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东师-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

东师-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

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大学】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
[A.]规劝
[B.]说服
[C.]胜任
[D.]鼓励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D
2.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一个词的
[A.]引申义
[B.]假借义
[C.]转义
[D.]变义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A
3.融融属于复音词中的( )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之”字的词性是()
[A.]代词
[B.]助词
[C.]动词
[D.]语气词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扶摇”属于()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5月课程考试(网考)《古代汉语(2)》参考答案题库汇总奥鹏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5月课程考试(网考)《古代汉语(2)》参考答案题库汇总奥鹏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网考参考试题汇总标准答案(1)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正确答案:D(2)由两个独立的单词作为词素结合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A连绵词B合成词C重言D单纯词正确答案:B(3)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是A读为B之言C貌D谓正确答案:C(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A宾语前置B名词用作动词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正确答案:D(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其中“然”的意思是()A燃烧B这样C……的样子D认为……对正确答案:B(6)兴亡属于复音词中的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正确答案:D(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中“穷的词义是()A生活困难B贫穷C仕途不畅D走到尽头正确答案:D(8)“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其中“埏”的意思是()A黏土B模具C容器D制造正确答案:B(9)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埶的本义是A种植B权势C执着D逮捕正确答案:A(10)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正确答案:D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中的“园圃”是同义复词。

A. 错误B. 正确【答案】A2. 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答案】D。

[奥鹏]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

[奥鹏]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

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东北师范大学】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1.融融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B2.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颠的本义是[A.]颠簸[B.]跌落[C.]头顶[D.]跑[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C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特”的词义为()[A.]独[B.]特别[C.]特殊[D.]公牛[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4.“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渐”的意思是()[A.]浸泡[B.]逐渐[C.]损害[D.]成就[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5.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D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的词性为()[A.]指示代词[B.]人称代词[C.]副词[D.]语气词[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D7.“南冥者,天池也”中“天池”的意思是()[A.]地名[B.]天上的池塘[C.]天边的池[D.]天然形成的池[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D8.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A.]连绵词[B.]合成词[C.]重言[D.]单纯词[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B9.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A.]脱文[B.]空文[C.]白字[D.]如字[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10.《吕氏春秋》全书现存()[A.]12篇[B.]6篇[C.]8篇[D.]160篇[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D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1.下列各同义词,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A.]饥、饿[B.]笑、哂[C.]杀、弑[D.]赐、予[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BCD2.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可以分为[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3.[A.]-[B.]-[C.]-[D.]-[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BC4.下面各句中,“者”字是代词的是( ) ( )( ) ( )[A.]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B.]其言谈者必轨于法[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5.关于偏义复词,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词素构词方式是联合式[B.]从词素的意义上看,可以分为近义合成和反义合成[C.]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D.]复音词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6.词义引申的类型有[A.]连锁式的引申[B.]放射式的引申[C.]扩大式的引申[D.]转移式的引申[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正确答案是:AB7.“刖跪对曰:‘臣不见也。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和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其中“比”的意义是()A:比较B:并列C:相接D:适合正确答案:D2:平水韵有韵部多少个A:32B:106C:120D:30正确答案:B3:参差属于复音词中的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正确答案:A4:“我決而飞,抢榆枋”中“決”的文中义是()A:迅速的样子B:飞的样子C:振翅的样子D:盘旋的样子正确答案:A5:“去以六月息也”中“息”的文中义是()A:休息B:气息C:呼吸D:停止正确答案:A6: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A:先秦时代B:秦汉时代C:魏晋南北朝D:唐代末年宋代初年正确答案:D7:《庄子》一书共()A:7篇B:15篇C:11篇D:33篇正确答案:D8:反切的原则是A: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B:上字取声韵,下字取调C:上字取韵和调,下字取声D:下字取声韵,上字取调正确答案:A9: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谁的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此作疏。

()A:司马彪郭象向秀 .孟氏B:C:D:正确答案:B10:“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其中“图”的词义是()A:地图B:计划C:图画D:图谋正确答案:B11:对“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说法正确的是()()()()A:“地方”是一个复音词B:“地方”是两个单音词C:“地方”是土地方圆的意思D:“地方”是处所的意思正确答案:BC12:《吕氏春秋》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包括( ) ( )( ) ( )A:.纪B:论C:览D:传正确答案:ABC13:下列各句,“者”是代词的是A: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B:其言谈者必轨于法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正确答案:ABCD14: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式有()()()()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古代汉语(二)23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我”的词性是()
[选项.A]疑问代词
[选项.B]指示代词
[选项.C]人称代词
[选项.D]己身代词
[正确选择]:C
【题目】,“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选项.A]助词,哪里
[选项.B]助词,怎样
[选项.C]代词,哪里
[选项.D]代词,怎样
[正确选择]:C
【题目】,“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中的“彫”与“凋”的关系是() [选项.A]古今字
[选项.B]异体字
[选项.C]通假字
[选项.D]繁简字
[正确选择]:C
【题目】,“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中“权”与“虏”的特殊用法是() [选项.A]名词使动用法
[选项.B]名词的意动用法
[选项.C]名词用作动词
[选项.D]名词做状语
[正确选择]:D
【题目】,下面的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
[选项.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选项.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选项.C]人十能之,己千之
[选项.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正确选择]:D。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2)》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2)》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2)》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叠音词,前人把它叫做()A.连绵词B.合成词C.重言D.单纯词2.含糊属于复音词中的连绵词。

()A.错误B.正确3.复音词是指包含有两个音节的词。

()A.错误B.正确4.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5.“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

A.规劝B.说服C.胜任D.鼓励6.对“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是一个复音词B.“地方”是两个单音词C.“地方”是土地方圆的意思D.“地方”是处所的意思7.在“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中,“史记”指的是司马迁的著作。

()A.错误B.正确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的“其”是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A.错误B.正确9.“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其中“户”的文中义是()A.户主B.门户C.房门D.窗户10.“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中的“北”字的文中义指“败走、逃跑”。

()A.错误B.正确11.关于“皮、肤”,说法正确的是()A.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B.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C.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D.肤词义轻﹔皮词义重12.“夫乐,天地之精,得失之节也”中“节”的意思是关键。

()A.错误B.正确13.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是代词的有()。

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B.所渐者使之然也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14.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A.错误B.正确15.“刖跪对曰:‘臣不见也。

虽然,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

王因诛夷射而杀之”。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A.诛是杀的意思B.虽然是一个复音词C.此是这里的意思D.夷射是人名16.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A.脱文B.空文C.白字D.如字17.“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C.连绵词
D.附音词
正确答案:C
3.关于“叠韵”和“双声”的定义,下正确的一组是()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C.两字必须韵母相同才为叠韵
正确答案:C
4.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
A.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
B.语法功能不同
C.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方言的不同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A
8.《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正确答案:B
9.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什么为主的
A.复音词
B.单音词
C.双音词
D.附音词
正确答案:B
10.关于“则一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说法正确的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中“夭阏”属于连绵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3.“杀”是个泛用的动词,适用面广,对一切生物都是适用的,凡致死都可以叫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際”的本义是两房相合之缝。
A.错误
B.正确
B.正确
正确答案:B
2.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意思是自然形成的池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4.“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

东师大学古代汉语(二)18秋在线作业1-4答案

东师大学古代汉语(二)18秋在线作业1-4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18秋在线作业1-4
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30分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中的“颁”当怎样理解()
A是动词,颁布的意思
B用的是本义,大头的意思
C通“斑”,花白的意思
D形容词,众多
【答案】本题选择:C
2、“直不百步耳”中“直”的词性是()
A范围副词
B程度副词
C谦敬副词
D反诘副词
【答案】本题选择:A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中的“雕”与“凋”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本题选择:C
4、“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或者
B代词,有人
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本题选择:B
5、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案】本题选择:A
6、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答案】本题选择:B
7、下列句子中有介宾结构做状语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是什么? 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答:(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形式。

答: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答: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词义缩小: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如:臭,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

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3)、词义转移: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语法上的关联,某种事实上的关联,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

如: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

(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1.5分)4、写出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格式答:五言律诗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本义指什么?怎样推求词的本义?论述并举例说明。

答:(1)本义:这里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2)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推求本义:1)根据古文字字形来推求本义:古文字是一种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从分析古文字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是一种较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如:叔:《说文》:“叔,拾也。

从又尗声。

”本义是拾取。

2)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辨别本义: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意符表示该字本意所属的范畴。

分析形声字的意符有助于辨别本义。

如:贱“贱”字的形符是“贝”,凡意符是“贝”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由此可知的“贱”的几个义项(“价钱低”、“地位卑下”、“轻视”)中“价钱低”是本义。

(3)从词的多义中进行分析归纳来推求本义:因为一个词的内部的各意义是互相关联的,词义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先后产生的意义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相似点”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只要我们抓住词义的相互联结的纽带,就可以推出它的本义。

如:集:有鸟落树上、聚集、聚会、成就、诗文的汇集等在义项中,可以推知(1)群鸟落在树上是本义,其它词义都与此义项有关。

6、写出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答: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分别在五言律诗每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形成的。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

”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

”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

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

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

”遂反敌,杀十余人而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文中义。

答:北: 败北初:当初塞: 抵补首: 头再:第二次是:这具:具有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答: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三次败逃,因为要奉养母亲,这是尽为人子的责任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交往的朋友都责备他(卞庄子),国君也羞辱他。

现在母亲故去了,请求让我对国家尽自己的责任,从而让我的灵魂有个归宿。

二.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甚而出,倚.于郎门。

门者刖跪请曰:“足下无意赐之余.沥乎?“夷射叱曰:“去!刑余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刖跪走退。

及夷射去.,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类溺.者之状。

明日,王出而呵.之,曰:“谁溺于是?“刖跪对曰:“臣不见也。

虽然,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

”王因诛.夷射而杀之。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答:倚: 靠余: 多余呵: 怒责去:离开溺:排泄小便诛: 惩罚2. 指出划直线部分是两个词还是一个双音词,并解释意义。

答:于是: 两个词, 在这里 :虽然:两个词, 虽然这样 (2分)3.将划虚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受过刑的人怎么竟敢向尊长要酒喝刖跪就把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三.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14分)答:屦:麻鞋缟:白绢徙:迁移履:踩踏,穿跣:光脚冠:戴帽子益:更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6分)答:被,通“披”覆盖3.将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答:有人对他说:“你一定会受穷的.”用你所擅长的专长,游历到不用它的国度,想使自己不受穷,怎么能做到呢?”三、将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答:标点: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翻译: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是他心里欢乐,问大臣们:“我想动兵,可以攻打哪个国家?”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

"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2.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答:标点: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翻译: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

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

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

”田婴于是接见他。

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

”然后转身就走。

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

”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3.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答:标点: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

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

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

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

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境吏恐而赦之。

翻译:张丑为人质的事到了燕国,燕王要杀死他。

张丑逃跑了,快要逃出边境时,边境上的官吏抓到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