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妇科疾病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妇科疾病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妇科疾病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中,妇科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而系统的方法。

中医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多方面的综合观察和分析,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而辨证论治则是根据这些病因病机,将妇科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病因之一。

气血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若气血不足,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

此时,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若气血瘀滞,则会出现痛经、经行不畅、产后腹痛、癥瘕等症状。

患者常见经行腹痛拒按,经血中有血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等方剂常被应用。

脏腑功能失常也是引发妇科疾病的重要因素。

例如,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若肾气不足,可出现月经初潮推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

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宜补肾益气,如肾气丸、右归丸等是常用的方剂。

而肝郁气滞在妇科疾病中也较为常见。

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胀痛、痛经、闭经等,患者常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苔薄,脉弦。

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出现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

患者多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等表现。

治疗应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除了上述内因,外感六淫之邪也会侵袭人体,引发妇科疾病。

如风邪善行而数变,可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寒邪凝滞,易致痛经、闭经、宫寒不孕等;热邪易耗气伤津,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带下黄稠等。

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探析

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探析

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探析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的原理与应用。

一、中医药对于妇科疾病的独特视角中医药认为,妇科疾病与女性身体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月经、孕育、生产、哺乳等阶段的变化。

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其恢复平衡。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1.月经失调:中医药认为,月经失调是子宫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可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月经过少的情况,可采用益气活血、补肾温阳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月经过多的情况,则可采用清热凉血、利水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2.痛经:中医药认为,痛经是子宫血瘀气滞所致,可以采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逍遥散、当归生姜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刮痧、拔罐等手法进行治疗,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3.子宫肌瘤:中医药认为,子宫肌瘤是气滞血瘀的结果,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山楂丸、逐瘤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针灸、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促进瘤体的吸收。

4.不孕症:中医药认为,不孕症是子宫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阳虚衰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采用补气养血、调理肝脏、温阳壮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四物汤、柴胡调经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针灸、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增加孕育能力。

三、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1.个体化治疗:中医药辨证施治强调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重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不同病情可能采用不同的草药配方、针灸手法以及调理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综合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强调综合治疗效果,将药物治疗、针灸、艾灸、刮痧等手法相结合,以增加疗效。

例如,针灸和草药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互相增强的作用。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阴道炎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阴道炎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阴道炎的症因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阴道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来探究其症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女性阴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感邪气。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都可能侵袭人体,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其中,湿邪尤为关键。

湿性重浊、黏滞,容易下注,侵犯阴部。

比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或者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湿邪容易滋生。

若湿邪与热邪相兼,则会形成湿热,出现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阴部瘙痒等症状;若湿邪与寒邪夹杂,则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质地清稀、阴部冷痛等。

其次是情志失调。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血运行不畅,阴部气血瘀滞,容易引发阴道炎。

同时,肝郁化火,火热下注,也会导致带下异常。

再者是饮食不节。

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甘甜、生冷等食物,会损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湿。

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内生,下注阴部,形成阴道炎。

比如,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容易产生湿热;嗜食生冷,则易导致寒湿内生。

然后是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者过度安逸都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会损伤肾气。

肾主生殖,肾气不足,封藏失职,带下过多。

而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迟缓,阴部气血瘀滞,也容易引发炎症。

此外,房事不洁也是导致阴道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性生活不注意卫生,或者性生活过于频繁、过度,容易将外界的病菌带入阴道,损伤阴道黏膜,引发炎症。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辨证论治。

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湿热下注证: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有臭味,阴部瘙痒、灼热,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妇科疾病的症状及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疾病的症状及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疾病的症状及辨证施治中医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关注点,其症状多样,病因复杂。

通过准确的辨证施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女性恢复健康。

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失调、带下异常、妊娠病、产后病等。

月经失调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可能提前或延后,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如果月经提前且量多,颜色鲜红,质地黏稠,多为血热所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常是气血亏虚的表现;月经量多,色紫暗有血块,多为血瘀。

带下异常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正常的带下无色透明,量适中。

若带下增多,色白如涕,质稀无臭,多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质稠有异味,多属湿热下注;带下赤白相兼,质黏如脓,多为热毒蕴结。

妊娠病方面,常见的有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等。

妊娠早期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孕期出现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可能是胎动不安,原因常为肾虚、气血虚弱或血热等。

产后病常见的有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

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量多色淡,质稀,多为气虚;恶露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多为血瘀。

产后腹痛,喜按,多为血虚;腹痛拒按,多为血瘀。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月经失调,血热者宜清热凉血调经,常用方剂如清经散;气血亏虚者则要益气养血调经,可选用归脾汤;血瘀者需活血化瘀调经,如桃红四物汤。

针对带下异常,脾虚湿盛者应健脾益气,除湿止带,完带汤是常用之方;湿热下注者以清热利湿止带为主,常用止带方;热毒蕴结者需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

在妊娠病的治疗中,脾胃虚弱的妊娠呕吐,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肝胃不和者用橘皮竹茹汤平肝和胃。

胎动不安属肾虚者,用寿胎丸补肾安胎;气血虚弱者,用胎元饮益气养血安胎;血热者用保阴煎清热凉血安胎。

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补气摄血;血瘀者用生化汤活血化瘀止血。

产后腹痛,血虚者用肠宁汤养血止痛;血瘀者用生化汤加味化瘀止痛。

中医妇科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妇科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妇科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包括月经异常、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等。

在中医理论中,妇科疾病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经络气血运行紊乱以及九窍意识受阻有关。

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注重整体观察、辩证论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

一、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综合方法。

首先,医生通常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辨识病情。

例如,若患者面色苍白,舌苔发白,并伴有脉象弱细,中医可能会判断为虚证。

其次,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经期情况、疼痛程度等细节,以便对病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并且,中医也会运用望诊和切诊的方法检查患者,进一步确定诊断。

二、妇科疾病的治疗1. 草药治疗中医对妇科疾病常采用中药治疗,特别是一些慢性、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结果来开具方剂。

中药可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可以开具散寒活血的方剂,以调理患者的经络,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的穴位,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对于盆腔炎的患者,中医常采用针灸疗法来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患者的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症状。

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中医常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减轻疼痛。

4.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妇科疾病还包括饮食调理。

饮食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的选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例如,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医通常建议患者少吃寒凉食物,多摄入温热性食材,以滋养子宫。

三、中医妇科治疗的优势相比于西医的妇科治疗方法,中医妇科治疗具备以下优势:1. 视病如人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将疾病与患者的体质特点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妇人病,包括了宫颈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中医对宫颈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下注、虚寒湿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温阳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等。

二、附件炎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中医对附件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互结、气血不畅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疏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当归、川芎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辨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

四、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过程中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包括寒凝气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温经草、艾叶、川芎、延胡索等。

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盆腔疼痛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常用的中药有神曲、川穹、牡丹皮、延胡索等。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川穹、赤芍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别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是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因此,在面对妇科疾病时,建议及时求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近年来,妇科炎症在女性中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被广泛用于妇科炎症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一、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分类方法中医药将妇科炎症分为寒湿瘀阻、湿热壅滞、气血不调、虚寒互结、气滞血瘀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确定病情所属的辨证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辨证论治方法1. 寒湿瘀阻型寒湿瘀阻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白带增多、质稠、色黄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解表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方剂常选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温经散寒颗粒,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寒,改善症状。

2. 湿热壅滞型湿热壅滞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阴道瘙痒、分泌物黄稠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如胸腹腹痛汤,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的功效,可显著改善湿热壅滞型妇科炎症患者的症状。

3. 气血不调型气血不调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调理气血、补充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如养血生发汤,可调理气血,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效缓解气血不调型妇科炎症的症状。

4. 虚寒互结型虚寒互结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经血量少、色淡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方剂如活血化瘀丸,具有温补阳气、祛寒补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虚寒互结型妇科炎症患者的症状。

5.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经血淋漓不畅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行气调经的方法治疗。

方剂如活血散瘀汤,具有舒经活血、祛瘀调经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妇科炎症的症状。

三、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效果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指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诊断治疗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以达到病情更好的控制与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总结,并附上一些趣味记忆法帮助记忆。

1.血崩、滑胎、子宫出血
中医辨证:血虚、寒凝、瘀血
治疗方法:金银花煮水疗程子宫出血,服用杞菊地黄丸调理血气
趣味记忆法:流水连绵(中医辨证),金银花(治疗方法1),吃黄豆(治疗方法2)。

2.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肝气郁结、脾胃失调
治疗方法:针灸祛瘀理气,服用养心安神丸平衡内分泌
趣味记忆法:三过午门(中医辨证),扎毛衣(治疗方法1),服养心丸(治疗方法2)。

3.白带异常
中医辨证:湿热、寒凝
治疗方法:中药煎剂清热解毒,局部用草药冲洗阴道
趣味记忆法:滑溜湿物(中医辨证),清寒冲淡(治疗方法1),洗阴洗掉(治疗方法2)。

4.子宫肌瘤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治疗方法:中药培肝汤活血化瘀,结扎术或微波治疗切除
趣味记忆法:硬呀老大(中医辨证),培养动感(治疗方法1),结扎微波(治疗方法2)。

5.乳腺炎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湿热
治疗方法:穴位按摩疏通乳经,中药丹参饮活血化瘀
趣味记忆法:累傍乳房(中医辨证),按摩丹参(治疗方法1),疏通改变(治疗方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疗法: 红外、激光、微波、冷冻、leep刀等
推荐用法用量
每次1粒,隔一日1次。 十天为一疗程。
睡前清洗外阴部,将栓剂推入 阴道深部。
用药期间使用卫生巾,防止污 染衣物。
用药期间每天清洗外阴,注意 卫生。
产品优势
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经典用药 抗菌消炎止痒,对白带异常等症状改善更明显 安全性高,可联合物理治疗,使创面愈合更迅速 药效强,两天一粒,使用更方便
红外线与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的 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8
卢丹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治糜康栓联合激光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操作方法:先用激光照射治疗后,再使用治糜康栓一个疗程。
激光与治糜灵栓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李金锋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人民医院 河南医药信息杂志
治糜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CIN伴HPV感染
治疗规范
• 有炎症表现的糜烂样改变 伴有分泌物增多
• 乳头状增生 • 接触性出血
局部治疗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治疗前排除
4
治疗
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微波、LEEP刀等。
药物治疗:以局部上药,或作为物理治疗前 后的辅助治疗
中医辨证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 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P > 0. 05
21
治糜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CIN伴HPV感染
治愈率及显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治糜灵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郑鲤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
P < 0. 05
联合治疗方法
•药物: 甲硝唑栓、双唑泰栓、奥平栓、 克霉唑栓等 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千金片等
治疗组:LEEP术联合治糜康栓 对照组:LEEP术联合辛复宁 空白组:LEEP术
治糜灵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郑鲤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
P < 0. 05
20
治糜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CIN伴HPV感染
P < 0. 05
治糜灵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郑鲤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
疾病简介
• 慢性子宫颈炎:指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 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 和鳞状上皮化生。
• 临床症状: 白带增多(乳白色粘液或淡黄色脓性、血性白带) 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 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充血、糜烂等症状,宫颈口有脓性黏
液样分泌物
3
• 无症状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无需处理
•主要病因:湿邪伤体
外湿:久居湿地、淋雨涉水、不洁性交 内湿:脾虚失运、肾阳虚衰、肝郁侮脾
•治疗方法: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产品简介——荣誉
•荣获99年世界医学大会金奖 •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唯一指 定妇科专用栓剂 •第三届最受欢迎妇科用药
p>0.05
11
治糜康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伴糜烂样 病变疗效优于妇炎栓
p<0.01
治糜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妇炎栓。
治疗宫颈康烂162例疗效观察
12
王兴娟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中医药杂志
治糜康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伴糜烂样 病变疗效优于妇炎栓
治糜康栓对分泌物增多、腰痛、阴痒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均 明显优于妇炎栓组。
治疗宫颈康烂162例疗效观察 王兴娟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中医药杂志
p>0.05
13
治糜康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伴糜烂样 病变疗效与保妇康栓相当
p>0.05
治糜康栓组治疗慢性子宫颈炎总有效率略高于保妇康栓组
保妇康栓与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14
张莹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技术中心三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7
产品简介
【成 份】黄柏、苦参、儿茶、枯矾、冰片。 【性 状】本品为棕色至褐色的鸭嘴形栓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用于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症见带 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有大便干燥;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 道炎、宫颈糜烂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每次1粒,隔一日1次,睡前清洗外阴部,将栓剂推入阴道 深部,十天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疾病简介
•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导致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
• 临床症状: • 阴道分泌物增多 • 白带灰白色,有腥臭味 • 外阴瘙痒灼热
1
疾病简介
•滴虫性阴道炎:有鞭毛的梨状原虫-阴道滴虫侵入阴道而引 发的阴道炎。
•临床症状: •白带为黄绿色有泡沫,稀薄样,
脓性,偶有血丝,有特殊臭味 •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阴道有灼热感
治糜康栓联合双唑泰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使用方法:先用治糜康栓隔1日1次,10日为1疗程;再用双唑泰1日1次, 连续7天。
治糜灵栓联合双唑泰栓治疗宫颈糜烂80例 孙涛 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大队职工医院妇产科 中华当代医学
治糜康栓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操作方法:先使用治糜康栓一个疗程后,再进行红外线治疗。
组方分析
抗炎:黄柏、苦参、冰片 镇痛:儿茶、冰片、苦参 抗病原微生物、抗菌:黄柏、儿茶、枯矾、冰片 收敛、促进创面愈合:苦参、枯矾
9
方解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退虚热,治下焦 湿热,抗菌、抗病毒、 抗炎、抗溃疡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止
痒、利尿,治湿热之带 下 ,抗肿瘤、抗病原微
生物、抗炎、抗过敏、解 热镇痛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生肌止痒
儿茶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抗病原微生物
冰片 清热止痛、消肿生肌, 治热毒肿痛之良药,抗菌、抗 炎、止痛
枯矾 解毒杀虫、燥湿 止痒
治糜康栓治疗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治糜康栓对促进宫颈糜烂创面愈合的效果优于淑润栓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治疗
张燕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联合治疗方法
15
治糜康栓联合奥平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治疗组:治糜康栓联合奥平栓 对照组:奥平栓(重组人干扰素α-2a)
使用方法: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将奥平栓、治糜灵栓各1颗放
置阴道后穹隆, 隔日1次, 6次为1疗程

P<0.05
奥平栓配伍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16
何栅云 平南县妇幼保健院 华夏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