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毕业论文格式(新)

物理毕业论文格式(新)
物理毕业论文格式(新)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文论文题目、作者名字、作者年级、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对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八个部分

1 打印格式要求

采用A4纸单面打印,左方应留边30mm,上方、下方和右侧应分别留边20mm。文字排版是无网络,行距为1.5倍行距。

2 组成

第一页封面(由成教院统一印制)

第二页后文章

注意:装订时不能使用订书针,请使用白乳胶或装订绳装订。

3 字体要求

3.1 题名——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有副标题者,副标题另起行,前面加破折号。

3.2 署名——四号宋体(居中)

地址——四号宋体(居中)

(地址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3.3 摘要——五号宋体(摘要两字要加粗,摘要前空四个字空格,摘要后空一个字格后写内容,内容左、右边缩回二个字空格)

3.4 关键词——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要加粗,关键词前空四个字空格,关键词后空一个字格后写内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关键词与引言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3.5 引言——小四号宋体

3.6 正文、结论(和建议) 、致谢——

一级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小四号宋体。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2.1”、“1.2.2”、“1.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标题序数顶格书写,空一个字格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3)、…的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数字加半括号或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3.7 参考文献——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内容五号宋体(序号为[1]、[2]、[3]、…,顶格书写)(1)文内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按它们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码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码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笔者在文献[1]中,在Richard S.Crandall[2]和Porponth Sichanugrist等人[3]工作的基础上,┅┅

(2)文中参考文献表的位置

论文中参考文献表置于“致谢”段之后,“附录”段之前。

(3)各类文献著录的通用格式

①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示例:[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5~18.

②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2]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

③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3]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和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34~36.

④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⑤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3.8 图

(1)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应符合原则:当把插图放在桌面上,站着看时能方便地看清楚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符号。

(2)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题目和序号应放在图的正下方。全文的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题目和序号的字号一般采用5号宋体加粗。

(3)插图用计算机最小线条绘画。要做到洁净、整齐、清晰、合理、美观。

(4)插图的位置原则是图随文后。一般插图只可下推,不可前移。一般不要排在上顶天头、下抵地脚的位置。

3.9 表格

(1)表格必须与方案叙述有直接联系,不得出现与方案叙述脱节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在技术上不得与正文矛盾。

(2)每个表格都应有自己的标题和序号。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序号写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标题和序号的字号一般采用5号宋体加粗。

(3)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插图、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

(4)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5)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最近的地方,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

(6)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很有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10 数字

(1)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

①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100kg~200kg(100千克~200千克)。

②非物理量词前的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个人。

③用来计数的数值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正负整数(8,-6)。

④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某高校有专职管理人员600余人,语音教室有8个。

⑤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世界90年代。

⑥表示代码、代号和序号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第6期,第8届年会。

(2)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①多位正数和小数可分节书写。具体方法为: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1组,组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身宽(即汉字身宽的1/4),不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阁开。例如:

3 576 456,0.357 645 6。

非科技出版物也可不分节或采用传统书写发。

②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无效数字0,用以定位。例如0.345 62.

③阿拉伯数字不得与汉文数字连用(以”亿”、”万”及法定计量单位做单位情形除外)。

例如:654 000 000可写成65 400万或6.54亿或6亿5400万,但不能写成6亿5千4百万。

有时遇到天文数字又须精确到个位数时,可在万字后自然排列。例如: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亿3368万2510人。

④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包括小数和百分数)不得拆开转行。

⑤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a. 数值范围:五至十可写为5~10;3×10 3~8×10 3,不能写成3~8×10 3。

b. 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

c. 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 mA不必写成1.5 mA~3.6 mA。

d. 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⑥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 cm×80 cm×100 cm,不能写成50×80×100 cm 或50×80×100 cm3。

(3)汉文数字的使用范围

①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

例如:十月革命。

②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述和带“几”字的约数。例如:一两天、四五个月。

③非公历纪年一律用汉文数字,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例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④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应使用汉文数字。

a.当涉及1月、11月、12月时,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防误解。例如“一·一七”批示(即1月17日)。

b.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还要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五四运动(即5月4日)。

⑤古籍中的数字应用汉文数字。

(4)注意“两用”用法

①文学著作中一般使用汉文数字,但也可适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公历世纪、年代。

②用“多”,“余”,“约”,“左右”,“上下”等约数表示的数字一般用汉文数字。当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一致,其约数也可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某高校1998年全年教师共发表论文有一千多篇,获奖论文百余篇。

③整数一至十数字,一般可用汉文数字,但若遇到上下文体例不一致或具统计性数字时,可改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我买了三本书,每本书读了十遍,收获很大。

3.11 单位

我国有关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和使用规则可归纳为:

(1)有些带有方括号的名称,如摩[尔],表示方括号中的字可以省略的部分。

(2)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除(斜线或负指数)在名称中对应的字为“每”,“每”字只出现一次而与分母中的单位多少无关,如密度的单位kg/m3称为千克每立方米。

(3)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顺序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例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称为“四次方米”。

(4)单位名称不应加乘、除、幂或其他符号。例如,电阻率单位Ω·m写成汉字时为“欧米”,而不能写成“欧·米”或“欧-米”。

(5)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无一例外地使用它们的正体,不附省略点,也没有复数形式。

(6)非物理量的单位,如元、班、组、台、件、万支等,可以使用汉字单位,必要时这样的汉字单位也可与字母组合,如,“六千千瓦每台”可写为“6000Kw/台”。

(7)摄氏度的字母符号℃可作中文符号使用,并可与其他中文符号组合,例如,W/(m2·℃)对应的中文符号为“瓦/(米2·℃)”。

(8)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用小写体,若单位来源于人名则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例如,秒(s),帕斯卡(Pa)。

(9)因数小于106时的词头字母用小写体,大于或等于106时用大写体,例如:㎞,MΩ。

(10)相乘的单位,其次序无原则规定。而当某单位符号又是某词头的符号,并且可能发生混淆时,则应尽量将它置于右侧。例如,力矩单位“牛顿米”的符号表示为“N·m”,不宜说“米牛顿”,因为其对应的符号“mN”容易被误解为“毫牛顿”。

(11)由单位相除构成组合单位的字母符号,可用下列形式表示:kg/m3,kg·m-3,kgm-3。当可能发生误解时,要用居中圆点或斜线的形式。例如,m/s或m·s-1不应写为ms-1,以免误解为“每毫秒”。若用中文形式表示只有两种:千克·米-3或千克/米3,不能写成

千克米3。

(12)运算中,组合单位中的除可用斜线表示,如m/s。

(13)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符号一般不用分式而用负数幂,如,波数单位的符号是m-1,不用1/m。

(14)在用斜线表示除时,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的同一行内,除加括号避免混淆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例如,热导率单位符号是W/(K·m),而不是W/K·m,W/Km,W/K/m。

(15)词头和单位的中文符号在区别于数词的情况下,应使用括号,例如,3km2表示3(千米)2,3000m2表示3000米2。

(16)法定计量单位不得加其他形容词限制或改变其含义,其符号上亦不得附加其他限制其含义的任何记号,例如,单位中不用“标准米”、“近似千克”等。

(17)一个量值一般使用一个单位,而且居于数值完结之后,与数值间有半个字符空隙,例如,“1.5 米”不应为“1米50厘米”,但可写成“150 厘米”。

(18)单位的名称和称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例如,“20℃”读为“20摄氏度”,不能读为“摄氏20度”;“30km/h”读为“30千米每小时”,不能读为“每小时30千米”。

(19)选用的倍数和分数单位,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范围内,例如,1.2×104N可以写成12KN;0.00394m可以写成3.94mm。

(20)词头的名称及符号均不得重叠使用,例如,“毫微米”即“纳米”用符号nm 表示,不能用mμm表示,但可用mm表示“毫米”。

(21)万(104)、亿(108)是数词,未列入词头,亦无符号,它们可按数字用于各种场合。

(22)词头及其符号不得单独使用表示因数,例如,k单独不能表示103。但中文数词“千”、“百”、“十”可以单独使用。

(23)带有词头的单位,其指数系指这个倍数单位,例如,3km2=3(103m)2=3×106m2。

(24)组合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在加词头时,一般只加在它的第一个单位之前,例如,kN·m不宜用N·km,kJ/mol不宜用J/mmol。

(25)还有一些与SI并用和常用单位,例如,小时,天,年,升,吨,度,角,分等。

3.12 公式

(1)编排规则

通常情况下,重要公式、较长的数学表达式居中排,比较简单的或叙述性的数字表达式串文排。居中排公式前、后的简短说明文字或式码,如“若”、“令”、“故”、“则”、“其中”、“由式(1)得”、“(1)”等,左或右顶格且与公式同行排;若是公式占2行以上时,这类说明文字可骑缝排。若居中排公式后有尾码,前有说明文字,则它们不能排同行。

(2)尾码标注

单行数理公式的尾码,通常只有下文中要引用的前提性的结论性居中排的公式,才需要编尾码,且采用自然数全文统一连续编号,加圆括号,与公式同行排在右顶格处。

(3)转行规则

当公式一行排不下时,就得按转行规则转行。转行规则如下:

1)优先在关系符号(如,“=”、“≈”、“>”、“≥”、“<”、“≤”等。)处转行,且关系符号留在行末,转行行首不必重复该关系符号。

2)其次是在运算符号(如,“+”、“-”、“×”、“÷”)处转行,且运算符号留在行末,转行行首不必重复该运算符号。

3)万不得已时,可考虑在此类运算符号(如,“∑”、“∏”、“∫”、“dt

dx ”)和缩写(如,“lim ”、“exp ”等)之前转行,但绝不能在这类符号之后立即转行;若是转一行仍无法排完,则可根据规则2)再次转行。例如:

dx )x (u ]C )x (V )x (F )[x (u )t (a )t (f n *n ?∑-+=

可转成

dx

)x (u ]C )x (V )x (F [)x (u

)t (a )t (f n *n -+?

=?∑ 但绝不能转成 dx

)x (u ]C )x (V )x (F )[x (u )t (a )t (f n *n -+=?

4)对于一行排不完的较长分式,分子分母可根据规则2)实施转行,并在转行处上行行末和下行行首处分别加上“→”和“←”导引号,与公式线平齐。例如:

β

-α-γβ-++α-++γ-+cos acB 2cos bcA 2cos abC 2)cos ac 2a c (B )cos bc 2c b (A )cos ab 2b a (C 222222 可变成

β

β-+←→-α-γ+α-++γ-+cos acB 2)cos ac 2a c (B cos bcA 2cos abC 2)cos bc 2c b (A )cos ab 2b a (C 2222 (4)变形方式

1)叠排分式变形为卧排方式。例如:

B

A 变形为A/

B F

D C B B A +-++变形为(A+B)/(B+C-D+F) F D F B C B

A --+

变形为(A+B/C)/[B-F/(D-F)] 2)分式中分母可变形为负数幂的形式。例如:

3)

F B (C A -+变形为(A+C )(B-F )-3

3)根式可变形为分数指数的形式。例如:

m n )D C B A (-+-变形为m n )D C B A (-+-

4)指数函数变形为方式。例如:

)B A m c k x (e -++变形为exp[(kx+c)/m+A-B]

3.13 致谢

论文可以在正文后对资助和支持研究工作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表示致谢。对于致谢内容丰富的往往加上一层标题“致谢”(小三号宋体加粗),对于致谢内容少的就不必加上标题“致谢”,甚至可以省略致谢部分的内容。例:

本文得到某某学院某某教授的指导,特此致谢!

3.14 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附录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其版式:

空两个字空格后写附录(小三号宋体加粗),另起行后写附录内容,附录内容的字号与正文字号一样(小四号宋体)。

如果附录较多的,可依次用大写正体A ,B ,C…编号,如以“附录A”、“附录B”做标题前导词。

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A1”,“图B2”;“表B1”,“表C 3”;“式(A1)”;式(C2);“文献[A1]”;“文献[B2]”等。

3.15 注释

注释也称注解,它是对论文中的有关内容所作的一种文字说明。分为文内注、页末注(或称地脚注、呼应注)和文末注(或称文后注)三种。

(1)文内注。它包括夹注和段落注两种:

1)夹注,把注文夹排在词句的后边,并放在圆括号内。为了与正文区别,一般采用比正文字号小一号的字体(5号字)。例如:

“应用类比推理,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自然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假设的提出都得力于类比法。比如,光的波动说(类比了声波)、光的微粒说(类比了质点运动)、┅┅。

2)段末注,把注文排在自然段末的文句后边,并放在圆括号内。例如:

┅┅“世界在变化,┅┅,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页末注。注释排在页末的方式,称为页末注。

正文与地脚注之间用脚注线分开,脚注线的长度约等于版心宽度的1/4,并顶格排。地脚注的注文要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字体(5号字),注序可用星号“*”、“**”,也可用①、

②等数码表示(但须注意所用的数码表示,不要与文末参考文献的序码相混淆)。注序要与同一版面文中提及的序码一致,文中序码一般排在文字的右上角处。

页末注的版式:注序占第3格位置,第4格为空格,注文从第5格起排。注文较长需要转行时,转行文可齐肩排,也可转行顶格排,注文末要加句号。例如:

①中草药国防大学

②页末注的版式

(3)文末注。对于论文,常把注释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编码,并排在正文之末,称之为文末注。

文末注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如有附录应在附录之后),其版式:

空两个字空格后写注释(注释二字宋体加粗),另起行后写注释内容,注释内容要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字体(5号字)。

3.16 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l)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

a. 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

b. 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δ,极限lim,行列式det,最大值max等。

c. 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 ,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d. 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和非变动性数字符号角

标,如势能E

P ,宏观总截面Σtot ;转置矩阵A

T

等。

e. 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f. 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

g. 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 附录C 。

2)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 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以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 ,y ;△ABC ;f(x);概率P,均数x。

b. 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或坐标符号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雷诺数Re,能谱角截面砌σΩ,E ,能量E i(i =1,2,3),力的x方向分量F x 。

c. 矢量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

d. 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

e. 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l- ,外消旋d l- ,邻位o- ,对位p- ,顺叠构象sp- ,双键的顺异构Z - ,反式trans- 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