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演讲课件
合集下载
《资本论教案》课件

第二部分:资本论基础概念
1
资本的概念与本质
深入探讨资本的定义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
资本主义的特征与本质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3
资本循环的过程
阐述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揭示资本运作的机制。
第三部分:资本的产生和积累
怎样产生资本
深入剖析资本的产生过程,解释 为什么资本可以不断积累。
资本的积累与扩大
第五部分:资本的历史演变
1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
追溯资本主义起源并解读其历史演变过
资本主义危机和发展的波动
2
程。
探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和危机。
3
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展望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走向。
第六部分:资本论与现实社会
1 资本主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探讨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资本论教案》PPT课件
“资本论教案”PPT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意义。本课 程将以清晰的大纲和精美的图片展示给您。
第一部分:导言
引言和背景
介绍资本论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引发学习兴趣。
目标和意义
探讨学习资本论的目标和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内容概述
简要概述本课程将涵盖的主题和内容。
探讨资本如何积累和扩大,以及 其中所存在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
深入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 内在矛盾和困境。
第四部分:资本的运动和危机
资本的运动
阐述资本在市场中的运动规律 和路径。
资本的市场和竞争
分析资本主义市场和竞争对于 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危机的内在 原因
探究资本主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并寻求改造之道。
资本论全课件ppt

2、方法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即从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最简单的元 素、最微小的细胞,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逻辑与历史辨证结合的方法
即理论顺序与历史顺序辨证结合的方法。逻辑关 系源于历史并反映历史关系,历史关系决定逻辑关 系并接受逻辑关系的安排。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意义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 深刻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 系的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 范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相对价值 形式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种 不可思议的神秘性,致使人对于商品象对于宗教中 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一、马克思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及 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形式本 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系 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
第二、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特 有的现象。
在孤岛上生活的鲁滨逊,他的个人劳 动和物的关系,是极其简单明了的,不具备 任何神秘性。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在劳动中社会关 系也直接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不为物的 外客所掩盖。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一、《资本论》第1卷总体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 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这里的生产过程是指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精品PPT课件

• 第一章 货币和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货币资本循环G—W—…P…W —G 。货
币资本循环既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是其最一般最典型的形式。首先考察货币资 本循环有利于揭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特征和 实质,也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 本章由一个前言和四个小节组成。前言简述了 本章(实际是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的必要 条件,扼要指出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货 币资本循环公式以及本卷研究的流通与第一卷 涉及到的流通的区别所在;还扼要指出了进行 分析的必要条件。
• • (四)小结。
• 把握处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上的货币资本的职能, 一方面要把握住它的资本属性以Pm 和A的资本主义 分离为前提,另一方面要把握货币的购买职能和支 付职能;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资本的本质混同于它采 取的形式或者把其形式当作本质,才能使货币资本 的职能与其他形式的资本职能相区别。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运动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采取的不同 形式以及实现运动的条件。本篇是考察资本流通过程的基础, 因此十分重要。
• 第二篇:资本的周转,侧重从量上对单个资本运动进行考察。 考察的重点在于剖析决定资本运动时间和速度的各种因素以及 资本周转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
• 2、第二部分即第三篇研究的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在研究单个资本运
• 一、第一阶段 G—W • 需要把握第一阶段的性质、货币资本的职能以及对第一
卷中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深化分析。 • (一)G—W 作为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不在于货币购买商
品的行为,而在于它的物质内容。 • 1、它的物质内容表现为 • G—W(A+ Pm)即G—A 和G—W(A+ Pm)。
资本论的基本概述PPT课件

写作出版过程
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皇皇巨著《资本论》。他 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 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据有人统计, 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 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
局限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 它没有考虑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 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 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 1818年5月5日诞生 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 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许多银行家和经理们开始读《资本论》,就是 许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开始青睐起了《资本论》,他 们试图从中弄懂自己多年来所作所为的真实意义。 很显然,马克思再度成了时髦人物 ;英国媒体开 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 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理论价值
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 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一部光 辉的哲学著作,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著作。是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 世界的理论指导。
资本主义的现象和本质
表面现象:资本家获得的是利润
深刻本质:资本家的一切生产都来源于 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论》是从包含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细胞——商品开始写起
写作动因
一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 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 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 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 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资本论PPT

•
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原因在 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 力。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 低谷、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无 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 值力量。但是,近年来,一部分人、特别是部分 知识分子,崇拜西方,只注意西方为少数人服务 的学说,只注意西方社会中过去陈腐的、抽象的 理论,忽视了现在正在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马克 思主义。
•
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 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 • 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 宗,“老祖宗不能丢”。 • 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 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 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 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
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 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 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 得不承认的。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 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点。例如,奥地利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一个对马克思一直 持反对态度的资产阶级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存在 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伟大, 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 起的。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 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 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 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 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特 别是这次金融危机,西方又出现了一次购买资本 论的热潮。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pptx

研究的主题。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单个资本的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它的结果,是生产出商品, 它的决定动机就是生产剩余价值。从反复不断进行的生产过程看, 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直接生产 过程,也包括流通过程,即包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两个阶段。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运动, 就是单个资本反复不断地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资本循环, 就是单个资本的不停的运动。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本章共十三节,第一节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至八节, 通过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论述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在两大 部类之间和它们的内部,社会产品如何从价值上实现和从物质 上补偿的规律性;第十一、十二节,研究固定资本如何补偿, 以及货币材料的再生产问题;第九、十、十三节,继续批判资 产阶级学者的再生产理论。
正如每一个资本家只是整个资产阶级的一个分子一样,单个资 本也只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社会总资本是由许许 多多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互相联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取得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以及资本家如何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用来满足个人消费,又把另一部分用于积累,即剩余价值流通问 题。
其次,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 的商品流通,资本流通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对资本家来说,是资本流通;但对工 人来说,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因此,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就要研究单个资本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现象, 必须涉及到一般商品流通,从而探索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条件和规 律。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单个资本的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它的结果,是生产出商品, 它的决定动机就是生产剩余价值。从反复不断进行的生产过程看, 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直接生产 过程,也包括流通过程,即包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两个阶段。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运动, 就是单个资本反复不断地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资本循环, 就是单个资本的不停的运动。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本章共十三节,第一节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至八节, 通过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论述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在两大 部类之间和它们的内部,社会产品如何从价值上实现和从物质 上补偿的规律性;第十一、十二节,研究固定资本如何补偿, 以及货币材料的再生产问题;第九、十、十三节,继续批判资 产阶级学者的再生产理论。
正如每一个资本家只是整个资产阶级的一个分子一样,单个资 本也只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社会总资本是由许许 多多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互相联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取得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以及资本家如何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用来满足个人消费,又把另一部分用于积累,即剩余价值流通问 题。
其次,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 的商品流通,资本流通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对资本家来说,是资本流通;但对工 人来说,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因此,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就要研究单个资本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现象, 必须涉及到一般商品流通,从而探索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条件和规 律。
资本论与当代世界讲义课件

•14
丰产不丰收
由于劳动者的贫穷,由于资本家要用最小 的费用来“养活”劳动者,因而最便宜的物 品使用最广,从而具有最大的效用 。而在 理想社会里,那些廉价但不能真正满足人 们的需要的商品,将失去它们曾经具有的 (较大的)效用。
最重要的是,与劳动时间不同,效用 根本无从计量,又怎么能作为交换的依据 呢?
•5
从简单的商品开始
而在事物及其互相关系不是被看作固 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 ,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 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 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 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这也是,为 什么马克思要从简单商品出发,而不是从 一个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派生的形式, 即已经在学家不同,马克思注意到 ,商品的交换首先意味着不同的使用价值 相交换。从而,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 ,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 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完 全无关的东西。
其次,商品的交换意味着劳动产品的 交换。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体现了有用劳 动的不同的具体形式。例如,纱和书的不
商品在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手里只是 用于交换其它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的载体
•9
丰产不丰收
否则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不会把它拿到市 场上去卖。商品的这第二个性质反映了商 品的历史和社会的属性。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或者说在产品 成为商品之前,产品是作为使用价值来生 产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人的需要或他 们所供养的人口(包括他们的家人和他们 的主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的直接需 要而生产的。除少量剩余产品外,大部分
•12
丰产不丰收
效用,而苹果带给对方的效用大于馒头带 给对方的效用。
但是,一来,这种交换是基于不等式 进行的,即便对双方都有所好处,也不能 说这种交换就是公平的或等价的。因为一 方得到的好处可能会远远多于另一方。二 来,不同商品的效用又该谁来决定呢?单 凭商品交换的当事人的意见吗?这样总会 有一方受骗。而如果采用一种不取决于当
丰产不丰收
由于劳动者的贫穷,由于资本家要用最小 的费用来“养活”劳动者,因而最便宜的物 品使用最广,从而具有最大的效用 。而在 理想社会里,那些廉价但不能真正满足人 们的需要的商品,将失去它们曾经具有的 (较大的)效用。
最重要的是,与劳动时间不同,效用 根本无从计量,又怎么能作为交换的依据 呢?
•5
从简单的商品开始
而在事物及其互相关系不是被看作固 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 ,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 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 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 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这也是,为 什么马克思要从简单商品出发,而不是从 一个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派生的形式, 即已经在学家不同,马克思注意到 ,商品的交换首先意味着不同的使用价值 相交换。从而,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 ,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 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完 全无关的东西。
其次,商品的交换意味着劳动产品的 交换。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体现了有用劳 动的不同的具体形式。例如,纱和书的不
商品在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手里只是 用于交换其它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的载体
•9
丰产不丰收
否则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不会把它拿到市 场上去卖。商品的这第二个性质反映了商 品的历史和社会的属性。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或者说在产品 成为商品之前,产品是作为使用价值来生 产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人的需要或他 们所供养的人口(包括他们的家人和他们 的主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的直接需 要而生产的。除少量剩余产品外,大部分
•12
丰产不丰收
效用,而苹果带给对方的效用大于馒头带 给对方的效用。
但是,一来,这种交换是基于不等式 进行的,即便对双方都有所好处,也不能 说这种交换就是公平的或等价的。因为一 方得到的好处可能会远远多于另一方。二 来,不同商品的效用又该谁来决定呢?单 凭商品交换的当事人的意见吗?这样总会 有一方受骗。而如果采用一种不取决于当
《资本论课件》

18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6.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 a、商业工人的情况,一方面与其他工人一样,是雇
佣工人(P),另一方面,它与产业工人也存在着差别, 即他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尽管商业工人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 工人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 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 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的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
②生产价格的形成 产品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才能使各
部门获得相同的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就是生产价格。
9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③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实际上是
本和货币资本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生息 资本投入流通就是作为资本,成为资本商品。 ②生息资本的特征: a、生息资本的贷放行为不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b、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都不是资本现实循环过 程中的行为; c、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 充分发展。
24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 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加价而获得的。实际 上,它是通过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获得。产业资本家按低 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 出售。 ③商业资本家参与P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 实际生产价格=K+P+h(这里,P代表产业利润,h代 表商业利润)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6.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 a、商业工人的情况,一方面与其他工人一样,是雇
佣工人(P),另一方面,它与产业工人也存在着差别, 即他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尽管商业工人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 工人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 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 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的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
②生产价格的形成 产品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才能使各
部门获得相同的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就是生产价格。
9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③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实际上是
本和货币资本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生息 资本投入流通就是作为资本,成为资本商品。 ②生息资本的特征: a、生息资本的贷放行为不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b、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都不是资本现实循环过 程中的行为; c、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 充分发展。
24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 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加价而获得的。实际 上,它是通过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获得。产业资本家按低 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 出售。 ③商业资本家参与P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 实际生产价格=K+P+h(这里,P代表产业利润,h代 表商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