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练习一

合集下载

真题 文言文翻译(1)

真题 文言文翻译(1)
甚众。
•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1)又减价出售平常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 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 也属少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020年新高考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 简要说明。(3分) •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有恩德。 •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 14. 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 么?
• 不仅要谋杀霍光,还要趁机废昭帝谋反。
•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 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 为祸患的呢。
•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 灵的仁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
•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文言文翻译练习1

文言文翻译练习1

文言文翻译练习2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2.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急,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

信游山者之最也。

①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②惟意所适③信游山者之最也3.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②间召问群臣臧否③濂惟举其善者对4.公乘亿,魏人也,以辞赋著名。

咸通十三年,垂三十举矣。

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

其妻自河北来迎丧,会亿送客至坡下,遇其妻。

始夫妻阔别十余岁,亿时在马上,见一妇人粗衰跨驴,依稀与妻类,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

乃令人诘之,果亿也。

亿与之相持而泣,路人皆异之。

后旬日登第矣。

见一妇人粗衰跨驴,依稀与妻类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夺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③必不吾受也④君奚患焉文言文翻译练习2答案⒈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⒉①凡在陆地上行走就很劳顿,在水中航行则颇安逸②只管随着自己的兴致③实在是游山之人最佳的去处⒊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⒋看见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⒌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⒍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文言文翻译练习2⒈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01文言文翻译9篇

01文言文翻译9篇

文言文翻译专练(一)(一)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竟: ②辄: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二)蔡文姬求情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今为诸君见之。

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诣 ②徒③厩 ④虎士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三)炳烛而学“吾年七十,欲学,”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师旷曰: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文言文翻译专练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常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

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

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

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

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

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

”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

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文言文语段60翻译一

文言文语段60翻译一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 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 “太 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 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 “祖”。 ③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④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⑤囋: 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 人 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 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 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 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 “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 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 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③比 ②不徒言也
④四海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 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 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 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 画幅 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 此 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 防 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 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 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 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 国象棋才真 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 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 词作状 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 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 也 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 词 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练习一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选自刘向《说苑》)
2.(1)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2)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3.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1)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2)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
4.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讼。

(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喻而遣之。

(2)后改过勉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吏》)
5.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吴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6.(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2)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已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吴国其有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7.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选自《庄子·山木》)
8.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选自刘向《新序·立节》)
9.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2)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选自《吕氏春秋》)
10.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1)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府君数颔之。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

(2)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紝事,一如教儿时。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文言文翻译练习一参考答案
1.(1)哪里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国君呢?
(2)点燃蜡烛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行走又怎么样呢?
2.(1)再说所说的文章,一定要对社会有益处。

(2)然而装饰也不能没有,不放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3.(1)屡战屡胜,是国家的福气啊,因为这个亡国是什么原因呢?
(2)所以喜好发动战争就会用尽全部兵力,没有不亡国的。

4.(1)彦光没有处罚他,带他到州立学校,让他到孔子庙里去观看(图象)。

(2)后来焦通改正错误,砥砺自己的品行,终于成为贤士。

5.(1)镇里有位老人到集市去喝醉酒回来,黎丘鬼仿效他儿子的形状,在路上一面搀扶着一面折磨他。

(2)罪孽啊,没有这样的事啊,那时我前往东镇要债,可以问人的。

6.(1)楚庄王能妥当地谋划国事,大臣们无人可及,庄王退朝后脸带忧色。

(2)诸侯自己选择老师的可以称王,自己选择朋友的可以称霸,自我满足、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亡国。

7.(1)那个漂亮的人自认为漂亮,我不认为她漂亮。

(2)品行贤良却不自以为品行贤良,到哪里不受人爱戴呢?
8.(1)先生没有向人索求,别人主动献上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2)纵然国君赏赐我,对我也不傲慢,但我能不害怕吗?
9.(1)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

(2)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孔子)相比,三王的佐僚也不比他光耀,因为孔子取舍不苟且。

10.(1)有时先父发怒不听劝告,母亲就不作声,等到先父怒气稍微缓解,就又极力规劝,直到听从后才停止。

(2)第二年我娶了张氏,母亲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教给她纺织刺绣的事情,全都像教育我时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