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王琳《移动互联网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旅游类App为例》

合集下载

黄山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黄山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河 南 黑龙 江 湖 北
07 . 07 . 08 .
湖 南
07 .
吉 林
04 .
江 苏
1 . 77

辽宁
I3 .
青海
02 .
山东
16 .
山西
0. 2
陕西
02 .
上海
47 .
四川
I3 .
台湾
02 .
天津
频 、 画等是旅 游者 较偏好 的信 息表 现形 式 ; 游 者 最为 关 注的是 功 能 性旅 游信 息 , 次是 附属性 动 旅 其
信息 和 网络 口碑 信 息 ; 同性 别 、 龄 、 不 年 文化 程 度 的 旅 游 者 所搜 寻 的 信 息 内容 也 存 在 一 定 差异 . 最 后 , 出了四点结论 , 对旅游 网站 的建 设提 出了一些 建议 . 得 并
省 最多 , 占总样本 量 的 4 . % , 次 是江 苏 ( 7 7 、 江 (0 6 、 东 ( . %) 根 据黄 山市发 布 的数 据 , 15 其 1 . %) 浙 1 . %) 广 62 . 21 0 0年安 徽省 已经 成为 黄 山第一 大 客源 地 , 次是 江 浙 沪三省 市 , 次 调查 样本 与 此基 本 一 致 , 明样 本 具 其 本 说 有 较强 的代 表性 .
关键 词 : 山 ; 黄 网络 旅游信 息 ; 索行 为 搜
中图分类 号 : 5 0 8 F 9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4 3 2 1 )3 2 2 6 10 —2 4 (0 10 —0 8 —0
引 言
产 品信息 是消 费者作 出购 买决 策 的重 要依 据 , 了对 目标 产 品进行 评价对 比 , 为 消费者 需要 一个 信息 搜寻 过 程 . 据消 费者 购买决 策理 论 , 费者 购买 决策要 经 历认 知 需求 、 寻信 息 、 价方 案 、 出决 策 和购后 评 根 消 搜 评 做 价 等五个 阶段 … 对 于旅游 产品而 言 , 1, 其无形 性 、 生产 与消 费 的 同步性 使旅 游 者 购买决 策 的风 险和 不 确定 性 大大 增加 【 , 2 因此 旅游者 更需 要通过 旅 游 信息 的 搜 寻 , ] 来规 避风 险 , 高 决 策 的科 学 性 . 联 网 的 出 现无 疑 提 互 改 变 了旅 游者 的信 息搜 寻方式 和旅 游消 费方式 , 来越 多 的旅 游 者选择 通过 网络 搜索旅 游信 息 , 划旅 游行 越 规 程, 预定 旅游 产 品. 目前 , 互联 网 已经 超 越传统 广播 、 电视 、 刊和 杂志等 传统媒 介 , 为旅游 者搜 寻旅游 信 息 报 成 的主要渠 道 2 0 3.09年 , 国有 13 网 民进 行 网络 旅 游 信息 搜 索 和旅 游 产 品 预 订[ 而截 至 2 1 美 .5亿 , 00年 1 2

基于关键词查询的旅游目的地在线信息关注度分析——以我国8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基于关键词查询的旅游目的地在线信息关注度分析——以我国8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基于关键词查询的旅游目的地在线信息关注度分析——以我
国8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杨敏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网络已成为国内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搜索引擎是信息搜索的重要手段.利用百度的关键词检索,查询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成都、昆明和桂林8大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景点、酒店预订、旅游攻略、旅游地图、地
方特产和特色小吃等6个关键词的关注值,构建网络关注度指数,分析8大旅游热点城市的网络关注差异,分析区位指数、知名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度指数对网络关注度
的影响.
【总页数】4页(P244-246,251)
【作者】杨敏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6
【相关文献】
1.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J], 马耀峰;梁旺兵
2.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市场分析--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J], 江林;李祉辉
3.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 [J], 曾琼;倪芳;郑川
4.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 [J], 曾琼;倪芳;郑川
5.基于旅游感知安全指数的旅游安全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J], 刘宏盈;马耀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内容综述本研究聚焦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深入剖析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旅游信息的搜索与筛选,以及影响这一行为的多重因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使得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旅游信息的搜索与获取。

这些设备不仅具备便携性、实时性,更能根据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搜索的效率和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搜索的旅游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多样,包括旅游景点、酒店、交通方式、餐饮、购物等各个方面。

他们希望通过搜索获取最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作出理性的决策。

搜索工具也日趋多样化,移动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消费者的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搜索选择和更优质的搜索体验,如定位服务、移动支付、ARV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搜索更为便捷和直观。

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搜索行为和决策。

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以及社会因素如家人朋友的推荐、旅游目的地的口碑等,同样对搜索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消费者在旅游信息搜索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和规律,为旅游业从业者和信息提供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 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背景与意义在数字化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旅游行业作为受技术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行为,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已经成为消费者制定旅游计划、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渠道。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景区网站资讯研究——以我国S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景区网站资讯研究——以我国S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景区网站资讯研究——以我国S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作者:李兆元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7期李兆元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的官网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网页中呈现的资讯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网站具有信息提供、信息交互、产品交易和关系管理四项功能,内容共包含34个类目,各网站在虚拟旅游、对客交流、电子商务等方面差异较大,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

随着信息化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旅游网站数量的增长也引起了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

目前景区网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网站功能与信息受众行为的关系、景区网站发展研究及功能评价三方面。

如王维祝等认为景区网站能够提供展示、沟通和交易3种功能,并验证了这3种功能与信息受众的感知价值和网站体验对其行为倾向产生的影响。

钟栎娜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网站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对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变化,并论述了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在5年来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李培雄等从景区网站的服务功能出发,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当前景区网站的服务功能能满足信息受众的基本需求,但在发挥网站交互式作用,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鉴于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研究缺乏对网站呈现内容的探讨,因此,本文试图用内容分析法对5A级旅游景区网站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目前景区网站发展现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一、研究过程本研究以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

研究资料主要通过对网站的观察和记录获得,资料收集时间为 2014年4至5月。

为保证研究信度,共有四位研究者参与,在浏览网站时2人一组,每组33个网站,对网站所呈现的资讯进行编码、分类、归纳,各码号由研究者集体讨论确定。

在查询网页时发现,在首批66个5A级景区中,57个景区有自己的官网,7家没有官网,正在维护与建设中的有2家。

从信息需求情境的视角看用户搜索行为研究

从信息需求情境的视角看用户搜索行为研究

从信息需求情境的视角看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用户信息需求情境分析 (5)2.1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6)2.2 用户信息需求情境的构成要素 (7)三、用户搜索行为研究 (8)3.1 搜索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9)3.2 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 (10)3.3 用户搜索行为的优化策略 (12)四、信息需求情境与搜索行为的关系 (13)4.1 信息需求情境对搜索行为的影响 (14)4.2 搜索行为对信息需求满足的作用 (16)五、案例分析 (16)5.1 案例一 (17)5.2 案例二 (19)六、结论与建议 (20)6.1 研究结论 (21)6.2 对策建议 (23)一、内容概括用户搜索行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普遍行为,深受信息需求情境的影响。

这种情境不仅涉及用户本身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其所处的环境、技术条件以及心理预期等。

深入研究用户搜索行为,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规律。

在信息需求情境中,用户搜索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驱动其搜索行为的核心动力,用户为了获取所需信息,会主动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进行搜索。

环境因素也对用户搜索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用户所处的环境可能会限制或激发特定的搜索行为,如在线搜索与离线搜索的差异。

技术条件也是影响用户搜索行为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改变了他们的搜索习惯和需求。

用户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其搜索行为,用户对于搜索结果的预期会影响其信息选择和筛选过程,从而影响搜索效果。

用户搜索行为的研究需要从信息需求情境的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搜索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搜索结果,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满意度。

这对于指导实际的搜索引擎优化和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消费倾向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消费倾向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一、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1.3研究综述 (2)1.4研究方法和思路 (3)二、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 (3)2.1旅游者消费行为概念界定 (4)2.2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 (4)三、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消费行为倾向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5)3.1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在桂林市旅游消费的主要选择 (5)3.2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关于桂林景点的消费行为倾向 (6)3.3小结 (17)四、结语 (18)参考文献 (18)基于百度指数旅游者消费倾向研究-以桂林市为例摘要: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不断深入到电脑客户端以及移动终端,同时其也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巨大并且包容万象的网上搜索数据不单单对每一位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也给当前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展示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式。

本论文通过百度指数这一能够较为真实反映出客观事实的统计分析平台,以桂林市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旅游消费的关注度进行分类整理,进而从旅游者在旅游景点的消费选择倾向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探索出百度指数和旅游者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希望借此研究能给相关的旅游管理单位以及管理者以最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百度指数;旅游消费;桂林市Abstract: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deepening to the client computer and a mobile terminal, but it is also growing at a very fast rate imperceptibly affects the lives of everyone. Huge and inclusive, internet search data is not just the specific needs of each user on a detailed record, but also to further study the current social sc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show a new perspective and methods. In this thesis, the index Baidu can be more truly reflect the fact that the obj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platform, Guili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attention to tourism consumption sorting through, and then select from the tourist consumption propens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on in-depth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idu index and tourists between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 hoping to give the releva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managers of tourism management at the most reasonable proposal.Keywords:Baidu Index;Tourism consumption;Guilin一、绪论1.1研究背景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公布的关于《2014 年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整体规模数量达到6.18亿,2013整年一共新增了5358万网民;互联网的整体普及率达到45. 8%,与2012年底相比较提升了3.7个百分点。

旅游信息搜索行研究综述

旅游信息搜索行研究综述

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综述-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综述严丽华在信息搜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消费决策,然而旅游产品的四种特性大大增加了旅游消费决策的风险。

因此,目标产品信息的收集需要旅游者借助外力,用来辅助旅游决策和降低风险。

所以,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做一次深刻的回顾和总结,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信息需求与搜索动机、旅游信息源、搜索内容偏好、搜索行为特征和搜索者特性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引言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旅游市场通过吸引外国人出现市场上升趋势。

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可以看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

旅游信息的搜索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保证旅游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从旅游信息需求到选择的全过程,是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和测评。

对旅游信息搜索的研究,有助于目的地智慧旅游的开展,有利于人们了解信息时代游客的信息需求。

早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旅游信息的收集,而国内的研究则从近些年才开始起步。

笔者通过对这一领域的论文进行搜集,整理,做充分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关于旅游信息需求与搜索动机的研究(一)关于旅游信息需求的研究。

心理对行为起着驱动作用,需要则是行为动力的源泉。

旅游信息吸引游客,游客就会产生搜索的欲望。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崔春莎指出需求是一种差距,是实际状况与目标状况间的差距;陈新添,朱秀珍对于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做出了研究,两位专家指出单一变多样、查询性变知识性、模糊性变精确性三种变化。

袁宏,吴明明指出,现实信息和潜在信息用来划分用户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满足一般用户或者部分用户的信息需求。

现实信息和潜在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但是,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用户本身在信息需求方面的差距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二)关于旅游信息搜索动机的研究。

麦金托什和格德纳(1990)认为,旅游者的主要搜索动机是提升旅游决策质量及降低不确定性。

网络关注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基于百度指数的实证分析

网络关注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基于百度指数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一)绪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的问题和缺点也会在网络环境下扩大化,进而塑造景区的网络口碑。

不同景区网络营销水平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网络世界关注度的不均衡。

以旅游城市重庆为例,一些闻名已久的景区在互联网时代下与网红景区拉开了差距,重庆大足石刻2019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85.83万人次,而“网红景点”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仅国庆7天就接待游客88.9万人次,而像钓鱼城①、湖广会馆等有着丰富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景区相对受到冷落。

可见借助大众化的互联网平台,对于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也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

(二)旅游网络关注度研究现状与其他客体网络关注度一样,旅游网络关注度是以网络数据中相应的旅游信息为基础,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某一关键词在某一时间内的“用户关注度”(李君轶和杨敏,2010)。

目前我国关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研究集中在局部区域及某一类型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趋势描述、旅游网络关注度及其相关性影响研究和旅游网络关注度主要影响因素三个方面。

王琨等(2010)将用户贡献内容(UGC )作为网络关注度的数据源,对国外电子旅游网络社区Tripadvisor 中有关中国旅游的内容进行检索。

琚胜利网络关注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基于百度指数的实证分析任润蕾【摘要】以全国5A 级旅游景区为例,研究景区网络热度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通过百度指数搜集景区的网络热度,对网络关注度与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为指标的旅游发展程度的时空趋势进行研究,进一步使用固定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研究不同客户端、不同地区网络关注对旅游发展影响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地区景区网络关注热度和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PC 端和移动端呈现互补作用,并非互相替代的竞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旅游类App为例沈虹王琳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自助游的兴起使得更多的旅游者通过自己的个性需求搜索信息。

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信息搜索平台转移到了移动设备上,方便旅行者在旅途中随时查询关于景点、交通、旅店的信息。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影响信息搜索的五大因素,即搜索成本、感知收益、产品知识、自我卷入和感知风险,并结合旅游类App的特性提出相应假设。

随后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200位有过旅行经验的人,分析他们的信息搜索行为。

最终数据验证了假设,并针对App信息提供方,提出相应的传播传播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类App 信息搜索行为创意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因为旅游产品具有和实物产品不同的特性(不可视、不可触摸、不可试用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导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于是消费者会更加依赖具体可信的旅游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过去的信息搜寻行为都是在旅游行为发生前进行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急速发展,旅游活动可以与消费者的信息搜寻行为同时发生。

消费者可以在去往旅游目的地的途中,或者在旅游目的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旅游信息搜寻,便利了消费者更改旅游行程、或应付突发状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旅行者对于旅游信息的获取需求,近几年来,旅游类的移动应用纷纷上线。

艾瑞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0月底,苹果App Store美国区的应用总量已超过71万款;Google Play应用数量达71.3万,其中旅游类应用占4.4%。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旅行者面对三万款旅行类应用及庞大的旅游信息,该如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应用,并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在旅行中该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此类应用?从旅行类信息提供者角度来看,如何在三万个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采用恰当的营销传播形式吸引消费者并保持用户长期使用度及粘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思考。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关于移动互联网旅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关于移动应用中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旅行者在选择和使用旅行类移动应用时,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研究结论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理论空白。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本文首先希望对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包括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旅游类移动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包括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搜索成本、感知收益、产品知识、自我卷入、感知风险。

(一)移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来说,“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

1终端、网络与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要素。

数据显示,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赶超传统互联网用户,且男女比例均衡。

随着移动网络和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不仅仅只是拿手机来和朋友联络、玩游戏,而会随时基于地点的变化,获取景点优惠信息、最近酒店的位置、订机票火车票以及签到等。

(二)旅游类App1.功能移动应用最大的功能在于帮助用户解决现实问题,如: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以及让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消费者可以在去往旅游目的地的途中,或者在旅游目的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旅游信息搜寻,便利了消费者更改旅游行程、丰富旅游计划或是应付突发状况。

根据功能分类,目前旅游类移动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交通方式查询及预订,第二、住宿预订,第三、景区门票打折,第四、旅游信息发布及分享平台。

2.盈利模式1《艾瑞咨询》,《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2008年。

通过整理得知,目前的移动应用主要存在三种盈利模式,一是“免费应用+植入广告”的模式,其好处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较多的用户群体,但这类应用容易破坏用户的体验,这就要求开发者在植入广告时不能影响用户的体验。

第二种是“免费应用+内容道具收费”,但该模式更多的是针对内容消费和游戏类的应用产品。

另外还有一种是“直接收费”模式。

该模式对大多数开发者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必须满足3个条件:一必须是常用的应用;二是产品要做得足够好;三是要有一定的用户粘度。

这样的收费应用才会有用户愿意为其买账。

目前的旅游类移动应用大多是免费应用,尚处于积累用户的阶段。

(三)信息搜索行为1.概念对于“信息搜寻行为”的定义,Krikelas认为,“当个体想确认某一信息,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信息搜寻行为”2。

简而言之,信息搜寻行为的目的是要解决信息断层。

由于App 的使用与开发也是近几年来刚兴起的热潮,因此使用旅游类的新颖的信息搜索行为。

2.信息源一般而言,当个体缺乏某类信息时,会向相对应的外部信息搜索源获取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文献术语》把信息源定义为:“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一般的信息源分为以下四类:A.个人信息源:个人具备的知识、经验,亲身体验所获得的信息。

B.相关群体信息源:消费者由人际关系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例如:消费者亲友的使用经验告知、消费者其他参照群体如同事等提供的信息和建议。

C.商业信息源:主要包括广告、促销、人员销售以及产品的包装等。

D.公众信息源:主要为政府机构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检验报告。

以上四类信息源,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nepenger(1990)研究发现,旅游者计划旅游时,会倾向于选择使用相关群体信息源,即家人和朋友等熟人的建议。

3这也是目前众多旅游类平台将社交作为必备功能的原因。

3.影响因素在旅游信息的搜索与获取过程中,充斥着多种影响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对旅游应用开发和旅游信息设置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下主要整理了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2Krikelas J.,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P331. 1983.3Stigler GJ. ,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P213-255, Version 69. 1961.第一,搜寻成本Schmidt and Spreng(1996)认为,“消费者感知到的信息搜寻成本包括:(1)产品的复杂性,产品的复杂性由采用的技术及其标准化程度决定;(2)相关产品集合的大小,相关产品集合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关注或考察的产品或品牌的集合;(3)信息的可得性(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4)时间压力,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时间的紧迫性。

”4Stigler的研究被看作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Stigler的理论是:“当消费者从搜寻中获得的收益量减少的时候,其搜寻活动的量就会减少。

”5在消费者搜寻成本方面,Stigler 认为最主要的成本是时间的成本。

参考前人对搜寻成本的定义,在本文中,将移动应用搜寻成本定义为消费者在使用移动应用进行搜寻时所投入的时间、花费的金钱以及产生的疲倦或是遇到挫折等状况时所产生的心理负担。

以上学者都共同强调了时间对于信息搜索成本的重要性。

结合笔者的研究方向,目前可供选择的旅游类移动应用数量多,且信息量大,信息搜索与获取所花费的时间也就相对较长。

因此,主要从时间层面来考量搜索成本。

第二,感知收益搜寻行为的感知收益,即在搜寻过程中所得到的好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Bettman(1979)认为可以包括,“得到价格较低的产品、得到品质较佳的产品、增加决策的满意度和提高产品的满意度”6。

Srinivasan&Ratchford(1991)则认为,“搜寻感知收益包括增加购买结果的效用、得到更低的价格、得到更好的产品样式与品质、增加决策的满意度和增加产品的满意度”7。

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的理论,将旅游类移动应用的感知收益定义为:从旅游类应用信息搜寻中预期得到的结果,包括对决策过程的满意度、更低的旅游产品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更满意的旅游体验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相关案例,总结在使用移动应用时,感知收益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

第三,产品知识目前,学者对于知识量与信息搜索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知识量和外部4Schmidt J.B. and Spreng R.A., A proposed model of external consumer informationSearch, Journal of the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ersion 24,P.246-256.1996.5Stigler G J.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ersion 69, P213. 1961.6Bettman J.R. &Park C.W.,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phase of the choice process on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Version7,P234-248. 1980.7Srinivasan,N.&Ratchford,B.T., An empirical test of a model of external search for Automobil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ersion 18, P233-442. 1991.搜寻量之间是负相关关系(Newman和Staelin,1972),“有经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选择方案的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所以不再需要从外部信息源搜寻这类信息”8,他们可以依靠他们己经拥有的知识作出决策(Brucks,1985)9。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已经拥有的知识正向影响信息搜寻,因为已有的知识使消费者更容易处理新的信息(Ozanne,Brucks和Grewal,1992),对产品属性的了解会使个人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因此,会导致更多的信息搜寻。

该理论的整理主要是探讨在选择和使用移动应用时,不同旅行经验的群体对于信息搜索与获取行为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