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
据报道在南方玉米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左右,严重时达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制种田发病率更高,一般年份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在云南玉米种植区,由于玉米生长期气温高、湿度大,纹枯病已成为玉米第一大病害。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

在滇中8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结合有关玉米纹枯病的报道和楚雄州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下防止措施:
防止措施:
1、栽培防治足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此举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1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

品种问抗性有一定的差异,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2施肥。

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后期脱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钾肥;
1.3排水及合理密植。

注意及时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程度。

2、药物防治
适时施药防治。

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每亩用5%
井岗霉素1000倍液、50%农利灵可稀释,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症状;发生;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1],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

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

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

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病原引起玉米纹枯病的病原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 binucleate)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 V oorhees)[2],其中双核丝核菌主要危害小麦,玉蜀黍丝核菌常危害果穗致穗腐,而玉米纹枯病的主要病原是立枯丝核菌,根据菌丝融合与否划分为不同的融合群,不同融合群菌株在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均有差异。

玉米纹枯菌菌丝幼嫩时白色,老熟后呈褐色,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分枝处有缢缩,分枝附近有隔膜,无锁状联合,不产生孢子。

菌丝细胞一般为多核,气生菌丝较发达,白色的菌丝团逐渐纠集为褐色菌核,菌核表面有微孔,抗逆性较强。

3发病规律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

值得注意的玉米纹枯病

值得注意的玉米纹枯病
,导致叶片枯死。
茎秆病变
在茎秆上,病斑会沿茎秆纵向扩 展,形成云纹状的病斑,病斑边 缘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茎秆折断 。
穗部病变
玉米纹枯病也会侵染穗部,造成籽 粒不饱满,甚至形成空穗。
发病规律
1 2 3
气候条件
玉米纹枯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 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和肥力也对玉米纹枯病的发病有影响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贫瘠或偏施氮肥的地 块容易发生病害。
04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案例和 效果
某地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案例
01
背景介绍
某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受到纹枯病的严重侵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当地农业部门进行了防治案例的研究。
02 03
防治方法
该地区采用了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农业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药剂防治则使 用了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02
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和影响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产量损失
玉米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叶片早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玉米穗的发育和 籽粒的饱满度,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品质下降
受玉米纹枯病影响的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干物质含量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也可能受到影响。
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
玉米纹枯病的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可能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 壤质量下降。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 性强的品种是预防纹枯病发生的基础。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菌的积累和繁殖,减轻病害发 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 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纹枯病,又称玉米白褐杆菌病,是由玉米白褐杆菌(Fusarium spp.)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出现红褐色或黄褐色的线形病斑,病斑上有带状的黑色纹路,直径逐渐扩大,最终导致玉米叶片枯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关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的详解:1. 发生原因:玉米纹枯病主要由土壤中寄生的玉米白褐杆菌引起。

这些菌株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通过玉米种子传播。

发病与气候条件、土壤氮素含量以及土壤pH值等因素有关。

2.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预防纹枯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抗纹枯病的玉米品种。

(2)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和热力消毒。

化学消毒可使用甲基溴化物等药剂,热力消毒则是利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通过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的生长需求,合理追施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繁殖。

(4)轮作与间作:玉米纹枯病具有一定的土壤传播性,因此实行适当的轮作与间作是控制病害传播的有效措施。

可将玉米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或在玉米田间种植一些抑制玉米白褐杆菌生长的物种。

(5)病害监测与早期防治:及时进行病害的监测,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早期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菌剂、人工拔除病叶等。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土壤中寄生的玉米白褐杆菌有关。

预防和控制该病害需要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合理施肥、轮作与间作以及及时防治等综合措施。

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玉米因纹枯病带来的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篇一《认识玉米纹枯病这个“小麻烦”》咱农民朋友种玉米啊,就盼着有个好收成。

可这玉米纹枯病啊,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地来捣乱。

我就记得去年种玉米那时候,本来看着那玉米苗子长得绿油油、齐刷刷的,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

有一天我去地里瞅,好家伙,有些玉米植株的基部咋出现了一圈一圈像水渍一样的斑啊。

刚开始我还没太当回事,以为就是沾上点儿露水啥的。

可没过几天,这斑就开始蔓延啦,颜色也变得更深了,就像有人在玉米茎秆上画了些乱七八糟的暗色条纹。

我凑近仔细一看,还能看到上面长着一些小小的菌丝,像棉花丝似的,附着在玉米秆上。

这时候我心里就有点发慌了,知道这可能就是玉米纹枯病找上门了。

再仔细看看,病株叶子的颜色都变得有点黄绿黄绿的,不像其他健康的玉米叶子那么精神。

而且啊,有些病株明显长得比旁边健康的玉米要矮小,就像个营养不良的瘦小子。

这玉米一旦染上了纹枯病,那精气神就全没了。

后来我还发现,病情严重的玉米,那些叶片开始枯黄、卷缩,最后干脆就耷拉下来,像个打了败仗的小兵。

篇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小妙招”》吃一堑,长一智,去年玉米纹枯病闹得那一出啊,让我下定决心,今年可得好好防治防治。

首先呢,选种子的时候我可没含糊。

专门挑了那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就想着咱得从根源上把这病给防住。

这选种子啊,就好比给战士们挑选精兵强将,得选那些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的,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

种地之前,咱得把地给整整好。

去年的玉米秸秆我都处理得干干净净,把它们都翻到地下去当肥料了。

但翻地的时候啊,还顺带着把地里的病菌也给深埋一下,让它们没那么容易冒头。

然后啊,我还注意了种植密度,不能让玉米种得太密了。

为啥呢?太密了就不通风,这病菌啊就喜欢待在那种闷乎乎的环境里。

咱得让这些玉米有足够的空间透透气、晒晒太阳。

施肥也有讲究,多施点有机肥,让玉米长得壮壮的。

就好比人一样,身体强壮了,抵抗力自然就强,病菌也就不容易欺负它啦。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玉米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纹枯病菌寄生在种子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玉米植株,导致茎秆、叶片、穗部等部位产生纹枯病斑。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纹枯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育和引进高抗性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纹枯病对玉米的危害。

2. 养分合理施用。

科学施肥,加强玉米植株的营养供给,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平衡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 深耕整地。

在玉米地栽培前,要进行充分的深耕整地,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

4. 適度間作。

间作玉米与其他作物,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玉米与豆类作物间作,可以通过固氮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

5. 病源消毒。

使用含有杀菌剂的消毒液清洗种子,可以有效杀灭种子上的纹枯病菌,减少病害的传播。

6. 病害监测和防治措施。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纹枯病的病斑,立即将受害植株烧毁或深埋。

进行驱除周围杂草,减少病害传播源。

7. 定期喷洒药剂。

可选用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喷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剂说明书,按照配方和用药方法正确使用。

8. 合理灌溉管理。

适量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注意排水,减少积水,降低纹枯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

9. 培育生物防治菌。

利用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纹枯病的方法。

通过喷洒益生菌剂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科学合理地防治纹枯病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施肥合理、深耕整地、间作、病源消毒、防治措施、喷洒药剂、合理灌溉和培育生物防治菌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一种病害,它由真菌引起,主要影响玉米花粉发育与排放,最终导致玉米减产和质量下降。

这种病害在全球各地广泛存在,也在中国玉米产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为避免这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下面将主要介绍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1. 监测和识别及时监测和发现病害的发生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生长季节的不同阶段,要对受病威胁的玉米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观察,包括株高、茎秆直径、叶片颜色和形态等。

在田间发现疑似感染的玉米植株时,可以采取相应的识别措施,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玉米叶片上是否有纹枯病的特征真菌菌丝体。

2. 增强土壤健康良好的土壤环境是预防纹枯病的关键。

一个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可以帮助玉米生长更加健壮,并且提高其抗病能力。

通过采取一些土壤改善措施,如加入有机肥料、保持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等,都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度。

3. 坚持病株的清除当发现受病威胁的玉米植株时,及时将其挖掉并烧毁,以防止病害传播到周围的健康植株上。

此外,在播种前后应该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以减少潜在的病害源。

4. 使用抗病品种一些抗病品种对纹枯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因此,选择这些品种可以帮助抵御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在播种时,选择高质量的种子,以确保抗病品种的种植效果。

5.使用化学药剂如果病害已经进入了严重的阶段,那么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害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和使用方法,以保护农作物和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

了解病害特征、增强土壤健康、清除病株、使用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等方法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

纹枯病危害玉米及时治.doc

纹枯病危害玉米及时治.doc

纹枯病危害玉米及时治
玉米纹枯病一直是玉米的一种重大病害,玉米纹枯病如果防治不当的话,会造成玉米减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玉米纹枯病的详细信息。

一、典型症状与为害:初期为水渍状近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展,变为白色,淡黄色到红褐色云纹斑块,病斑从基部沿叶鞘上升至果穗,在苞叶上产生同样病斑,并侵入籽粒、穗轴、导致穗腐。

二、防治措施:
1、早期可剥除下部2-4片叶以控制病菌的蔓延。

2、药剂防治:可用5%井冈霉素,或40%菌核净,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对茎基部叶鞘喷雾防治2-3次。

注意:玉米纹枯病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

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我们要及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