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六国论知能优化演练 苏教版必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4~6段,完成1~4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解析:选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

B.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

C.斯用兵之.效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解析:选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B.后秦击赵者再.

C.则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

D.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解析:选C。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解析:选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

二、语言运用

5.(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6.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

段话。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答案:②⑤④①③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互丧,率赂.

秦耶 赂(lù):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 B .暴.

霜露,斩荆棘 暴(pù):暴露,意思是冒着 C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yù):结交,亲附 D .洎.

牧以谗诛 洎(jì):及,等到 解析:选C 。“与”读“y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B.⎩⎪⎨⎪⎧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C.⎩⎪⎨⎪⎧ 至丹以荆卿为计.诸生无能出奇计. D.⎩⎪⎨⎪⎧ 此言得.之得.道多助

解析:选C 。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

D.适宜,得当;得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②洎牧以.

谗诛 A .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B .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

C .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

D .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

解析:选A 。都是介词,①是“用”,②是“因”。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 C .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解析:选C 。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退却。C 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C .至于..

颠覆,理固亦然。 D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解析:选D 。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A 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 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回答6~8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

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 B .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 始:起初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 速:招致 D .向使三国各爱.

其地 爱:吝惜 解析:选D 。爱,爱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斯用兵之效也.②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 B.⎩⎪⎨⎪⎧ ①二败而.三胜②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 C.⎩⎪⎨⎪⎧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②其.

皆出于此乎 D.⎩⎪⎨⎪⎧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解析:选B 。①②均表并列。A 项,①判断句的标志词/②用在句中,表停顿。C 项,①代词,他们的/②副词,恐怕。D 项,①连词,以致/②连词,表并列,并且。

8.对文章选段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 .作者申明了赵国失败是“用武而不终”的后果。

C .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贿赂秦国。

D .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解析:选C 。齐、燕、赵三国的失败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

苏 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