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人中黄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人中黄(一)概述【药性】味甘、咸;性寒。
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口疳、丹毒等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6~10g;或入丸、散。
【禁忌】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
《本草经疏》:“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
”(2)《本草蒙筌》:“治疫毒。
”(3)《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
”(4)《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
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5)《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二)应用1.白喉人中黄外用治疗白喉有较好疗效,具体配制方法:选白色小黄瓜一条,用刀纵剖成两瓣,去内瓤,将100g土硝填于黄瓜心内合齐,用线拴紧,放一月左右,黄瓜外面起一层白霜,将白霜扫于白纸上;人中黄、人中白各30g放于铁锅内焙干,碾成细末;取白霜10g,人中白、人中黄各30g,麝香0.1g,冰片粉1.2g,硼砂粉0.6g,朱砂粉2g,牛黄末0.9g,混匀,放入玻璃瓶中盖紧备用。
用上述黄瓜散吹口腔、鼻、咽喉处,每日5~7次。
2.风疹采用“升降散”为主方加人中黄等药物,治疗风疹40余例,有效率达95%以上。
其药物组成:人中黄、僵蚕、蝉蜕、片姜黄、熟大黄、生楂肉、赤芍、茯苓皮、连翘、银花藤、绿豆衣。
如患者恶寒发热而表实未解者,可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解其外,表解而疹不透者,再投以本方。
如腹痛便结者,舌苔黄滞者加生军,去茯苓皮、赤芍。
3.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乃阴湿疫毒,长期存在于血液和机体内,最易伤及清阳,需用温燥芳香之品以胜阴霾湿浊之邪,入血解毒增进免疫功能,健脾消食化积。
人中黄性寒味甘,可解多种血中之毒,且不伤脾胃,配伍温燥芳香之品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采用家传秘方“草果人中黄汤”治疗乙型肝炎94例,取得满意效果。
【朱良春:温经蠲痹汤--关节疼痛的自拟验方】

【朱良春:温经蠲痹汤--关节疼痛的自拟验方】西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骨质增生等疾病都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漫长而难以痊愈的病程也是极大的精神折磨。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治疗痹证方面具有独到见解而且疗效显著。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就是朱良春先生治疗痹证的自拟经验方—“温经蠲痹汤”。
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
如初起或病程不长,患者全面状况尚好者,风寒湿痹,自以温散、温通为正治,湿热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
久病则邪未去而正已伤,故其证多错综复杂,久病多虚,而久病亦多痰瘀、寒湿、湿热互结,且古人还有“久痛入络”之说,如此则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取效。
对此,我认为应当通盘考虑,总之以攻不伤正、补不碍邪为基本指导思想。
张介宾说:“痹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气不足,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筋脉为之不利,此痹之大端也。
”我也体会到,痹证之形成,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即其初起,也要充分顾护正气。
我一般不用防风汤、羌活胜湿汤之类,自拟温经蠲痹汤:当归10g,熟地黄15g,仙灵脾15g,川桂枝10g,乌梢蛇10g,鹿衔草30g,制川乌10g,甘草5g。
风胜者加寻骨风20g,钻地风20g;湿胜者加苍白术各10g,生熟苡仁各15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白芥子10g,穿山甲10g,蜣螂10g;寒胜者制川、草乌各10~20g,并加制附片10~15g;痛剧加炙全蝎3g(研粉冲吞),或炙蜈蚣1~2条,刺痛者加地鳖虫10g,三七末3g,延胡索20g;体虚者仙灵脾加至20~30g,炙蜂房10g;气血两亏者,黄芪、党参也可以用。
若病久失治,阴阳气血亏损,病邪深入经隧骨骱,正气既已不足,诸邪混杂,更难剔除,筋骨损害,疼痛持续,正如金代以攻逐著称于世的张子和说:“虽遇良医,亦不能善图。
”我认为此际应当扶正与逐邪并重,扶正不仅着眼于气血,更要考虑督脉与肾,盖肾主骨,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也。
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

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
他认为气、血、水三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水、气、血三者相互作用,肾气虚则导致气化失司,水湿停聚于内,气病则水病;正气亏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瘀,则亦可导致水行不利。
病位在肾,正虚以肾虚为主。
因此,治疗上以益气补肾为大法,益气又可行水。
用药强调平补,徐徐图之。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对本病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标签:国医大师;朱良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免疫性疾病,可因各种原因引起,其原发于肾小球[1],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表现,病理分型多种多样、预后各不相同。
朱老认为其属于“水肿”、“腰痛”、“尿血”等中医范畴,以伤精耗血,减损肾气为共同点。
肾气虚则会导致气化失司,湿浊停聚于内,气病则水病;正气亏虚无以推动血液,致血瘀产生则亦可导致水行不利。
[2]水、气、血三者彼此作用致病,而三者中又以气虚为首。
病位在肾,正虚以肾虚为主。
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如肾虚则“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则同时损及他脏。
临床上多以累及脾肾两脏最为常见。
朱老认为,慢性肾炎病理基础为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和。
脾肾气虚而导致转输失司,水湿内停,而见水肿。
脾脏将后天之精化生为蛋白,肾将其封藏。
如若脾气亏虚,肾气不固,则可见脾不健运,无力升清,肾开阖失司,而导致精微下泄,则临床可见泡沫尿[3]。
他认为,取得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蛋白漏出,从而提高血白蛋白浓度。
另一方面,脾气亏虚,肾失封藏,无力固摄导致血溢脉外,则可见血尿[4]。
是以朱良春教授表示,慢性肾炎的治则为标本兼顾,补泄兼施,具体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泄浊。
多年临床中他发现,慢性肾炎最常见症型为脾肾阳虚,故因以温补脾肾为主要治法。
其选药着重于平补,唯恐滋腻助邪。
[5]同时,朱老认为,患者虽以阳虚为主,但同时又多见邪实内蕴,虚实夹杂,一味温补恐其助邪。
地鳖虫活血化瘀消症破坚来源于朱良春临床实战经验

地鳖虫活血化瘀消癥破坚来源于朱良春临床实战经验地鳖虫古称䗪虫,俗名土鳖虫、土元,性味咸寒,入心、肝、脾三经,是一味最平和的活血化瘀药。
凡血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凝痛,用之均有良效。
其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
《长沙药解》说它“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故虚人亦可用之,如治虚劳经闭的大黄䗪虫丸,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以及疟母痞块的鳖甲煎丸等均用之。
以其善于通络理伤,对跌打损伤,具有接续筋骨的作用,故伤科经常使用。
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症。
朱老治经闭腹胀痛之实证,常与大黄、桃仁、红花、五灵脂同用;治跌打损伤,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伍用;治肝脾大,每与鳖甲、三七、郁金、莪术等同用;治腰部扭伤,经久不愈,其痛如刺者,可与当归、刘寄奴、川续断等同用;肾虚腰痛,则又需与熟地黄、露蜂房、乌梢蛇等伍用。
但如无瘀滞者及孕妇,则宜慎用。
(1)疗伤定痛以活地鳖虫为主药的“回生丹”(验方),有活血化瘀、疗伤定痛,通窍回苏之功,擅治跌伤、压伤、打伤、刀伤、枪伤、割喉,以及因吊、惊、溺而昏迷;如服后见大便下紫血状者,则效更著。
据载:清道光十年(1830年)闰四月二十二日磁州(今河北磁县)地震,压毙甚众,以此丹救活不下百余人。
一·二八抗日战争时,以此丹灌服治疗受重伤而昏厥者,活人甚多。
处方:活地鳖虫(取雄性活地鳖虫,洗净,去足,放瓦上小火焙黄,研细末)15g,自然铜(放瓦上木炭火烧红,入好醋淬,片刻取出,再烧再淬,连制9次,为细末)9g,炙乳香(每30g用灯心7.5g同炒枯,共研细,吹去灯心,净末)和陈血竭(飞净)、飞朱砂、巴豆(去壳研,用纸包压数次,去净油,用净末)各6g,麝香0.7g(后入)。
以上各药研极细末,储入小口瓷瓶,密封备用。
成人每用0.5g,小儿0.25g,酒冲服。
牙关不开者,鼻饲之。
严重者可连服2次。
苏后宜避风调养。
若苏后转心腹痛者,此瘀血未净,急取白糖60g,热黄酒或开水化服,自愈。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牛黄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牛黄(一)概述【药性】味苦甘,性凉,归心、肝经。
①清心凉肝利胆:治疗热病神昏发黄。
②豁痰开窍镇惊:治疗中风窍闭,癫痫发狂,惊痫抽搐,小儿急惊。
③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痈疽疗毒。
【用量】内服:0.15~0.35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禁忌】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1)《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
(2)《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
又堕胎。
(3)孙思邈: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4)《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5)《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二)应用1.高热神昏高热神昏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菌痢、肺炎、败血症、高血压脑出血、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在一定阶段均可出现高热神昏的表现。
辨证属邪热炽盛者,可使用牛黄清热开窍。
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解毒通腑药如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芒硝等配伍冲服。
安宫牛黄丸为以牛黄冠名的经典中成药,最长于清热豁痰,开窍醒神,属中医“凉开三宝”之首,临床上常用于热入心包,神昏闭窍之危症的抢救,应用得当,可奏著效。
2.冠心病、中风(脑血管意外):牛黄具有明确的镇静、降血压、耐缺氧、降低胆固醇、抗血栓及抗动脉硬化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
朱老常用六神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麝香、牛黄、冰片皆具芳香温通之功。
用于临床,屡获良效,且取效甚捷。
牛黄清热豁痰开窍,治疗中风属于痰热蒙蔽清窍者,常需配伍麝香、郁金、石菖蒲、冰片等开窍药以加强开窍醒神之力,共成凉开之剂。
对于热结便秘者可配伍大承气汤以通腑。
由传统牛黄制剂安宫牛黄丸改变剂型制成的中成药有清开灵、醒脑静等静脉制剂,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及其它火毒偏重之病,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静脉注射液,静脉给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本药用于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较为恰当。
朱良春谈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朱良春谈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之一来源:中国中医网站编辑:xinxin 出稿时间:2010-08-15 点击:13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
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
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
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而奠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此后,代有发展,《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
金元时代,对虫类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
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本草纲目》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
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杨栗山、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
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盐山张锡纯、武进恽铁樵、镇江章次公诸先辈。
此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弘扬了中医药学。
《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7日报导“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该药现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药,说明虫类药的应用,是有其巨大的潜力的。
此外,日本奈良县ロ一マ冫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虫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卓越作用。
彭坚教授运用“朱良春创制痛风特效方”:【泄化浊瘀汤】经验

彭坚教授运用“朱良春创制痛风特效方”:【泄化浊瘀汤】经验彭坚教授运用“朱良春创制痛风特效方”:——【泄化浊瘀汤】经验***【泄化浊瘀汤】组成:土茯苓60g、萆薢30g、威灵仙30g、生苡仁30g、秦艽15g、泽泻15g、赤芍15g、泽兰15g、土鳖虫12g。
***【加减】:局部红肿已经化热,加葎草、虎杖、黄柏等;痛甚加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漫肿加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关节僵硬加露蜂房、蜣螂虫、穿山甲;偏热一般处于发作期,加生地、知母、寒水石、水牛角;偏寒一般处于缓解期,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细辛、鹿角霜;偏虚加熟地、补骨脂、骨碎补、黄芪;腰痛、尿血,加海金沙、金钱草、小蓟、白茅根等,以防止痛风性肾炎。
***【用方心得】:湿浊瘀结留停滞体内,是痛风发病的两大原因,原方的九味药,都是为排浊、化瘀而设,量重而力专,非常得体。
其加减法也照顾全面,用药精当。
我平常用原方就感到疗效很好,后来从病人那里得到一个民间验方:百合30g,车前子30g,每次发作煎服药一、二剂,即大量排尿,病情很快能够控制。
由此得到启示,将石韦30g,百合30g,车前子30g加入原方中,排浊消瘀的效果更好。
病情缓解之后,再制成散剂,经常冲服,加上控制高蛋白的摄入,患者有的数年不再复发。
本文摘抄自《我是铁杆中医》 p169。
{个人疑问:为防止伤心阴,是否可以加入丹参15至30g?}-------------------------------------------------------------------------------------------------------《朱良春用药经验集》2014第二版载朱良春治疗痛风医案1、P58页“22.威灵仙”医案某男40岁,供销员。
左足踝及拇指侧经常灼热、肿痛、夜间为剧烈,已经病3年;查血尿酸高达942,舌苔白腻,脉滑弦。
【处方】:土茯苓60,威灵仙、虎杖、生薏苡仁各30,萆薢、泽兰、泽泻各20,桃仁、山慈菇、苍术各12,甘草;单位:g。
朱良春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 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 省药材,提高疗效,又可减少 病员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便 于服用。
21
二、疑难病诊治之技巧
22
疑难病
辨证之“疑” 论治之“难”
找到“证”的本质,明晰客观规律
辨“疑”不惑 治“难”不乱
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
23
在辨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 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殊效。我认 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 有‘不治’之症。”如果不能治, 那是我们尚未认识客观存在的许 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 故。《内经·灵枢》:“其不可 治者,未得其术也。”
27
拟订“健脑散”一方,并可兼用 于老年痴呆症、中风后遗症、严重神 经衰弱症。处方:红人参、制马钱子、 川芎、地鳖虫、当归、杞子、地龙、 制乳没、琥珀、全蝎、紫河车、鸡内 金、血竭、甘草,(老人芪鳖龙车喝 琥乳龙血四物汤)上药共研极细末, 每早晚各服5g,温开水送下,可连续 服2~3个月。
28
2.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口角流涎,言语不利,属于 气虚血瘀、络脉痹阻之候,补阳还五汤,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促使痿废恢 复。或用地龙、蜈蚣、水蛭、川芎各等 分,研末,装0号胶囊,每服4粒,一日 三次,对中风后遗症亦有佳效。
24
“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 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 入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 下,表里不一当从里”。这是我对疑 难病在辨治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思路和 钥匙。而须开窍、慧脑、涤痰、化瘀、 蠲痹、通络、熄风、定痉、镇痛时, 如能在辨治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多 可提高疗效。
25
三、治疗疑难病应用 虫类药的具体方药
8
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有张锡纯、 恽铁樵、章次公诸先辈。解放后,中 医药界,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 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恶性肿 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结缔组织 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 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路通行氣活血、利水消腫路路通為楓香樹之球形果實,以其多孔穴如蜂巢狀,故又名“九空子”。
朱老認為: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
也就是說,不能用它去獨擋一面,但如能知其所長,用作輔佐,亦自有其功效在焉。
路路通之作用在于通利,故無論滯氣、瘀血、停痰、積水,均可用之以為開路先鋒。
氣滯胃痛,証見脘腹脹悶、走竄作痛、噯氣、大便不爽,舌黯,脈弦澀,常用辛香行氣法,藥如香附、木香、積殼、擯榔、台烏藥、青陳皮、川楝子之類,加入路路通,則其效更捷﹔滯氣竄入經絡,周身痺痛,或在四肢,或在腰背,走竄不定,其人郁郁不樂,噯氣頻頻,常法用羌獨活、桑枝、秦艽、防風、細辛、川穹、赤芍、姜黃、海桐皮、威靈仙之類,有效者,有效不顯者。
加人路路通,其效立見。
產后乳汁不通,虛者,當補益氣血﹔實証,則宜通利,實証必見乳房脹痛,乳汁涓滴難下,此際用路路通,其效不在王不留行、穿山甲、木通之下。
婦女痛經,多見氣滯瘀血之証,常用當歸、川芎、赤芍、柴胡、香附、澤蘭、益母草之類,路路通既能行氣,又能活血,以之加盟,頗為合拍。
水腫亦可用路路通,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說它“能搜逐伏水”,水伏之處,必有瘀血、滯氣,此物兼有行氣、活血、利尿之長,宜乎其效也。
然通利之物,不可重用、久用,庶兔耗氣傷陰,孕婦、虛人亦當慎用之。
[附]桑寄生降壓平肝,兼療胸痺桑寄生是桑樹上的寄生植物的帶葉莖枝,古人認為“桑為木之精”,桑寄生“得桑之余氣而生”(《本經逢原》)﹔詳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本草經疏》)。
但寄生對于桑樹有害,桑農見則剔除之,故“真者難得”,“如無,可以續斷代之”,著名的“三痺湯”即獨活寄生湯去桑寄生,加黃、續斷,便是例証。
近几十年國內養蠶區普遍推廣良種桑,樹矮,于細,枝多,葉大,欲得桑寄生更為不易矣。
是以目前市售桑寄生藥材,多為槲寄生,其中又有白果槲寄生,有色果(紅、黃)槲寄生之分,商品統稱“雜寄生”,處方名均作“桑寄生”。
桑寄生為祛風濕、補肝腎良藥。
朱老指出:其祛風濕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桑枝多用于四肢痺痛,桑寄生則多用于腰腿痛。
唯其性味平和,故常與獨活、當歸、赤芍、桂枝、細辛、牛膝、杜仲、秦艽、防風、蜂房、草等同用﹔濕盛加蒼白朮、苡米、萆、木瓜,寒盛加制川烏、制附片、生姜,血瘀加丹參、沒藥、紅花、地鱉虫。
其補肝腎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強筋骨而言,因肝主筋,腎主骨也。
所以桑寄生不僅用于虛人久痺,亦用于証,兩足痿軟無力,或腰膝酸痛,常與續斷、赤白芍、草、鹿銜草、熟地、萆、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骨碎補、石斛、甘草同用。
另一方面,則因桑寄生為安胎聖藥(“安胎”之說,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張錫純《衷中參西錄》有“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用于習慣性流產之預防與治療。
胎動不安,腰酸痛見紅者,用桑寄生配阿膠、杜仲、續斷、醋炒艾葉、白芍,亦有良效。
以上均為桑寄生的傳統用法。
朱老用桑寄生,還注意汲取現代中醫研究的成果,在臨床上加以証實,主要用于以下几個方面:高血壓病據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桑寄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其原理,初步認為與桑寄生有中樞鎮靜作用和降低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的興奮性有關。
朱老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無論最為多見的陰虛陽亢、肝風內動証,還是肝腎兩虧、沖任失調証,恆以桑寄生30克為主藥,前者常配合鉤藤、赭石、夏枯草、牛膝、廣地龍、草、野菊花、山楂、黃芩、臭梧桐、決明子等清降之品﹔后者常配合淫羊藿、杜仲、首烏、黃柏、生地、杞子等滋養之品,屢獲良效,實為其“辨病論治與辯証論治相結合論”的產物。
筆者在國外工作時,每師其意,以桑寄生、生杜仲、葛根、野菊花、夏枯草等組成降壓飲料方,研為細末裝入紗布袋中,每日用30~50克滾開水浸泡后代茶飲(亦可加入綠茶或苦了茶一起浸泡),因外國人不善煮藥,又畏煎藥時散發出的氣味,使用飲料方,既方便、有效、省錢,飲時用吸管吸取,又可避免直接飲服中藥的苦味。
冠心病桑寄生含黃酮類物質,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提高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調血脈”的說法(《本經逢原》),因此朱老認為桑寄生當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藥物,新舊學理,甚相吻合,故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亦常以桑寄生為主要藥物,常配合葛根、丹參、川穹、桃仁、紅花、郁金、全瓜蔞、赤芍、玉竹、麥冬、山植、徐長卿、黃等使用,對心絞痛、胸部憋悶、期前收縮、心律不齊均有較好療效。
家兄9年前患心肌梗死住院搶救,筆者趕口四川,即以上述方藥隨症加減變化,不到一個月即獲痊愈,桑寄生即為每方必用之藥。
多種病毒性疾患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即有用桑寄生治療血痢的處方,現代研究証實,桑寄生對多種腸道病毒及脊髓灰質炎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朱老近年來常采用本品治療病毒性肝炎及僅單項HBsAg陽性而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常配合僵蠶、山藥、茯苓、板藍根、蜂房、白花蛇舌草、簽草、生麥芽、柴胡、甘草使用。
對病毒性心肌炎,則常配合太子參、合歡皮、麥冬、甘草、丹參、黃、生地、玉竹、苦參、玄參使用,初步觀察,均有一定療效,僅供同道參考應用。
油松節固衛生血,亦治痺嗽不眠油松節乃松樹枝干之結節,苦溫無毒,善于法風通絡,疏利關節,故習俗多視為痺証及傷科之良藥,凡歷節腫痛、攣急不舒,或跌仆損傷所致之關節疼痛、腫脹不適,多有效驗。
朱老揣摩前腎論述,采用民間秘驗,長期研索,發現本品有補虛固本之長,對諸般羸損沉,大有恢復之功。
陶弘景謂本品“主腳弱”,李時珍闡發其義曰:“松節,松之骨也,質堅氣勁,久亦不朽,故筋骨問……諸病宜之。
”《分類草藥性》指出它有“通氣和血”之功,說明本品不僅祛風蠲痺,抑且具有強壯補益之功效。
朱老經驗,認為油松節能提高兔疫功能,對體氣虛弱,易于感冒,屢屢感染者,每日取油松節30克、紅棗7枚煎服,連用1 個月,有提高固衛御邪之功,能預防感冒之侵襲,贊之為“中藥丙種球蛋白”,驗之臨床,信不誣也。
對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質不紅者,加用本品2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強寧嗽止咳之功。
慢性腎炎尿蛋白長期不消,而體氣偏陽虛者,用本品30克,配合生黃30~60克(黃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則效不著),黨參、菝各15克,菟絲子、金櫻子各12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堅持服用,多能逐步恢復。
凡貧血患者,三系減少,或僅血小板減少者,朱老每以油松節、雞血藤、牛角?、仙鶴草各30克,補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紅、白細胞及血小板之功。
[病案舉例]對心脾兩虛、血不養心而致失眠者,于歸脾湯中加用油松節30克,多可增強寧神安眠之功。
威靈仙療痛風、黃疸、骨刺,功在通利威靈仙,祛風濕,通絡止痛﹔治骨鯁喉(食道骨性異物),盡人所知。
朱老經驗,此藥之功尚不僅此,爰舉數端,以供同道參考:痛風現代醫學的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以高尿酸血症為特征,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的疾病。
歐美、東南亞各國以及港、台地區發病率甚高,近二十年來,在國內也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朱老指出:此病早、中期以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者,當屬廣義痺証范疇,又因發作時好發于下肢關節,疼痛、紅、腫,近于痺証中的風濕熱痺。
但是,此病又自有其特殊性,即其本在脾腎,脾虛則運化無權、升降失調,腎虛則氣化失常、情濁不分:其標在筋骨失節,緣于瘀濁濕痰結聚流注,氣血痺阻。
基于以上認識和大量臨床實踐,朱老擬定了痛風湯:土茯苓、萆、威靈仙、桃仁、紅花、澤蘭、澤瀉、苡米、車前子、蒼朮、山慈姑等。
以上茯苓、萆、威靈仙三味為主藥,三藥合用,有顯著的排尿酸的作用。
其中,威靈仙辛散宣導,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藥品化義》),“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 (《本草正義》),對改善關節腫痛確有殊功。
湯劑用量一般為30 克,少則乏效。
[病案舉例]濕熱黃疸黃疽(陽黃)為濕熱之邪,熏蒸于肝膽,氤氳難化,氣血不得通利,使膽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膚所致。
朱老治濕熱黃疸,常用茵陳篙湯加味,藥如大黃、茵陳、生山桅、蒲公英、決明子、郁金等,叉常借威靈仙之走竄消克(常用量20=30克),以收迅速退黃之功)。
無精子症無精子症或精子數量少、活力低,是男科常見病之一。
多數患者伴見性欲減退、陽痿、早泄,也有無特殊不適,性生活正常,而婚后多年不育者。
據有關研究單位統計,500例男性不育中少精、無精212例,占42.4%﹔精子活動率下降112例,占22.4%。
朱老指出:對無精子、少精子症或精子活力低的治療,大法以補腎填精、振奮腎陽為主,濕熱則兼以清利,肝郁則兼以調達,血瘀則兼以疏化,而威靈仙宣導經絡,瘀者能開,郁者能疏,窒者能通,故恆以之為主藥,配合仙茅、淫羊藿、山萸肉、杞子、當歸、菟絲子、淡蓯蓉、續斷、韭菜子、鹿角膠、海馬、黃狗腎等溫腎填精之品,漣服1~2個月,常收佳效。
筆者循其所教,曾在荷蘭鹿特丹市治一精子數少于2000萬/毫升、活動度低于30%的患者(此人系海牙市政府工程師),用紅參、鹿角膠、粑子、肉蓯蓉、韭菜子、淫羊藿、蜂房、當歸、巴戟、肉桂、威靈仙,僅服7劑,便去醫院復查,報告精子量增至6000萬/毫升,活動度達90%,據說當時醫院檢驗人員連呼“不可能!不可能!”,患者則欣喜若狂。
筆者對于如此短時間而有如此之結果,亦始料之不及。
可能系濁瘀壅滯之故,賴有威靈仙之宣疏通導,配以大劑補腎之品,而建殊功。
如純屬虛症,恐難速效。
骨刺近二十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頸椎、腰椎、跟骨骨質增生患者來診者日益增多。
朱老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的理論,對骨刺的治療,皆以補腎壯骨治其本,活血調氣、化痰、溫經、泄濁治其標,常用熟地、淫羊藿、鹿角膠、山甲、山萸肉、赤白芍、地鱉虫、骨碎補、續斷、制川烏、役藥、丹參、紅花、鹿銜草、蜂房、威靈仙、自然銅,病在頸椎加葛根、川穹,病在腰椎加杜仲、桑寄生,病在膝蓋、跟骨者加牛膝。
威靈仙為必用之品,因為威靈仰不僅能通利關節、宣痺止痛,而且從其能治魚骨鯁喉推論,它可能有使病變關節周圍緊張攣縮的肌肉松弛的作用。
[病案舉例]簽草具解毒活血之妙草味苦性寒,入肝腎二經,能祛風濕、平肝陽、強筋骨,臨床習慣用于風濕痺痛,中風癱瘓諸疾。
中風癱瘓頗多濕熱蘊結、絡脈瘀滯之候,草能直入至陰,導其濕熱﹔平肝化瘀,通其絡脈,故能治之。
所謂“強筋骨”,乃邪去則正自安之意也。
朱老對此品的應用頗多發揮,常云:“考之于古,驗之于今,簽草有解毒活血之功,勿以平易而忽之。
”《外科正宗》“七星劍湯”用之,該方治療療瘡、癰瘍甚驗,足証其有解毒之功﹔《本草經疏》譽其為“祛風濕,兼活血之要藥”,可見古人早認識具有活血作用。
朱老經驗,簽草重用至100克,配合當歸30克,治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很好,大能減輕症狀,消腫止痛﹔隨著風濕活動迅速控制,抗“O”每見下降。
又用此品治療黃疸型肝炎,屢屢應手。
此証多系濕熱傳于血分所致,若遷延時日,瘀熱膠結難解,一般利濕退黃之劑,殊難中的,必須涼血活血,解毒護肝始為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