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重点: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计算机三级复习要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该章大约占9~10分,一般为6个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都是基本概念。
主要掌握:(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3)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4)软件开发周期;(5)压缩技术;(6)流媒体第一节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特点2. 计算机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50~60年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电子管计算机,用于计算弹道。
●1958年103计算机(中国)●1959年104计算机(中国)大型计算机经历了4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第一次小型化●DEC公司(美国数据设备公司):1959年,PDP-1;1965年,PDP-8;1975年V AX-11●我国:1973年DJS130计算机→DJS100系列(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第二次小型化●Apple公司:1977年AppleII微型机●IBM公司:1981年,第一台个人PC机●联想(Lenovo):2005年收购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成为第三大PC制造商(4)客户/服务器阶段(即C/S阶段)(80~90年代)(5)互联网阶段(90年代至今)●1969年美国国防部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的协议标准●1991年我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1994年在我国实现TCP/IP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的数据辅助和控制人工网络中的多媒体●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技术: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 实时控制 ● 人工智能 ● 网络应用 ●多媒体应用第二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根据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硬件由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 ● 控制器 ● 存储器 ●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2. 计算机的指标(1)位数也称字长,是指CPU 一次能处理多少位的数据(二进制),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也越大,精度也越高。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CSMA/CD发送流程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冲突延迟、后重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他的核心技术起源于ALOHA 网(无限分组交换网)。
进行冲突检测的两种方法: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以太网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16次,则进入“冲突过多”结束状态,当某个节点完成一个数据帧的接收后,首先要判断接收的数据帧长度。
以太网将接收出错分为:帧校验出错、帧长度错与帧位错。
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当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
在以太网结构中,1字节的帧前定界符的结构为10101011.目的地址与源地址长度均为6B(48bit),即6个字节,1字节=8bit。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该帧只能被目的地址所指节点数接收。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该帧只能被一组节点接收。
目的地址全为1 广播地址,该帧将被所有节点接收。
类型字段值等于Ox0800,表示网络层使用IP协议。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最大长度为1500B。
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18B。
RJ-45接口连接非屏蔽双绞线。
AUI接口连接粗同轴电缆。
10Base-2 BNC接口连接细同轴电缆。
域名解析是将某一域名映射为相应的IP地址。
ATM采用的传输模式为同步串行通信,使用的是信元传输。
物理地址或硬盘地址(MAC)固化在计算机的网卡中。
硬盘地址通常称为MAC地址、物理地址或以太网地址。
其长度为48位。
传统局域网技术是建立在“共享介质”的基础上的。
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CSMA/CD、令牌环和令牌总线。
无论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高到多少,以太网帧结构都是不变的。
10Base-T标准定义了介质独立接口(MII),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
10Base-Tx和10Base-Fx都是一个全双工系统,每个节点同时以100Mpbs的速率发送与接收数据。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操作题及答案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操作题及答案2016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操作题及答案一、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1.计算并填写下表。
2.如下图所示,某校园网用l0Gbps的POS技术与Internet相连,POS接口的帧格式是SONET。
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案是校园网内部采用0SPF动态路由协议,校园网与Internet的连接使用静态路由协议。
另外,还要求在R3上配置一个loopback接13,接l3的IP地址是192.167.166.6。
请阅读以下PL3和R4的部分配置信息,并补充空白处的配置命令或参数,按题目要求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3.某网络中DHCP服务器地址为l0.0.0.1,MAC地址为00-12-34-56-78-90,可分配IP地址范围为10.0.0.50-10.0.0.100,其中10.0.0.50保留给MAC地址是00-11-22-33-44-55的主机。
网络中某客户机从该服务器续约IP地址的过程中,在客户机捕获的2条报文及对第1条报文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请补充图中空白处的信息。
4.下图是校园网某台主机在命令行模式执行某个命令时用sniffer捕获的数据包。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三、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图示网络结构回答问题。
1.填写路由器RG中相关的路由表项①至⑥。
(每空2分,共l2分)2.如果在不改变路由表项的前提下,请写出在路由器RF上最多可再连接的路由器数量。
(2分)3.如果图中防火墙FW为CiscoPIX525,并且部分内网需要访问外网,需要使用的两个配置命令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4.如果将172.16.17.128/25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一个子网能容纳50台主机,另外两个子网均能容纳20台主机,要求网络地址从小到大依次分配给3个子网,第2个子网的掩码是__________,可用的IP地址段是__________。
(4分)(注:IP地址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间必须用减号“-”连接,中间不能有空格)。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题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题库一、填空题1、trace命令用于跟踪测试数据转发_________。
2、路由表的内容主要包括: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地址和目的端口等信息。
同时,每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还包含_________路由信息。
3、IP地址分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方式。
4、路由器的接口主要有三类: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和路由器_________接口。
二、选择题1、以下关于loopback接口配置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在路由器上loopback接口没有一个实际的物理接口与之对应B.loopback接口与其他网络结点有相连接的物理链路C.loopback接口的接口号为0~2 147 483 647D.每台路由器上都配置一个环回接口,它不受网络故障的影响,永远处于激活状态2、以下关于路由器结构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路由器和计算机一样具有中央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硬件系统,还有图形用户界面、键盘输出设备B.路由器有不同的接口类型,可以连接不同标准的网络C.路由器软件主要由路由器的操作系统IOS组成D.IOS是运行在Cisco网络设备上的操作系统软件,用于控制和实现路由器的全部功能3、进入接口配置模式,使用bandwidth命令没置接口带宽。
Router(confi9if.#bandwidth 2500000表示设置接口带宽为A.2.5 MbpsB.25 MbpsC.2.5 GbpsD.25 Gbps4、以下关于路由信息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管理距离用于衡量路由表中给定的路由信息源的可信度。
管理距离的值越小,路由信息源的可信度越高B.静态路由的可信度最高,其次是直接连接C.一个路由器往往会从多个途径得到某指定网络的路由信息。
当有多条最佳路径时,路由器会选择一个路由信息源可信度最高的路径D.如果在一个路由器中,有两条某指定网络的路由信息,路由信息源一个来自静态路由,一个来自OSPF。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选择题第十套-含答案

1. 下列属于无线接入技术的是(B)。
A) RPR B) Ad hocC) EPON D) SDH解析:RPR(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 是一种直接在光纤上高校传输IP分组的传输技术,用于支持城域光网络。
RPR采用双环结构,可提供最大长度100km的光纤传输。
其双环均可以传输数据,高效的利用光纤的带宽。
Ad hoc 是一种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在无线传感网和无线网格网中运用。
EPON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
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运用于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的同步光网络。
2. 传输速率为54Mbps的WLAN标准是(A)。
A) 802.11a B) 802.11bC) 802.11j D) 802.11n解析:802.11a是无线网络标准,指定了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54Mbps和工作频段为5GHz,采用了多载波调制技术。
802.11b是802.11a的先行版本,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s,主要为个人电脑提供完全的网络服务。
802.11j在4.9 GHz到5.0 GHz之间的这个无线频率范围内增加信道,是802.11a的补充。
802.11n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
3. 下列关于宽带城域网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能够为用户提供带宽保证,实现流量工程B) 可以利用NAT技术解决IP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C) 可以利用SNMP实现带外网络管理D) 保证QoS的主要技术有RSVP、DiffServ和MSTP解析:宽带城域网的汇接接入层,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流量均衡、QoS管理、IP地址转换等,宽带城域网技术的交换层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选择题

第13题
B图的值加1,然后和A图比较,取最小值就是更新后的值
第14题
路由协议相关: 1、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使用链路状态算法; 2、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3、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第15题
集线器: 1、集线器中的所有节点共享一个冲突域;
2、工作在物理层,不认识mac地址;
第11题
IPv6地址的表示错误: 两个冒号; 9个段; 有效位的0被省略(如EF80段中的0被省略);
第12、13、14题
OSPF协议: 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 保存当前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图; 链路状态度量有费用、距离、延时、带宽;链路状态发生 变化时用泛洪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OSPF的每个区域拥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通过划分区 域提高路由收敛速度; 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数一般不超过200个
第21、24题
目的地址
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始终不变,目的MAC地址变化为下一跳地址。
第22、24题
建议用比较排除法
Cicso路由器:封禁协议,允许某个地址使用协议:IP标准访问控制列表号范围:1~99,1300~1999,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指能检查数据包的源 地址,如果要封禁协议要使用ip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号,范围是:100~199,2000~2699;要使用掩码的反码。 访问控制列表(ALC)的顺序要注意, 第一条,access-list 访问控制列表号 permit 允许的协议 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的掩码反码 目的网址 目的网址反掩码(网络和反掩码可以是使用 any一词代替两者,表示任意,如果还有网络允许使用此协议,那么下一条递增到第三条); 第二条,access-list 访问控制列表号 deny 拒绝的协议 any any; 第三条,access-list 访问控制列表号 deny ip any any; 第四条,interface 端口; 第五条,access-group 访问控制列表号 in ; 第六条,access-group 访问控制列表号 out(out表示出端口)(可能的错误:反掩码写成掩码,访问控制(快速转发模式),接收到14个字节就转发; 碎片丢弃交换模式,数据包的长度不足64字节就丢弃; 储存转发,先将帧保存在缓冲区。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2022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通信子网的交换方式中分为两类: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其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1)线路建立:两台主机要传输数据,首先通过子网建立两台主机之间的线路连接。
(2)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后,可以实现实时、双向的交换数据。
(3)线路释放:数据传输结束后,原点想目的主机发送释放请求,目的同意后逐步释放连接。
线路交换的优点:实时性强,适应于交互式会话通信。
线路交换的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能力,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
2.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与线路交换的特点区别:(1)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通信子网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检验、存储、路径选择和转发功能。
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被传送的数据单元分为两种:报文和报文分组。
报文:数据长度不限,增加目的地址、源地址与控制信息组成一个逻辑单元。
分组:限制报文长度,源结点需要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发送结束后,由目的结点按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
存储转发优点:共享信道,线路利用率高;路由选择功能,提高系统效率;每个路由可进行差错检查和纠错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路由器实现不同通信速率的转换,也可对不同数据代码格式进行转换。
3.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1)数据报方式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与目的之间建立连接,源主机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可以在通信子网中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达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重点: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1、表驱动IP进行路由选择
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的计算机。
路由选择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每台设备存放一
张路由表,该表存储有关可能的目的地址及怎样到达目的的信
息。
(1)标准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中包含许多(N,R)的有序对,N是目的地址,R是到
N的路径中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每个路由器中仅保存下一站,
并不知完整路径。
为减少路由表长度或提高路由效率,路由表中的N一般使
用目的网络的地址,不是目的主机地址。
(2)子网选择路由-------标准路由选择算法的扩充
IP采用子网编址后,将路由表改为(M,N,R),其中M为子网
掩码,N为目的网络的地址,R为下一个路由的IP地址。
(3)路由表的特殊路由
使用网络地址可以极大缩小路由表规模,路由表也可包含两
种特殊的路由表目,即默认路由和特定主机路由。
默认路由:如果路由表没有指定达到目的的网络的路由信
息,就可以把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指定的路由器。
特定主机路由:主要表项(包括默认路由)是基于网络地址的。
为单个主机指定特别的路径就是特定主机路由。
(4)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允许使用任意的掩码形式,子网路由选择算法不但能按照同
样的方法处理网络路由、默认路由、特定主机路由,还可以将标
准路由选择算法作为一个特例。
2、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路由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路由表的正确与否。路由表分为
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两种。
(1)静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有人工管理,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但当连
接或拓扑结构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必须人工对路由表做出更新。
优点:安全可靠,简单直观;缺点:一旦路径错误,路由表
的配置比较麻烦。
(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是通过自身学习自动修改和刷新路由表。它适应拓
扑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网络环境。
为区分速度快慢,延迟的时间,修改和刷新路径时需要给每
条路径生成一个数字,该数字称为度量值。度量值越小,路径越
好。
度量值的特征如下:
跳数:到达目的地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带宽: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
延迟:数据从源到目的经过的时间。
负载:网络信息流的活动数量。
可靠性: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率。
开销:一个变化值,可根据带宽、建设费用、维护费用等因
素确定。
动态路由虽然适应复杂网络,但修改和刷新路由表本身需要
消耗资源。
动态路由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两种: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
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RIP是利用向量-距离算法,OSPF
则是链路-状态算法。
3、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
基本思想:由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知道
的路由信息,用于通知相邻路由器自己可以到达的网络以及到达
该网络的距离(跳数),相邻的路由器根据收到的信息修改和刷新
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可以在局域网中直接实现。规定了路由器之间交
换路由信息的时间、交换信息格式、错误的处理等内容。
RIP协议除严格遵守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外,还做了一些
改进,包括:(1)对相同开销路由的处理。按先入为主的原则处理。
(2)对过时路由的处理:出现开销更小的路由时,代替原有的路由,
否则一直保持下去。
4、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又称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基本思想:互联网上的每个路由器
周期性的想其他路由器广播自己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关系,每个
路由器都可以获得网络中的所有联通情况,根据连通情况和最短
路径算法,计算出自己到达各个网络的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支持服务类型选路,适
合庞大复杂环境的网络等优点。但OSPF协议的缺点主要包括:
要求较高的路由器处理能力:网络规模越大,对内存和CPU
的处理能力要求越高
一定的带宽要求:为得到相邻路由器的信息,要求路由器不
断发送和应答查询信息,OSPF协议要具有一定的带宽要求。
静态路由一般适应小型网络、RIP适应小到中型的网络,而
OSPF适应大型、多路径、动态的IP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