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处置•职业暴露的防护•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培训与教育•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分类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化学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放射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从事放射诊疗等活动,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损害健康。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感染疾病中毒致癌心理影响02CATALOGUE职业暴露的处置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暴露的操作,并尽快离开污染区域。
清洗消毒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尽可能清洗掉污染物和动物血液、动物组织等。
再用碘酒棉球或碘伏棉球精细擦拭消毒。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填写记录表医务人员应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等。
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保存相关证据医务人员应妥善保存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证据,如污染的衣物、锐器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姚源, 穆丽焕, 肇颖新 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年第19 卷第23 期
18
HBV暴露后的后果
如果医务人员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 双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发生临床型乙 肝的危险性为22%~31%,发生乙肝病 毒感染(包括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的危险性 为37%~62%;
构成比 45. 73 27. 24 8. 33 4. 98 2. 97 1. 91 1. 85 1. 79 1. 71 1. 55 1. 39 0. 55 100. 00
14
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构成比( %)
医疗器具
构成比
输液头皮针4447
33. 91
注射器针头3552
27. 09
手术缝针2592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 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需要时使用。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及处理流程与措 施等。
6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配套的技术性规范文件
《内窥镜消毒技术规范》 《口腔科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 《医院感染监测指南》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净化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隔离技术指南》 《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对策
1
2003年的春天
2
职业暴露教育的层面
学校教育 医院始业教育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科室教育 个人学习
3
职业暴露的责任
政府:制定政策 医院:制定实施方案 科室:落实实施方案 个人:执行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防护措施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规范 01
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 循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增 加了感染的风险。
防护意识薄弱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 露。
防护设施不完善
1
防护设施不足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医务人员 使用的防护设施不足,如口罩、手套等。
优化设备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 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04
医务人员职业防 护的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完善防护设备标 准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使用的 防护设备的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
建立考核评估体 系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成功案例介绍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建立 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减少了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做得 非常好,他们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 训,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 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事件,原 因是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 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
监管措施
政府或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情况进行 检查和评估,以确 保安全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目的和意义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 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中存在的 问题,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 体的评估和检查方 案,明确检查内容 和标准,确保评估 和检查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职业防护概述•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职业防护操作规范目•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录01定义与重要性职业防护的定义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性危害职业防护的法规与标准国家相关法规《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职业卫生标准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进行了规范。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02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虫消毒剂药物医护人员接触各种药物,包括化疗药物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药物,正确处理药物废物。
放射线医护人员在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时可能接触到放射线,对身体造成危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用品,减少暴露时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噪音医院环境中存在各种噪音,如医疗设备运行声、患者呼叫声等,可能对医护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暴露时间。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工作负荷重、时间紧迫、生死攸关等。
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暴力事件医护人员有时可能面临患者或家属的暴力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防护措施包括学习自我防卫技巧,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医院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03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正确佩戴口罩030201一次性医用手套耐化学腐蚀手套正确使用手套防护服的选择与使用防护服隔离衣适用于高风险医疗操作,如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进行有创操作。
正确穿脱防护服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防水鞋帽子/头套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04手卫生的重要性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保持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防护服
隔离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飞溅。
手套
减少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接触。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 等级选择相应的防护 用品。
选择舒适度高、透气 性好的防护用品,以 减少医务人员的不适 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
化学性危害及应对
化学性危害来源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消毒 剂、化疗药物等。
防护措施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正确 使用和储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应对方法
立即脱离有害环境,用清水冲洗受 污染部位;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职业防护宣传与教育
宣传内容
宣传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普及职业防 护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意识。
物理性危害及应对
物理性危害来源
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导致肌肉骨 骼损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
造成辐射伤害。
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正确
使用和维护放射性设备。
应对方法
进行肌肉骨骼损伤的康复治疗, 如理疗、按摩等;发生辐射伤害 时立即脱离辐射源,并接受专业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有毒 物质
有害 物质
病原体
危害 健康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职业暴露的分类
护士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 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类
分类
感染性
职业暴露
化学性
职业暴露
物理性
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
病毒
乙肝
丙肝
艾滋病毒
葡萄 球菌
途径
链球 菌
肺炎 球菌
大肠 杆菌
细菌
呼吸道
血液
(常见针刺伤)
皮肤接触
感染性职业暴露丨针刺伤
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 肤深处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危害最大的是乙 型肝炎病毒(HBV),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 • 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 • 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场地,不要留给他人清理;
• 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确定利器盒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针头严禁混入其他垃圾; • 手术时,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不直接用手安装锐利器械,应借助其他工具; • 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 。
抗肿瘤药物配制的防护
1
护士应严格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配置化疗药物时戴帽子、口罩、乳 胶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
2
在没有通风设备的病区,操作台应设在靠近排气扇的窗口,使污染的空气向外 分流,若使用层流净化操作安全柜,要定期对空气中药物浓度进行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
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 病
职业防护
锐器伤
易感人群 交叉感染
职业暴露 疫苗接种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必备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医务人员接触大量病患,感染风险高。根据WHO数据,正确佩戴口罩可降 低80%的感染风险。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
定期培训可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确保其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据研究,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防护失误率降低60%。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疗机构应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暴露造成的健康问题,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3.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意识的培养 04.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传染病知 识
提高免疫力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 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 险。
制度保障 02.
制定严格的消毒与防护流程
1.了解感染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需明确感染传播途径,如空气、接触等,以便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掌握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可降低感染风险。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 20XX.XX.XX
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防护标准操作,佩戴合适 的防护用品,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职业暴露 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 相关疾病,保障自身健康,并为完善职业防护 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措施
1.掌握防护装备使用规范
医务人员需掌握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效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特殊检查
针对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的 特殊病原体,进行相应的 特殊检查,如病毒抗体检 测、细菌培养等。
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健康 档案,记录个人健康状况、 疫苗接种情况、职业暴露 史等信息。
应急预案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危害类型、来源、传 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学习等活动,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规 范。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05
环境治理与消毒灭菌技术应用
医院环境治理措施
01
建立完善的医院环境卫 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 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对于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 染,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消毒措
施。
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损害。
消毒灭菌技术应用实例
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臭氧消毒等方法对医院空气进 行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
对于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采用高压蒸汽灭 菌法进行消毒;对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疗器械, 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进 行消毒。
02
03
04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环境整 洁卫生。
加强医院内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 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对医院内的水源、食品 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 安全卫生。
消毒灭菌技术选择原则
01
02
03
04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 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 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常用的防护用品
口罩 帽子 面罩 手套 鞋套 靴子 隔离衣 防护面罩 防护服 护目镜
口罩的正确戴法
洗手的注意事项
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
• 拇指 • 手指之间 • 指尖 • 手腕
拇指
洗手的注意事项
注意清洁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 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器、干净的 毛巾、或手绢等擦干双手,毛巾、手绢应勤换, 否则容易导致“再次污染”。
手卫生现状
洗手池数量少; 非手动式水龙头少;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少; 干手方式不正确; 洗手肥皂普遍潮湿; 洗手依从性低; 洗手方法不正确; 洗手时间短; 洗手频率少……
手卫生设施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般手卫生设施应遵循的原则:
✓ 1 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 部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有条件的医院宜全部采用非 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 2 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定期 清洁和消毒,盛放固体肥皂的容器无积液;使用皂液时,宜使 用一次性包装,或应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不应将 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 3 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避免 造成二次污染;
• 4 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 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其服务对象 的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的机率很大 ,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必须加以充分重视。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培训,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 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的不 必要操作,是避免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有效 途径。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 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 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 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 ,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手套的作用:屏障,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
HBV:6.0-30.0%、 HCV:0.4-6.0%、 HIV:0.25-0.4%
2、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 片;缝合中。
三、职业防护措施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洗手或手消毒 手套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防护鞋
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正确处置利器 环境卫生
手部皮肤发生 破损,在进行 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注意防止被针 头、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 伤或者划伤
禁止用手直 接接触使用 后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特别警示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 )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 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必须戴上手套 • 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 • 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咀 • 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或脱下手套 后
应立即洗手 • 正确穿脱隔离衣
关于手卫生
手卫生 设施
手卫生 现状
手卫生 方法
洗手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正确的洗手方法:要持续15 秒钟!!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流动水、洗手液/肥 皂、速干手消毒剂和干手设施等。
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定期清 洁和消毒。
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禁止 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使用固体肥皂时 ,应当保持干燥。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 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等,同时,应避免二次污染。
外科手卫生设施配置除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外,洗手 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大小适度,易于清洁。
洗手池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台的数量设置,不 应当少于手术间的数量,间隔适宜。
用于刷手的海绵、毛刷等用具,应当一用一灭菌或 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
1.医护人员职业风险 2.职业防护现状 3.职业防护措施 4.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5.职业防护体会
一、医护人员职业风险
2
职业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针刺伤、噪声、放射线
化学因素 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物
生物因素
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 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 菌
职业暴露的原因
1、针刺: 由于污染的针头或锐 器伤感染性疾病的传 播几率: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及颈后;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中必须保持配戴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 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 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 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
✓ 5 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
注意事项
速干手消毒 剂的使用
1
2
3
4
手卫生方法
洗手指征
➢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间,从同一个病人身体 ➢ 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后; ➢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 物品后; ➢ 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 污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