至有些是整版广告,但至少它在
这些民生专题上的广告量控制的恰到好处,而不是为了广告而不加边幅的广告。

栏:《杭州新闻·民生》的A8版面上有破栏应用。
标题制作
《杭州新闻·民生》的大标题包括引题和主题。“昨日,杭城入冬以来气温首次
跌破零度本报记者走进寒冬里奔忙的人群——”是引题,引出了新闻报道所要讲的新
闻主角,“寒流中,牵挂你的人是我”是主题,概述了该报道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张军,
杭水集团抢修科副科长最怕听到抢修热线响”等是分题,对每个人物事迹进行了“人
物、职业、事件”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