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素材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蕨类植物简介素材 (新版)济南版

蕨类植物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000~12 000种,中国有2200~2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
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
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
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
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
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
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
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种子 植 物
生活环境: 陆地上
结构特点: 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其内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裸子植物: 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 种子裸露,无 果皮包被(杉、松、柏、银杏等)。 分 类: 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 物)
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 皮包被。
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表现 :
C、胚珠外有子房保护 D、球果是由果皮包被着种子的果实 3、下列关于小麦和松树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茎、叶都很发达 B、都能产生种子 C、受精过程都出现了花粉管 D、种子外面都有果皮的包被 4、不能说明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是( ) A、靠种子繁殖后代 B、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C、茎内有输导组织 D、根、茎、叶发达
生活环境 :
种子植物生活在陆地,而蕨类植 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有种子,结构更复杂,根,茎, 叶内有的发达输导组织
结构方面 :
生殖和发育 : 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粮食
蔬菜
花卉 水果
木材
种类 藻类植物
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生殖方式
无根、茎、 叶的分化
水
孢子
蕨类植物 种 子 裸子植物 植 物 被子植物
5、将下列选项填入相应的植物类群内 (1)藻类植物 A、C、H (2)蕨类植物 D、C、E、G 。 (3)裸子植物 F (4)被子植物 B、I、J 。 B、有果
A、大多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皮包被种子 C、靠孢子繁殖后代
D、有根、茎、叶的分化,
但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
E、作为检测强酸性红壤土的指
裸子 植 物
裸子植物个体比较大,有发达的__, 根 茎 叶 种子 有__、__、__、__四个器官, 裸露 干旱 种子是___的,生活在___环境中。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显微镜使用: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3)观察:①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③细准焦螺旋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济南版七年级上演示文稿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长到一 定时期都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这样的植物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 植 物
裸子植物个体比较大,有发达的_输导_组,织 有_根_、_茎_、_叶_、_种_子四个器官, 种子是_裸_露_的,生活在_干_旱_环境中。
被子植 物
被子植物有_根_、_茎_、_叶_、_花_、 _果_实、种_子_六个器官,种子外面有_果_皮 包被,又叫做_绿_色_开_花_植_物_,是生物 圈中最高等的类群,适应性最强,种类 最多,分布极为广泛。
种子 植 物
生活环境: 陆地上 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其内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 种子裸露,无
果皮包被(杉、松、柏、银杏等)。 分 类:
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 物)
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 皮包被。
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表现 :
A、果实内有种子
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胚珠外有子房保护 D、球果是由果皮包被着种子的果实
3、下列关于小麦和松树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茎、叶都很发达 B、都能产生种子
C、受精过程都出现了花粉管 D、种子外面都有果皮的包被
4、不能说明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是( )
A、靠种子繁殖后代 B、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菜、鹿角菜等。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释放氧 食用
鱼类饵料 药用
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
美味食品:紫菜、海带等
提取药物:海人草,红叶藻等
藻类植物与 人类的关系
用于养殖业:饵料—硅藻等 食品原料:石花菜、龙须菜等 日用品原料:红藻、褐藻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课件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
蕨类植物的根状茎是其主要的营 养器官,通常呈横走状,内部含 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和原始的维管
组织。
叶
蕨类植物的叶子通常呈羽状或掌 状分裂,叶脉多回叉状分枝。
孢子囊群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是其生殖器 官,通常生于叶片背面或叶缘,
呈线形或圆形。
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分布
温带和热带森林
蕨类植物在温带和热带森 林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湿 润、阴暗的环境中生长良 好。
苔藓
苔藓植物通常比藻类大一些,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 木质茎。它们的叶子通常是绿色,用于光合作用。
蕨类
蕨类植物比苔藓更大,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有真正的木质茎。 它们的叶子通常是羽状或掌状的复叶。
生活环境的比较
1 2
藻类
藻类通常生长在淡水或咸水环境中,如湖泊、河 流和海洋。它们也可以在潮湿的土壤、岩石和树 皮上生长。
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森 林、沼泽、湿地等,也可以在岩石、 土壤和树皮上生长。
03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分类
真蕨类
属于蕨类植物门中的真蕨亚门, 是蕨类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种类
最多的一类。
蕨状蕨类
属于蕨类植物门中的蕨亚门,其形 态和真蕨类相似,但具有更为原始 的生殖器官。
水龙骨蕨类
属于蕨类植物门中的水龙骨亚门,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其 根状茎横走,叶片呈三角形或披针 形。
藻类
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如海带、紫菜等,是重要的 海洋经济资源。
苔藓
某些苔藓植物可作为指示植物,用于土壤和环境 污染的监测。
蕨类
一些蕨类植物的嫩叶可食用,如蕨菜,也有些可 用于制作草药或提取有用成分。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能用孢子繁殖后代(第一课时)课件--2025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有的同学认为金鱼藻属于藻类植物,小明认为属于被子
植物。下列事实中能够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D)
A.金鱼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金鱼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金鱼藻有种子
D.金鱼藻能开花、结果
4.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约90%的氧气,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类植物能用孢子繁殖后代 第一课时 (济南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概述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认同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增强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意识。
探究新知一
阅读课本P55-57,看课本插图。 分组实验,组长分工负责,教师点拨释疑,师生评价
1.绿色长筒状多细胞的丝状体。 2. 带状的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在这广阔的水域中生活着数量 庞大的藻类,这些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地球大气中约一半的氧气。
藻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赤潮
水华
水体中的养分过多会引起某些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或水华。这 些藻类死亡后被分解时,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从而使水体缺氧。部分 造成赤潮和水华的藻类还会释放毒素,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致使一些海 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 原有的生态平衡。海水会呈现不同的黄、绿、褐等不同颜色。
生活环境: 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 阴暗潮湿陆地。
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即使
结构特点: 多细胞个体,也无根、茎、叶的分化
生活方式:
藻类细胞内含叶绿素,能从环境中吸收二 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
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上全册知识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是否是生物的依据):(1)新陈代谢(包括:营养、呼吸、排汗等)(2)生长和发育;(3)繁殖后代;(4)遗传和变异;(5)应激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7)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2.钟乳石和珊瑚是生物吗:不是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5.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6.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7.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8.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经常多法并用。
9.巴斯德实验:(1)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它们来自空气。
(2)这是(对照)实验,其中普通烧瓶是对照组,曲颈瓶是实验组。
(3)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变量是(微生物)。
(4)该实验成功之处在于巴斯德设计了曲颈瓶。
(5)曲颈瓶的巧妙之处:只能空气进入,微生物无法进入。
10.辨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课本15页图)11.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二者区别:有无螺纹12.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13.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有两个:遮光器和反光镜14.光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光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15.对光有哪四步:课本15页下方16.观察时如果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17.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的关系:相反18.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较大)、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19.视野中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20.物像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2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2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23.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24.如何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版
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10000-12000种,中国2200-2600种,占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了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我国分布有在讨论物种进化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天星蕨。
有些属如光叶蕨,中国蕨,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发现与四川东部长江沿岸的圆肾铁线蕨,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群岛。
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能生长在海拔4350米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
仅产中国西南和湖南石灰岩壁的颊囊蕨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属种。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
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