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杨信彰中文版
第八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八章学习目标: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3、语言的替换4、通用语、共同语5、洋泾浜、混合语第一节社会和语言的接触贸易和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战争征服、海外殖民等都会带来社会的接触,社会的接触也为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
社会的接触和语言的接触也存在不同的程度,有的社会接触程度较深,那么语言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也较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和系统感染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4、通用语对方言、民族语的影响5、洋泾浜、混合语第二节词的借用一、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吉普”、“沙发”、“卡通”、“麦当劳”、“阿富汗”,等等。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借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字母词等等。
音译词如“咖啡”、“喇嘛”、“喀秋莎”等。
音译兼意译的词如“奔驰”(Bonze)、“可口可乐”(Coca-Cola)等。
半音译半意译如“分贝”(decibel)、“马克思主义”(Marxism)等。
仿译词,如“足球”(football)、“鸡尾酒”(cocktail)等。
字母词如AA制、MTV、VIP等等。
汉语中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借词:西域:葡萄、石榴、菠萝、狮子、玻璃、苜蓿印度: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蒙古:站、胡同、蘑菇、(馒头)日本:写真、经济、思想、资本、政治、劳动、侵略、想象、垄断、悲观、乐观、学士、硕士、博士二、结构规则的借用1234567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言学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句法学
研究句子结构的学科,包括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句 子类型等。
语义学
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 等。
语用学
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包括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 和礼貌原则等。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描写方法
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详细描写,揭示语言的内在规 律和结构特点。
04
句子结构与句法理论
句子成分与功能分析
主语和谓语
句子的核心成分,表达基本的陈述关系。
宾语和补语
句子的补充成分,完善句子的语义内容。
定语和状语
句子的修饰成分,描述或限制句子中的其他成 分。
短语类型和层次关系
名词短语
以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包括定 中短语、联合短语等。
动词短语
以动词为中心词的短语,包括状 中短语、动宾短语等。
介词短语
由介词及其宾语构成的短语,表 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关系。
层次关系
短语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等。
句法变换与生成语法简介
句法变换
通过改变句子成分的位置或添加某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结构,但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常见的句法变换 有主动句变被动句、肯定句变否定句等。
生成语法简介
语言接触和融合现象举例
1 2
语言的借用 不同语言在接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词汇的借用 现象,如英语中的“tea”借自汉语。
语言的混合 在语言接触中,有时会产生语言的混合现象,形 成新的语言或方言,如克里奥尔语。
3
语言的融合
当两种语言长期密切接触时,可能会发生语言的 融合现象,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如罗曼语族中的 法语、意大利语等。
语言学概论(每章都有)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一识记内容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2书面语:文字出现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11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就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带着个人性,语言带着社会性7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答: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音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答: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柴交际工具的作用9语言符号的可变性?一方面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细微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时间的推移,细微的偏离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变,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书面语的产生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层和行业等等的分化,都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10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而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系统也必然是非常复杂的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11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答: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很强,但比语音系统稍差一些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行语言的发音时态的变换等等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有这样的规律12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答: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13语言系统的层次性?答:语言的出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大小依次为:语速—词—短语—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14组合关系的含义?答: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15聚合关系的含义?答: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1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聚合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又体现为聚合关系的线性序列17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本体的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的一般规律,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性和特性等等18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1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2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3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4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19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辩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后世语法研究的基础中国人则对语义文字音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20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几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21普通语言学的产生?答:由于语言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更多的语言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普遍理论,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语言学”22索绪尔的主要贡献?主要贡献在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3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就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24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在基础科段,语言和文学是不分家的25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答: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辨认全靠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文解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则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古埃及的文字没人能认读,后来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美洲玛雅文字的解读则揭开了欧洲人来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历史的神秘面纱26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答: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补课27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是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处理一方面是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三思考内容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答: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客观形式,客观存在形式有两种:一利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一种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书面语一言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答: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口语和书面语2)不同的人说同一个句子时各有不同,有个人特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说同一句话也不能完全相同3)书面语也有个人特点4)语言学家研究的是经过主观的在不同程度上已经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5)所以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不同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6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7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有一个根本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8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9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10语言学研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角度?1)着眼于语言的“本体”,也就是重点研究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规律:2)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重点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着眼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4)还可以是别的角度,如哲学角度或其他角度(5)多角度研究可以促进语言学繁荣第二章语音一识记内容1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栽体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3振幅: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的偏移4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5音高:声音的高低,由频率有大小决定6音强: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7音长: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8音质: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又叫音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9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10基音:在复合声波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音叫“基音”11陪音:复合波中除去基音外,由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叫陪音12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13噪音:如果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就是噪音14语音的生理基础: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而产生的,人的发音器官及其运动是“语音的生理基础”,决定着语音的生理特征15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音声门,两块杓状软骨之间的空隙叫气声门,合称为声门16齿龈:紧靠上齿的凸起的部分17硬腭:上腭前面凹进去的部分18软腭:上腭后面比较柔软的部分19舌叶:舌头自然平伸时,与齿龈相对的部分20舌面:舌叶后面的部分21舌根:与软腭相对的部分是舌面后,叫舌根22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23鼻音:气流完全从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24鼻化音: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25主动的发音器官:能够活动的发音器官,如唇舌头软腭等26被动的发音器官:不能活动的发音器官,如上齿齿龈硬腭等二领会:1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理解3)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说话人则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辨别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4)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2语音和一般声音的本质区别?: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所以风声雨声等不是语音2语音必然负载一定的意义咳嗽打喃喃的声音是人的,不是语音3)语音负载的意义应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即使几个人把咳嗽的声音约定为“有人来了”,仍不是语音,因为它没有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而成为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要素3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1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有关相对而言,大的长的粗的厚的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也低:小的短的细的薄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也高2)语音的高低和人类声带的长短松紧有关一般而言,妇女和儿童的声带较短较薄,声音就高一些:成年男子声带较长较厚,声音就低一些同一个人的声音的高低变化,靠控制声带的松紧调节4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高变化在语言中有重要作用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可以构成区别意义的声调句子的语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而任何语言的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都是音高变化5音强与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关系?答: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振幅的大小振幅的大小决定于使发音体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说话时比较用力,呼出的气流量比较大,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强,反之,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弱6音强响度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答:指人们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不一定一致实验证明,一个强度大的声音听起来不一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除了音强外,音高等因素也会对响度产生影响7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俄语等西方语言的词重音,汉语的轻声都与音强的变化有关比如英语中的content是名词,意思是内容Content是形容词,意思是满意的利用音强位置的变化来区别不同的词汉语中精神第二个字读轻声,是形容词,是活跃,有生气的意思如果第二个字不读轻声,是名词,指人的思想品德宗旨的意思8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英语中的feel感觉,与fill填充汉语广州话中的三与心都是利用音长变化来区别意义的9对语言说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这是因为,以音高为例,在读诗这个字时,妇女和儿童的绝对音高比成年男子高,但只要相对是高而平的调子,就不会使人听成‘实史式“,读同一个字时,同一个人提高噪门或压低嗓门绝对音高不同但相对音高没变别人也不会听错音强音长也是如此10音质的性质?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声波形式决定于基音和陪音的配比关系由于陪音的数量频率和振幅的不同,以及它们和基音在频率振幅等方面配比关系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声波形式,,从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音质11乐音和噪音的区别?1)发音体不同乐音的发音体是声带,噪音的发音体是参与发音的有关部位2)声波形式不同乐音的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成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声波形式有规则,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噪音的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声波形式没有规则,杂乱无章3)听感不同乐音听起来和谐悦耳,噪音听起来嘈杂刺耳12音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器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答: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如敲打木板和敲打金属,发出的声音音质就不同发音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如小提琴上的同一要弦,用弓拉和用手弹,发出的声音音质就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把同样的弦安在二胡上,用同样的弓去拉,声音音质就不同13音质在语言中的作用?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对区别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如,普通话里的湖和河这两个不同意义就是靠u和e之间的音质差别来区别的14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成菜各部分的功能?1)肺:发音的动力源利用收缩和扩张为发音提供所需的动力2)喉头声带:声带是语言中的乐音的发音体喉头对声带起着支撑保护和调节的作用3)口腔鼻腔咽腔这三腔是发音的共鸣腔对由声带发出的音起着调节和共鸣放大的作用其中口腔最为重要15声带的活动情况?答:1)开合活动:正常呼吸或者发fs等清擦音时,声门大开成倒V型,气流可自由通过,声带不振动发au等元音或nl时,声门闭拢,但留有狡缝,气流从中挤出,从而激起声带发生一开一合的周期性振动咳嗽或发出喉塞音时,声门完全关闭,然后突然打开,让受阴的气流迸发出耳语时,音声门几乎完全关闭,声带不振动,气声门打开,气流从中磨擦而出2)松紧变化:依靠杓状软骨的转动,声带还可以产生松紧的变化,从而使人可以控制语音的高低三思考题1语音中的不同音质是如何形成的?答: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语音中音质的不同,由上述三方面因素决定的2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答:语音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人的听觉虽然是由客。
语言学概论8-3

语言学概论
(2)语法
多数语言的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 数、式、态的变化,有些语言还有体的变化。
(3)词汇
农业方面的许多常用词很相似,大多数来源于某个 早期共同形式; 许多语言有结构相似的数词,没有量词; 许多语言中派生词多于复合词。
语言学概论
中国诸民族语言的系属
中国共有56个民族。中国诸民族语 言大约在80种以上。 中国诸民族语言,除朝鲜语和京语 系属未定外,其余分属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 和印欧语系。
语言学概论
第六节
语言的演变反映 人民的历史
斯大林指出: “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乊列的……因此要 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 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 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才有 可能。”语言学概论三Fra bibliotek皮钦语和混合语
皮钦语和混合语都是语言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特殊的语 言现象。
(一)皮钦语(pidgin)
在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如通商口岸或国境 接界的地方),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 常特殊的语言现象。 我国解放前的洋泾浜英语就是一种皮钦语。
语言学概论
洋泾滨英语: 双烟囱三桅汽船 ——
Three pieces bamboo , two pieces
puff-puff , walk along inside , no can see. 三根竹竿,两个吐烟管,走路的家伙在里面,看不见。
语言学概论
皮钦语的前途: 1.消亡 2.发展为混合语
语言学概论
(二)混合语
混合语则是皮钦语的升格,变成某一地区人民的母 语,是同别的语言一样完备的交际工具,有的还有 书面形式。 混合语是creole(克里奥尔)的意译,实际上也是 一种“皮钦语”,所不同的是,“皮钦语”只是在 特定场合,做临时的交际工具,在言语社团内部仍 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母语)。
天津大学各学院参考教材-推荐下载

201机械工程学院参考教材内燃机原理1.《内燃机学》,周龙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车辆发动机原理》,秦有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3.《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董敬,庄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汽车排气净化与噪声控制》,秦文新等边,人民交通出版社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张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机械设计(第三版),董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机械设计(第六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产品设计1.工业设计心理学,李乐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产品创新设计,边守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理论力学3.《理论力学》,贾启芬等,机械工业出版社4.《理论力学》,贾启芬等,天津大学出版社工程力学1.《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材料力学》,赵志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5.《工程力学》,贾启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工程热力学(含制冷原理)1.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工程热力学,庞麓鸣等,高教出版社,19863.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02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参考教材测控技术基础1. 施文康,余晓芬主编. 检测技术(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强锡富主编. 传感器(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3. 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费业泰主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工程光学(1)《工程光学》第2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生物医学工程基础:1、《医学传感器与人体信息检测》,王明时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生物医学传感器与原理与应用》,彭承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王平编,浙江大学出版社4、《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丁玉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学习指导,高西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学基础《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激光原理》,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 陈家骅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激光技术》第二版,蓝信钜等,科学出版社,2005《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
语言学概论-课后参考答案--杨信彰

Charpter11.1.11. a. This sentence may have three interpretations: 1) He rolled from side to side in his grave. 2) He returned his grave. 3) He handed in his grave.b. There are two interpretations to this sentence: 1) They gave preference to both young men and young women. 2) They gave preference to women and young men.2. Units that have reference: I, saw, Mary, went, the library.Units that indicate structure: when, to.3. a. This sentence is grammatical, but is nonsensical.b. This sentence is ungrammatical and nonsensical.c. This is a good sentence.d. This is a good sentence.1.1.21. a. This sign is a symbol. It means we will have good luck. I know it from my cultural background, because the Chinese character "福" means "luck" and the color red symbolizes "goodnes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upside down" is "倒", which has the similar pronunciation of "到(arrive)". Thus, when the character "福" is put upside down, it means that luck arrives.b. This sign is an icon. It means no smoking, and I know it from the picture.c. This sign is a mixture of a symbol and a icon. It means that "parking" is only allowed for disabled people.2. I think the house is on fire because smoke is a index of fire.3. To the physician, it means that the man has got a fever.4. I think so, but not exactly, becaus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sonants does not mean the bird in different places cries differently.1.1.31. according to the arbitrariness theory,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m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Thus, the name Xiao Long is just a label for the son. However, in Chinese culture dragon was the symbol for the emperor. Thus, the name may have certain associative meanings.2. No. The speaker of a language, based upon the convention established in the speech community, associates linguistic signs with things and concepts. In people's mind, "pig" stands for foolishness and laziness. If I name it Pig Hair Shampoo, no one will buy it.3. Words are arbitrary in form, but they are not random in their use. Although the link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is arbitrary, there existed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ich can be called rules. The individual does not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a sign in any way once it has become established in the linguistic community.1.1.41. I prefer to use the spoken language. In a supermarket, the spoken language is much more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People do not have the time and necessity to use written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2. I think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hould come first. The primary medium of language is sound, and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What's more, children can learn to listen and speak a foreign language more quickly than they read and write.1.1.51. No, I don't agree with this point of view.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so humans and dogs can no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2. A parrot only can say what it is taught. It can not form an infinite set of utterances from a finite use of units. So, a parrot talking can not be equated with human language.3. That is only the result of the stimulus-response training.4. Human language is primary over anim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 Human has the ability to refer to things far remote in time and space. In contrast, it may be impossible for an animal to convey such ability.2) Human h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novel utterances, but no animal can communicate creatively with another animal.3) Learning is much more important as a factor in human language than in animal communication.4) Huma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 are vastly more complex than any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5)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closed-ended, whereas human languages are open-ended.1.1.61.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telephones and the Internet makes human communication become much more convenient and frequent. People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remote places freely.2. There may exist several causes:1) The sender can not express himself or herself clearly.2) The receiver can not understand what the sender said.3) The receiver is un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ender.4) There exists misunderstand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ender and the receiver.3. We must pay key attention to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ways of thinking, acting and speaking of a language, for differences in this kind of knowledge may cause troub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2.11. a. Physiological functionb. Performative functionc. Phatic functiond. Informative function2. People like poetry because people can enjoy the rhythm and the melody of certain combinations of sounds in the poetry. And most creative uses of language in the poetry can provide people considerable pleasure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puns, paradoxes, ambiguities and metaphors.3. I may not say anything, but move the desk away.1.2.21. General functions refer to the particular individual uses of language whilst metafunctions refer to the larger, more general purposes underlying language use.2. No. According to Halliday, every sentence in a text is multifunctional and has three metafunctions simultaneously: ideational,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functions.3. Halliday's functional theory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he language functions in social life, while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emphasizes the forms of the sentence.1.3.11. I agree to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which tends to believe that man evolved from lower forms of life, and so did language. This is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origin of language as it is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studies over years by biologists, anthropologists, psychologists, neurologists, primatologists and linguists. With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since its early introduction,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shows us the origin of language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organic evolu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2. 轰隆、乒乓、叽叽嘎嘎、叽里咕噜、汪汪3. Onomatopoetic words are imitations of the sounds of nature, and emotional ejaculations of pain, fear, surprise, pleasure, anger, etc.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ory, onomatopoetic words form the basis of language, or at least the core of the basic vocabulary.1.3.21. Usually, there are two main ways of classifying languages: the genetic (or genealogical) and the typological. The historical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anguages have diverged from a common ancestor. This criteria is to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and relatedness of languag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e formal similarities which exist between languages.。
语言学概论第2章

小练习
❖ 汉语声调与音高、音强、音长有着怎样的关 系? 阴平、阳平的决定因素是 ——音高 上声的决定因素是 ——音高、音长 去声的决定因素是 ——音高、音长 轻声的决定因素是 ——音强、音长
❖ (四) 音质 ❖ 音质是指声音的个性, ❖ 是一个发音体发出的 ❖ 音波区别于其他发音 ❖ 体发出的音波的语音特征。 ❖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的音质之所以
❖ 3.送气音可以在音素右上角标写单引号,如
[t‘][p‘][k‘];也可以在音素右上角加“h”表
示,如[th] [ph] [kh].
❖ 两种标法等价,但在同一场合只能用一种, 以求一致。
❖ 4. [ts]、[ts‘]、[s]后面的“i”韵母写舌 尖前元音[ɿ],[tʂ]、[tʂ‘]、[ʂ]、[ʐ]后 面的“i”韵母写舌尖后元音[ʅ],不能写
➢ 第二,语音代表着一定的意义。人的咳嗽声、 哈欠声、喷嚏声不代表意义,所以不是语音。
❖ (二)语音学 ❖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系统规律的学科,它研究
语音的性质、分类、结合、变化以及社会功 能等问题。
❖ 语音的物质属性包括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的生理 属性就是指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及其结果。
三、国际音标的识读和标写
❖ 普通话声母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b[p] p[p‘] m[m] f[f]
d[t] t[t‘] n[n]
l[l]
g[k] k[k‘]
h[x]
j[ʨ] q[ʨ‘]
x[ɕ]
zh[tʂ] ch[tʂ‘]
sh[ʂ] r[ʐ]
z[ts] c[ts‘]
s[s]
y[j] w[w]
❖ 普通话韵母汉语拼音与繁氏国际音标对照表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语言学?1.1定义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
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
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
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
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
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
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
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
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
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
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
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1.3.1规定性和描述性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
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
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
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杨信彰中文版阅读材料: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R·Rask、德国的J·Grimm和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Rask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Grimm在其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木定律”(Grimm?s Law)。
Bopp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
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
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
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
1926年10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该学会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第一次把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反响。
1929年出版了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
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系统的思想,特别致力于音位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音位学说。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研究内部语言学,对广义的语言学问题也很感兴趣,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及外部语言学的其它各领域。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
代表人物有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
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叶尔姆斯列夫任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会长,他的《语言理论导论》和《普通语法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这一学派以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的学说为基础,着重语言形式的研究。
它特别注重语言的组合关系,这是这个学派区别于布拉格学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把语言理论看成一个"纯演绎系统",采用"假设-推理"法对语言进行分析,不大涉及具体语言事实的研究,因而其影响面比较小。
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先驱者是鲍厄斯和萨丕尔,分别著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年他和鲍厄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1925年出版会刊《语言》。
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
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
1951年,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
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这不同于欧洲结构主义学派注重书面语的传统。
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制定了一套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和描写的技术。
这一学派对汉语研究影响很大。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虽然各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都接受了索绪尔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在语言中又区分共时和历时,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成分依据成分之间的差别和关系从话语中切分出来,并加以分类归并,而后从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中去研究语言的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影响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严密的分析方法已渗透到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批评等其它领域。
这样,结构主义就由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几乎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产生影响的思潮,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出现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乔姆斯基为代表,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
其活动中心是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另外,在欧洲有一个专门研究转换-生成语法的学术组织,称为"旧大陆生成语言学协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成学派的组织,于1975年秋成立于荷兰。
转换-生成流派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 __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时期,从1957年到1965年,《句法结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以及语素音位规则。
古典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语法自主,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在这一点上与此前流行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一致的。
第二阶段是“标准理论”时期,从1965年到1971年,代表作是《句法理论要略》,其语法包括四部分规则,即基础部分、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标准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修正是把语义纳入到语法中来,提出语法结构有深层和表层之别,深层结构决定语义,他通过转换规则而转化为表层结构。
第三阶段是"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从1972年到1979年,1972年出版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以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为代表,则对这一时期的理论又作了一些修正,因而也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此外,这一阶段还提出了"虚迹"的理论。
第四阶段是支配和约束理论时期。
从1979年至今,以《支配和约束论集》为代表。
这本书是根据乔姆斯基1979年在意大利比萨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支配"和"约束"理论成的。
这一阶段的理论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在原来的规则系统之外增加了原则系统,二是提出了"虚范畴"。
目前,支配和约束理论仍然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中。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对象是语法而不是语言。
另外,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的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转换-生成语法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语言学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
它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转换-生成学派的研究还包括生成音系学,它是生成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研究人头脑中的音系知识。
代表人物有雅科布逊、哈勒、乔姆斯基等。
1952年,雅科布逊、哈勒等人合写的《言语分析初探》、1956年乔姆斯基、哈勒等合写的《英语的重音与音渡》以及1968年乔姆斯基和哈勒共同撰写的《英语语音模式》是其代表作。
1975年以后,生成音系学进入非线性理论时期,演化出各种名目的音系学,在这一时期,乔姆斯基退出了音系学领域的研究而专攻句法,哈勒则仍是这一领域的旗手。
生成形态学也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一个研究范畴。
乔姆斯基在"论名物化"一文中首先确定了形态学在生成语法中的特定作用,哈勒于1973年进一步提出了生成形态学的第一个明晰的模式,继而西格尔、杰肯道夫、阿罗诺夫等人跟进,又对生成形态学的模式作了一些改进。
总之,转换-生成学派以语法为研究目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都服从于这个目的,同时又都对各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转换-生成学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方面,在其它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简单了解:各学派的贡献、地位、代表人物和优点、缺点1、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科的正式诞生从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学从此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用 __观点和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现象,注意探讨规律,走上了科学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理论和方法上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世纪初→初级阶段:丹麦拉斯克(R·Rask)德国格里木(J·Grimm)和博普(F·Bopp)19世纪中期→发展阶段: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按照语言的和亲属关系作“谱系分类”,从事有关亲属语言早期的原始母语的构拟和重建→语言亲属关系的直观性19世纪末→新语法学派时期:德国的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创办《形态学研究》,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类推作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相对于语文学时期是一个巨大进步,使语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