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讲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讲座ppt课件
皮肤干燥和弹性减退、眼球凹陷、舌干、眼窝凹陷 无精打采,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
22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乳酸性酸中毒表现
发病急,临床症状与体征可无特异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唤起过深、过度,困倦、嗜睡、
疲劳加重、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脱水,亦可有腹痛, 严重者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导致休克或昏迷。
17
特殊类型糖尿病特点
病人不多,种类多。包括: 胰岛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与遗传有关的糖尿病 以及药物引起的糖尿病
18
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1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卒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的并发症概述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 周围血管闭塞、高血压等
血脂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肾病 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足 感染如肺结核
2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病程5年内:眼底病变不常见 病程10年:50%眼底病变 病程20年:80%~90%眼底病变
2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颤抖 出汗 • 疲劳 饥饿 • 暴躁 头疼 • 烦恼 视力改变 心率加快 麻木/口周麻刺感
24
低血糖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人治疗中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 物或格列奈类药物 减少延迟或忘记进 食 体力活动增加 过量饮酒,尤其是 空腹饮酒
25
低血糖
措施:如怀疑低血糖,应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清醒的病人: 1/2 杯果汁 1/2 杯苏打汽水 1 杯牛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目录1. 内容简述 (3)1.1 讲座目的 (4)1.2 讲座意义 (4)2. 糖尿病的概述 (5)2.1 糖尿病的定义 (6)2.2 糖尿病的类型 (7)2.3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流行趋势 (8)3. 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 (9)3.1 内分泌因素 (10)3.2 遗传因素 (11)3.3 环境因素 (13)3.4 病理生理机制 (14)4.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5)4.1 胃肠道症状 (16)4.2 心血管症状 (16)4.3 神经系统症状 (17)4.4 其他症状 (17)5.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18)5.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9)5.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20)5.3 血糖测定 (21)5.4 尿糖检测 (22)6.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23)6.1 血糖控制目标 (24)6.2 药物治疗 (25)6.3 非药物治疗 (26)7. 饮食管理 (27)7.1 饮食原则 (28)8. 运动疗法 (30)8.1 运动类型 (30)8.2 运动频率 (31)8.3 运动注意事项 (32)9. 糖尿病的并发症 (33)9.1 微血管并发症 (35)9.2 大血管并发症 (36)9.3 微量营养素缺乏 (37)10. 糖尿病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39)10.1 预防措施 (40)10.2 自我管理技巧 (41)10.3 定期体检重要性 (41)11. 案例分析 (42)11.1 案例一 (43)12. 互动问答与讨论 (45)12.1 提问环节 (46)12.2 讨论环节 (46)1. 内容简述本讲座旨在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发病原因:详细阐述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症状与诊断:讨论糖尿病的症状,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血糖监测、尿糖测试等。

常见类型:探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区别。

糖尿病讲座王祥PPT课件

糖尿病讲座王祥PPT课件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与建议
总结词
保持水分平衡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以 促进新陈代谢和排除体内多余的糖分。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与建议
总结词
适量规律运动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量规律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 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降低 血糖。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与建议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糖尿病主要分为1 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方案有所不同。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 国家之一,且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剂量和注射时间。
新型降糖药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如GLP-1受 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逐渐 应用于临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
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运动 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监测的方法
包括指尖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等。指尖血糖监测是最 常用的方法,动态血糖监测则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波动 情况。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 说,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 应控制在11.1mmol/L以下。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与评价
治疗目标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 寿命。

糖尿病中医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中医讲座PPT课件
血压等指标稳定,避 免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的控制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治 疗和手术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饮食结构,减轻眼部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肾脏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后 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其它意外 伤害。
定期检查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检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
定期就诊
遵医嘱定期就诊,与医生进行详细 的讨论,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糖、 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消渴病 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体 内燥热内生,耗伤阴液,引发口渴多饮、多食易饥、 尿多频数等症状。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的不同,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 对应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 症。
0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口 服中药或中药汤剂来调节身体机能, 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中药治疗的方法包括益气养阴法、活 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等,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 可以长期使用,并且能够针对个体情 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控制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 治疗和透析治疗。
05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中医防治讲座PPT

糖尿病中医防治讲座PPT
中医饮食疗法强调食物的性味和归经,选择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 瓜、冬瓜、黄瓜等。
饮食疗法需长期坚持,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和营养均衡,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 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适当的运 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糖代谢。
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八 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方法, 以及散步、慢跑、游泳等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消(胃热炽盛)
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 力。
下消(肾阴亏虚)
表现为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唇燥,腰 膝酸软,舌红,脉细弦。
阴阳两虚
表现为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 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积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 焦虑和抑郁,有助于控制 血糖水平。
寻求心理支持
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糖 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分享 经验,互相鼓励。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 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健康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高糖、 高脂、高盐、高热量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
检查并发症
定期进行眼部、肾脏、心血管等相 关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及时就医
如出现异常症状,如视力模糊、下 肢麻木、胸闷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05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前景与 展望
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改善患者症状和调理 身体机能。在糖尿病防治中,中医药可以发挥调节血糖、改 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等作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 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18
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 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19
14
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 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 要相对平衡,灵活调节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 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15
计算标准体重:身高-105 计算体型: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100% 每日所需总热量:理想体重*热能供给 蛋白质占10~15% 脂肪占20~30%
心脏
神经系统 足
血管系统
7
7
2型糖尿病的特点
起病缓慢 多在40岁以后发病 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
易疲倦﹑皮肤搔痒等 可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 需终身治疗。低血糖昏迷更是在糖尿病患 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的危重症之一。
因脑细胞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 糖,脑细胞对低血糖反应非常敏感,若诊 断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
1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1997年全世界患 者已达1.3亿,预期到2025年将达3亿; 我国1997年19省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 明,患病率为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 为3.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0万的数 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二高发国。3

糖尿病知识讲座课件讲(ppt)

糖尿病知识讲座课件讲(ppt)
• 糖尿病分型
–OGTT( 胰岛素、C肽) –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 合并症/并发症检查
–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脑血流图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肌电图、眼底
Convenience. Confidence. Control
糖尿病类型
–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缺乏;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 妊娠糖尿病和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肌肉和脂肪细胞转而依赖于其它形式的 能源.这会导致人体消瘦,体重减轻,虚弱, 多尿,多渴,脱水等症状. •肌肉细胞分解蛋白质成氨基酸 •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细胞成脂肪酸,并在肝 脏中进一步分解成酮酸等 肝脏会连续产生葡萄糖
Convenience. Confidence. Control
糖的代谢和糖尿病



消 瘦
搔 痒
疲乏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呢?
• 人体胰腺的胰岛 上的β细胞分泌的 胰岛素量的绝对 不足或相对胰岛 素分泌不足而导 致的代谢疾病.
胰岛素的调节机制
血糖水平
胰岛素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它是由于 胰岛素分泌,活性的缺乏或是胰岛素抵抗 等原因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
糖的代谢和糖尿病
•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没有或是不能产生有 效的胰岛素以作用于正常的葡萄糖的代 谢活动
– 由于没有足够的胰岛素
• 葡萄糖不能进入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 • 细胞得不到能量会促进肝脏和肌肉分解更多的糖
元进入血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血糖水平 • 细胞还有可能转而依赖于其它形式的能源
– 如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糖尿病知识讲座课 件讲(ppt)

糖尿病知识讲座 ppt课件

糖尿病知识讲座  ppt课件
ppt课件 11
四、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注意事项
ppt课件
12
(一)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ppt课件
13
(二)运动种类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 称耐力运动)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 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 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 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其中步行是简便易行且有效的。
ppt课件 22
七、注意事项
6、疾病状态下服用某些药物,如倍他乐克和氨酰 心安等,不能用心率来测定运动强度,可采用自 觉运动强度9—11级(感觉稍累)控制中等强度
7、避免发生运动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开始参加运动时,应常监测血糖
(2)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由医生决定),或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运动时间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
ppt课件
5
二、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ppt课件
6
(1)有糖尿病家庭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2)肥胖 (3)长期摄食过多 (4)体力活动不足 (5)病毒感染 (6)精神因素
(7)妊娠
(8) 高血压患者和心脑血管病变者。
(9)年龄在4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 动者
ppt课件 7
三、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ppt课件 9
(二) 蛋白质及脂类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1520%,其中包括主副食所含的蛋白质,且品 质宜佳,可吃鱼、禽、瘦肉、奶、豆制品 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脂肪,应将 脂肪供给能量控制在占总能量的 25-30% , 并应以植物油为主。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 肝、肾、蛋黄等,应该有限制的食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 按摩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