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阀门防止汽蚀破坏的方法
汽蚀现象与解决方案

汽蚀现象与解决方案一、引言汽蚀是指在液体中存在高速流动或涡流运动时,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液体局部汽化现象。
汽蚀会导致设备损坏、性能下降甚至事故发生,因此对汽蚀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汽蚀现象1. 汽蚀的原因汽蚀的主要原因是液体中的压力降低到蒸汽压以上,液体就会局部汽化。
常见的汽蚀原因包括:- 设备设计不合理,如进口流道设计不佳、进口速度过快等;- 液体温度过高,导致汽蚀的蒸汽压降低;- 液体中存在气体或杂质,增加了汽蚀的可能性;- 高速液体流动或涡流运动,使液体压力降低。
2. 汽蚀的表现汽蚀会对设备产生负面影响,常见的汽蚀表现包括:- 设备噪音增加;- 设备振动加剧;- 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损坏,如叶片腐蚀、孔洞形成等。
三、解决方案1. 设备设计与改进合理的设备设计是预防汽蚀的首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设计与改进方案:- 减小进口速度,避免液体过快进入设备;- 设计合理的进口流道,减小液体流动的湍流程度;- 增加进口管道的直径,降低液体流速;- 采用合适的材料,抵抗汽蚀引起的腐蚀。
2. 液体处理与改进合理的液体处理与改进也能有效预防汽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液体处理与改进方案:- 定期清洗设备,去除杂质和气体;- 控制液体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汽蚀;- 使用抗气蚀添加剂,提高液体的抗汽蚀性能;- 定期更换液体,避免液体中杂质积累。
3. 监测与维护定期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维护是预防汽蚀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与维护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的噪音和振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检查设备的性能指标,如流量、压力等,及时调整;- 定期清洗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结论汽蚀是一种常见的液体流动问题,会对设备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备设计与改进、液体处理与改进以及定期的监测与维护,可以有效预防汽蚀的发生。
汽蚀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液体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汽蚀是指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液体中的气体泡沫形成和崩溃的现象。
汽蚀会对流体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蚀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一、汽蚀现象的原因1.1 流体速度过高当流体速度过高时,液体中的压力会降低,从而导致液体中的气体泡沫形成。
这是汽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流体温度过高流体温度过高会导致液体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从而增加了气体泡沫形成的可能性。
因此,流体温度过高也是汽蚀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1.3 流体中存在气体或者蒸汽如果流体中存在大量的气体或者蒸汽,那末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这些气体或者蒸汽会形成气泡并崩溃,从而引起汽蚀现象。
二、汽蚀现象的解决方案2.1 降低流体速度为了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降低流体速度的措施。
通过减小管道的直径或者增加流体的阻力,可以有效地降低流体速度,从而减少汽蚀的可能性。
2.2 控制流体温度控制流体温度是另一个解决汽蚀现象的重要方案。
通过采取降低流体温度的措施,例如增加冷却装置或者改变流体的循环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蚀的发生。
2.3 消除气体或者蒸汽为了解决汽蚀问题,需要消除流体中的气体或者蒸汽。
可以通过增加排气装置或者采取适当的排气措施,将气体或者蒸汽从流体中排出,从而减少汽蚀的发生。
三、选用合适的材料选用合适的材料也是解决汽蚀现象的重要方案之一。
某些材料对汽蚀的反抗能力更强,因此在设计流体系统时,应选择这些材料来减少汽蚀的可能性。
例如,耐蚀性强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流体中的气体泡沫形成,从而降低汽蚀的发生。
四、增加流体压力增加流体压力是解决汽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增加流体的压力,可以提高液体中的气体溶解度,从而减少气体泡沫的形成。
因此,适当增加流体压力可以有效地预防汽蚀现象的发生。
五、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维护和检查流体系统也是解决汽蚀问题的关键。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汽蚀问题,从而确保流体系统的正常运行。
仪表维修工题库单选题(答案)题库

仪表维修工题库单选题(答案)题库1、椭圆齿轮流量计的测量部分是由两个相互啮合的椭圆形齿轮轴和壳体构成。
齿轮与壳体之间形(测量室)2、离心泵找正不好,可能会造成(轴承温度上升)。
3、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从动回路应选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4、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采用(电路本身)措施实现的5、下面是关于负压(真空度)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表达式是(P负=P大-P绝)。
6、专业从事机动车驾驶人员需戴(防冲击)变色镜,保护眼睛7、工人的日常安全教育应以“周安全活动”为主要阵地进行,并对其进行(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考核8、表示粘度的符号是(μ)。
9、下面关于分程控制回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由每一段信号去控制一台控制阀)。
10、当现场总线间的设备距离较长,或需增加网段上的连接设备数时,可采用(中继器)扩展现场总线网络。
11、(表决)指冗余系统中用多数原则将每个支路的数据进行比较和修正,从而最后确定结论的一种机理。
12、均匀调节系统中,对前后两个产生矛盾参数的调节要达到一定目的,不正确的说法是(要保证主要参数不变化)。
13、热膨胀式温度计,按受热介质可分为(玻璃液体双金属片压力计式)。
14、阀门的基本参数不包括(衬里材料)。
15、高压差调节阀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汽蚀)。
16、涡街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放置一个非流线型物体时,在某一雷诺数范围内,当流体流速足够大时,流体因边界层的分离作用,在物体的下游两侧将交替形成非对称的(漩涡列)。
17、CENTUMCS3000R3系统中,一个域是一个逻辑控制网部分。
用户可以用(总线转换器BCV)连接不同域。
18、在(-40~250)温度下应优先选用(聚四氟乙烯)填料。
19、调节阀组的排放阀应安装在(调节阀入口前端)。
20、国际单位制的流量系数用(Kv)表示。
定义为:5~400的水,阀两端压差为100Kpa,全开时每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21、作为热电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大,热容量小22、CENTUMCS3000系统中,(Vnet)是实时控制总线,用于连接系统中各站。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汽蚀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力学现象,指的是在液体通过管道或泵时,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液体蒸汽化和气泡塌缩的过程。
汽蚀会导致管道和设备的损坏,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汽蚀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汽蚀原因1.1 流体压力降低:当流体通过管道或泵时,由于摩擦和阻力的作用,流体的压力会逐渐降低。
当压力降低到饱和蒸汽压力以下时,液体就会发生汽蚀现象。
1.2 流体速度过高:流体速度过高会导致流体压力降低,从而引发汽蚀。
特别是在管道弯曲处或收缩的区域,流速更容易过高。
1.3 液体中含有气体:液体中含有气体会增加流体的气化倾向,从而促使汽蚀的发生。
例如,含有气体的水在高压下更容易发生汽蚀。
二、汽蚀的危害2.1 设备损坏:汽蚀会导致设备的叶轮、泵壳等部件受损甚至破裂,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2.2 工作效率下降:汽蚀会使得液体流动不稳定,降低泵的吸入能力和排出能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2.3 安全隐患:汽蚀会使设备产生噪音和振动,增加设备的故障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事故,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威胁。
三、汽蚀解决方案3.1 优化管道设计:合理设计管道的直径和弯曲角度,减少流体速度过高的情况,从而降低汽蚀的发生概率。
3.2 增加系统压力:通过增加系统压力,使得流体的压力始终高于饱和蒸汽压力,从而防止汽蚀的发生。
3.3 采用抗汽蚀材料:在设计和选择设备时,使用抗汽蚀材料,如不锈钢、耐腐蚀合金等,可以有效减少汽蚀的风险。
四、汽蚀预防措施4.1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汽蚀问题。
4.2 控制液体温度:控制液体的温度,避免液体过热或过冷,从而减少液体蒸汽化的倾向。
4.3 安装气体分离器:在液体流动的管道中安装气体分离器,可以有效去除液体中的气体,减少气化现象,降低汽蚀的风险。
五、结论汽蚀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力学现象,对设备和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合理的管道设计、增加系统压力、采用抗汽蚀材料等解决方案,以及定期维护设备和控制液体温度,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汽蚀问题,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一、引言汽蚀是指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速过大或压力过低,导致液体中的气体在瞬间凝结形成气泡,接着气泡在高压区域迅速崩溃,产生冲击波,对设备表面造成破坏的现象。
汽蚀的发生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设备损坏,因此对汽蚀现象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汽蚀现象的原因1. 流速过大:当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超过一定限制时,流体的静压力会降低,从而导致液体中的气体凝结形成气泡。
2. 压力过低: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中的气体会凝结形成气泡。
3. 流体中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的气体含量越高,汽蚀现象越容易发生。
4. 流体的温度:流体温度越高,汽蚀现象越容易发生。
三、汽蚀现象的危害1. 设备性能下降:汽蚀会导致设备的流量、压力等性能参数下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2. 设备寿命缩短:汽蚀会对设备表面造成冲击波,导致设备的磨损加剧,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损坏:严重的汽蚀现象会导致设备的零部件破裂、腐蚀等,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事故。
四、汽蚀现象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汽蚀现象对设备造成损坏,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提高液体流速:通过增加管道的直径或调整流体的流速,使得液体的流速不超过临界流速,从而避免汽蚀的发生。
2. 提高系统压力:通过增加系统的压力,使得液体的静压力大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从而避免气泡的形成。
3. 减少流体中的气体含量:通过使用除气设备、提前排除流体中的气体,减少液体中的气体含量,从而降低汽蚀的风险。
4. 控制流体温度:通过控制流体的温度,避免流体温度过高,从而减少汽蚀的发生。
五、实例分析以某水泵为例,该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汽蚀现象,导致水泵的性能下降,噪音增大。
经过分析,发现是由于水泵进口管道的直径过小,导致流速过大,超过了临界流速,引发了汽蚀现象。
解决方案是通过更换合适直径的进口管道,使得流速降低到临界流速以下,从而避免汽蚀的发生。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

汽蚀现象及解决方案1. 汽蚀现象简介汽蚀是指在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动速度过大或者压力降低,造成液体中的气体被剥离出来形成气泡,随后气泡在高压区域蓦地崩溃产生冲击波,对流体系统内部构件造成破坏的现象。
汽蚀不仅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2. 汽蚀的原因2.1 流速过大:当流体速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会引起局部压力降低,从而导致汽蚀现象的发生。
2.2 过高的温度:流体温度过高会降低液体的饱和压力,增加汽蚀的风险。
2.3 高海拔条件: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较低,流体的饱和压力也会降低,增加了汽蚀的可能性。
2.4 流体中的气体含量:流体中的气体含量过高,会增加气泡形成的可能性,从而加剧汽蚀现象。
3. 汽蚀的危害3.1 设备性能下降:汽蚀会导致设备的流量、压力等性能指标下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设备损坏:汽蚀会对设备内部构件造成冲击和磨损,甚至导致设备的破裂和故障,增加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3.3 安全事故:严重的汽蚀现象可能导致设备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4. 汽蚀的解决方案4.1 优化设计:在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减小流速、增加管道直径等措施,以降低汽蚀的风险。
4.2 增加进口压力:通过增加进口压力,可以提高流体的饱和压力,减少汽蚀的可能性。
4.3 提高液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液体温度可以增加液体的饱和压力,降低汽蚀的风险。
4.4 减少气体含量: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减少流体中的气体含量,可以降低气泡形成的可能性,减轻汽蚀现象。
4.5 定期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清洗管道、更换磨损件等,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汽蚀的发生。
总结:汽蚀是一种液体流动过程中的破坏性现象,对设备性能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汽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增加进口压力、提高液体温度、减少气体含量和定期维护等措施来降低汽蚀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防止气蚀

离心泵发生汽蚀是由于液道入口附近某些局部低压区处的压力降低到液体饱和蒸汽压,导致部分液体汽化所致。
所以,凡能使局部压力降低到液体汽化压力的因素都可能是诱发汽蚀的原因。
产生汽蚀的条件应从吸入装置的特性,泵本身的结构以及所输送的液体性质三方面加以考虑。
步骤/方法1.结构措施:采用双吸叶轮,以减小经过叶轮的流速,从而减小泵的汽蚀余量;在大型高扬程泵前装设增压前置泵,以提高进液压力;叶轮特殊设计,以改善叶片入口处的液流状况;在离心叶轮前面增设诱导轮,以提高进入叶轮的液流压力。
2.泵的安装高度,泵的安装高度越高,泵的入口压力越低,降低泵的安装高度可以提高泵的入口压力。
因此,合理的确定泵的安装高度可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3.吸液管路的阻力,在吸液管路中设置的弯头、阀门等管件越多,管路阻力越大,泵的入口压力越低。
因此,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件或尽可能的增大吸液管直径,减少管路阻力,可以防止泵产生汽蚀。
44.泵的几何尺寸,由于液体在泵入口处具有的动能和静压能可以相互转换,其值保持不变。
入口液体流速高时,压力低,流速低时,压力高,因此,增大泵入口的通流面积,降低叶轮的入口速度.可以防止泵产生汽蚀。
55.液体的密度。
输送密度越大的液体时泵的吸上高度就越小,当用已安装好的输送密度较小液体的泵改送密度较大的液体时,泵就可能产生汽蚀,但用输送密度较大液体的泵改送密度较小的液体时,泵的入口压力较高,不会产生汽蚀。
66.输送液体的温度。
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升高。
在泵的入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输送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可能升高至等于或高于泵的入口压力,泵就会产生汽蚀。
77.吸液池液面压力。
吸液池液面压力较高时,泵的入口压力也随之升高,反之,泵的入口压力则较低,泵就容易产生汽蚀。
8 8..输送液体的易挥发性在相同的温度下较易挥发的液体其饱和蒸汽压较高,因此,输送易挥发液体时的泵容易产生汽蚀。
9 9.其他措施:采用耐汽蚀破坏的材料制造泵的过流部分元件;降低泵的转速。
调节阀汽蚀和闪蒸的危害及应对方法研究

86一、汽蚀和闪蒸的危害在成品油输送管道的工作过程中,调节阀主要是对管道的压力和流量大小进行有效的调节,当阀门进出口的压力和调节阀内部压力达到饱和的气压状态下,调节阀可以保证正常工作和运行,当调节阀的进口压力值超过了介质内部的饱和气压,那么调节阀内部环境的出口压力大小会低于介质饱和气压,此时会产生调节阀的闪蒸问题。
当调节阀进出口的压力高于介质饱和蒸汽压的大小时,但是调节阀的腔内压力低于饱和蒸汽压力,此时调节阀会产生汽蚀现象。
当调节阀出现了汽蚀和闪蒸问题之后,调节阀会出现堵塞问题,大量的气体会聚集在调节阀的出口区域降低了介质的流量,同时还会造成阀门出现堵塞等问题。
调节阀如果产生汽蚀和闪蒸问题,对整个输油管道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调节阀和管道会形成直接影响成品油会形成大量的气泡,同时管道内部由于碰撞阀门的压力不断变化,会出现破损或者是剧烈撞击管道等严重问题,对阀门和管道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
因为,反复冲击的作用会造成内部构件破坏,阀门的调节功能无法发挥出来甚至会造成失效问题,阀门管道的振动幅度较大很容易造成管道焊缝开裂。
其次,对输油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产生阻塞流,降低调节阀和管道的流通面积,进而降低了油品的流量大小。
当调节阀的下游设备比如消气设备、流量设备等距离调节阀较近的情况下,调节阀的汽蚀和闪蒸问题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尤其是在调节阀的出口管道区域聚集大量的气体调节阀,下游的消气设备无法及时排除蒸汽,大量的气体直接涌入到流量计之后,会给流量计的计数精确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再次,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影响问题。
当调节阀产生汽蚀或者闪蒸问题时,初期的调节阀和相关的附属构件会出现一定的噪音声响,严重的情况下管道内部会存在较大的异常声响,像石头撞击管道一样的冲击噪音。
压力指针会在巨大的撞击下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油品在闪蒸状态下会形成水体,对阀门内部的构件产生一定的腐蚀,问题当油品当中含有氯离子的情况下,产生凝结水和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加大该部件的腐蚀速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直接造成阀门的损坏,影响到了调节气阀的使用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表阀门防止汽蚀破坏的方法
调节阀里的闪蒸是不能预防的。所能做到的就是防止闪蒸的破坏。在调节阀设计中影响着闪蒸破
坏的因素主要有阀门结构、材料性能和系统设计。对于空化破坏,可以采用曲折路径、多级减压
和多孔节流的阀门结构形式予以防止。
1) 阀门结构。
虽然阀门结构与产生闪蒸无关,但是却能抑制闪蒸的破坏。采用介质由上至下方向流动的角形阀
结构比用球形阀体更能防止闪蒸破坏。闪蒸破坏是高速度的饱和气泡冲击阀体表面,并腐蚀阀体
表面造成的。由于角形阀中的介质直接流向阀体内部下游管道的中心,而不象球形阀一样直接冲
击体壁,所以大大减弱了闪蒸的破坏力。
2) 材料选择。
一般情况下,高硬度的材料更能抵御闪蒸和空化的破坏。硬度高的材料一般用于制造阀体。如电
力行业常选用铬钼合金钢阀门,WC9 是常用抗腐蚀的材料之一。如果角形阀下游配装材料硬度高
的管道,其阀体可以选用碳钢材料,因为仅仅在阀体下游部分才有闪蒸液体。
3) 系统设计。
闪蒸现象是由系统设计所决定的,图2 为加热排水阀将闪蒸水排向冷凝器的系统。图2a) 的闪蒸
出现在调节阀与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里,闪蒸破坏只会出现在这个区域。图2b)的闪蒸现象产生在
阀门的下游和冷凝器中。所以冷凝器相对于管道来说必须具有更大的容积,以防止高速度的气泡
冲击材料表面。因此良好的系统设计有助于防止闪蒸破坏的发生。
4) 曲折路径。
使流动介质通过一个含有曲折路径的节流件是减小压力恢复的一种方法。尽管这种曲折路径可以
有不同的形式,如小孔、放射状的流路等。但是每一种设计的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种曲折路
径在各种控制汽蚀现象发生的部件设计中都是可以利用的。
5) 多级减压。
多级减压中的每一级都消耗一部分能量,使得下一级的入口压力相对较低,减小了下一级的压差,
压力恢复低,避免了汽蚀的产生。一个成功的设计可以使阀门在承受较大压差的同时还能保持缩
流后的压力高于液体的饱和压力,防止液体汽蚀的产生。因此对于相同的压力降,一级节流比多级
节流更容易产生汽蚀。
6) 多孔节流设计。
多孔节流是一种综合设计方案。采用特殊的阀座和阀瓣结构形式,使高速液体通过阀座和阀瓣每
一点的压力都高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并采用汇聚喷射的方法,使调节阀中液体的动能由于
相互摩擦而转换成热能,从而减少气泡的形成。另一方面,使气泡的破裂发生在套筒中心,避免了
对仪表阀门和阀瓣表面的直接破坏。
每种不同的小孔设计都影响着阀门的压力恢复程度。图3a)薄形金属板式结构流通效率最差,但
压力恢复系数KM 值较高,具有较低的压力恢复,不易产生汽蚀。图3b) 厚形金属板式结构流通能
力较高,但压力恢复系数KM 值较低,易产生汽蚀现象。图3c) 复合式结构是前两种设计的综合与
平衡,不但有较高的流通能力而且仍能保持较高的KM 值,金属软管从而具备较低的压力恢复,避
免了汽蚀现象的发生。因此这种设计是预防汽蚀很典型的有效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