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石方爆破无限分段起爆网络技术

合集下载

35起爆方案与起爆网络 拍摄用

35起爆方案与起爆网络   拍摄用

逐孔起爆
毫秒级分组
特点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以形成新自由面
破碎程度
每米孔间延期时间,ms 3-8ms/m 破碎程度每米排间延期时间,ms
8-16
ms/m
定义
定义
直线掏槽起爆
掘沟
特点
缺点
间隔孔起爆
逐孔起爆空间上相邻的炮孔单独起爆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自由面 避免跳段
同段药量小
爆堆移动方向
起爆器的连接及起爆
BLASTER
>Testing...
>Calibrating >Programming... KEY
FIRE FIRE
READY TO FIRE
>PRESS BOTH FIRE BUTTONS TO START BLAST SEQUENCE >REMOVE KEY TO SHUT
DOWN BLASTER
LOGGER LOGGER LOGGER LOGGER LOGGER LOGGER LOGGER LOGGER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Blasting Mode
火雷管起爆×
导爆管雷管起爆√
数码(电子)雷管起爆√。

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

3) 混联网路 )
又叫混合联电爆网路.是由串联和并联组合起来 又叫混合联电爆网路. 的一种网路.通常采用串并联,并串联. 的一种网路.通常采用串并联,并串联.
电源 电源
串并联网路
并串联网路
和静硐室爆破并串并 复式起爆网路示意图

电源
和静金特钢铁厂硐室爆破 和静金特钢铁硐室爆破有新疆山川工 程爆破公司于2008年7月实施的,共掘 月实施的, 程爆破公司于 年 月实施的 进室17个 装药70吨 进室 个,装药 吨.采用电力起爆 网路,每个硐室设置毫秒延期电雷管4 网路,每个硐室设置毫秒延期电雷管 两发并联后再与其它药室串联, 发,两发并联后再与其它药室串联, 组成两套并串联起爆网路.起爆后, 组成两套并串联起爆网路.起爆后, 药室装药全部爆炸,爆破效果良好, 药室装药全部爆炸,爆破效果良好, 证明了,此次爆破网路设计是合理的. 证明了,此次爆破网路设计是合理的.
不同爆破工程起爆方式的选择 1深孔爆破的起爆网路选择 深孔爆破的起爆网路选择 深孔爆破可以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和导爆管 起爆网路,导爆索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导爆索起爆网路. 但导爆索起爆网路成本较高,在工程中多 但导爆索起爆网路成本较高, 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和导爆管起爆网路.而 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和导爆管起爆网路. 导爆管起爆网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 导爆管起爆网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 是最佳的选择. 是最佳的选择.无论采用电力起爆网路还 是导爆管起爆网路, 是导爆管起爆网路,一般应在每个炮孔中 装两发雷管,以提高起爆网路的可靠性, 装两发雷管,以提高起爆网路的可靠性, 减少产生盲炮的机率. 减少产生盲炮的机率.
起爆网路
起爆网的设计与敷设是爆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 环节.如果不正确对待,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会 造成事故,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做 作业,我也发现爆破网路的设计和联接也是我们在座的 学员的一个弱项,(作业情况)是我们以后需要努力的 方向. 2007年吐鲁番一个矿山进行硐室爆破,就因网路设计问 题,一个硐室出现拒爆,一个星期才处理完毕. 2006年6月6日16时,在三峡工程进行三期围堰爆破, 这次爆破,使用的是花巨资从国外引进的数码雷管起爆 系统,数码雷管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起爆器材,它以 电子芯片代替传统延期雷管的延期药实现延时,具有分 段多,延时精确的特点,每枚雷管的价格高达800元人 民币.起爆系统的延时编程,起爆操作均有国外的厂家 技术人员负责.但还是因操作失误造成一个堰块中的42 发雷管拒爆.

路基石方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和方法

路基石方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和方法

路基石方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和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事业飞速发展,爆破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范围愈发广泛。

对爆破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总结,研究安全保证措施,创新出更加安全、合理、经济的爆破方法,可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事业持续发展。

基于此,开展路基石方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路基石方;边坡开挖;爆破技术;爆破方法引言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中,当遇到基岩路基与结构物基础开挖(如边沟、截水沟、桥墩、桥台、涵洞、挡土墙基础)、隧道掘进等,均离不开爆破技术。

同时,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必须确保基岩石方爆破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公路工程爆破,不仅需要完成岩体的“破碎与抛坍”,而且还要实现“成型与保护”,即通过精细的控制爆破技术,按照设计要求形成路堑或隧道开挖轮廓,实现岩体破碎且块度均匀,同时在爆破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开挖边界外的岩体不受损坏、周边环境不受影响等。

1问题的提出光面和预裂爆破方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进行周边开挖爆破的一种先进可靠和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根据笔者近些年来在铁路和公路路堑开挖工程中的实践认为,由于施工建设单位往往采用规范中推荐的建立在纯爆破技术观点上的光面爆破方法和设计参数进行路堑边坡开挖,未能考虑路堑边坡开挖的特点和具体条件下施工质量的不同要求,一味追求边坡开挖高质量,致使施工成本成倍增长,生产效率迅速下降,从而严重阻碍了该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推广应用。

我们知道,路堑开挖具有线长、点多、方量分散等特点,所以其单位挖方量中包含的边坡比矿山、建筑等露天开挖作业高得多,如果完全借用它们提出的布孔方法、施工工艺和爆破参数进行路堑边坡开挖,必定大大增加工程的钻孔数量,同时对钻孔质量、装药结构、施工机具和火工器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路堑开挖作业时间和费用也大大增加。

目前施工规范中推荐的光面爆破方法和设计参数均是从纯爆破技术观点出发建立的,以能够达到理想施工质量为依据,刻意追求坡面的光滑度和半孔率,没有考虑路堑边坡开挖的特点和具体条件下施工质量分级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浅谈道路土石方控制爆破施工

浅谈道路土石方控制爆破施工

浅谈道路土石方控制爆破施工摘要:土石方爆破管理是道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爆破管理重点在于爆破方案的设计,以施工工程为例,通过合理的设计爆破方案,严格施工,精细管理。

本文介绍了在特殊环境下爆破方案中特殊保护措施选择的重要性,针对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难点,探讨了爆破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中的重点思路,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道路;环境;爆破施工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新铁路第二双线DK1751+571.5~DK1751+654,长度82.5,工点为大风易发区,磨蚀环境为M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44cm,无地下水,紧邻312国道,距原地面平均高度约45m,需要爆破土石方约9.8万m3,为防止影响到国道的行车,确保爆破施工安全,将微振动控制爆破应用于本工程中。

编制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2)地形地貌DK1751+571.5~DK1751+654段道路基线紧邻312国道,位于山南坡低、中山区,地形起伏,地势大致由北向南缓倾斜,地表为低山,缓丘,植被不易生长。

(3)地层岩性工点范围内地层炭系中统凝灰质粉砂岩,出露与地表低山、缓丘。

灰褐色、灰黑色,有些部分为褐红色,粉砂质结构,硅质胶结、铁质,中厚至厚层状的构造,地层岩质性脆,较硬,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风化层为3~5m,强风化至弱风化。

(4)周围建筑及环境待爆山体位于312国道右侧,爆破区与国道之间距离约30~40m。

总体方案设计(1)总体爆破思路爆破思路:台阶法爆破,台阶高度需在3m左右,纵向长度5m,随挖随防护;边坡孔采用预裂爆破,避免爆破飞石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线路左侧设隔墙,隔墙靠山体一侧采用加强松动爆破,靠近临空面一侧采用弱松动爆破,且隔墙底部高出主爆孔50cm;主爆孔采用松动爆破,并用孔内外毫秒导爆管雷管控制最大齐爆药量。

浅谈数码电子雷管在工程爆破中的推广应用董占忠

浅谈数码电子雷管在工程爆破中的推广应用董占忠

浅谈数码电子雷管在工程爆破中的推广应用董占忠发布时间:2023-07-29T04:51:27.54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8期作者:董占忠[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土石方工程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土石方爆破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很多土石方爆破工程而言,往往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对此,需要有效应用数码电子雷管,这样能够呈现出巨大的作用和良好的爆破效果,进而为土石方爆破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保障。

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复杂环境下数码电子雷管在土石方爆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土石方爆破工程呈现出应有的价值提供一定参考。

身份证号:14010319751004XXXX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土石方工程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土石方爆破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很多土石方爆破工程而言,往往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对此,需要有效应用数码电子雷管,这样能够呈现出巨大的作用和良好的爆破效果,进而为土石方爆破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保障。

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复杂环境下数码电子雷管在土石方爆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土石方爆破工程呈现出应有的价值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复杂环境;数码电子雷管;土石方爆破工程;应用策略;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爆破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种类型的先进技术,其中数码电子雷管就是典型代表,通过这种新型爆破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为相关爆破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特别是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土石方爆破工程而言,有效通过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爆破的质量和效率,为土石方爆破工程体现良好的效能、有效减少工程成本奠定基础。

1数码电子雷管的概念以及功能数码电子雷管也叫做电子雷管或者数码雷管,主要指的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效通过电子控制模块对于整体的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新型爆破方式。

BP-007土石方爆破导爆管起爆网路联接作业指导书

BP-007土石方爆破导爆管起爆网路联接作业指导书

土石方爆破导爆管起爆网路联接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规范土石方爆破作业导爆管起爆网路联接过程的安全标准化,有效防止网路联接过程中爆破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特制定本作业标准。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土石方项目的露天爆破导爆管起爆网路联接作业。

3术语定义3.1 导爆管雷管起爆法利用导爆管传递爆轰波引爆雷管,进而直接或通过导爆索起爆法起爆工业炸药,属非电起爆法。

3.2 导爆管起爆网路主要由激发起爆部分和网路部分两部分组成。

网路部分通过各种联接装置将装入群药包的导爆管雷管联接起来组成网路,激发起爆部分则通过对该网路的激发起爆来保证网路内的每一发导爆管雷管安全准爆。

3.3 导爆管雷管由火雷管和导爆管组合而成。

导爆管是利用导爆管产生的爆燃冲击能引爆火雷管的爆破器材。

3.4 导爆管捆联法导爆管起爆网路中最基本的一种联接方法。

将炮孔内引出的导爆管分成若干束(单孔起爆时为 1 到 2 发),分别捆扎在一发(或多发)导爆管传爆雷管上,将这些导爆管传爆雷管(或与另外一些孔内引出的导爆管)再集束捆扎在上一级传爆雷管上,- 1 -直至用一发或一组起爆雷管激发既可以将整个网路起爆。

3.5 导爆管闭合网路联接法闭合网路与导爆管捆联网路不同,它的联接元件是四通接头和导爆管,联接以插接为主。

通过联接技巧,把导爆管雷管联接成网格状多通道的起爆网路,可以确保网路传爆的可靠性,因此也可以叫做网格式闭合网路。

4职责4.1 爆破员的职责4.1.1 负责爆破器材的现场检测4.1.2负责爆破现场的连线作业工作5作业流程图准备阶段爆破器材现场检测导爆施管施捆联施网施路联施接施作业阶段导爆管起爆网路施施施施施施施工基本要求导爆施管施闭合施网施路联施接施收尾阶段网路检查6作业标准6.1 爆破器材现场检测6.1.1外观检查时雷管管体不应变形、破损、锈蚀;导爆管管内无断药,无异物或堵塞,无折伤、油污和穿孔,端头封口良好;电线无锈痕,绝缘层无划伤、开绽。

渠道石方爆破起爆网路设计

渠道石方爆破起爆网路设计

() 1
=:==

2. . 3. . 5 0 T ’ ’ ’ 。 ‘ ‘ ‘ 2 Βιβλιοθήκη 气 …1 0
三 f I
I I
I I {

式 中 : 为 微 差 间 隔 时 间 ,l; t I C为 岩 石 纵 波 速 度 , l s m s松 软 砂 岩 取 42 0 m/ ; /, 7 sp为 岩石 密 度 , g m , k/
可行。

魁 S2
网路 设 计 孔 外 总延 时 小 于 孔 内第 1段 雷 管 延
矗 £ 3
时 , 为 了安 全考 虑 , 计趋 于保 守 。 际工程 中 , 是 设 实 从 第 l段雷 管爆 炸起 , 飞石 落地还 有一 段 时间 , 到 这段
融s 4
图 7 保 护 层 开挖 爆 破 蜀 路
道大 约 3 0 m有 一处 养殖 厂. 0
图 1 渠 道 开 挖 爆 破 分 区示 意 图
3 各 爆 破 分 区起 爆 网路 的设 计
3 l 掏槽 区起 爆 网路 。
掏 槽 区 宽 4 I, 于 渠 道 中心 , 长 形 , 用 T 位 I 窄 采
2 施 工 方 案
根据 工程 实 际情况 , 段渠道 采 用爆破 开挖 。 该 总
图 5 主 爆 区 起 爆 网 路 图
渠 道左 右 两侧 同时 对称 起爆 ,  ̄ 为 7个孔 , 间 距 - ) J 孔
3m, 次沿 渠道 方 向爆破 2 若 需 增 加每 次 的 开 每 1m. 挖长度 , 在不 加大 单 响药量 的前提 下 , 照孔 外延 应 依 时小 于孔 内延 时 的 方 法 重 新 设 计 网 路 , 里 不 再 这

矿山爆破-起爆方法与技术 ppt课件

矿山爆破-起爆方法与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7
• 可用雷管、击发枪和起爆器等起爆。 • 为了保证引爆的可靠性,单发雷管一般不宜超过20根,并
且导爆管应均匀分布在雷管周围、绑扎紧, • 雷管的聚能穴方向应与导爆管的传爆方向相反。 • 用导爆索起爆导爆管时,将导爆管收成一束(每束10~20
根)紧紧绑扎在导爆索上,绑扎段长度≥10cm,相邻两束 之间的距离应>0.5m,用塑料袋盖上,防止飞石砸坏网络。 •
图422孔外并串联微差爆破网路2021精选ppt15三导爆管的起爆方式为了保证引爆的可靠性单发雷管一般不宜超过20根并且导爆管应均匀分布在雷管周围绑扎紧用导爆索起爆导爆管时将导爆管收成一束每束1020根紧紧绑扎在导爆索上绑扎段长度10cm相邻两束之间的距离应05m用塑料袋盖上防止飞石砸坏网络
起爆方法与技术
PPT课件
23
2、爆破工程操作中的失误及预防措施
• 以下几个方面是爆破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 (1)导爆管保管不善,剪开后没有及时烧封管口,使
管内受潮或进入异物; • (2)采用雷管传爆时,雷管尾冲向导爆管传爆方向或
绑扎雷管处没有覆盖防护物,使雷管外壳飞散时切断本串 或邻近处的导爆管; • (3)采用小药卷起爆多根并联导爆管时,药卷与导爆 管相距过近,导致药卷爆炸提前破坏相邻导爆管网路,引 起大量拒爆; • (4)网路布设时,导爆管被外力拉伸变形,造成管内 拒爆或延长传爆时间;导爆管形成“死结”或堵塞炮孔时, 将导爆管堵折而形成孔内瞎炮; • (5)网路中的接头部位没有用胶布扎牢,使管脱落;
PPT课件
17
(四)、应用范围和特点
• 导爆管起爆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在有沼气 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不能采用以外,几乎在
各种条件下都可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石方爆破无限分段起爆网络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结合了人类智慧结晶的一座座宏伟的建筑也拔地而起。

然而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要用到许许多多的施工技术,其中对于土石方的爆破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很多地方都有运用。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关于土石方的爆破技术,对无限分段起爆网络技术如何运用在土石方上进行探索。

【关键词】土石方;无线分段;起爆网络
1.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爆破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而此技术在实际案例中也非常有用。

无线分段起爆网络技术和传统技术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不仅能能够扩大爆破的规模,从而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和效率,也能有更好的安全性。

所以,怎样完美的把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是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的。

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2. 对于爆破技术的概述
土石方爆破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炸弹或者雷管和一些爆破工具对土石方进行爆破从而达到一种开挖的要求就是土石方爆破的含义。

同时土石方爆破根据其炮孔、断面、碎块的分布等开挖目的还有很多的分支。

2.1无限分段技术的含义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所进行的爆破大部分是通过对其进行理论计算和监测的爆破震动完全按照预计的单响炸药量进行操作。

但是无限分段起爆网络技术则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而达到对爆破的震动以及扩大规模的控制。

非常适合在环境比较复杂的大型工程中使用。

3. 土石方爆破运用的探究
第一步,要先对需要爆破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

其中包括了土方的量,主要集中的似石方,岩石整体的风化程度以及对于岩石的类型分析。

然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安全的考虑,因为爆破具有
很高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保证在爆破的一系列过程中不能够损害到居民的财产和宝贵的生命。

然后通过对考察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估,最终选择爆破的形式和方案。

接下来对无线分段起爆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决定一个爆破工程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好爆破震动的能量。

这就需要对爆破方案的自习精密的计算,同时对网络进行不断地改善,从而达到减少因震动而产生的破坏。

所以要减少炸弹的量,那么这就关系到了无线分段起爆网络的运用技术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

我国所指定的《爆破安全规程》里有明确的计算公式。

可以得知爆破振动的最大允许药量为q=(v/k)3/αr3。

其中q是炸弹的量,齐发爆破中为总药量,同时在延时爆破中则是最大单段起爆药的量;r是爆破振动所允许的安全距离;v是所要保护对象所在的地质点允许的安全振动速度、α是爆破选择点与保护对象间和地形等有关因素的条件系数以及衰减的指数。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系数的值。

我们假设k=250、α=2。

选取v是2.5 cm/s,r为30m,那么根据公式可以算出最大炸药量q=根据实际环境及房屋状况,按《爆破安全规程》选取控制振动速度v为2.8 cm/s,距离R为35m,则计算的最大药量Q=45.2kg。

如今在一些大型的土石方爆破工程方案里,从上到下的分层式深孔(浅孔)爆破是最佳的施工方案。

因为时间比较紧、任务量繁重等的因素,就要求所设计的设备一定要与产量和施工的条件匹配。

所以,运用大孔径的阶梯形爆破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之一。

最重要的依旧是考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1]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粉尘以及噪音产生的污染。

如果能让炮孔爆炸的威力和一次性所产生的爆炸效果规模相同且又并不同时爆炸就能够有效地缓解此类问题。

所以使用非电导爆管的网路起爆技术是必要的。

如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使用常规方案作为初步的设计,那么在初步的设计完工之后,就会有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可能性。

如此一来方案的可行性较差,甚至会有盲炮的现象。

在工程进度中出现盲炮是非常危险的,盲炮会增加下次爆破产生危险性的可能。

因此在初步设计爆破网路的时候不断地进行分析和修改是非常必要的。

4. 爆破技术的施工方案
因为根据地质结构的不同我们所设计的方案也会有变化,以下主要探究常见的情况。

4.1爆破网路的设计
目前来说只有使用非电导爆管爆破网络起爆的技术才能让每个炮孔一响并达到一次性起爆的效果。

根据如今的情况此方案在起爆之前不能够利用专业的设备来检查,所以为了确保传爆过程的准确,在孔外使用连侧的网路传导方式,让炮孔间的孔外并连一个四段的雷管,同时需要延时75ms来起爆后面的网路;同时孔内要使用不同级别的雷管来延时各孔中炸药从而使起爆的时间不发生重叠,从中能够计算出后面的孔也不会有重叠产生,以此获得所要达到的效果。

[2]在设计网路的时候要考虑实际的效果,运用这种起爆网路,不仅可以实现单孔单响的起爆目的,也能够让爆破所产生的振动而引起的各种问题获得有效的缓解。

然而因为网路的准确性比较差的原因,在爆破施工的同时会出现多次盲炮。

如果在网路中和起爆站距离比较近的孔外雷管传爆中断,则同侧后方的雷管也会拒爆,从而会产生只有单侧一条网路传爆的现象。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盲炮,那么不但会延缓爆破施工,也很可能已经让发生松动岩石附近的炮孔的最小抵抗线发生了改变,那么就会增加飞石等危险和异常爆破松动情况的可能性,因此这项技术还需进一步地改善。

4.2起爆网路的铺设方法
根据公式以及周边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大段的药量是Qmax=0.8q。

因为使用孔外非电雷管的接力延时原因,可以从理论上使分段数变为无限量,爆破的方量也因此达到无限大。

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达到扩大规模以及降低震动的效果。

4.3起爆网路技术的施工
使用无限分段的爆破方案过程中,假如利用瞬发雷管起爆,那么在起爆前要对雷管和网络进行检,在电流的使用原则上要求动力电的起爆电流大于2.5A;而发爆器的起爆电流大于2.0A。

爆破现场需要有负责人来指挥发出起爆信号。

[3]我国安全法中对于起爆的实施有完善的规定:第一次信号是
用来预警,提示所有的非工作人员都要立刻撤离危险地带;第二次信号则是起爆信号,工作人员确定所有设备和人员都撤离危险区后,实施起爆;最后为解除信号,在经过安全检查后才能发出解除信号。

假如在起爆后发现盲炮,则必须立刻处理。

在处理之前,要定下警戒范围,同时在边界处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

如果是浅孔处的盲炮存在问题并且起爆网路并未损坏的时候,则可以第二次起爆,然而已确认不能第二次起爆的则需要进行回收处理,预防以后的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需要设立安全小组来负责施工现场等的一系列安全,同时也要监督每项爆破是否进行操作指导,也要抓紧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

虽然上述讨论的起爆网路已经满足了当前国家爆破的振动要求,却很容易有盲炮产生。

所以在改善网路的时候,运用了复式的起爆方式,但是这种起爆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非常复杂并且增加了成本。

然而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发现,使用四通向的传导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盲炮的几率。

5.结语
如今,工程业发展地很快,对于爆破在土石方技术上的运用也变得很重要,每种爆破方法都有好处,那么怎样让爆破所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所以运用无限分段的理念对起爆网络进行改善后便提高了传爆的可能,从而解决了在爆破施工工程中普遍的难题。

此项技术在不减少爆破威力的同时通过减少爆破的次数来缓解爆破时产生的破坏,使安全得到了保障。

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利用此项技术来提高经济和社会上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鹏,卢文波.爆破振动全历程预测及主动控制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12(01).
[2]陶铁军,张光权.爆破振动效应研究[J].科技信息,20011(12).
[3]李存国,郭建波.张云鹏. 工程爆破环境污染的系统分析与综合治理[J].湖北农业科学,2001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