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关于西方文明的偏见
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不足

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不足1.引言1.1 概述中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主要文化体系,虽然各自吸取了丰富的人类智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中西方文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对待价值观与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个人幸福与利益最大化;而中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社群共享的价值观念,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其次,中西方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存在冲突。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
传统的观念和习俗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
中西方文化在应对这一挑战时,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吸纳现代文明的优点。
此外,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与理解上也存在困难。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人士在交流中容易产生误解和隔阂。
尤其是在跨国合作和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可能会导致沟通的困难甚至失败。
因此,中西方文化理解、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不足。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寻求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平衡点,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赢。
接下来的章节将重点探讨中西方文化的不足点,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不足,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将详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不足点。
其中,2.1节将着重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足点1,比如价值观的差异、交流方式的不同等。
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

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随着近代以来对西方文明的接触与了解,晚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声音,这种批判主要体现在晚清“文明”论语境中。
尽管对西方文明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晚清时期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具有一定的主要共性。
在许多批评中,西方文明被视为威胁、侵略和压迫的象征,被晚清知识分子视为是剥削和压迫中国的根源。
首先,晚清时期的批判声音主要集中在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
以孔子的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产生了冲突。
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而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价值观上的冲突被看作西方文明的错误和堕落,被认为是腐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元凶。
其次,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涉及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封建专制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的民主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这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批评更为尖锐,也更加强调西方制度的优势。
与此同时,晚清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的屈辱现实,使得西方被看作是推动这种不公平对待的元凶。
因此,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被晚清知识分子批评为是掠夺中国资源的工具。
另外,对于西方科学和技术的传入也引发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批判之声。
西方文明的科学技术进步被晚清知识分子视为是导致传统价值观动摇和国力衰落的根源。
他们指责西方文明所带来的科学技术是为了实现殖民和剥削的目的,这些新兴科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混乱与不稳定。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积重难返的危机使得这种批判声音更为尖锐并且普遍。
结论上看,晚清时期普遍存在对西方文明的批判,诸多知识分子反对西方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并认为西方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社会持续动荡。
此外,他们也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制度推动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而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先进科技,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却也为传统价值观的动摇和中国国力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西方文化辩论赛辩题(3篇)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西方文化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科技和艺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助力;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涌入也引发了一系列文化冲突,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本辩题旨在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分析其机遇与挑战。
二、正方观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利大于弊1. 机遇(1)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西方文化的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国人的创新意识。
在科技、艺术、教育等领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产生了许多创新成果。
(2)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
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不断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互鉴。
(3)提高国民素质: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挑战(1)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受到质疑。
(2)文化安全问题:过度追求西方文化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削弱中国文化特色,引发文化安全问题。
三、反方观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弊大于利1. 机遇(1)学习先进科技:西方文化在科技领域的先进性为中国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水平。
(2)借鉴管理经验:西方文化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1)文化认同危机:西方文化的涌入可能导致部分国人文化认同感降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减弱。
(2)价值观冲突: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等级观念等存在冲突。
四、辩论总结1. 机遇方面,西方文化为中国带来了创新、交流、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机遇。
这些机遇有助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2. 挑战方面,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价值观冲突等问题不容忽视。
对西方文化的看法

对西方文化的看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从历史到现代,西方文化无处不在,占据着与东方文化不可替代的位置。
总体来说,我对西方文化是正面的,这些文化已经成为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许多国家的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面我将结合它的历史、传统习俗、社会文化等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西方文化的看法。
西方文化是欧洲和美洲200多年以来不断发展成长的文化体系,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和宗教背景及其繁荣的文学、音乐、艺术和科学著称。
从历史上看,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文明为核心,并特别以基督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体系。
从古至今,西方文化的不同区域和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形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
从传统习俗上看,西方文化主要体现出一种崇拜自然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思想。
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民族分别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但它们基本上都源自古代世界文明的共同特征。
例如,西方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儿童节等。
从社会文化上看,西方文化强调自由、平等、追求利他主义的思想。
它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和追求平等正义为基础。
另外,西方文化也很重视对艺术和文学的尊重,认为艺术和文学是文化氛围中最精湛的象征,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精神享受。
总之,西方文化是一种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它不仅影响了整个欧美地区,也在其他地方有着广泛的影响,它囊括了许多文化体系,特别是基督文化,在推行和谐和平的原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目前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把握住西方文化的精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坚定中取其长处,融入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使西方文化成为一种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文化。
- 1 -。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
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
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
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
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
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作为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与态度

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与态度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广泛传播的文明之一。
它涵盖了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制度。
对于西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历史、哲学、政治、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西方文明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西方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和哲学的发源地,古罗马则奠定了西方法律和行政制度的基础。
这两个古代文明的思想和价值观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和人类自由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西方文明的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一观念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宣扬。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们通过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重新发现了人类的尊严和个人的自由。
而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则进一步提出了人权、民主和自由主义的理念,这些思想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西方文明的发展还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西方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使得科学成为了西方文明的核心。
从牛顿的力学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西方文明的科学和技术进步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种变革对全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然而,西方文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文化面临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冲击和竞争。
一些人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见,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西方文明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民主困境等一系列的挑战。
总的来说,对于西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西方文明的起源、思想和价值观、科学和技术进步等方面都是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局限性和问题,以及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且复杂的话题。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差异,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本文将会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和根源。
一、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差异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强调个体对集体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讲究“以德治国”和“以和为贵”。
而西方文化则非常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个人追求。
西方人普遍认为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不希望受到外界的任何限制,因此,他们追求的不是家庭和社会,而是“自我实现”。
二、对教育的看法中西方文化对教育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道德和基本教育;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大学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这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培养出脾性温和、才情纯朴、聪明能干的人,他们被认为是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实际应用价值,希望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有创新能力的人,他们被认为是成功的人。
三、家庭观念的不同在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尊重家长、孝敬父母、多子多福、多忍多让等观念。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并不像中国那么重要,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等是家庭关系的基本概念。
西方人普遍认为婚姻是个人选择和决定的事情,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比家庭更重要。
四、对美的追求不同在美学领域,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追求与道德伦理是密切联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取信于道家、儒家思想,无论是诗、书、画、音乐都是用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
而西方文化中,美的概念更加广泛,表现在对个体的表达、自由和精神性等方面。
西方人普遍崇尚“自然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等意识形态,他们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表达,更注重个性的展示和自由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好,你也好不到哪去
西方社会也有腐败,也有侵犯人权,也有 人不守交通规则,也有人欺诈,也有假新 闻------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CCTV 采访大街上一位中国老太太,老太太愤怒 地说,“美国哪有人权哪 ?”
以西方的标准批评西方 以中国的标准赞扬中国 日本政府为中国政府侦破毒饺子事件感谢中国
简单化的历史分析
西方人是靠掠夺起家的。西方的富强是因 为15世纪以后西方人的殖民扩张使其聚敛 了巨额财富,即原始资本积累。 陈志武:《西方崛起靠制度,不靠掠夺》
凭古诉今,时空倒置
将历史上的西方等同于今天的西方,西方文明 崇尚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具体表现就是殖民主 义、贩卖黑奴、社会的贫富分化、种族歧视等。
以已度人:误译背后的文化误读
• • • • President:大皇帝—民主— 总统---? White House:白宫— 白屋 Secretary of State(国务卿);State(州)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代议制民主— 代表制民主 • Jury:陪审团(制度)— ? • Heliaea of the Thesmothetai: “陪审法庭” — “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
人性之恶或人性的缺陷,中国与西方没有区别 内政实现了民主人权的国家,其内政也会有违反民主人权原则的 事情出现。在对外事务中,会以放大的形式出现。
但因其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和内部制度,其对外政策相对会开明 。 (殖民主主义时代的英、美与西、萄比较,与纳粹德国、法西斯 日本比较 )
内政没有民主自由的国家,其对外政策不可能是人道、和平的。 不尊重自己国家人民的政府不可能 尊重别的国家的人民,对内 动辄使用暴力的政权,对外也会迷信暴力。 (民主和平论)
西方文化向世界的传播,是因为它以武力为基础 的霸权。西方人传播其文化,是文化殖民主义。 西方人凭借武力,将不平等强加给中国。 西方人凭借武力将其价值观念强加给我们。
Pei Ti
春 秋 时 期 中 国 人 世 界 图 景
J. Friedman
外生 内生 熟
Hsi Jung
Tung 1
九洲
Nan Man
认知上的误区(或盲区)
“说到人权,你们西方人18世纪的卢 梭才提出人权学说,我们中国在两千 年前的孟子就说过了: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我饿过肚子,我懂得人权,
你饿过肚子吗?”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中华文明是和平的、内敛的,西方文 明是暴力的、扩张的。
西方文明是“强盗文明”,中华文明 是“君子文明” 。
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98----117年)
伊 斯 兰 教 的 扩 张
711年进入法兰克被击退
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东部边界
对西方的材料随自己所好任意取舍
• • • • 把好莱坞电影中的西方认作真实的西方 在报道西方社会时,混淆不同标准 错误地使用西方人对西方的揭露和批判材料 西方媒体: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
将过去的西方人等同于今天的西方人,他们不 仅要为其先人的行为负责,还在继承着他们先人 的心理意图和行为。 今天处理与西方关系的具体事务,都要考虑到 他们历史上的“罪行”。“数罪并罚”。
哪些中国人喜欢美国?
• • • • 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喜欢美国 女性比男性更喜美国 “劳动人民”比大款和权贵们更喜欢美国 知识分子对美国“三心二意”
戴维·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第91-92页
将某一点放大为整个西方
• • • • • 西方人:可能只是某些西方人 西方社会:可能只是西方社会某一角落 西方世界:可能是西方某一国或某一部分 西方思想:可能只是西方思想界某一派别或个人 西方媒体:其实可能只是西方某一家媒体
纽 约 的 贫 民 窟
中 国 发 展 路 线
明朝 清朝 唐朝 宋朝 商朝 周朝 汉朝
秦汉 商周 1000 AD 2000 AD
2000 BC
1000 BC
1
希腊人创造了科学
• 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记录中,经验知识已经有了 一些条理------如度量的单位和规则,简单的算术、 年历,对天象的周期性的认识,以至对日食和月食 的认识。但是,首先对这些知识加以理性考察的, 首先探索其各部分间的因果关系的,事实上也就是 创立科学的,应该说是希腊的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 家。这种活动中最早也最成功的活动,是把丈量土 地的经验规则(大部分是从埃及传来的)变成一门 演绎的科学----几何学。 (丹皮尔)
以拼图的方式描黑西方
以十字军东征作为西方文明扩张性的证据。 以两次世界大战作为西方文明暴力性的证据 以纳粹主义作为西方文明血腥残忍的证据
将阿姆斯特丹的色情,拉斯维加斯的赌博、纽约 的犯罪、北欧的人冷漠枯燥、犹他州边缘的邪教、 西西里的黑社会、美国的种族冲突、右派的好斗、 左派的颓废、军火商的贪婪等拼接起来,笼统地 视为西方社会的特征。
列克星敦小桥: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列克星敦遗址英军纪念碑
迈 阿 密 犹 太 人 大 屠 杀 纪 念 碑
迈阿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
尽管发生了这一切,我 依然相信人心的确是善 良的
理想、梦想和我们所珍惜的希望, 只有当遭遇到恐怖的现实和被粉碎 的时候,才从我们心头升起。
白 宫 前 的 抗 议 专 业 户
夸大一点,不及其余
西方文明给现代人类带来灾难:物欲横流、 生态灾难、战争等。因此,需要从中华文 明的传统中寻求拯救人类的出路。 西方文明如何改其他人更喜欢美国
美国的“四项基本原则”
不可冒犯少数族裔; 不可冒犯女性; 不可冒犯同性恋者; 不可冒犯不同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似是而非,以偏概全或强词夺理
恐怖主义是因为处于弱势的民族受到西方霸权的欺 侮,无法用正当的手段反抗,不得不采取的反抗霸 权的方式。恐怖主义是对霸权主义的正当反应。
西方文明沿革的历史轨迹
(约BC20----15世纪) 约BC20----15世纪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约BC16-----12世纪)
古典希腊文明
(BC8----1世纪)
拉美文明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古罗马文明
(BC7----AD5世纪) (5----15世纪)
现代西方文明
(15世纪---)
任意阉割历史
“欧洲人侵占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千 万人被屠杀。”
(欧洲人来到前印第安人的数量,后来剩下 的数量。这两个数字之差就被视为被白人 侵略者屠杀的数字。)
阿 兹 特 克 社 会 的 人 祭
阿 兹 特 克 社 会 的 人 祭
截取历史的片段作为整体
中华文明在古代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世界 文明的中心,只是近代开始落后了。西方 文明原来落后于中国,只是近代才超过了 中国。 无数的发明创造都“比西方早N百年”。
现代科学为何起源于西方?
欧几里德将数学发展为一个高度公理化的演绎系统。它以一系 列的定义开始:点、线、直线、面、平面、平角、直角、锐角 和钝角、各种平面图形、平行线等。定义之后是五个公设:过 不同两点可连一直线、直线可向两端无限延长、以任意一点为 中心和任意一线为半径可作一圆、所有的直角皆相等,并陈述 了直线相交的条件。公设后面是五个常识或公理——一般的正 当思维和专门的数学所需要的自明真理。包括:可迭合的量相 等,等量加等量等等量,全体大于其一部分,这些预先设定的 断言为随后那13章中的命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典型的命题以 一个说明开始,随后是一个例子,进一步对命题作出定义或详 细设定,然后是构造;最后以一个证明和结论结束。需要着重 提出的是,一个彻底的欧几里德证明的结论,是从定义、假设、 公理和先前已被证明了的定理中必定可以得出的。 —— 这种方 法成为科学证明的标准一直到17世纪末。
我们如何面对西方文明?
丛日云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处于欧亚大陆的两端
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许多文化偏见汇成的愤青的经典语言: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你们美国才二 百年,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的 时候,你们还在树上爬呢,你们凭什么对 我们指手划脚?
偏见的主要表现形式
1、认知上的误差
2、文化的有色眼镜 3、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哈哈镜
拜占庭文明 东正教文明 伊斯兰教文明
米诺斯文明宫殿遗址
米 诺 斯 王 宫 博 物 馆
米诺斯文明的青铜块(BC3100年)
线型文字A
米诺斯壁画:斗牛
米诺斯文明雕塑:跳牛
克 里 特 壁 画
中西文明发展水平比较示意图
西 古典 希腊 方 发 展 路 米诺斯 迈锡尼 线
罗马
中世纪 现代西方
Alastair Iain Johnston(1995)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并非 像多数人所认为的,是倾向于和平的,在中国的现实主 义(realism)背后是一种强硬的实力政治战略文化(a hard Realpolitik strategic culture),“即,解决对安 全威胁的最好办法是用武力消灭它。(the best way of dealing with security threats is to eliminate them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因此中国比其它大国更容易 用武力解决外交危机。 亨廷顿也认为,中华文明的暴力性,仅次于伊斯兰教 文明。所谓暴力性,就是对暴力的约束较弱,使用暴 力的底线较低。
1793年,英使团在承德拜会乾隆
从乾隆到鸦片战争时代,西方国家被定义为 “朝贡国”,比“化外番邦”要高一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迫使咸丰皇帝 出逃,这时咸丰才不情愿地第一次下诏承认 “英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允许其具有与我们 平等的地位”。
西方人对内讲人权民主,对外不讲民主侵犯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