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膳食要求

合集下载

低气压环境与膳食营养

低气压环境与膳食营养

第 1 页 共 5 页 行业资料:________ 低气压环境与膳食营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 2 页 共 5 页

低气压环境与膳食营养 低气压环境与膳食营养 低气压环境主要是指高原和高空环境。低气压环境空气中氧分压比常压环境低,因此肺泡气中氧分压相应下降,肺泡与血液中氧分压差下降,这又造成血液与组织中氧的压力差降低,使组织供氧不足而发生缺氧。突然的严重缺氧可导致昏迷,轻者可出现高山适应不全或高山病。缺氧也使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胆汁及肠液的分泌量减少。初次进入3200米高原者,空腹胃液量及胃液中游离盐酸含量都比当地人低。 早在19xx年就有人提出,高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消除缺氧引起的症状。在模拟3350米高度摄取水果、糖果等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摄取肉、鸡、蛋、干酪和干果等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比较,摄取高碳水化合物者呼吸气体交换量、动脉中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都较高。在飞行前吃高碳水化合物者,可以飞达相当于4572~5182米的高度,而飞行前若吃高蛋白或高脂肪膳食者或不进餐,就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高原环境比较寒冷,因此要供给充足的热量。供给热量中蛋白质来源应占12%,碳水化合物应占60%以上;或每天供给的碳水化合物量不低于320克。还有人主张在高原缺氧环境中每人每日至少应食用75克蔗糖。由于在缺氧条件下造血活性增加,因此还应增加铁的供给量。 在发生急、慢性高山病时,需采用综合疗法,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这样可以减轻急、慢性高山病的症状及急性高山病所引起的体力下降。补给多种维生素是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尤其要补充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抗坏血酸及维生素P。由于消化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供给容易消化的食物。 第 3 页 共 5 页

低水头水电厂机组冷却水净化方法 青溪水电厂是1座4×36MW的低水头径流式电厂。这种型式的电厂来多少水用多少水,不能蓄水,低水头大流量的特性,对发电机组的冷却用水带来了一些困难。由于现在工业发展快,河道水质受到白色污染,河面飘浮着大量的泡沫、各种塑料器具,以及山上冲刷下来的树枝烂木等,再加机组进水口拦污栅水落差近4m,滤水器经常堵塞,使机组冷却水量不足,水压下降,经常导致机组轴承温度过高而跳闸的事故。 1原因分析 (1)机组进水口拦污栅前没有拦污装置是造成事故的第1关; (2)机组涡壳取水口防污罩不合理是造成事故的第2关; (3)滤水器设计不理想是造成事故的第3关; (4)机组冷却水下游排水口没有防污罩是造成事故的第4关。 2改进措施 (1)进水口拦污栅前面装设了1条200多米的拦污栅,浮在水面的杂物大部分可被挡去,通常可挡去90%的杂物,但还有半沉半浮的一些杂物无法拦去而被吸到拦污栅上,这些杂物只有用清污机来处理。如果洪水来得大,污物从拦污栅下冲进很多,唯一方法就是机组全停,让吸在拦污栅的污物自动浮起,然后用船将其捞出拦污栅外的泄洪闸。 (2)利用机组大修对每台机组重新安装了1个面积大网孔小的拦污栅,有效地挡去第2关杂物。 第 4 页 共 5 页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职业健康培训资料:职业性高原病

职业健康培训资料:职业性高原病

职业性高原病高原一般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三千米以上地域,高原空气稀薄,初次进入可能会产生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眠、心跳加快等一系列反应。

严重者甚至会患高原病,对高原低氧环境不能适应而发生的疾病称高原病。

职业性高原病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导致的高原病。

相关职业人群主要有因高原经济开发、国防建设而由平原进入高原的各类工作人员、边防站、以及科学考察探险人员等。

职业性高原病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

一、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是近期进抵高海拔地区,因严重低气压性缺氧,发生以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包括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

1.高原脑水肿急速进入高原,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发病,少数人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发病。

主要是因为急性的脑缺血和缺氧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剧烈、恶心呕吐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的症状,随着水肿的逐渐加重,可以导致出现意识昏迷,不及时救治是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重度的水肿会压迫脑干导致出现脑疝,表现为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2.高原肺水肿近期抵达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中央性发绀,肺部湿性啰音等。

二、慢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应根据从业人员在海拔2500m以上地区工作,因长期低气压性缺氧,发生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等符合“高原转低条件”的表现,转至低海拔地区一年后,仍未恢复,慢性高原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

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发病,病程呈慢性经过。

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发绀、眼结合膜充血、皮肤紫红等多血症病状。

2.高原心脏病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发病。

主要为乏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或分裂。

重症者出现尿少、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

三、劳动者初入高原地区工作应该注意什么?1.进入高原之前,要进行上岗前职业体检,体检结果如果为职业禁忌证,就不适宜到高原地区工作。

高原病

高原病
期生存。
高原环境特点
高原海拔高,大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较低。而氧气对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都是必要的,对 人类尤其重要,在高原,人体缺氧是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对于平原地区,高原的气温普遍较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
0.6摄氏度。寒冷可以促进人体产生热量,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加重了人体缺氧的情况。寒
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尽量摄取优质的蛋白 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中以蛋类(鸡、
鸭、鹅、鹌鹑蛋)、瘦肉(猪、羊、牛、家禽肉 等)、乳类(人、羊、牛乳)、鱼类(淡水、海 水)、虾(淡水、海水)等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 中以黄豆、蚕豆、花生、核桃、瓜籽含量较多,米、 麦中也有少量的蛋白质。
三、什么是高原病?
高原病是人体不能适应高原环境而引发的疾病,
发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高原病可分为
5、
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通常发生于海拔3000m以上。可分为以 下几种类型,但彼此又可互相交叉、并存。(1)急性 高原反应:很常见。未适应者在一天内登上海拔 2500~3000m以上地区后6~72小时即可发生。表现为 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 乏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过量饮酒时相同。有些病 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一般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 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人可发展成高原 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2)高原肺水肿:是最 常见且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2~4 天内发生,世居者短期到海拔较低地区,再回原地也 可发病。
3.如何预防急性高原病?
◆进入高原避免速度过快,最好采用“步步 高”的逐渐登高方式;
◆进入高原后3-7天不宜做过多的活动,多休 息。

高原下来注意什么

高原下来注意什么

高原下来注意什么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海拔的升高,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气温低,气压低,紫外线强等特点,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原下来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特有的生理现象,是由于海拔的升高导致氧含量减少,从而造成人体各器官氧供应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因此,在高原下来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导致人体易受寒冷刺激。

因此,在高原下来时,要注意增加衣物的层数,做好保暖工作。

特别是在早晚时间,更应该加强保暖措施,以免受凉引发感冒、咳嗽等病症。

另外,高原地区日照强度较高,紫外线辐射强,容易引发皮肤病。

因此,下来时要加强对皮肤的防护。

可以使用防晒霜、戴帽子、遮阳伞等手段来避免阳光直接暴晒。

此外,高原地区空气干燥,易导致皮肤干燥,出现脱皮、瘙痒等情况,所以在日常护肤中要增加水分补充,注意保持皮肤湿润。

同时,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呼吸频率加快,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负担。

因此,在高原下来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刚下来时,要休息充分,逐渐适应海拔降低的环境,减少过度劳累对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另外,高原地区水分蒸发快,容易导致脱水。

在高原下来时,要注意饮水,补充人体所缺失的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建议每天饮用适量的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适量补充盐分,以提高体液含盐量,防止脱水。

此外,高原地区饮食单一,缺乏一些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因此,在下来后,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膳食的多样性,保证各种营养的摄入。

可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最后,高原地区多数是山区、草原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相对简陋,卫生状况相对较差。

因此,在高原下来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的新鲜与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变质等对身体不利的食物。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 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 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 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 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 度以上,或者虽在38 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 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 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高原环境下的运动员的营养

高原环境下的运动员的营养

高原环境下的运动员的营养作者:王晓波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2期摘要为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近年来高原训练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原缺氧对机体各系统和营养素代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运动员能量消耗增加,更应注意运动员营养的全面、科学。

高糖低脂膳食,摄入适量蛋白质和抗氧化物,同时可以考虑特殊营养物质的摄入。

关键词高原训练高原环境运动员营养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如空气稀薄、气压低,氧含量少等,在这种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训练,可改善运动员机体氧的摄取、携带和释放能力,可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和抗乳酸能力,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

这种训练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同,越来越受重视。

高原环境下运动员的营养对其训练效果至关重要。

1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的影响运动员初进高原后,对高原的缺氧会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代偿和适应性反应,以提高射氧和用氧能力。

如果不能适应,可出现缺氧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或高原病。

高原缺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出现相应的行为改变;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加深;心血管系统初进高原的变化是心率加快,随着高原复习,心率逐渐降低;消化系统也出现变化,消化功能下降,食物摄入减少,摄入的营养素不足;初入高原,运动员的体重普遍下降;在高原缺氧环境,运动员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都有相应的变化。

2高原环境对运动员营养素代谢的影响进入高原初期,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分解增强,合成减弱,氮排除增加,加上食欲不振和食物吸收利用率下降,造成摄入和吸收的蛋白质减少,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氮平衡,血中必需氨基酸或非必需氨基酸下降。

复习过程中,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代谢逐渐增强,一些与有氧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增加。

高原缺氧加速脂肪动员,脂肪合成速度低于脂肪分解速度,造成体脂减少,血脂浓度增高。

随着机体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脂肪酸利用下降而葡萄糖利用增加。

什么是高海拔什么是高原反应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

什么是高海拔什么是高原反应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

什么是高海拔什么是高原反应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有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呢。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