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古代汉语(2)-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古代汉语(2)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是什么? 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答:(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形式。
答: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答: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1:“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其中“輮”的意思是()A:用火熨木使弯曲
B:木质车轮
C:用木头做车轮
D:用火烧木头
正确答案:A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
A: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B: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C:代词,其中
D:代词,它
正确答案:A
3: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聖的本义是
A:圣贤
B:崇高
C:帝王
D:通达事理
正确答案:D
4:在汉语音韵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
独立的组合,称为
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尾
正确答案:C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中“培”字的词义
是()
A:培养
B:凭借
C:增加
D:驾驭
正确答案:B
6:“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中“共”与“供”的关系是()A:异体字
B:通假字
C:古今字
D:繁简字
正确答案:C
7: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要”的本义是
A:腰
B:邀请。
东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1

B.正确
正确答案: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中有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中的“者”字是代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方城以”“汉水以”是介宾结构,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富润屋,德润身。”中“润”是使动用法,“使……润泽”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中“赡”的文中义是足够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中“于”是介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焉”的词性是副词,“哪里”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中“死”是对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中的“憾”是遗憾的意思。
B.《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礼记》即《小戴礼记》。
东师《古代汉语(一)16秋在线作业1

B.正确
正确答案:
14.四体二用说最先提出者是清代戴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秦以后文字,基本上属于今文字范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在“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里,“乃”的词性是连词,和意思是“就”。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中“焉”是兼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译为“在那里。”
B.有糧者亦食
C.食之,比门下之客
D.虎求百兽而食之
正确答案:
8.关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说法正确的是()()()()
A.词性是指示代词
B.可译为“那”
C.表示将发表议论
D.发语词
正确答案:
9.“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除会意、形声外,还有()()()()
A.假借
B.转注
C.指事
D.象形
D.助词,表停顿
正确答案:
3.“歌、謌”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正确答案:
4.“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中“先”“后”都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为动用法
正确答案:
5.“长驱到齐,晨而相见”中“而”的词性与用法是()
A.连词,表修饰
B.代词,你
C.助词,表顺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一)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中“发”的文中义是()
A.开仓赈济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答案4

古代汉语(二)23秋在线作业1-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下列句子中有介宾结构做状语的是()
[选项.A]斧斤以时入山林
[选项.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选项.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选项.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正确选择]:A
【题目】,下列各句中,“与”字用作语气助词的为()
[选项.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选项.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选项.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选项.D]于予与何诛!
[正确选择]:D
【题目】,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选项.A]意动用法
[选项.B]对动用法
[选项.C]为动用法
[选项.D]使动用法
[正确选择]:A
【题目】,“于予与何诛!”中的“诛”的文中义是()
[选项.A]诛杀
[选项.B]攻打
[选项.C]谴责
[选项.D]偷袭
[正确选择]:C
【题目】,“或相倍蓰,或相什佰,或相千万”中“倍、蓰、什、佰、千、万”表示的是() [选项.A]约数
[选项.B]虚数
[选项.C]分数
[选项.D]倍数
[正确选择]:D。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

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中“选”的文中义是(). 选举者. 提拔的人. 选拔出来的人物. 当权者正确答案:2.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 使动用法. 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正确答案: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与“斑”的关系是().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正确答案:4.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中戴圣辑录的是(). 《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仪礼》正确答案:5.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的第二个“好”字是(). 动词,喜好. 形容词,美好. 名词,美女. 副词,非常正确答案: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的文中义是(). 羊圈. 市场. 学校. 宗庙正确答案:7. “子路率尔而对”中“尔”的用法是(). 代词,你. 助词,表停顿. 词尾,……的样子. 连词,表承接正确答案:8.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 . 副词,也. 连词,表承接. 语气词,表停顿.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中“勤”的文中义是(). 勤劳. 劳苦. 安逸. 努力正确答案:10.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省略介词. 名词做状语. 宾语前置. 名词用作动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是()()()(). 表示行为的状态.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正确答案:2. 下面属于时间名词做状语的例子的是()()()().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而乡邻之生日蹙正确答案:3. 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夫战,勇气也. 百乘,显使也.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正确答案:4. 关于“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1

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一个“夫”的词性是. 语气词. 副词. 连词. 代词正确答案:2. “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用法是.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3.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 使动用法. 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正确答案:4.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中“舍”的文中义是. 停留. 舍弃. 住宿. 房舍正确答案: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里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连词,为了. 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介词,为了正确答案:6. 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本、甘、末”当属于. 指事. 形声. 象形. 会意正确答案:7.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特殊用法是. 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对动用法8. 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 《春秋》. 《谷梁传》. 《国语》. 《公羊传》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中“勤”的文中义是. 勤劳. 劳苦. 安逸. 勤奋正确答案:10. “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中“或”的词性是. 选择连词. 肯定性无定代词. 否定性无定代词. 副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古汉语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有()()()(). 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 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正确答案:2. 下列各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的有.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吾道一以贯之。
. 斧斤以时入山林。
正确答案:3. 下列句子中的“然”是词尾的是()()()(). 虎以为然. 臣诚见其必然者也. 威王勃然怒曰.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正确答案:4.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王曰:“若是其甚与?”.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孟尝君就国于薛。
东师《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2

B.正确
正确答案:
7.“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中的“憾”是遗憾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许慎对“六书”中对“假借”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哀公赐之桃与黍”中“赐”是“赐予”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犹不改,宣子骤谏”中“骤”的词性是副词,意义是“急速”。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的“直”是“直行”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左右皆掩口而笑”中“掩”是“遮盖”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汉初所传的《论语》齐论、古论、鲁论之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是个主谓倒装的结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中含有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泪、涙”的关系属于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是六艺。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1:“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其中“輮”的意思是()A:用火熨木使弯曲
B:木质车轮
C:用木头做车轮
D:用火烧木头
正确答案:A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
A: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B: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C:代词,其中
D:代词,它
正确答案:A
3: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聖的本义是
A:圣贤
B:崇高
C:帝王
D:通达事理
正确答案:D
4:在汉语音韵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
独立的组合,称为
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尾
正确答案:C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中“培”字的词义是()
A:培养
B:凭借
C:增加
D:驾驭
正确答案:B
6:“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中“共”与“供”的关系是()A:异体字
B:通假字
C:古今字
D:繁简字
正确答案:C
7: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要”的本义是
A:腰
B:邀请
C:需要
D:要挟
正确答案:A
8:《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变义
正确答案:A
9:“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埴”的意思是()
A:黏土
B:模具
C:容器
D:制造
正确答案:A
10:“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中“轨”的文中义是()
A:轨道
B:道路
C:法度
D:遵循
正确答案:D
11: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A: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
C: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正确答案:BCD
12:“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 )( )
A:与是和的意思
B:者是助词,表示停顿
C:必是副词,一定的意思
D:示是“给……看”的意思
正确答案:ACD
13:关于“禽、兽”这对同义词,说法正确的是
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正确答案:AC
14:关于“义疏”,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在唐代,“义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B:“义疏”又叫正义
C:“义疏”既疏通原文又疏通注文
D:“义疏”是关于古书注释的术语
正确答案:ABCD
15:三十六字母中全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
A:帮非端知精心
B:邪床禅群匣
C:并奉定澄从
D:照审见影晓
正确答案:AD
16:古代反切的原则是.
A:上字取声
B:上字取声和调
C:下字取韵和调
D:下字取韵
正确答案:AC
17: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关于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 )( )( )
A:对是“回答”的意思
B:“益”是“更加”的意思
C:“穷”是“穷尽”的意思
D:
正确答案:ABD
18:下列注释术语中,是音韵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是( )( )( )( )
A:读为
B:读曰
C:读如
D:读若
正确答案:AB
19:“恭、敬”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
A:恭和敬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B:恭和敬在语法的习惯用法上有所不同
C:恭主貌,敬主心
D:“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正确答案:ACD
20:关于《吕氏春秋》一书,阐述正确的有
A:《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B:原书分为十二纪,六论,八览
C: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D: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正确答案:ABCD
21:“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埴”的意思是
做器物的模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2:连绵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3:“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诸将效首虏”两句中“效”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4:“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中的“图”两个字词性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5:所谓“粘”,是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6:词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7:解释重叠用词的叠音词,应该象解释联绵词一样,不能从单字上去寻求它的意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8:“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其中“会”的意思是会合。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9: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丢失文字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0:“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作息”属于偏义
复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1:“技经肯綮之未尝”中“肯”的意思是大骨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2:本义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3:“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是偏义复次词,是种树的地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中“游”用作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5:“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中“瓠落”是连绵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6: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7:“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适”的意思是“到……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8: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9:“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其中“动作者”指“劳动人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40:词汇学上的活用变义和语法学上的词类活用有区别也有联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