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满族民族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区,有著名的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回族等。

这些民
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下面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进行分析。

满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

满族服饰以“袄、褂、襦”为主要特点。

满族男子常穿“汉服”,即长袍、白头巾和靴子;而女子则
穿着“汉服”的裙装,有着悬垂的袖口和丰富多彩的图案。

满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常
用金银线刺绣、花色和蕾丝等,给人以豪华和华丽的感觉。

朝鲜族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

朝鲜族服饰以传统的“韩服”为主。

男子
通常穿着“短褂”和“短裤”,女子则穿着“袄子”和“裙子”。

朝鲜族服饰注重简约和
舒适,采用自然的颜色,常用红、蓝、绿、黄等明亮的色彩,给人以青春和生机的感觉。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满族注重豪华和辉煌,朝鲜族
注重简约和舒适,回族注重庄重和纯洁。

这些服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也是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表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这些服饰
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但其独特性和代表性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族满族精讲

民族满族精讲

满族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是由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人的语言继承发展, 不断融合新的成分而形成的。在历史过程中,满语 的语音发生了演变,因此可以分为清代满语和现代 满语。
承德满族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公布,全国分布着982万满族人口,是仅次于 壮族的第二大少数民族。而我们承德八县三区共360余万人,却居住有120余万满族兄 弟,在全国各市首屈一指,远远超过了满族发源地的东北各市,甚至高过满族最集中的 北京市很多。
满族历史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 6000-7000 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 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唐朝的文献将其称为“靺鞨” ,宋元 朝 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 辽朝时期,女真人在现在中国东北部地区,分别有南女真,北女 真,生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 俗接近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 经过金朝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 随着金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 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 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因此东北女真族以地域划分为三部女 真,称作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实际上他们之间不一定 有血统关系。满洲是建州女真其中一个部族的名称。后来满洲崛 起,征服了东北各部族,统一称谓为“满洲”。
25厘米左右。
满族文化
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
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 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 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 传统体育活动。
挂旗过年满族分“红、镶红、黄、
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 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 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 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 祥开端。

56个民族-满族

56个民族-满族

2满族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勇敢的民族——满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

一、满族图腾。

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曾在《四平民族研究》创刊号封底题字:“民族之鹰海东青”。

充分说明了满族人民的确与海东青一般,坚韧奋飞。

鹰(海东青)二、满族八旗。

满族在清朝时分为八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

三、主要分布地。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也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区和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四、服饰。

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满族妇女穿的旗装,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

(满族男子官服)(满族贵妇服)五、满族发式。

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

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

满族男子从小就将前额的头发剃掉,后面的头发梳成辫子。

后来,这种习俗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满族男子的标记。

(满族女子发饰)(满族男子发饰)六、满族头饰。

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

女子发冠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冠。

(男子帽)(女子发冠)七、满族鞋饰。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

八、满族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一年级 56个民族资料

一年级 56个民族资料

一年级 56个民族资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的民族资料。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

汉族的语言是汉语,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被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他们的传统饮食有饺子、汤圆、月饼等。

壮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语言是壮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舞蹈。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壮年节、火把节等。

他们喜欢吃米粉、酸汤鱼等特色食物。

满族是我国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满族的语言是满语,他们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和建筑风格。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端午节等。

他们喜欢吃糖葫芦、锅包肉等美食。

藏族是我国的第三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藏族的语言是藏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藏历新年、雪顿节等。

他们喜欢喝酥油茶、吃青稞等食物。

维吾尔族是我国的第四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语言是维吾尔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牛羊节等。

他们喜欢吃馕、羊肉串等美食。

苗族是我国的第五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苗族的语言是苗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民间艺术。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龙船节等。

他们喜欢吃酸汤鱼、酸辣粉等特色食物。

彝族是我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

彝族的语言是彝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歌舞。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盘山节等。

他们喜欢吃酸奶、过桥米线等美食。

布依族是我国的第七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布依族的语言是布依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龙船节等。

他们喜欢吃酸汤鱼、酸辣粉等特色食物。

朝鲜族是我国的第八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等地。

朝鲜族的语言是朝鲜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少数民族—满族文化介绍PPT

少数民族—满族文化介绍PPT

02
满族服饰
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 入替换内容
满族服饰的特点
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
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装。式样分男女两种。
清初男子旗装为圆领、大襟、箭袖,四面开衩,系扣袢,
01 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
满族概况
人口分布
•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 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 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 江和吉林。
宗教信仰
• 满族在历史上长期信仰萨满教。 •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萨满”的意思为“疯狂的人”,
• 在沈阳故宫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 翅排列,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 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 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 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 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建筑文化
凤凰楼
•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 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 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 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装在满
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
满族服饰的组成
01
02
03
03
饮食文化
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入替换内容双击输 入替换内容
民族饮食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 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等。
• 萨其玛是满族的名糕点,民间传说是一位满族的将军留 传下来的。因其好打猎,为携带方便,故制作这样一种 糕点。其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过油煎炸, 再 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条。糕面撤上青红丝, 其味香甜可口。

满族概况——精选推荐

满族概况——精选推荐

满族概况满族满族(满⽂:拉丁转写:Manju),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等,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肃、⼭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州、银川等⼤、中城市。

形成⼤分散之中有⼩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治县,还有若⼲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数为1,068万。

基本信息中⽂名称满洲族外⽂名称Manju简称满洲亦称为满民、满⼈⽬录1 基本介绍2 详细介绍3 发展历史4 渤海郡国5 辽⾦时期6 明清时期7 ⼈⼝概述8 历史分布9 语⾔⽂字10 民族介绍11 满族⽂化展开1 基本介绍2 详细介绍3 发展历史4 渤海郡国5 辽⾦时期6 明清时期7 ⼈⼝概述8 历史分布9 语⾔⽂字10 民族介绍10.1 服饰10.2 男⼦旗装10.3 ⼥⼦旗装10.4 发饰10.5 旗头10.6 马蹄底鞋10.7 服装特点10.8 传统节⽇11 满族⽂化11.1 《满⽂⽼档》11.2 《⼋旗通志》11.3 《御制五体清⽂鉴》11.4 《尼⼭萨满》11.5 剪纸11.6 满族补绣1 基本介绍满族,全称满洲族,⾟亥⾰命后被称为满⼈、满族,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肃、⼭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州、银川等⼤、中城市。

2 详细介绍满族(满⽂:拉丁转写:Manju),全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旗⼈等,满族旧称⼥真,后改名满洲族。

⽬前满族⼈⼝超过⼀千万(据2000年统计满族⼈⼝为1,068万),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5,385,287⼈),河北省(2,118,711⼈),其他分布在吉林、⿊龙江、内蒙古、新疆、⼭东等省区及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州、乌鲁⽊齐等⼤、中城市400余万。

形成⼤分散之中有⼩聚居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及其风俗民情
满 族
民俗:服饰
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 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蒙古族
概况:分布
主要聚居在 内蒙古自治 区,其余多 分布于新、 辽、黑、甘、 青等省区。
概况:语言文字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 系。
民俗:服饰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 爱穿长袍,称蒙古袍; 系腰带;蒙古靴。
民俗:服饰
概况:分布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 鄂、川、黔、渝毗连之 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 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俗:服饰
概况:分布
主要分布在海 南省中南部的琼中、 白沙、乐有、三亚、 五指山等七县二市 之内。
民俗:服饰
民俗:居住
概况:语言文字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省。 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 支,现通行汉文。
民俗:服饰
藏族
概况:分布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 及云南等地。
民俗:服饰
彝 族 概况:分布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概况:分布
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各 地、四川凉山彝族自 治区和贵州省毕节地 区。
民俗:服饰
概况:分布
民俗:歌舞
杨丽萍孔雀舞
▪ 汉族▪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 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 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 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 乌兹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 族▪ 赫哲族▪ 珞巴族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约92%。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2. 壮族:壮族是中国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曾经建立了清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5.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6.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生活方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7.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牧畜为主要生活方式。

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9. 韩族:韩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中国的最北部民族之一。

10.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11. 布朗族: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2.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4. 黎族: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区,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15. 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16. 傣族: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方面的特色。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名人
纳兰性德
(1655年-1685 年),叶赫那拉氏, 字容若,满洲正黄 旗人,原名成德, 避太子保成讳改名 为性德,一年后太 子更名胤礽,于是 纳兰又恢复本名纳 兰成德。号楞伽山 人。清朝著名词人。
朝鲜族
历史 习俗
朝鲜族
人口
艺术
政治 经济
文化
朝鲜族
朝鲜族(朝鲜文 / 韩字: 조선족 ,英文: Korean ),又称朝鲜 民族(朝鲜文:조선민족)、韩民族(韩字:한민족)、朝族、 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中国、美国、日本等地区,是朝 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国和美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的朝鲜族是中国官方认定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朝 鲜族,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朝鲜族 约有 183 万人。在美国境内的朝鲜族被称为韩裔美国人,根据 最新 2010 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调查,韩裔美国人约有 142 万人。 在朝鲜语或者韩语语义下,“朝鲜族”(朝鲜文/韩字:조선족) 的称呼特指中国朝鲜族。
满族∙历史
• 1622年又克西平堡、广宁等要地。 • 1625年(天启五年)二月,迁都沈阳。 • 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率八旗兵进攻锦州、宁远, 在宁元为明将袁崇焕打败,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亦受重伤, 于当年八月去世。由八子皇太极即位。 • 清王朝及“满洲”称呼的确定 • 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 皇太极颁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命令。 • 1636年三月,,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为“大 清”,改元崇德。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发式
满族的发式和头饰也很有特点。满族的男子都要留长辫子。入关以后,要求 汉人男子也要留发,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止。 满族妇女与男孩一样,成年后才蓄发,或绾或髻。髻的样式和名称有好几种, 如两把头、架子头、大盘头等。其中以两把头最为普遍,是满族妇女的一种 典型发式。两把头就是将长发梳理整齐以后,束在头顶上,然后分成两绺, 并梳成一个横的髻,将其余的头发梳成一个呈燕尾形的扁髻,压在脖颈的后 面。因此,满族妇女行走时,脖子是不能随意转动的,显得很庄重。满族妇 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众多头饰中,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 这是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银簪子,横于发髻之中。在清朝满族 妇女的上层中,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而且 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如花针、压鬓针、大、小耳挖子等。满族妇女的耳 环也与众不同,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戴三只耳环,这种古老的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满族∙历史
强大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州女真首领 (1559-1626年),利用明朝在东北地区军事统治松弛的时 机,发动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凭着八旗劲旅,终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 1616年在赫图阿拉(后改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即汗位,建元天命,国号曰“金”,史称“后金”。
满族∙社会
八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初设黄.红、蓝、白四旗, 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设镶黄、镶红、镶蓝、镶 白四旗,合为八旗。有清一代,牛录及人数时有变 化,但旗制始终未变。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 极把众多的蒙古降众和编在八旗满洲下的一部分蒙 古人,正式编成“八旗蒙古”。从天聪五年(1631 年)到崇德七年(1642年),又逐步编建了八旗汉 军。至此,八旗组织的三个部分才最后完成,八旗 满洲、蒙古和汉军,统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八旗 之下。
满族∙习俗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 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 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 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 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 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 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 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 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 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 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习俗
满族∙习俗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 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 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 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 族共同体形成。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 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 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 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满族∙基本信息
中文名:满族(满洲族) 外文名:Manju
人口:10410585人(2010年)
人口分布:中国东北、河北、内蒙古、新疆等 语言:满语、汉语
文字:满文、汉字
信仰:萨满教、佛教、道教 别称:满洲族,满民,满人,在旗
历史
满族∙历史
起源
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 的完颜部逐渐强盛,统 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 女真。1114年,其首领 阿骨打起兵反辽,翌年, 建立金国,用10年时间 灭掉了辽国,两年后又 征服了北宋。
满族
历史
习俗 满族 人口
社会
文化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源于女真。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 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 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 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 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满族 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 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 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红楼 梦》的作者曹雪芹、“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
∙323成员介绍∙
姜川
哈尔滨 宿舍长 爱运动 朝鲜族 足球小将 秀 恩爱
侯广飞
通辽 满族 爱相声 爱看书 喜欢法律
李远征
呼和浩特 汉族 爱IT 爱画画 一只胖纸
权俊贤
大连 朝鲜族 有后台-_- 工科男 壮汉
Loading……
Click to continue
民族知识介绍
朝鲜族、满族知识介绍
姜川,侯广飞,李远征,权俊贤
满族∙历史
清王朝及“满洲”称呼的确定
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 汗皇太极颁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命令。 1636年三月,,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为 “大清”,改元崇德。
满族∙历史
建立清王朝
• 清军入关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身亡。旋即,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 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统治疆域比元代大为缩小的明朝,建立起辽阔的大 清帝国。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统治时间最长久的少数民族 中央统一政权。直至1911辛亥革命,持续了260多年。
名人
满族∙名人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 年8月24日),原名舒庆 春,另有笔名絜青、鸿 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 父母为他取名“庆春”, 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 景美好之意。上学后, 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 有“舍弃自我”,亦即 “忘我”的意思。信仰 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 旗人。
• 抗击帝国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尽管清政府腐败没落,但满族人民及八旗官兵却为抗击帝 国主义侵略,浴血奋战,谱写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
清朝后期,统治者腐败无能,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投降卖国,激起了满族 人民和其他民族大众的愤概和反抗。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的统治。
满族∙历史民国时期Fra bibliotek满族∙文化
宗教信仰
•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萨满”是通古斯语,意 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师。 • 清代,满族也有崇信佛教和关羽的,但祭祀仪 式仍袭用萨满祭祀而有别于其他民族。驻防旗 人后裔有家中挂祖宗袋的,袋中所装,为从关 外带来的家乡的泥土。广州满族祭“落广祖”, 所祭为第一代到广州落户的祖先。
• 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清朝灭亡,满洲正式改称满族,
• 1931年,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延续,大日本帝国在东北成立了由 其实际控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以逊帝溥仪担任执政(后称皇 帝)。
•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满族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之一,恢复了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应有的待遇。
人口
满族∙人口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满族∙历史
反明战争
•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以 报祖父之仇为名公开反明。1619年三月,取得对明军主力 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 • 1619年夏,后金取得了辽东地区以萨尔浒之战为中心的总 体战役的胜利,
•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打 败明军7万守城部队,占领了沈阳城。努尔哈赤留下部分兵 力驻守沈阳,指挥其余大部分兵力,准备乘胜攻取辽阳城。
满族∙文化
社会
满族∙社会
八旗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对狩猎 组织牛录,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 旗制度。牛录原为女真人氏族制时期的生产和军事 组织,行军或出猎时,各依所属族、寨行进,每十 人为一个行进单位,设“牛录额真”为首领(牛录 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进 行统一组织,规定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由牛录额 真(佐领)管理其内部一切事务。每五牛录为一甲 喇,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额 真,即旗主(后称都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