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人物

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人物

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可真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它不仅是商贸的通道,更是文化的桥梁。

说到这条路,当然少不了那些为它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比如,张骞这个家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开路先锋”。

想想吧,他那时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汉朝出发,一路颠簸,走了好几万里,哎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的勇气和决心,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骞去过西域,带回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葡萄和胡椒,都是能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要知道,很多人吃到这些东西时,简直就是惊喜连连,像中了大奖一样。

咱们得提提“丝绸之路上的女神”——王嫱。

这位女性可不是一般的角色。

她不仅是丝绸的生产者,更是丝绸的传播者。

想象一下,王嫱一边织布,一边跟邻居们分享她的技艺,结果整个村子都开始流行起丝绸,大家纷纷感叹“真是织女下凡”。

丝绸从此成了当时的“金字招牌”,很多商人为了这美丽的织物,跑得可真是不亦乐乎。

王嫱的聪明才智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简直就是把丝绸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家家户户都能沾上光。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商人之王”胡人,他可真是个传奇。

他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优质商品带到西方,而他自己则带回了金子和香料,哎,真是两全其美!胡人这种互利共赢的方式,简直让整个丝绸之路活起来了。

人们为了赚钱,都争着在这条路上跑,生意红火得像火箭升空一样。

每当他回到家乡,村民们都会围着他,像是围着财神爷一样,纷纷请教生意的诀窍。

说到这里,咱们得聊聊“智者”法显,这位和尚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

他为了传播佛教,不惜千里迢迢,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走来。

法显一路上遇到的风风雨雨,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他所到之处,不仅传播了佛教思想,还把很多文化和知识带回了中国。

听说他回来的时候,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经典书籍,真是个“文化大使”。

他就像那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把光芒洒向每一个角落。

再说说“美食家”阿布,您可别小看这位商人。

他通过丝绸之路,把各种美味佳肴带到了不同的地方。

古代丝绸之路商队运营面临的危险以及应对措施

古代丝绸之路商队运营面临的危险以及应对措施

“ 他们已无利 可图 ” , ① 反 映 了公元 4世 纪初 中原动乱对 入华胡 商在商 业活动方 面 的
影响。 晋 代法 显 ( 3 3 7— 4 2 2 ) 从 敦 煌 西 行 到 鄯善 ,在 途 径 沙 河 时 记 载 : “ 沙 河 中多 有 恶
鬼 、热 风 ,遇则 皆死 ,无 一全 者 。上无 飞 鸟 ,下 无走 兽 ,遍 望极 目,欲求度 处 ,莫 知所 拟 ,唯 以死 人枯 骨 为标识 耳 ” ②。 《 北史 ・ 西 域传 》 对 且 末 国 ( 今 新 疆 且 末 县 北 ) 的记
作者 简介:李瑞哲 ( 1 9 6 9一 ) ,男,新疆 昌古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丝绸之路 文化 交流研 究。 ① 张庆捷 《 北朝隋唐的胡商俑 、胡商图与胡商文 书》 ,载荣新江 、李 孝聪 主编 《 中外关 系史 :新史 料与新 问题》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4 年 ,第 1 7 3— 2 0 4页 ; 《 民族聚会与文 明互动——北朝社会 的考 古学观 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第 1 4 1 —1 9 1 页 ;《 北朝入华外商及其 贸易活动》 ,张庆捷 、李吉书 、李刚主编 《 4 — 世纪北 中国与欧亚大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6 年 ,第 l 2— 3 6页。 ② 荣新江 《 j E 周史君纂石椁所 见之 粟特商队》,《 文物 》2 0 0 5年第 3期 ,第 4 7—5 6页;收入 《 中古 中国与 粟特文明》,北 京 :三联 书店 ,2 0 1 4年 ,第 2 1 7~2 3 4页。 ③ 郑燕燕 《 论 高昌地 区粟特商业 的运 营》,《 西域研究》2 0 1 2年第 2期 ,第 1 4—2 2页 。
商队将西方的商品贩易到长安洛阳等地来换取中国的丝绸期间运营的过程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近年来一些出土文书以及入华粟特人的石质葬具上的图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证据

探究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究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究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对亚欧大陆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文化交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展开探究。

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工艺技术十分发达,丝绸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这促使丝绸之路的形成,中国丝绸通过陆地和海上运输,经过中亚和东南亚,输往欧洲和非洲。

丝绸之路由主要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组成,陆上路线主要通过胡马关、河西走廊等地,海上路线主要由广州始发,经南海、印度洋到达非洲。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人、外交使节、学者和传教士等各类人士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文化元素通过商品、宗教和科技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艺术与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业产品之一是中国的丝绸。

中国丝绸在世界各地具有较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豪华和高雅的象征。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将中国丝绸带到欧洲、中东和非洲,推动了当地的纺织业的发展,并为当地人带来了新的服饰和艺术元素。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艺术品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如佛教艺术品、壁画和瓷器等。

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在交往中互相影响和借鉴,创造出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其次,丝绸之路也推动了宗教的传播。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传教士带来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

佛教是丝绸之路上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之一、佛教艺术和建筑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西亚,影响了当地人的信仰和艺术。

同时,丝绸之路也有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逐渐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第三,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学者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

例如,中国制造业的高超技术以及纺织、冶金和陶瓷领域的发展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启示。

丝绸之路也为数学、天文学和医药学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商业计划书】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

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

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

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

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

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

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文明交流和友好往来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之地,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西方,而西方的骆驼、玛瑙、香料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更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不仅仅是商品的运输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带到了西方,也把西方的骆驼、玛瑙、香料带到了中国,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东西方文明在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上互相交融,共同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见证。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不仅仅是商业贸易的参与者,更是友好往来的使者。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商品的交易而来,更是为了促进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商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来,更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而来。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来,更是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而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之地,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之地,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见证。

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见证。

丝绸之路上的小故事ppt课件

丝绸之路上的小故事ppt课件
3
小组讨论:结合你知道的历史知识,说一说
。 张 骞 身 上 有 什 么 值 得 我 们 学 习 的 精 神
爱国爱民,忠于祖国 不怕艰险,蹈死不顾, 临危不惧,灵活多变, 不泥陈古,英勇无畏,
4
(二)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苏武被任命为使节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苏武,并百般利诱
劝他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 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
10
思考一:为什么古人在没有地图、没有 GPS的年代还要执着于西行?
01
彰显国家实力,促进文化交流
维护国家稳定和繁荣 03
02
国与国之间的互帮互助、 促进经济、贸易发展。
11
思考二:听完丝绸之路上的小故事,我
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习古人的爱国精神,传承
01 中华民族热爱祖国、不畏艰
险的优秀品质
了解自己的文化,并且能够 03
丝绸之路上的小故事
1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 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在这条历经千年风霜的神奇古道上,流传着许 许多多动人、美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 穿越千年,闪耀光彩的历史故事吧!7(三 Nhomakorabea 佛教的传播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 他的父亲是 龟兹国的天竺(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今新疆库 车一带)王的妹妹。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天资聪 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别精通大乘学说。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公元382年,前秦名将吕光西征, 迎罗什来中国,先在 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西安)。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他在 长安主持佛经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变了以 往中国佛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 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 准。他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 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 道融、慧观等。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丝绸之路的有趣小故事

丝绸之路的有趣小故事

丝绸之路的有趣小故事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串联起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这条历史悠久的商路,不仅见证了各种商品的流通,更记录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有趣小故事吧。

第一站:乌鲁木齐的密语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汉唐时期唐蕃分界线的标志之一。

据传,当时丝绸之路上一些商队通过乌鲁木齐时,为了防止遭遇劫掠,商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为“密语”的交流方式。

他们通过特定的手势和眼神传递信息,以避免敌人的窥视,这一独特的沟通方式在丝绸之路上流传了很长时间。

第二站:大漠胡马的传说丝绸之路穿越了广袤的大漠,而大漠深处隐藏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商队穿越大漠时,常常遭遇胡人的劫掠。

然而,竟然有一位商人带着一匹马,仅凭马儿的速度就能逃脱胡人的追赶。

这匹神奇的胡马被誉为“神马”,据说它能够在沙漠中穿梭自如,成为商人们的保护神。

这个传说至今在丝绸之路沿线广为流传,也成为了胡人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站:驼铃交响曲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

驼铃摇晃的节奏和随声而动的骆驼步伐,交织出一曲动听的“驼铃交响曲”。

商队穿越沙漠时,驼铃的声音不仅帮助人们确立方向感,还能提醒人们骑乘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运动状态。

一时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旋律,也寄托着商人们辛勤劳作和对归家的期待。

第四站:驼队的奇遇驼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们曾经见证了无数商人的辛勤和奇遇。

据传,在一次商队穿越沙漠的旅途中,因为意外的暴风雨,驼队差点迷失在沙漠中。

然而,这些智慧的动物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智慧。

它们带领商人们顺利穿越沙漠,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对驼队“默契配合,共克时艰”的赞美。

第五站:文化交融的珍宝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流,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传统商品走向了世界。

而同时,西方的马匹、烟草、橄榄油等商品也传入了中国。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方式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方式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方式中国古代商业贸易方式商业贸易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了海上贸易、陆上贸易与丝绸之路贸易等。

这些商业贸易方式积极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几种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古代商业贸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海上贸易在早期古代中国,海上贸易是最重要的商业贸易方式之一。

中国拥有众多海岸线,从北方的黄海到南方的南海,都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交通条件。

海上贸易自商周时期开始得到广泛发展,而中外贸易则在秦汉时期首次正式开展。

海上贸易以中国的主要港口为中心展开,如广州、泉州、杭州等地。

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而进口商品则包括香料、药材、珍宝等。

海上贸易的方式多样,既有直接运输货物的航运,也有通过商人之间的中转,通过信任与商业合作实现货物运输。

二、陆上贸易除了海上贸易,中国古代也有大规模的陆上贸易。

由于古代中国的国土辽阔,交通条件相对较为不便,因此人们选择在陆上进行贸易,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陆上贸易的方式多样,既有直接的商队贸易,也有通过市场中介完成的交易。

中国古代的陆上贸易路线主要分为北方贸易和南方贸易。

北方贸易主要以河流、运河为交通干线,如黄河、长江、大运河等,商人们利用这些方便的水路进行商品运输。

南方贸易则以山区贸易为主,通过道路连接各地,商人们选择牲畜或人力运输商品。

三、丝绸之路贸易丝绸之路贸易是古代中国商业贸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贸易路线之一。

丝绸之路始于汉代,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为丝绸、瓷器、茶叶等,而进口商品则包括珍宝、香料、马匹等。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科技和宗教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以商队的形式进行长途贸易,历经艰险的旅程。

总结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方式多样,包括海上贸易、陆上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摘 要:在元代,中国与西亚、中亚诸国均在大蒙古帝国一体之
内,陆上丝绸之路随着军事活动的需要和驿站制度的建立,通达无
阻,形成“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局面,为大
批回回商人东来提供了方便。明朝时期对丝绸之路管理得当,绝大
多数外商都能按照明朝的法令从事贸易,使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在
明代大放异彩,丝路贸易再度繁荣,并形成了独特的贸易景观。清
以来,由于中西社会经济的消长和中国外贸政策的收缩,丝绸之路,
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陷于委顿,无复前代那种蕃舶云集的
盛况。
关键词:商人;丝绸之路;贸易;商品流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0407.2012.07.01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7-044-02 收稿日期:
2012-05-20
丝绸之路主要的交易源于胡商组成商队进行的长途贩运,其性质
属于一种转运贸易。商人们在丝路沿线建立商业据点,在经商的同
时,也传播着文化。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代诗人张籍的这首《凉州词》,给我们展现出这样一幅生动的
丝绸之路图景:边城、大漠、驼铃声声,迤逦西行的蕃商驼队。诗
中的安西,即唐朝在西域所设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
库车)。蕃商亦作番商,在唐代文献中又称贾胡、胡客、蕃客,主
要指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这些蕃商中,有许多人因长期在中
国经商,最后定居下来,成为回族的先民。
现在兰州的滨河路上,有一胡人牵驼奋力前行的大型石雕,反映
的就是活跃于古丝绸之路上的蕃商。
在元代,中国与西亚、中亚诸国均在大蒙古帝国一体之内,陆上
丝绸之路随着军事活动的需要和驿站制度的建立,通达无阻,形成
“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局面,为大批回回商
人东来提供了方便。
元代的回回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对繁荣经济、促进物资交流有一
定的贡献。如在地处河西走廊的肃州东关,专设有回回人经商的街
道,其“富庶与城内埒”。
回回商人主要活动于全国大小城镇,把国外进口的包括象牙、犀
角等在内的宝物,各种布匹,沉香、檀香等香货,不同种类的珍贵
药物,以及木材、皮货、牛蹄角、杂物等商品贩运至大都、上都等
城镇,把南方的粮食输往大都、上都及北方缺粮地区,又不辞劳苦
地把中原的物资运销至漠北等边远民族地区。
如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地处边陲,是草原丝绸之
路纳怜道驿路上的重要枢纽,也是通过大戈壁进入蒙古腹地之前的
供给基地。元代时有不少回回商人在此经营。他们在沟通大漠南北
物资交流、维护草原丝绸之路畅通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元廷规定“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回回商人利用其政治地位的
优势和国家对商业活动的保护政策,既由陆路通商,又由海道兴贩。
对于由海陆两道而来的回回商人,元朝仍予以优厚待遇。东来的回
回商人具有雄厚的经济势力,其商业活动直接影响元朝财政,他们
来华贸易中交纳的关税和其他“例献”之物,是元朝中央与地方政
府重要的财政来源。
元代在市舶司管理、市舶条例制订等方面在宋代基础上进一步完
善,外贸商品种更多,与中国发生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更加扩大,
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交通繁忙畅通,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当
时与中国交往的海外国家和地区,见于文献的就有220个左右。
在对外贸易中,回回商人对元代市舶司的建立与扩大,市舶制度
的完善,招揽海外客商来华贸易等方面,贡献很大。
在明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界联系与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
当时,外国商人以贡使的名义,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着广泛而
频繁的商贸活动。对于他们带来的所有物品,除粗劣之物外,明朝
准许入境。其主要物品有马匹、骆驼、狮子、钻石、卤砂、宝石、
地毯、纸张、葡萄干、金银器皿、宝刀等。西域商人以此来换取中
国的瓷器、红玉、丝绸、布匹、棉花、花毯、茶叶、乌梅、麝香、
大黄、颜料、金箔、桐油等。
为了确保丝路贸易的正常进行,明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
理措施:
第一,每一使团进入嘉峪关时,必须出示关文,并逐一登记,不
能随意入关。无关文者或超过关文所载人数者不得进入。第二,外
商在明朝境内从事贸易时,不得漫天要价,不得大量收购禁卖物品,
如茶叶、罗绮、箭竹等,不能将熟铁、兵器等夹带出关。第三,外
商必须遵守中国法令,不得殴打中国居民,不得刺探军事情报,不
得携带中国人口出境。违者将被逐出中国,并记录在案,取消以后
入境从事贸易的资格。第四,外商出关时,要接受严格检查,凡携
带违禁物品者,将予以没收。
明朝为了体现对朝贡贸易的高度重视,对于合法的商人,在其入
关之时,由甘肃镇官员设宴举行隆重的接待仪式。丰盛的酒席使那
些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的外商对明代中国油然产生敬仰之情。
在其入关以后,明朝为其免费提供食宿和驿递。为了维护明朝的形
象和确保丝路贸易的顺利进行,明廷要求丝绸之路沿线的各级官员
廉洁自律,不得敲诈外商。一旦被外商告发,且查证属实,将予以
严厉的惩处。
对于进入嘉峪关的外国商人,当地官员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分为
“起送”贡使与“存留”贡使两类。其中起送者只是某一使团中的
极少数人。一般而言,起送使臣只占该使团人数的十分之一,最多
不超过十分之二三。
《明史哈烈传》载:“祖宗故事,惟哈密每年一贡,贡三百人,
送十一人赴京,余留关内,有司供给。他若哈烈、哈三、土鲁番、
天方、撒马儿罕诸国,道经哈密者,或三年、五年一贡,止送三五
十人。“相比之下,他们是贡使中的幸运者。他们在前往北京的途
中……舒适安歇而不缺乏任何东西……到处都设备齐全,在往返途
中都一样,任何时候都有同样的排场。”他们代表所在国国王,并
随身携带部分侍从,通过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凉州(今
武威)、庄浪、兰州、平凉、西安、潼关、临清等地而至北京,须
在春节之前到达,利用新年之际觐见皇帝。他们每到一地,当地官
员都要组织一次出色的盛会,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起送使臣可
以在所经过的城镇短暂地游览,但不得从事交易。他们的大部分行
李存在甘州等地,只携带一部分优质商品前往北京。在由驿递运至
北京后,一部分贡献于皇帝,另一部分允许在北京市场上出售,并
可获得皇帝的优厚赏赐,以体现明朝在朝贡贸易中所奉行的“厚往
薄来“原则。明朝将起送使臣分为五等,分别给予不同的赏赐。
据葡萄牙人曾德昭所著《大中国志》载:“这些撒拉逊人告诉我,
他们献给皇帝的礼物,在他们本国不过值7000克朗,但皇帝为他
们使团旅行而赏赐他们的不少于50000克朗价值,颇有赢余。”在
觐见完毕后,起送使臣由原路返回。
使团中不在起送之列者,便是存留使臣。这类使臣占整个使团的
十分之七八。存留使臣的名单及贡物由起送使臣带到北京,亦按五
等得到皇帝的不同赏赐,无贡品者也能得到一匹绢或布。相形之下,
存留使臣的赏赐少于起送使臣。使臣的另外所得主要来自于陕西行
都司的收购和在河西走廊市场上的交易。因为起送使臣带往北京的
只是其全部商品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其大多数商品由存留使臣在甘
州、肃州等地代为出售,而马匹全由陕西行都司收购,用于西北边
地的耕防。
明朝时有很多外商在中国永久居住。利玛窦言:外商中,“有很
多已在此地(指肃州)娶妻,成家立业,因此他们被视为土著,再
也不回他们的本土。”(《利玛窦中国札记》)
明朝时期对丝绸之路管理得当,绝大多数外商都能按照明朝的法
令从事贸易,使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在明代大放异彩,丝路贸易再
度繁荣,并形成了独特的贸易景观。
据《大中国志》载:明代陕西行省是“大批商货汇集之地”。终
明之世,丝绸之路上的外商不畏艰险,络绎于道,接踵叩关。而明
朝通过对丝绸之路的管理稳定了西北边疆,与广大的西域世界进行
着广泛的接触。长期和平友好的频繁贸易是明代丝绸之路的主旋
律,使其成为开放之路、商业之路和旅游之路,对这一时期西北地
区的稳定、发展和观念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以来,由于中西社会经济的消长和中国外贸政策的收缩,丝绸
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陷于萎顿,无复前代那种蕃舶
云集的盛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