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济南的冬天1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方法与技巧 名师教学获奖PPT课件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社戏》
赏析:“ 点、磕、退后、上前、架”等动词,生动形象地 写出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娴熟,也表现出他们去看戏的兴 奋激动心情。
字词句段篇赏析
答题格式:
角度 +
↓ 修辞 词语 描写 表现手法
效果 ↓
(对象+特点)
+
中心
↓
(感情、哲理、人物形象)
念)。 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辨驳的力量,
强调了……
字词句段篇赏析
答题格式:
角度 +
↓ 修辞 词语 描写 表现手法
效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象+特点)
+
中心
↓
(感情、哲理、人物形象)
试一试:
例2: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考点: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2--2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24分)
1、诗词阅读(5--6分) 2、文言文阅读(14--16分) 三、现代文阅读(5--44分) 1、记叙文阅读(12--16分) 2、说明文阅读(7--12分) 3、议论文阅读(9--12分) 四、写作(50-60分)
三、《拔掉心底的篱笆》 3、 语言品味(4分)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 ,“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
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经典例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 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 “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 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 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 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 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 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 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 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 ,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 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二)学习山景
1.学习第二自然段。喜欢第二段的学生齐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预设1: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济南当做一个人来写,写出了悠闲、闲适。
预设2:这句话不仅用了拟人的手法,且动词生动,“晒”“睡”“等”等动词 写出了老城的冬天是悠闲的。
总体预设:学生应该可以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关注到动词的鲜活运用。教师 在引导时,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一个“晒”字,将一个老城化为一个 悠闲的老者,是那样的闲适、静谧,知足安乐,而“睡”更一步深化了悠闲的 程度,连用两个动词,自然贴切。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结合作者旅居经历,创设悬念,激趣入题。
导入语:同学们,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生67年,曾在北京度过42年,剩下的25年在异 乡度过——英国五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美国四年,重庆七 年半,济南4年半。你们猜,在他一生的散文里,哪个城市“提名”次数最多——?他几 乎从没写过纽约,就连北京也写的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还写了一个长 长的系列,济南的春天、秋天、冬天都藏在他的散文里,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篇, 看看老舍眼中的济南之冬有什么独特之处。
过渡语:作者老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 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冬天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呢?同学们快速浏 览课文,并尝试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准确、没有遗漏地说一说作者老舍看到了什么?
预设1: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小山和水。
预设2:济南冬天的天气温和(温晴),济南冬天的山景秀气美丽,济南冬天的水色充满 生机。
《济南的冬天》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 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1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35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冬天的多风和伦敦冬天的多雾反 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一句属于近景描写,突出颜色的黑白对比。属于远景描写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 的事物: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5.[2018•新疆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两面对一面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词义重复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缺少宾语
D.雪后的济南虽然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容,启发读者的想象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10.【训练点:品析词句】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 地。(加点的“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写济南的山水 景物,都与此相关)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加 点的“卧”字运用拟人的修辞,传神地写出了山村和雪的情态)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加点的“水晶”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蓝) 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句话和课文标题“济南的冬天” 侧重点不同,放在文章最后不太合适)
运用了……修辞——说明了……—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 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 的境界?拟人 运用了……修辞——修辞效果— —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 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 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下《济南的冬天》 (四)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三、老舍多媒体显示: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四、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划出写济南冬天的词语。
五、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1)注音:济南(jǐ)镶上(xiāng)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高爽。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
六、朗读第一段,组织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特点什么?2、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教师点拨、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七、朗读第二段,组织讨论。
1、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什么?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1、城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所选诗文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基于本文的特点和所处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想象等方式的结合,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冬天的济南。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鼓励学生创造地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知识目标:(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
(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
(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利用早读时间充分熟读课文。
(2)教师方面:教师制作课件、用来听读的课文录音《济南的冬天》。
一、导入,感知“温晴”1.导入:由“一看到冬天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开头,说一段话。
(幻灯)是啊,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印象中的冬天。
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去北方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澄清:水清澈明净.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 水墨画:用墨汁画的画. 蓝汪汪:形容很蓝.二.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三.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2.概括段落大意,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收集关于作者的常识,并和大家分享四.1.(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些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②阳光下济南全景图③阳光朗照下的山④薄雪覆盖下的山⑤城外远山⑥济南冬天的水3.用3、4、5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温暖舒适、太秀气、像一幅水墨)使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深和更多的了解。
梳理文脉,了解文章大意3.在第二部分中哪些段落是写水的?哪些段落是写山的?每段写的什么状态下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五.疏通文意,赏析全文(一).第一段1.(1)济南冬天的独特风貌是什么?(2)课文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2.(1)题为“济南的冬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热带地区冬天的气候?(2)作者为什么不和其他地方对比,而是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第6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