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日本
日本和服文化论文

日本传统文化-—浅谈和服的演变和发展前言世界因文明而产生,而人类是由文化塑造出来的,在这学习日语的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不少关于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性,同时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情和现象。
人类文化的生态群落是丰富多彩的,孕育了风韵多姿的民族文化。
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创造了不同的世界文化,随之也成为了一种确认民族身份的象征。
然而,日本和服正是作为了日本民族的象征,从和服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文化.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日本和服的演变和发展,并在这种变化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清楚的了解日本传文化.一、先天的因素造就了如今的日本(一)地理位置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
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
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达1500多次。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二)自然环境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火山和地震带比较多,由于多次的火山喷发和连续不断的地震,将原本那座平静的小岛变的支离破碎。
在这同时,日本的许多奇观美景也由此而诞生.四面环海,海岸线所及之处都有着不得不令人惊叹的绝佳美景。
日本的自然景观是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
关于日本文化的作文

关于日本文化的作文英文回答:Japanese culture is a fascinating and complex tapestry of traditions, customs, and values that have evolved over centuries. It is a unique blend of ancient rituals and modern innovations, creating a society that is both deeply rooted in history and forward-looking. 。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Japanese culture is its emphasis on politeness and respect. The Japanese language has a rich vocabulary of honorifics and polite phrases, and people are expected to behave respectfully towards others, regardless of their social status. This extends to everyday interactions, where bowing is a common way of greeting and showing respect.Another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Japanese culture is its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The Japanese people place great importance on their families and social groups, andthey often prioritize the needs of the collective over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This sense of community is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of Japanese life, from the traditional extended family system to the modern-day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s.Japanese culture is also renowned for its rich artistic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producing exquisite works of art, including paintings, sculptures, ceramics, and textiles. Japanese literature is also highly regarded, with authors such as Haruki Murakami and Yasunari Kawabata gaining international acclaim.In recent decades, Japan has also become a major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house. The country is home to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corporations, and it h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rastructure and skilled workforce. This economic success has allowed Japan to invest heavily in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other social programs, creating a high standard of living for its citizens.中文回答:日本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悠久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教育论文:日本的教育文化

日本的教育文化一、日本文化的总体特色日本属于岛国文化,地域狭长,面积较小,周围环山环海,日本是一个开放性的民族,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长期保持着紧密的经济来往与贸易合作。
所以形成了兼容并蓄,矜持开放的二元论思想。
总体而言日本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哀物,风雅与幽玄的特色。
日本的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发室历史上有名的。
由于地小物稀少,所以日本人生来就带有很强的宿命感,认为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一些事情,人要么勇敢面对,要么就在无声无息中隐去。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很坚定勇敢地面对生活,励志用勤奋去改变命运。
所以总体呈现哀物的民族性格,这里的哀物绝对不是消极的哀伤悲秋,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忧患意识。
风雅指的是人本人的生活文化异常丰富,日本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艺术的雅致风韵与樱花的浪漫飘逸形成了日本人追求浪漫与高雅生活情绪的意识倾向。
幽玄指的是日本文化中的神秘古朴的宗教色彩和宗教内涵。
日本的宗教属于多宗教的融合,日本一直以来有神道教和外开宗教佛教的共存。
最后发展为两者的互相融合。
强烈的宿命论与轮回转世说,使得日本人很看重眼前的东西,他们目标明确,极力争取,用坚韧的品质与持之以恒的意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日本的古风漫画、卡通无语、神话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幽玄的特点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如本人的感性色彩是哀物的,对于艺术文化生活的追求是极其风雅的,对于宗教侮文化与生活色彩的描绘是神秘的,幽玄的。
这就让我们想到了日本大和名族的多因素文化特色,自身的尚武文化加上外来的民族文化让日本的文化内秀而包容。
二、日本对入职教师的总体要求日本很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新教师的入职很大的一个环节就是严格的考核制度。
日本的新教??入职需要进行入职前的研修,一个是校外的研修,包括参观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参观教育设施,参加其它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实践性活动。
另外一个是校内研修,校内研修主要负责人为校长学校主任联合的责任制度,由校长或者教务主任牵头,制定新任教师的研究计划于研修人物,再在本校选择其他正式入职的教师为期辅导协助其按时完成研修任务,保证其合格任职。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滋养了日本文化,在日语结构中溶入了大量中国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语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语文化论文篇1浅探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前言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论文之日本文化————日本温泉文化的形成

论文之日本文化————日本温泉文化的形成一.日本的温泉旅游❖日本是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温泉王国”之一;也有了“风吕民族”的称誉。
❖对日本人来说,冬天去泡温泉等于是去旅行的意思。
据日本温泉协会2001年的调查统计表明,当年共有1.37亿人次享受过温泉,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国民❖❖❖❖古代主要是皇室、贵族、官宦,以及具有特殊身份与地位的人如僧侣在享用,只是到了近几百年来,才逐渐平民化。
发展至今,日本温泉遍布,人人都可享用。
日本温泉也成为旅游的重点项目,境外游客到日本,泡温泉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行程了。
一、史前时期,温泉主要作沐浴和生活所用;二、奈良时代(710~794年)—平安时代(794~1192年),温泉洗浴成为佛教活动;三、进入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以后,民间的浴场慢慢地成为一种具有游兴意味的场所;●●三、进入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以后,民间的浴场慢慢地成为一种具有游兴意味的场所。
●洗浴由佛教活动向娱乐、卫生方向发展●都市中公共浴室的兴起●战国武将与士兵的“秘汤”四、平民温泉旅游始于江户时代(1603~1867),在明治时代(1868-1911)得到加强●江户时代医学还不是十分发达,温泉的医疗效果备受重视,从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汤治”(温泉理疗)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流传;都市中的公共浴室●●20世纪五、●●●随着旅游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兴建主题博物馆,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利用区内各种组织(旅馆协作、旅游协会)统一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并结合各种农业观光资源进行温泉地的再开发。
温泉旅游在现代生活中定型,成为大众化休闲娱乐项目。
温泉的医疗效果1.日本的温泉很多都是因为医疗效果显着才名扬天下的,如:✓草津温泉——别名“药出汤”✓明眼护目的明眼汤——佐渡温泉✓驻颜养容的美人魔法汤——月冈泉❖❖➢➢➢在这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传统在许多人的眼中,就是前人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任意享受的财富。
➢也许,从这些温泉世家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传统对于继承者来说,也是一种责任……吴万坤流体1003。
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论文

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论文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对日本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尤其是日本的经济,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都是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首先日本虽是个小国,但是日本的经济却是十分发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起飞开始至今,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日本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前为高增长阶段,1974年至1990年为较高增长阶段,其后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阶段。
这三个阶段,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缺陷。
他们对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科研投入少,因而缺少技术储备。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托的是国内市场。
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内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有绝对高的比重,即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经济发展速度。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它在经济发展中实行出口战略。
尽管日本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技术,形成了高速发展的产业,但像日本这样大的经济体只能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而不能长期靠出口战略维持经济高增长。
日本的科技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日本在战后科技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外情况,采取了许多鼓励科技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并由此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原有的“能量”;第二,建立健全的、强有力的全国性学术领导机构;第三,广泛建立科研机构,网罗科技人才;第四,为发展科学技术而大力投资;第五,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第六,着力于国产化。
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源缺乏的岛国,其自身的条件有着严重的缺陷,因此,资源贫乏的“致命缺陷”从客观上迫使日本走发展科技的道路。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毕业论文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通过两年的日语学习,对日本的一些传统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尤其是对日本的茶道文化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平时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日本茶道和收集了很多与日本茶道有关的资料。
因此,此次毕业论文选择了日本茶道文化为主题。
虽然仅仅是茶道,但是其中包含了礼仪、礼节直到思想、哲学。
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特色是烹调饮用一种粉木的绿茶,以品茶为手段进行社交,同时陶冶自己的性情。
品茶时,尊客人以清香可口的名茶,待客人以优雅高尚、训练有素的礼仪,通过这种文雅独特的社交,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这正是茶道所追求的。
文中将会从日本茶道的源头、发展、主要流派和精神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主要通过课外阅读和网上搜索来收集资料。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对日本茶道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字:茶道茶道流派茶道程式中国人平民化一、日本茶道的起源及其发展(一)日本茶道的源头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说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到了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
他于公元一二一一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日本茶道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二)日本茶道的发展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
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
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
继村田珠光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大茶人就是步野绍鸥(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
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
日语小论文-日本文化の特徴

日本文化の特徴私たちはすでに、クリスチャンになるために自分の文化を放棄して、外国の文化を受け入れる必要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を学びました。
ではその原則を日本の実情に適応すると、どう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しょうか。
これは単純な問題ではありません。
実際、日本文化の全てを悪と断定して放棄してしまうほうが、単純な作業です。
しかし、それでは宣教は失敗に帰してしまいます。
ひとくちで日本文化といっても、大変複雑で奥深いものですから、とても学びつくせ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ここではきわめて特徴的で、福音宣教に直接かかわりがある、二つの面を取り上げてみます。
ただし、これが特徴的だというのは、他の国にそのようなものがないというのではなく、むしろ他のアジアなどの国々と非常に類似していながら、日本的な特徴を作り上げ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1.偶像文化日本文化に顕著な特徴に、複雑な偶像文化が挙げられます。
偶像文化それ自体は、どこにでも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が、やはり日本的な特徴を備えています。
日本の宗教は基本的には、神道・仏教・儒教の3つのシンクレティズムです。
このシンクレティズムが、「キリスト教的」欧米の学者から見ると不思議らしいのですが、別に珍しいことではなく、複数の宗教がぶつかっているところでは、どこでも大なり小なり起こっていることに過ぎません。
ただ、このシンクレティズムの様相が、非常に日本的な特徴を持っているのです。
日本人の生活を見ると、不信仰、無神論を標榜している人々の生活でさえ、深い宗教的感覚を持ち、宗教的習慣、行事を認容し、それに関わり、影響されています。
たとえ、個人としては宗教を否定していたとしても、社会の中で宗教の存在価値は喜んで認め、そのために働いたりさえします。
宗教的なものから全く身を引いては、日本で生活していく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2.共同体文化日本人の生活は、個人の生活ではなく、共同体の一員としての生活です。
どこの民族、どこの国家にも共同体意識は存在しま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文化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
学都想选。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
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
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
的一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诚然大部
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
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
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
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
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
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
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
讨厌却是未曾改变。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
本的看法有所改观。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 日本战国
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
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处
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严格说
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
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
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
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今川义元、北条
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斋藤道三、松
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 、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
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
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
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
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
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日
本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何其相似。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无义战”,但日本的战国时期
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就是“下克上”三个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都充斥着重臣杀
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以织田信长来说,他从西方购买了火枪的武器,可见日本
当时的割据势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虽然忙于国内战争,但并未一味排外,
反而懂得引进先进事物,虽然这些是为了征战。但是我们也不能磨灭他的历史眼
光。说到日本战国,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视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
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了。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
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
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
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
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的“武
士道”是以为了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
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
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
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封建迷信;
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
士道注重共性,与注重个性的欧洲骑士相异。但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骑士的游
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并非是爱国精神。他们
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
其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因此在日本战国
中可以看得到,各个地方的国人们都抱成一个集团来对外,其中当然也充斥着勾
心斗角和背叛。武士道的精髓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忠。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勇”要求
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仁”使武士不至
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礼”不仅仅
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
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名”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
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
和坚忍的品行。“忠”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
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二. 从动漫看日本
坦言之,我对日本很大的兴趣来自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日本动漫自1917
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开始盛行至今。日本动漫凭着剧
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在全球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自成一个
体系。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
熟期、1990至今细化期。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漫画家和动画制作者,如手冢
治虫,鸟山明,富坚义博,宫崎骏,高桥留美子,藤子 F 不二雄,井上雄彦,车
田正美,庵野秀明,贞本义行等都是广大宅男们仰慕的大神。作为一名动漫爱好
者,我不得不承认日本动漫要比国产动画好很多。首先是剧情上,日本动漫有很
多的分类,剧情多样化,而且不幼稚,迎合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欣
赏水平和领悟力。而且有很多动漫对人生和人性都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以日本动
漫三次高潮里的EVA为例。《新世纪福音战士》最开始是典型的机器人动画(实
际上不是的),故事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随着情节推移,故事逐渐变
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叙述,在结局数话更将此特点发挥到淋漓尽
致。《新世纪福音战士》革命性的强烈意识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
使得它在日本掀起被称为“社会现象”程度的巨大回响与冲击,并成为日本动画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许多动漫爱好者常视其为日本历史中最伟大的动画之一。在这
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而且个个都十分的鲜活饱满。人性的各种不同
的特性和弱点都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得到了体现。如男主角在因为害怕被别人伤
害,而总是试图逃避的同时又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不能逃避。日本动漫中我最感到
有趣的是它敢于挑战人们一般的价值观。在日本很大动漫乃至其他的影视作品
中,善与恶的界线并没有那么径渭分明。这与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里没有善恶标
准,只有杀戮和尽忠的思想是相当契合的。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民族的那种矛盾
的性格,善变的伦理观。
三.所谓的日本人的重口味
日本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常常被国人认为重口味,的确有点是纯粹的恶
心人,但是有的却是十分深刻的。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重口味,是因为作品
中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身上就能找得到,而且还不是少数。但是这些思想一般都是
不好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所以我们不愿承认它们,不愿正视它们,因为这不下于
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但是日本人却能把它们做出了,这看似是一种近似自残的
行为体现出了日本人对人性的深刻见解和执着追求。例如日本的恐怖片一直都是
位于世界前列的,而且都是那种全方位的,从剧情,环境,音效等个个方面来吓
人。能达到效果就是因为导演知道观众们的内心畏惧着什么,什么地方是内心壁
垒的薄弱之处。在其他题材的作品之中也充斥着人性中突出的东西如爱,恨,性,
怒,哀,反抗,屈服等等。有人说日本的影视作品很极端,但是我觉得这正是它
有趣的地方,只突出一点,通过详细的刻画来把这种品质渲染的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所了解到的一些日本的一些文化、习
俗,它们对于我来说,既新奇有趣,又从某个角度诉说着日本这个国家的点点滴
滴。在这块多灾多难的狭小国土上崛起的大和民族,有着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
探索、去发掘。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要“求同存异”中日文化虽然有异,但正是这
份异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对于日本文化要辩证的看待,不可盲目推崇
也不可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为我所用。通过日本文化史的
学习,我改变了不少以往对日本的错误认识,也经老师的引导从更全面的角度审
视中日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文化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我也认识到要全面的看待一
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这样才能追赶上并超越,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很有
用。
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