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

合集下载

2017中传电影学电影创作理论方向介绍

2017中传电影学电影创作理论方向介绍

2017中传电影学电影创作理论方向介绍电影学(1303Z2)1.电影创作理论方向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方向,它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电影艺术编导人才。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手法、中外电影创作流派等等。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电影的创作规律。

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媒体融合和技艺合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的导师均有丰富的一线创作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电影电视剧创作研究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等艺术创作方面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影视剧创作方法。

本专业培养注重培养具备高水准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是整个电影学研究的基础,包含电影艺术史和电影理论两个方面。

本方向电影史的研究包括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生产与发行、创作与理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着重研究电影诞生以来一百多年间电影艺术语言和电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电影发展的深层原因和结果;论证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和电影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总结经验,认识规律。

电影理论的研究范围则包括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电影文化、电影批评等基础性学科。

本方向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语境,对电影创作的丰富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电影艺术现象和本质进行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艺术史论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在早期中国电影、中国当代电影、欧美电影、电影美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旨在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影艺术和理论素养,能胜任电影理论研究、电影评论及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本方向也注重培养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在多种传媒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视听语言-色彩

2.视听语言-色彩

42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43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44
2、局部色相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等。
局部色相在电影中的作用:
如果说色调的作用主要是烘托气氛,表达作者的情绪和剧中人物的形象、并使影片形成 一种独到的韵味和风格的话,那举,局部色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现主题斱面。 局部色相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主题作用 《红高粱》:红盖头、红被、红衣、红对联、红标语…… 《红色沙漠》:红墙、红及其、红木板、红色火焰等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日瓦格医生》、《悔悟》: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 《红高粱》:贯穿到底的那抹红色:大红、鲜红、血红、火红,都怒放出一种浑身的 热气不活力,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人生的态度。
• 《千里走单骑》:大量原生态天空镜头,纯粹清透的湛蓝有一种震人心魄的魅力,延
事;第二,由亍有了色彩上的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桔黄色的暖色调。全片则
是冷色调。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24
《英雄》的五大颜色构成:白、蓝、红、绿、黑。
25
26
续了一种回归质朴不本真的风格。
41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黄土地》:大量空镜头拍摄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无蓝色的天和绿色的地,烘托了 人物的命运的隐忍和无奈。当红色腰鼓在无边的黄色中扬起漫天黄尘时,冲破旧生活 的欲望就越发显得激越人心。 黄,代表黄土地和黄土地养育着的人,黄土地既有高能量色彩的展示—早晨的橘黄色, 给人深沉宽容的厚重感,也有着低能量色彩的表现—傍晚时分的灰黑色,给人沉重压 抑的窒息感。 红色一斱面是表现封闭落后买卖性质婚姻的悲剧色彩如新娘的小红鞋,一斱面也是年 轻一代蓬勃的生机及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决心如憨憨的红肚兜。 而黑色在这里表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痛苦、恐惧不绝望,如翠巧新房内粗糙灰黑的 手。 三种色彩有机结合,使影片极富表现力。还有一种颜色 的运用极特殊也极重要,天空的蔚蓝色的出现,影片中 天空总是灰白戒灰蓝,但顾青出场、在求雨时的再次出 场和在延安腰鼓表演后都出现大片蔚蓝的天空,亮度极 高,这是希望的形象化表现,包含着美好的情感和诉求。

广播电视编导考试名词解释

广播电视编导考试名词解释

广播电视编导考试名词解释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影视编导艺术专业类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亚洲电影

亚洲电影

其实里面学问很多,要分地区看,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总体来说,剥去浮华的“外衣”,亚洲电影具有一番独特的文化价值。

亚洲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指站在电影观赏者的角度,电影作品作为电影接受的客体所包蕴的,可供接受者了解、阐释、学习、借鉴的文化价值。

换一个角度讲,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也可以指电影观赏者从电影作品中所能够了解到和阐释出的文化价值。

前者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静态概念,后者则因观赏者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忽略观赏者能力水平高低的前提下,电影作品所包蕴的文化阐释价值。

一般而言,每部电影作品均包蕴一定的文化阐释价值,而且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所展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也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

如同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就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取向:陈凯歌一如既往沉缅于民族历史,热衷于人性建构,从早期《黄土地》起步,途经《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直至《荆轲刺秦王》。

他电影创作的基调一直是那种和中国血缘关系断然撕裂的痛楚,并始终坦露士大夫式的精神忧愤,强调历史哲学的表达,他的个人艺术行为和电影文本皆成为文化苦旅的代名。

张艺谋则愈加显示出一个形式主义者的轻盈,他认为中国(大陆)电影过于注重政治、社会、文化等形而上意义,固然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哲理性,但却缺乏生动具体的人性描写。

他的表白实际上再次证明了他与陈凯歌在电影文化想象上的不同。

因而无论是表现现代化遭遇传统中国的《秋菊打官司》,还是纪录乡村文化撞击都市文明的《一个都不能少》,他都在或过去、或现在,或农村、或城市的景观中,把国民的生存状态和技巧以“好玩”的形式展现出来。

黄建新则又不同于“陈张”,他的《站直luō@①,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一批内在涵义陈陈相因的影片均紧扣当代主题,展现了此时此刻的人间百态和可感可知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情绪,透过历史的踪迹和传统的力量,看到了另一个中国诞生时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在现代化炼狱中翻滚挣扎的当代华夏。

海南省三亚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海南省三亚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海南省三亚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 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古典芭蕾舞剧______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

A.《天鹅湖》B.《天鹅之死》C.《罗密欧与朱丽叶》D.《浮士德》2.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是()。

A.冯小刚B.徐克C.陈凯歌D.张艺谋3. 我国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是______、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A.白玉霜B.梅葆玖C.张君秋D.梅兰芳4.《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______。

A.A.聂耳B.冼星海C.田汉D.光未然5.著名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是的代表作之一。

()A.梵高B.高更C.伦勃朗D.毕加索6. 不属于米开朗基罗为美弟奇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的作品是()A.《摩西》B.《青铜时代》C.《昼》D.《大卫像》7.在诗学理论中提出体现艺术情感特征和形象特征"滋味说"的是()。

A.陆机B.萧统C.钟嵘D.刘勰8.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思想倾向、审美观念、创作手法相近或相似,从而形成()。

A.艺术思潮B.艺术意蕴C.艺术流派D.艺术风格9.在当代艺术理论中,认为形象只关系到理性而与感性无关的思想是()的观点。

A.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社会学D.马克思主义10. 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

()A.移情B.变形C.整合D.意蕴凝结11.创作出著名油画肖像《英诺森十世》的画家委拉斯凯兹是______人。

A.A.西班牙B.法国C.意大利D.英国12.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的代表作品之一。

A.荒诞派B.魔幻现实主义C.黑色幽默D.意识流13.《艺术修养基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艺术家( )A.丰子恺B.王洛宾C.谷建芬D.雷振邦14.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由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2014年的中国电影

2014年的中国电影

2014年的中国电影作者:邵宗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摘 ; 要: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影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召开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以及七部委出台《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为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发展迈进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指导和政策支持。

在中央的殷切期望和行政部门的政策推动下,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相继与观众见面,电影市场体系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电影业整体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电影;电影创作;电影市场中图分类号:J9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113-01一、电影创作呈现出五大亮点(一)电影创作新力量集中出现2014年,以《北京爱情故事》、《前任攻略》、《绣春刀》、《分手大师》、《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后会无期》等为代表的一批由青年电影人才创作的影片接连出现。

多部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受到观众认可,如《分手大师》取得6.66亿元票房,《后会无期》取得6.29亿元票房。

青年电影人才队伍中出现以郭敬明、韩寒、陈思成、邓超、肖央为代表的跨界电影导演。

这些青年创作人才关注当下电影市场主流观众群的喜好,在影片表现形式和风格上更加注重现代性,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为继承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与推动电影发展大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合家欢电影类型凸显2014年,春节档期票房表现突出,在春节假日7天取得3945万观影人次,14.34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同比增长6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突破70%。

《爸爸去那儿》、《大闹天宫》、《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冰雪奇缘》等适宜全家观赏的合家欢类型影片通过鲜明的主题、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美好“大团圆”结局,带给观众正面能量的引导,满足了观众节日期间的观影需求。

(三)青春片受到市场青睐2014年,《同桌的你》、《分手大师》、《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3》、《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一系列青春题材电影在各个档期均迎来观影高峰。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特点一:大制作塑造主流电影特点二:类型片打造电影基础特点三:作者电影的商业化特点四:现实主义在夹缝中生长特点五:主旋律走向多样化这些主旋律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情节剧风格的主旋律影片。

其二,纪实风格的主旋律影片其三.类型化的主旋律影片。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透视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二、美国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三、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

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可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借鉴了欧美电影的经验和成果。

这种情况在前期尤为显著。

它也必然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渗透和定型上。

故而,从20年代中国电影的总体创作情况来看,尽管也有少数影片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进步的思想意识,但大多数影片凸现了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往往是对好莱坞电影简单的借鉴和模仿,“美”化倾向十分严重。

二、前苏联电影文化的影响三、域外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影响总之,电影是一种国际性特别强的现代文艺样式,任何国家民族电影的发展,都需要不断从域外其他民族的电影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并使之有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创新,中国电影当然也不例外。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但是,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斗争,而观众对象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必然要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海报的美学特点-平面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

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海报的美学特点-平面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

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海报的美学特点-平面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电影海报作为一门视觉传达艺术,是设计师在一定的美学原则基础之上,通过对电影图形的提取、重构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视觉图形,它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刺激消费等基本特征,还具有和谐性、象征性、时代性等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科技的设计手段更是丰富了电影海报的美学特征,从而为电影海报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而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也自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鉴于此,本文将从和谐性以及象征性这两方面出发对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海报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和谐性自古以来,和谐就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最理想的范式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在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电影海报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和谐性特征,具体表现在设计和谐以及视觉和谐两个方面。

(一)设计和谐设计和谐,是指电影海报各个构成要素之间要保持系统的协调性,除了要保证电影海报的呈现风格、文字图案、比例关系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之外,还要确保彼此之间的相互联接要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画面的设计和谐。

电影海报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创新,是用不断创新发展的视觉语言来吸引受众的目光,所以其所遵循的具体的形式美法则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它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以达到电影海报的预期目的。

但是,无论具体的法则是如何瞬息万变,其所遵循的总设计原则是不变的,即和谐统一。

例如《十二罗汉》的两幅电影海报,这两幅海报截取的都是全景中的一部分,其中的一幅是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的,另外一幅则是以俯视的角度来拍的,两幅海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和谐统一。

再以《沉默的羔羊》电影海报为例,画面上表现出的是美丽少女的脸部和紧紧贴在少女嘴部的昆虫,无论是从风格呈现还是元素构成方面来讲,其整幅画面的构图都是比较和谐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做到了变化中的和谐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
特点一:大制作塑造主流电影特点二:类型片打造电影基础
特点三:作者电影的商业化特点四:现实主义在夹缝中生长
特点五:主旋律走向多样化
这些主旋律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情节剧风格的主旋律影片。

其二,纪实风格的主旋律影片
其三.类型化的主旋律影片。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透视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二、美国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
三、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

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

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可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借鉴了欧美电影的经验和成果。

这种情况在前期尤为显著。

它也必然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渗透和定型上。

故而,从20年代中国电影的总体创作情况来看,尽管也有少
数影片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进步的思想意识,但大多数影片凸现了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往往是对好莱坞电影简单的借鉴和模仿,“美”化倾向十分严重。

二、前苏联电影文化的影响
三、域外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影响
总之,电影是一种国际性特别强的现代文艺样式,任何国家民族电影的发展,都需要不断从域外其他民族的电影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并使之有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创新,中国电影当然也不例外。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但是,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斗争,而观众对象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必然要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对于电影这一极具国际性品格的文艺样式来说,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其对外交流的渠道,注重多方借鉴,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世界电影的发展潮流。

另一方面则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吮乳汁,注重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探求,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更快地发展,从而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在国际影坛上独树一帜。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

同时,它又不断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必然会反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丰富雄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国电影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为中国电影提供一种承受压力的缓冲空间,也可以为中国电影提供一种发展潜力。

如果将中国文化传统简分成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二种形态,这两大文化传统在中国电影百年中的影响都是很清晰的,在此不必赘言。

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电影要“代圣人立言”的意识形态功能一直被中国电影人置于首位,追求“陈义高尚”是中国电影人的集体情结。

中国电影的这种精英文化立场,一方面形成了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更多地局限于精英文化(文学);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文学)的渊源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