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2020年整理).pptx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导学案:第十八章第一节-电功-电功率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电功率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电能的单位(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有节约用电的意识(3)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知道电能及其单位以及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4)理解电功率物理意义,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教学重点:(1)从电能的各种来源来学习电能(2)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
电能的计算教学难点: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的理解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知识点一:电能一、电能1、电能的来源:将自然界中的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例如: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电能的利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例如:电饭煲:电能转化为热能电动机:电能转化为动能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说明:(1)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明电流做了多少功,因此电能又叫电功(即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
(2)从能的转化角度区分电源和用电器:电源供电的过程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用电器工作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二、电能的计算1、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千瓦时,也称度,符号是KW·h换算:1KW·h=1度=3.6×106J2、测量工具:电能表(电度表)(1)作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
(2)结构:如图所示。
用电时上面的数字以千瓦时为单位来显示已经用去的电能,中间的铝盘在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时转动,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3)读数方法: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例如:家中电能表月初读数是:3246.8 kW·h,月底的读数是3268.8kW·h, 这个月家里用电就是22 kW·h(4)重要参数:①.220V —表示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
2020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同步导学案:18.4焦耳定律

18.4焦耳定律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会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重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预习检测1、,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成正比,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
探究案活动探究一: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1、电流通过导体时将能转化为,这种现象叫做。
2、电热器:利用电器为电热器。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叫.它由的材料制成。
〔思考讨论〕: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活动探究二: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有关;2、大家猜想电热的多少跟几个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实验研究时就要采取。
3、实验时怎样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的多少?方法:4、实验参考电路图。
5、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1)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瓶中的温度计升温快些,而甲、乙两瓶和相等,表明:。
(2)观察同一个煤油瓶,通过改变通入的电流,通电相同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情况。
实验表明。
(3)观察同一个煤油瓶,改变通电时间,发现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
6、综合得到焦耳定律:(1) 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表达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符号意义单位符号意义单位Q ------ ----- R ------ -----I ------ ----- t ------ -----理论推导焦耳定律表达式。
运用焦耳定律解释课前提问,并分析发热体为什么要用电阻率的的材料制成。
例题:一根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产生多少热量?活动探究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2、列举生活中我们是通过那些措施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导学案:18.1电能 电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导学案:18.1电能电功一、导学目标•了解电能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导学重点•电能的定义和单位;•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电能的定义和单位1. 电能的定义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流的存在导体内的电荷会进行移动,这就表明电流做功了。
做功的能量称为电能。
2.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四、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电功的概念电功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与导体内的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使电荷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做功。
2. 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电功的定义来进行。
电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功(W)= 电流(A)× 电压(V)× 时间(s)例题:已知电流为2A,电压为3V,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为5s。
求电功。
解答:根据电功的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代入已知数据,可得:电功= 2A × 3V × 5s = 30J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电功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电功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进行计算。
掌握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在导体中的行为和能量转化过程。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电能和电功在电路中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六、讨论题1.什么是电能?请举一个例子说明电能的产生和转化过程。
2.如果电流为0A,那么电功是否为0?为什么?提醒:本文档为Markdown格式,请在支持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或平台中打开查看。
(导学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6、1电压(2019~2020学年度)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16.1电压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学习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导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
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2、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V,小量程是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
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夏天时,天气比较热,家里面开启空调的时候,房间里亮着的灯有时会突然暗一些。
我们往往说是因为电压低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电压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又怎么来测量电压的高低呢?2.出示目标: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二端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压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V.其他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3v=106mv .3.电压表:(1)作用: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
(2)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构造:刻度盘、符号、指针、调零螺丝、接线柱。
(4) 量程和分度值:当接“-”和“3”时,读内圈,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
当接“-”和“15”时,读外圈,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5)读数:(6)电压表的使用:a.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用调零旋钮进行校正b.并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01)第2节内能..................................................................:(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22)第1节两种电荷(2).........................................................:(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38)第4节电流的测量............................................................:(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52)第3节电阻..................................................................:(55)第4节变阻器................................................................:(58)第十七章电压和电阻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1)第2节欧姆定律..............................................................:(64)第3节电阻的测量............................................................:(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76)第1节电能电功(2)........................................................:(78)第2节电功率(1)...........................................................:(80)第2节电功率(2)...........................................................:(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88)第4节焦耳定律(1).........................................................:(91)第4节焦耳定律(2).........................................................:(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01)第3节安全用电.............................................................:(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110)第2节电生磁...............................................................:(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30)第2节核能.................................................................:(132)第3节太阳能...............................................................:(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1)388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结构;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物质是由 组成的。
分子又由 能组成的。
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 和 ___________组成的。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 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 、 、、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 和 ;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 ,具有 ;气体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 ,因此,气体具有 。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 单位,符号是 。
6nm= m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
课堂达标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 组成的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3~0.4nm ,那么0.4nm=__________m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 .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 .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4.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A、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B、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C、液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D、固体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一、基础训练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_____态、液态、______态的形式存在。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 3452018-09-15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 3452018-09-15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 B.物体的内能减小 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
10. 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C. B.抛向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
A.只具有内能
B.只具有机械能
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
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
6. 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 一块 0℃的冰全部融化成 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7. 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1、定义:
叫内能。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
互。
①
【归分纳整理分】子 间 的 作 用 力 ②
子
③
热
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运
动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
的主要因素
,影响扩散快慢
【拓展练习】
1. 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
,其原因是
.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
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
(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能越 。
,内能越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变化,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温度
, 实质是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 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2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C
B.煮饭时,米粒翻滚
.洒水时,水雾飞舞 E.
D.炒菜时,满屋飘香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 H1 N1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
度与 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 的
主要原因是(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
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2.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班级姓名组别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 散 现 象 : 。 扩 散 现 象 说 明 :⑴ 分 子 间 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 3 . 为 什 么 打 开 一 盒 香 皂 ,很 快 就 会 闻 到 香 味 ,是 什 么 跑 到 鼻 子 里 了 ?能 闻 到 香 味 的 原 因 是
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和 方式失去水分的。
现象,电冰箱
10.茶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 的 “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 到了 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速
。
。
★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 5 年后会互相渗入约 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 烧烤后,温度升 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 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 间隙,但固体、液体很 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高的缘故.
,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第 7 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
,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
有
,物体
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
0℃的冰不具有内能
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 内能一定不变
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 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
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8.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
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3
第二节 内能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
。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
结论:
液体:现象:
结论:
固体:现象:
结论: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 做 物 体 的 内 能 ; 内 能 的 单 位 :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 改 变 内 能 的 途 径 是 :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 过 改 变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 体含有的能量少 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 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 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8.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
能、
能,同时还具有
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
为零的是
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
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
;
温度降低时,内能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
,温度
;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
,
温度
.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
5
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