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实验报告
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

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引言应变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应力和变形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应变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应变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测量应变的方法,以及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将探索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2.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应变传感器、电桥、电源和示波器等。
首先,我们将应变传感器粘贴在被测物体上,并将其与电桥连接。
然后,通过调节电桥电阻使其平衡,记录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
3.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别测试了不同应变程度下的应变传感器输出信号。
实验结果显示,应变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应变程度呈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应变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稳定状态下几乎不发生变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4.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的变化。
当物体受到应力或变形时,应变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出信号的变化。
其次,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能够精确测量微小的应变。
这使得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结构健康监测和材料研究等。
最后,应变传感器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应变传感器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几乎不变化,这表明其适用于长期监测和控制应用。
5. 实验应用应变传感器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桥梁结构中,应变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桥梁的应力分布,从而评估其结构健康状况。
此外,应变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材料研究中,帮助科学家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应变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装置,在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应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电路实验报告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电路实习报告院系:电子通信工程系班级:应电班组别:第组日期:2013年3月17日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 R2= R3= 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块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的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块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接线图如图所示: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块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导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不同应变下的电阻变化,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源- 电压表- 电流表- 变压器- 桥式电路- 数据采集仪2. 实验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应变,从而改变电阻值的原理。
当传感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应变片会产生应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间接得到外力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1. 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连接到桥式电路中,调节桥臂上的电阻,使得桥路平衡。
2. 施加外力,使传感器产生应变。
3. 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桥路的电压和电流值。
4. 记录不同应变下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计算电阻值的变化。
四、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阻值的变化。
2. 绘制电阻值与应变的关系曲线,分析其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3.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不同应变下的电阻变化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其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评估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适用于各种测量场合。
然而,其稳定性和精确度仍需进一步改进。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使我们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精确度,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
2. 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应用和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传感器是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传感器: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利用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从而测量应变。
2. 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线圈的自感或互感变化,将物理量转换为电感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3. 电容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将物理量转换为电容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4.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物理量转换为电荷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装置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装置3. 电容传感器实验装置4.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装置5. 数字万用表6. 示波器7. 信号发生器8. 振动台四、实验步骤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应变值和电压值。
(4)分析应变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电感值和电压值。
(4)分析电感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感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3. 电容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电容值和电压值。
(4)分析电容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容传感器检测原理。
4.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引言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传感器。
它能够测量材料受到的应变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应变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实验目的•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应变式传感器的线性度、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性能指标;•通过实验验证应变式传感器的性能,并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应变式传感器在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反应特性。
实验器材和仪器•应变式传感器•桥式电路•电源•数字示波器•电阻箱•电缆和连接线实验步骤1.将应变式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保证其与测量物体的贴合度。
2.根据实验要求连接相应的电路,使用电缆和连接线将传感器与电源、数字示波器等设备连接好。
3.打开电源,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改变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4.使用数字示波器记录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数据采集。
5.分析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应变式传感器的线性度、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性能指标。
6.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应变水平传感器输出电信号0 0V100微应变0.5V200微应变0.8V300微应变 1.2V400微应变 1.5V500微应变 2.0V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变水平与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曲线观察可得到传感器的线性度。
3.计算应变式传感器的分辨率,即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最小变化量。
4.计算应变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即传感器单位应变水平对应的电信号变化量。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应变式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其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应变式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结构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参考文献[1] G. R. Liu, and S. X. Han. “Strain Sensing Using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9(12), pp. 973-986, 2016.[2] T. D. Chung. “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 Sensors for Strain and Damage Detectio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11(7), pp. 495-509, 2018.。
电阻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

电阻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阻应变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2. 掌握电阻应变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熟练掌握操作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
电阻应变传感器利用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特性,将这种变形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片发生弯曲变形,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得到受力物体的变形量。
实验器材:电阻应变传感器、多用表、铝材、力计、通电热槽、注水管、夹子等。
实验步骤:1. 将电阻应变传感器与多用表连接,切换到电阻测试档位。
2. 将实验台上的铝材并排放在桌面上,将电阻应变传感器固定在其中一根铝材上。
3. 使用夹子固定另一根铝材,并逐渐在其中一端加力,注意记录此时的读数。
4. 将固定夹子的铝材拆下并浇水冷却,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将铝材置于通电热槽中进行升温,记录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受力(N)电阻变化(Ω)温度变化(℃)1 2 0.1 202 4 0.2 403 6 0.3 60实验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受力增加时,电阻值也随之变化。
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电阻值也有相应的变化。
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验证了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同时,掌握了测量电阻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使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进行力的测量的方法
3. 学习利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应变和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实验器材:
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 力传感器
3. 电源
4. 模数转换器
5. 电压计
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电路,将电源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和电压计连接起来。
2. 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安装在测量目标上,如测量弹簧的伸缩变化。
3. 通过调整电源的电压,使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适合模数转换器的输入范围。
4. 通过读取电压计上的电压数值,记录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
5. 通过改变测量目标的力大小,观察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灵敏度。
2. 绘制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力大小的关系曲线。
3. 根据曲线上的数据点,计算出力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输出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实验分析:
1. 分析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2. 探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
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进行了力的测量,并了解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我们还计算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并绘制了力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测量力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改变力的大小即可改变传感器输出图1-1电桥电路 IRJ3 *IXnxB.S应支传感器实验模枫liw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一一电子称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了解和掌握电阻应变式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及应变式全桥测量电路的应用;3、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和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和电桥电路三部分组成,当弹性体受力作 用时产生变形£,粘贴在弹性体上的四个电阻应变片R1、R2、R3、R4受到变形作用而产生电阻的变化△R1、A R2、A R3、△R4,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的对边,不同性质的应变片接入电桥的邻边,四个电阻应变片组成如图1-1所示电桥,当电桥的两端加上电压时,传感器受力作用时,由于电桥的阻值不平衡,则在电桥的另两端将有电压输出,该输出电压与外加的力成比例, 电压的大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QSCGQ-ZT2型测控技术试验台、CGQ-001实验模块、CGQ-013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电压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 实验步骤1. 按图1-2全桥实验接线图将传感器接入全桥电路,并用万用表检查桥路阻抗,电桥阻抗应为350欧;图1-2全桥实验接线图 一接主盘尊—电魔输曲按主挖蕭菸救县东-电鶴输出Vi.宦!-L_;■2、从QSCGQ-ZT2型测控技术试验台中可调电源部分调整±4V电源接入CGQ-013实验模块上;3、从QSCGQ-ZT2型测控技术试验台中引入电源±15V接CGQ-001实验模块,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4、将CGQ-001实验模块输出端V02与主控箱面板上的电压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电压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5、放大器调零:将CGQ-001实验模块中调节增益电位器Rw1顺时针调节到中间位置,然后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使电压表显示0.00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班级 姓 名 学号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实验名称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 学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结构、 特性和使用方法2. 测量比较几种应变式转换电路的输出特性和灵敏度3. 了解温度变化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和温度补偿方法主要仪器设备:CSY 10A 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实验原理和内容: 1. 应变效应导体或半导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 其阻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成为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即是基于这种效应, 将本身受力形变时发生的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为可使用的电压变化等以提供相关力的大小。
金属丝的电阻应变量可由以下算式表达: 金属丝的原始电阻值为SLR ρ=, 收到轴向拉力时, 发生电阻值变化R ∆, 变化比例的表达式为:SSL L R R ∆-∆+∆=∆ρρ, 根据金属丝在力学和材料学上的相关性质, 在弹性范围内可以对公式进行改写, 得到L LkL L L L R R ∆=∆⎥⎦⎤⎢⎣⎡∆∆++=∆ρρμ)21(, 其中系数k 称为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表示单位应变量引起的电阻值变化, 它与金属丝的几何尺寸变化和本身的材料特性有关; 一般半导体的灵敏系数要远大于金属的灵敏系数。
(由于受力会影响到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运动, 固可以非常灵敏地反映细微的变化)2.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输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常用的是桥式电路, 本实验使用直流电桥。
驳接阻抗极高的仪器时, 认为电桥的输出端断路, 只输出电压信号; 根据电桥的平衡原理, 只有当电桥上的应变电阻发生阻值变化时, 电压信号即发生变化; 电桥的灵敏度定义为RR Vk v /∆=根据电阻变化输入电桥的方法不同, 可以分为单臂、 半桥和全桥输入三种方式:2.1 单臂电桥只接入一个应变电阻片, 其余为固定电阻。
设电桥的桥臂比为n R R R R ==2314, 根据电桥的工作原理, 并忽略一些极小的无影响的量, 可以得到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11)1(2R R n nU V ∆⎥⎦⎤⎢⎣⎡+≈, 同时得到单臂电桥灵敏度表达式2)1(/n nUR R V k v +=∆=单臂电桥的实际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存在非线性误差, 故不常使用。
2.2 半桥如图, 接入两个应变电阻和固定电阻, 设初始状态为R1=R2=R3=R4=R, ΔR1=ΔR2=ΔR , 可以得到电压表达式U R R V ∆=21, 半桥灵敏度表达式U k v 21=, 可见输出电压与电阻的变化严格呈线性关系, 不存在线性误差, 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一倍。
2.3 全桥全部电阻都使用应变电阻, 且相邻的两个臂的受力方向相反, 根据电桥性质可以得到电压及灵敏度的表达式U R R V ∆=, U RR V S =∆=/, 可见差动电桥的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4倍, 故广泛被使用。
补偿片的方法消除温度带来的漂移误差: 在单臂电桥中, 将与工作电阻同侧的固定电阻更换成相同受力方向的补偿片, 且原始电阻值相等; 这样在实际使用中, 由于温度造成的电阻值变化被抵消, 且补偿片不受力, 故可以消除电压的漂移输出。
步骤与操作方法: 1. 箔式单臂电桥的性能1.1 差动放大器调零, 打开所用单元的电源开关, 差放器增益置于100倍, 并进行相关的其他调零处置。
之后关闭电源1.2 按照右侧的电路图连接实验所需的元件, 组成箔式单臂电桥电路。
1.3 调节悬臂梁头部铁心吸合的测微头, 使应变梁处以基本水平状态。
1.4 确定连线无误以后, 启动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调整电桥Wd 电位器, 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为零。
1.5 旋动测微头, 带动悬臂梁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各5mm , 其中测微头每移动0.5mm 记录一次差动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值; 然后画出x-V 曲线, 并计算桥路的灵敏度kv=ΔV/Δx2. 箔式单臂、 半桥、 全桥电路的性能比较基本操作过程与实验1相同, 其中连接电路部分分别使用上下梁的两个应变片, 以构成半桥; 或者全部使用应变片以构成全桥。
并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
在同一坐标上画出三种桥路的x-V 曲线, 并进行灵敏度的比较。
3. 箔式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应变电路的温度补偿3.1 参照实验1的步骤, 将差动器的部件调零3.2 参照实验1的电路连接所用的元件, 并将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毫伏表, 将P-N 结温度传感器接入传感端, Vt 接数字电压表。
数字电压表置于2V 档, 显示环境的绝对温度。
3.3 开启仪器的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调整电桥的Wd 电位器, 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为零, 并记录此时的温度T。
3.4 开启加热器电源,观察输出电压随温度上升所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多组数据,计算温度漂移ΔV/ΔT。
3.5 将R4换成与应变片处于同一个应变梁上的补偿片,重复以上实验数据,计算新的温度漂移并与之前的进行比较。
4.半导体单臂和半桥电路性能的比较4.1 调零仪器,并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R’是半导体应变片,R’’是电桥上的固定电阻,直流激励电源为±2V;开启电源后预热数分钟。
4.2 调节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调整电桥Wd电位器,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4.3 旋动测微头,以向上向下各5mm为限,0.5mm为间隔记录数据x,V,并作x-V曲线,计算灵敏度4.4 重新调整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并重新调整输出为零。
用P-N结温度传感器测出系统的温漂。
4.5 按照电路图连接半导体半桥双臂电路,半导体应变片处于同一桥侧,重复以上实验步骤,比较两种半导体桥路的灵敏度和温度漂移。
5.相关注意事项5.1 在进行先向上再向下的位移操作中,易产生零点漂移;计算式可以将正负两个方向的Δx分开计算灵敏度以后再取平均得到。
数据记录与处理:单臂电桥数据起始位置X0=10.950mm半桥数据起始位置X0=10.950mm结果与分析:将单臂电桥和半桥的数据绘制成坐标散点图, 并且拟合出直线, 如上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添加的拟合直线, 在直线上取样计算斜率, 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斜率, 表现为各自的灵敏度:使用MLS , 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v=ΔV/Δx=∑∑--2)()(x x y x x iii,负向形变, 单臂电桥正向形变, 单臂电桥负向形变, 半桥正向形变,半桥综合以上四个计算结果来看:单位: V/mm从实验数据中得到的结果可见,半桥电路的灵敏度比单臂电桥的灵敏度的两倍还要高一些kv2=0.0229>2*kv1=0.01824,这与理论计算上的kv2=2*kv1不相同,而半桥的灵敏度是严格等于0.5U 的,说明实际上单臂电桥测量电路存在温度漂移和非线性误差,导致其实际的灵敏度要低于0.25U,原因是应变电阻的变化量相比于固定电阻的阻值不可以被忽略。
讨论、建议与质疑: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金属的应变效应,即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电阻应变值关于形变量的表达式中的一个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量引起的电阻值相对变化的大小,灵敏系数与金属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都有关系。
半导体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前者主要以圧阻效应为主,即电阻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应变引起能带的变形,从而使能带中的载流子发生变化,导致电阻率的变化,因此能够反映出细微的变化,从而具有高于金属材料的灵敏系数。
2.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电路的共同点是应用了不平衡电桥的特点,将阻值的变化转换为电桥中的电压输出,再通过相关的转换测量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便于使用的物理值。
三种桥式电路的不同点是所含有的应变片的数量,分别为一片,两片和四片。
由于增加了应变片,使得某一个桥臂上的电阻变化量能够消去其中微小不确定量,从而使得桥式测量电路的灵敏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3. 导致应变片阻值变化的因素有外力导致的应变片形变, 和外界温度的影响。
对测量桥路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是, 将电桥上与电阻应变片同侧的固定电阻换成相同阻值, 同种材料性质, 但是受力应变方向相互垂直的应变片; 在这种情况下, 温度变化对两个应变片的影响效果相同, 从而保证了电桥两边的平衡状态(或理论的非平衡状态), 消除了温度带来的影响。
4. 在对应变效应的表达式推导中, 得到这样的结论L LkL L L L R R ∆=∆⎥⎦⎤⎢⎣⎡∆∆++=∆ρρμ)21(, 其中系数k 被表达为单位形变量下的电阻值变化量, 符合kv=ΔV/Δx 的表达意义, 因此两者是等效的。
5. 关于本实验的建议: 在实验操作中, 发现有以下两点可改进之处:5.1 实验电路的连接很不方便, 因为仪器的制造者将电桥中的电路整合到了其他部分, 从而导致操作中不能形象的将电桥电路转换成实际的连接电路, 建议将固定电阻排列在一个候选面板上, 同时将电桥电路事先做成一个与电路图形状类似的接口网络, 方便操作者的理解, 从而迅速接对电路。
5.2 电桥电路的调零很不方便, Wd 的调零旋钮太小太灵敏, 建议参照电位差计的制作方法, 将调零按钮做大一些, 或者加上棘轮, 使其旋动时有刻度感, 方便调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