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大事记

合集下载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介绍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清朝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入关与清朝建立1. 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贪官污吏横行,国家无力应对外患。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随着起义的蔓延,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金入侵,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2. 崇祯帝自缢与满清入主中原:明朝灭亡后,崇祯帝选择了自缢,而满洲人代价金及其后裔建立了清朝。

满清入主中原后,开始对汉族人实行剥削与歧视,而满族则成为封建统治者。

二、康雍乾盛世1. 康熙皇帝的治理: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康熙皇帝着重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康乾政权,使清朝在其统治下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2. 雍正皇帝的改革:雍正皇帝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治理成果,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加强了官员选拔制度,改善了财政管理体制,整顿了军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使清朝的国力更加强盛。

3. 乾隆皇帝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他注重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扩大了清朝的疆域,使其达到繁荣昌盛的巅峰。

三、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改革1. 鸦片战争与国家危机:19世纪中叶,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最终导致中国的军事技术、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大幅落后于西方国家,暴露了中国内外交困的局面。

2.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家危机,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来实现国家的振兴和现代化的改革。

3. 戊戌变法与改革失败: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旨在整顿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年表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年表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年表
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进入北京,清朝建立。

1661年:康熙登基,开始清朝的高度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1683年:清朝击败了台湾的郑成功,统一了台湾岛。

1699年:《康熙字典》完成,对汉语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722年:雍正皇帝登基,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打击腐败和整顿政府。

1793年:乾隆皇帝下令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796年:乾隆皇帝去世,他的孙子嘉庆继位。

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与中国发生冲突。

1840年:英国人攻占广州,清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成为清朝的重大威胁。

1864年:满洲和汉族人民将太平天国消灭。

1875年:黄河发生严重泛滥,造成许多死亡和财产损失。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朝被迫屈服于法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被日本击败。

1898年:慈禧太后颁布《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鸦片战争到它的灭亡这段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平定三藩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议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

康熙先是通过分化三藩,招抚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孤立吴三桂致其积郁而死。

后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

同时,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得到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康熙亲政后,敏锐地察觉到三藩已经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把它列为自己必须要解决的三件大事(三藩、漕运、河务)之一。

虽然,康熙帝认识到三藩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当时财力和兵力有限,并不敢贸然行动。

康熙十二年(1673年)3月,尚可喜主动请撤藩归老辽东。

康熙立即抓住机会,答应了尚可喜的请求,并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

康熙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两位藩王的警戒,于是他们也相继请撤藩归辽东以为试探。

康熙以“撤亦反,不撤亦反”,果断下令撤藩。

11月,吴三桂发动叛乱,耿精忠、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及广西将军孙延龄先后响应,清政府军事上并无准备,一时,三藩占据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以及湖北、浙江、陕西、甘肃等部分地区。

1675年,吴三桂与清军的对抗到了顶峰。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反叛力量而孤立吴三桂。

1678年,尚之信、耿精忠及陕甘的王辅臣相继投降。

同一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开科取士。

不久吴三桂病死,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贵阳即位,改年号洪化。

清朝大事年表

清朝大事年表

清朝大事年表1644年:率领军事力量在太平天国军队破败,清朝得以建立。

1644年至1662年:康熙帝统治,实行“以政治上统一权力,经济上实行开拓政策”的政策,有效控制剥削,大力发展农业,建立了国家司法制度和宫廷制度。

1690年至1722年:雍正帝统治,外交政策由攻击性转向保守,经济上开展了整顿、调控和利用资源开发的农业政策,军事上实行“以经作兵”的军事政策,开展北山,西域,台湾,澳门,海湾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管制。

1736年至1795年:乾隆帝统治,奠定了清朝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文明,清朝鼎盛时期出现了“官章费”、“北山勒税”、“水利工程”等新的政策和新的结构,新的制度。

1796年至1820年:嘉庆帝统治,尊重职业分工,强化统计、推行官章费,设立新都,重建钱塘江河。

推行军事改革,改良帝国机构,实行招安制度,建立政治体制。

1821年至1850年:道光帝统治,改制军队,进行经济改革,改军税,实行官兵禁渔,建设温州防波堤,实行九邑赋税,发展官营工坊,推行“放火”政策。

1851年至1861年:咸丰帝统治,实行官营工坊经济,加强边疆和西北地区治理,实行“九邑赋税”政策,兴建海塘护堤,改革以鼓励招商,改善公共卫生和祖国边疆的体制和措施。

1862年至1874年:同治帝统治,实施封建社会最后的改革,创建宪法,传统院刊改为政府登记的新制度,取消满族的特权,发展公共卫生,开发铁路,出台新的洋务政策,进行道路建设,发展农业技术,实施“经交改革”。

1875年至1908年:光绪帝统治,赋税、官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维持军费、实施,开拓世界市场,推进台湾殖民,实行现代政治体制,推行宪章政体,简化封建制度,开设学校,实施抗日,大规模发展工艺、医药、机械、熏药、机器电脑等新技术,发射首个中国卫星。

1909年至1911年:宣统帝统治,颁布“民合国改国之宪”,布政、改宪、维护军事,改革工业,实行民生政策,结束殖民,完善税收体系,推行外贸等政策,加强西北边疆管治,但未能圆满结束,宣统帝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1840至1949历史重大事件列表

中国1840至1949历史重大事件列表

中国1840至1949历史重大事件列表1840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1840至1949年间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行列表,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的发展历程。

1. 鸦片战争(1839-1842年):由英国对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以及过度干涉中国内政引发,中国败北并签署《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带来了对国家主权的严重挑战。

2. 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发起的农民起义,迅速发展壮大,对清朝统治造成严重威胁。

尽管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这场起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

3.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发起的改革运动,旨在推动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派势力的抵制和敌视,变法失败,进一步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质疑。

4.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历史。

这场革命开创了中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先河,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抗议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交给日本,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实行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标志了中国现代民主运动的兴起,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6. 南京国共合作(1927年):国共两党为了对抗北洋军阀进行合作,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合作因内部矛盾而破裂,开始了长期的国共内战。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在沈阳悍然挑起事变,占领东北地区。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

8.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展开与日本侵略者的长期斗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晚清历史事件有哪些_晚清历史事件介绍

晚清历史事件有哪些_晚清历史事件介绍

晚清历史事件有哪些_晚清历史事件介绍晚清时期,小说作品涌现而谴责小说雄踞文坛,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等,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晚清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清历史事件一: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

到了十九世纪,鸦片输入额逐年增多。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

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

英国资产阶级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

由于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晚清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1840-1842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61-1895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 、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895-1900年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南互保1901-1911年清末新政1906-1911年预备立宪(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初年1905年同盟会和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1927年北洋军阀时代1915-1916年二十一条、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7 年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中国参加一战、护法运动1918年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日本独霸中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1)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19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分共(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统治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工农武装割据、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8年国民党训政、济南惨案、东北易帜、官僚资本产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4-1936年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4)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年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攘外必先安内1932年日本扶植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开始、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南京大屠杀1938年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开始、《论持久战》1940年汪伪政府建立、百团大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1941-1942年治安强化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三三制、民主选举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1943年《开罗宣言》、《中美、中英新约》1945年中共七大和《论联合政府》、日本无条件投降(5)解放战争1945-1946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6年多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开始、制宪国大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1948年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1949年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论人民民主专政》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1)列强介入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晚清时代的故事

晚清时代的故事

晚清时代的故事
晚清时代是指中国清朝末期,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充满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许多故事和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晚清时代的故事和事件:
1. 义和团运动:在晚清时代,义和团运动爆发,一群农民和武装团体抵制外国侵略者和基督教传教士。

这一事件导致了对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的袭击,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和北京的包围。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代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改革清朝政治体制、军队和教育。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一改革失败,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革命斗争。

4. 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曾经在晚清时代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反对清朝政府的压迫。

5.辛亥革命后的混乱: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军阀割据时期,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各种政治派系和冲突,反映了国家分裂和动荡。

这些故事和事件反映了晚清时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二十年庚子——道光二十二年壬寅】鸦片战争,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道光、林则徐、关天培、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道光、耆英、维多利亚女王】1851年——1855年1850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年1月11金田起义,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随后开始北伐(5月8日)【失败】、西征(6月3日)。

1854年美国与琉球政府签订开放那霸港口的条约。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破湘军,复陷武昌。

【咸丰元年辛亥——咸丰五年乙卯咸丰、曾国藩(湘军)、钦差大臣向荣琦善、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国1856年——1860年【咸丰六年丙辰——咸丰十年庚申】内】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9月太平军内乱——天京事变,三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被杀,一王(翼王石达开)远走转战(1857年5月)1858年清军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轩辗转至天京被封为干王。

1860年2月-5月李秀成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9月太平军部署西征。

【对外】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1857年12月英人攻占广州,掳两广总督叶名琛。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队至大沽口外,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26日沿白河北上至天津城郊,扬言进攻北京。

6月13日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美国则是18日,签约后英法联军撤退南下。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再度进攻大沽,于58年英法联军撤兵后接替大沽防务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指挥得当击退英法联军。

1860年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人占大连湾,法人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得窥大沽口。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14日陷塘沽,21日大沽失守,清军退至通州,24日天津沦陷。

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

21日清军败于八里桥。

9月22日咸丰帝出逃承德,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焚烧抢掠“三山五园”、北京城。

10月24日、25日清政府分别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签约后英法联军满载撤京。

11月14日中俄亦签订《北京条约》。

(时值美国人“南北内战”)1860年——1864年【咸丰十年庚申——同治三年甲子】1861年8月咸丰驾崩后爆发了“辛酉政变”,慈禧开始掌权。

同年开始了“洋务运动“。

1862年陕甘回民暴乱,随后发生了汉回之间大屠杀。

1862年5月陈玉成被叛徒出卖被捕,6月被清军处死。

1863年4月石达开被困大渡河,6月27日被凌迟于成都。

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破,22日李秀成被俘。

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

10月9日洪仁轩兵败被俘,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1月18日幼天王在南昌被凌迟处死,23日洪仁轩在南昌被杀。

1864年——1871年【同治三年甲子——同治十年辛未】1867年左宗棠奉命为钦差大臣,率军平定陕甘回乱,剿灭捻军。

1871年回人叛将白彦虎败退新疆,最后逃亡俄罗斯,陕甘回乱结束。

同年俄人侵占伊犁。

1872年——1874年【同治十一年壬申——同治十三年甲戌】1872年日人僭越,宣布琉球为日领土,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

1873年黑旗军刘永福开始在越抗法。

同年11月日藉口“牡丹社事件“遣使来华交涉,以琉球事试探清廷。

1874年5月10日人在台湾射寮登陆,以向”生番“(台湾原住民)问罪为名攻杀台湾原住民。

10月清廷与日签订《北京专约》。

【西乡从道中将为攻台总指挥,《北京专约》日方代表大久保利通】1875年——1881年【光绪元年乙亥——光绪七年辛巳】1874年法人胁迫越人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8年1月4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所有新疆地区。

1879年3月30日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移居到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

琉球国灭亡。

4月4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

同年在应李鸿章邀请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调停下,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磋商,后无果而终,琉球彻底灭亡。

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

1882年——1885年【光绪八年壬午——光绪十一年乙酉】1882年法海军司令李威利率舰队北上,攻陷越东京河内。

1883年法军进攻越都顺化,越王出降,与法签订《顺化条约》。

越人立王子阮福吴为王,遣使向清廷求援,清廷遣远征军入越。

1884年12月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引日人攻入朝鲜王宫,挟持朝鲜王,史称”甲申政变“。

清廷应邀入朝,击败日人,拦回被劫朝鲜国王。

1885年2月日人谴伊藤博文、西乡从道为使与清廷谈判,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1885年法海军在澎湖登陆,法海军中将孤拔死。

同时法军从河内进攻,在镇南关被冯子材击败。

随后清廷与法签订《越南条约》,放弃对越宗主权。

【伊藤博文,西乡从道】1888年——1890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光绪十六年庚寅】第一次英印侵藏1888年3月英人进攻隆吐山要塞,进而侵占纳荡、对邦。

1890年3月17日清廷与英印政府签订《中英藏印条约》。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政府所请,清廷谴叶志超、聂士成率淮军入朝。

6月6日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8日日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谴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并不断增兵。

6月11日朝鲜政府与东学党人达成和议。

7月23日日军突袭朝鲜王宫,挟持朝鲜王,随后解散原政府,组建亲日政府。

7月25日日人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北洋水师战舰。

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中日甲午海战正式开打。

1895年2月17日威海卫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京津危急,清廷乞和。

在美调停下,3月24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4月康有为联络在京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

同年10月兴中会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开始流亡海外。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俄国以“还辽有功”,敲诈逼迫清廷接受《中俄密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土地发生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邀前往助阵。

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7年底俄国舰队闯进旅顺港。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3月俄国人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了整个辽东半岛。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10月赵三多等人在威县蒋家庄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号,被官府镇压后失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1899年——1900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1899年10月义和拳(团)在山东兴起,各路官军镇压。

12月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严格限制义和团活动,并于次年6月开始血腥镇压团民。

1890年山东不利的义和团开始向直隶等地转移。

各路官军虽持续镇压,但直隶地区已呈现出“诛不胜诛“的局面。

5月28日列强提出派兵进京,清廷于31日被迫接受。

6月列强派兵入京,清廷亦加紧京防。

6月10日列强不顾清政府阻拦,由级别最高的英国军官西摩尔为统帅,美国军官麦卡加拉为副统帅,率军由天津向北京进发。

6月10日起在清廷默许下,义和团开始大量进京。

12日东华门外教堂起火。

14日德国公使向在沙地训练的义和团民开枪,当场打死二十多人。

此后进京的使馆卫队主动攻击义和团民,开展”猎取拳民活动“。

义和团亦开始焚烧教堂、攻击教民。

17日列强的军舰向大沽开炮,守军力战不敌,大沽失守。

20日克林德去总理衙门交涉时与神机营章京相遇,并被后者射杀。

21日清廷发上谕,向列强宣战。

7月14日天津陷落。

8月15日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出逃,次日北京陷落。

在这次灾难中,普遍发生针对外国人甚至中国基督教民的大规模屠杀事件,主要是直隶、山西、内蒙、东北等省。

9月八国联军增至十万,在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的统帅下,向保定、山西、张家口和山海关进犯,所到之处,大规模屠杀、抢劫、强奸妇女,并再次劫掠焚烧圆明园。

10月革命党人在获得日人承诺支持后发动“惠州起义”,不久日本政局变化不予支持,革命军失败。

12月列强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24日清廷被迫同意。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正月,惩治义和团罪首,端亲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发配新疆。

庄亲王载勋、右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等人自尽。

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等人处斩。

四月,醇亲王载沣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谢罪,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清廷此后亦开始“新政”。

8月俄国人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营口,9月攻占吉林省城吉林。

9月7日清廷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随后列强开始撤军。

10月俄国人占领沈阳,6日其南北两路会师,东北全境沦陷。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在列强反对下,俄沙皇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同意撤兵,一年半撤完。

1903年——1905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3年8月俄国人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随后又攻占奉天。

10月英人再度侵藏,次年8月攻陷拉萨,十三世达赖哪嘛出逃至外蒙库伦。

1904年2月8日日本在我东北对俄不宣而战,日俄战争(争夺东三省)从此爆发。

2月12日清廷宣布“局外中立”,划热河以东为日俄交战区。

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

俄在与日的大战中失败,1905年9月5日俄与日签订合约,将在华所得全部交给日本。

同是9月慈禧太后颁布试行宪政的谕旨。

10月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1911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宣统三年辛亥】1908年8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行“宪政”。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瀛台,15日慈禧崩,溥仪继位。

1911年4月27日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廷裁撤军机处,组成新内阁。

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保路运动开始。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日占领武昌全部并发布全国通电。

1912年【宣统三年辛亥(此时尚未到夏历新年)/民国1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名国成立。

2月12日清廷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