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及手段实证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及手段实证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及手段实证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向全社会融资,以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来扩大生产。

这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上市公司。

大多数企业通过募集更多资金来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上市,但也有一些公司出于对股东的兴趣从上市这个渠道。

为了防止这种不良现象,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过程和上市条件的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的披露也有严格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虽然上市公司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全面,但仍会有许多企业通过利益驱动,通过闯风险、不同的财务造假手段和发布虚假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

虚假信息不仅会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还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市场还不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较为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进行真实性的识别,使投资者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做出经济决策。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财务舞弊识别问题。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财务舞弊的识别,本文不仅想找到识别诈骗帮助投资者更有效的方法,政府监管机构和公众的财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目标企业的广大用户,也希望通过财务舞弊的动机、方法体系,在威慑潜在企业形式的舞弊动机的分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正常发展,激励更积极地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业务、财务信息,减少财务舞弊从源头上以达到目的。

关键词:投资者,财务舞弊,动机The motivation of accounting fraud of listedcompanies and the means of empirical stud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end to finance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expand their production by using a wider range of resources. Thi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sted companies. Most companies seek to find better ways to market by raising more mone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companies out of the interest of shareholders from the listing of this channel. In order to prevent this undesirable phenomenon,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listed companies and companies listed conditions of stri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disclosure, there are strict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aximize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lthough a variety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been more comprehensive, but there will still be many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nterests of the drive, through the risk, different financial fraud and false information to obtain illegitimate interests. False information will not only lead to the wrong decision of information users, but also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of investors, affect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Du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s more serious. In this case,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listed companies, so that investors can more accurately judg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make economic decisions scientific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reasons, this paper combines norm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research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fraud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financial fraud identification, this method not only to find more effective to help investors identify fraud, government regulators and the public financial information more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ity of users of target enterprise,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e system of financial fraud motivation, analysis method, in the form of enterprises to deter potential fraud motivation the focus on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encourage more actively to the public to provide true and reliable business, financial information, reduce financial fraud from the sour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KEYWORDS:Investors, financial fraud, and motivation目录1 绪论 (1)1.1 会计造假的概述 (1)1.2 会计造假的定义 (2)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2)1.3.1 研究内容 (2)1.3.2 研究背景 (2)1.3.3 研究意义 (2)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危害 (3)2.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现状 (3)2.2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 (4)2.2.1 对企业自身的危害 (4)2.2.2 对国家的危害 (4)2.2.3 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5)2.2.4 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5)3 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分析 (6)3.1 万福生科造假的描述 (6)3.1.1 万福生科造假回顾 (6)3.1.2 万福生科造假回顾 (6)3.2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的动机分析 (7)3.2.1 利益驱动是其造假的直接原因 (7)3.2.2 法律法规不健全让造假有机可乘 (7)3.2.3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为造假提供便利 (8)3.2.4 中介机构放弃原则和地方政府扶持助长造假之风 (8)3.2.5 造假的低成本诱导造假的发生 (8)3.3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的手段分析 (8)3.3.1 不提存货跌价准备 (9)3.3.2 虚增大客户销售数据和应收账款 (10)3.3.3 虚增预付账款 (11)3.3.4 虚增在建工程 (12)3.3.5 隐瞒重大事项 (12)4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整顿的建议 (14)4.1 从上市公司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14)4.2 从审计监督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14)4.3 从会计职业道德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15)4.4 从法律法规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15)参考文献 (16)后记 (17)1绪论1.1会计造假的概述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会计造假问题。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审计的历史非常悠久,审计学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曾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

审计的角色也随着的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审计发展初期,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

因为在受托责任确立的情况下,财产委托人对受托人有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即委托人为了维护其利益,有必要对财产经营管理者因经营管理其财产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然而,进入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现实和审计实务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因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量骤然增加,并且信息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财产委托人日益重视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信息一财务报表。

然而,到了 20世纪中后期,审计师所处的经济、法律环境与以往有显著不同,在高风险的现代社会里,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因为管理层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使得投资人遭受了重大损失,由此对审计师形成了日渐增长的期望。

社会利益相关者不仅要求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还要求他们查找重大的错误与舞弊,而且一旦出现信息使用人因信息不当而遭受的损失,审计师必须承担足够的风险。

正值此时,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资本市场开始不断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在不断的完善,上市公司也在不断成长扩大,数量由1990年底的14家(深市6家/沪市8家)陆增到2012年4月份的2389家,其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相当可观⑴。

在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大众逐渐幵始接受证券投资这种较为“时尚”的投资方式,因此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日益增多。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特殊群体,是债权人、投资者等各利益集团关注的焦点,它的健康与否更是牵动了相关者的利益,同时也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证券市场里,卖方独揽着有关证券价值的内幕消息,而其他各利益相关者却只能依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有关资料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此估计证券价值,进行投资决策。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审计委员会起源于1938年,导火索为美国迈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倒闭案,该公司涉嫌虚列存货、高估应收账款等资产,致使很多投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规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详细地规定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和地位。

至此,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确立下来。

在国内,审计委员会研究时间不长,理论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2002年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指出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相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

自此,审计委员会正式进入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很多学者针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也逐步增多。

二、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及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学术界关于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有两个对立观点,即审计委员会确实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和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

关于审计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Wild(1994)在一项研究中,以260家建立了审计委员会的美国公司1966到198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建立审计委员会后公司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明显增大。

SweeneandSloan(1996)发现董事会中多数是内部董事的公司及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积极作用,Birkett(1986)通过对SEC、NYSE、AICPA以及国会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得出因为缺乏审计委员会的操作指南,这些机构支持成立审计委员会的目标难以达到。

Beasley(1996)选取了75家存有财务报表舞弊和75家未发生舞弊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对照研究,提出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概率比未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概率低的假设,但并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委员会的有无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而对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观点比较一致,基本上集中的影响因素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能力、审计费用等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与手段实证分析_杨成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与手段实证分析_杨成文
通过会 计造 假 , 欺诈 上市 , 从 表面 上看 ,
许多是为“ 公” 造假 , 为企 业得利 ;但 从根本上 看 , 其实是打着“ 为公” 的 旗号 , 为上 级主管领 导 、管理者个 人 、上市公司关 系户等个人得好 处 。 例如 , 大庆联谊欺诈 上市案发 后, 上下共 有 39 名干部落马 , 10 人受到刑事处理 。
○证券市场 《经济师》2004 年第 6 期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 动机与手段实证分析
摘 要 :文章以截至 2003 年 10 月被中国 证监会 公开 处 罚 的会 计 造 假上 市 公 司为 样 本 , 研究我 国上市 公司 的会 计造 假动 机及 手 段 。 发现 造 假的 动 机 主 要 有上 市 , 增 发 、配 股 , 免遭“ S T” 、“ PT” 及退市 , 平滑收益 , 操纵股 票价格等 。 造假的 主要手段 是借助会 计政策 创造虚假 交易 。 同时 指出 , 随着 对会 计造 假 打击力度 的加大 , 我国 上市 公司 机会 主义 会 计政策选 择将会 增加 , 会计 造假 的手 段会 由 低级造假向依靠会 计政策选 择的高级 造假发 展。
2 .增发 、配股动机 。 已经 上市 , 但 业绩较 差的公司, 为了 满足 增发 新股 或者 配股 的条 件 , 提高配股 价格 , 达到从股 票市场上捞到更 多资金的目的 , 当采 用机 会主 义会 计政 策选 择仍然达不到 其目 的时 , 便会 通过 会计 造假 来达到目的 。 在 造假 样 本公 司中 , 有 6 家公 司在与会计造假 相关的年 份实施了 配股行为 或有配股预案 。 这些公司 如果不是 通过会计 造假 , 难以达 到配股资格线 , 或者难以有如此 高的配股价格 。 例如 , 银 广夏和东 方电子 , 不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述评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述评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述评[摘要]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自此之后,国内有关审计委员会制度方面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2006年以来出现了较多有关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方面的文章。

本文在梳理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审计委员会;述评一、引言继世通、安达信财务欺诈事件之后,为了重塑投资者信心、规范美国证券市场秩序,200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通过了由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的会计改革法案《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这一议案在美国国会参议两院投票表决通过后,由布什总统在2002年7月30日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称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SOA)。

该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许多修订,并在会计职业监督、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规定。

在SOA下,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求设立至少包括一名独立董事在内的审计委员会。

公司的外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批审计费用、监管审计工作以及解决外部审计与管理层之间的任何争执。

虽然有许多公司多年来一直都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审计委员会治理规则还是被加强了并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在我国,蓝田股份、银广夏、郑百文等公司会计造假案的发生,使广大投资者受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困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①,从而开始了通过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规范公司会计行为,进而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进程。

根据沪深两家交易所2007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862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94.66%(816家)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816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沪市上市公司约有89.83%(733家)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是独立董事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该制度在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

1987年,美国欺诈性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就审计委员会问题发表了一份报告,较具体地提出了审计委员会的功能。

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与原中国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该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在此要求下,截止2002年底,我国在沪市和深市上市的公司共有1214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有382家,占到%。

杨忠莲和徐政旦曾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动机进行实证研究;乔春花对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定位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审计委员会模式的分析。

本文试图从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动因开始分析,结合审计委员会与证件模式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审计委员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分析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改变内部控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来增加审计的独立性。

但是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模式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也是不相同的,因为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法律、文化的不同,公司治理的模式不尽相同,公司的组织设置各异,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方式也不一样。

从世界范围来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英美的单层董事会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内设立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公共政策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来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

审计委员会是必设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而且强调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守则》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规则》均规定: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全部为独立董事。

2、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层董事会模式下,由股东大会和工会选举出第一层监事会,再由监事会提名组成管理董事会。

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分别履行监督职能和执行职能。

监事会内设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

监事会完全独立于管理董事会,并且层级高于管理董事会,居于领导和监督地位。

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_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_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贾炜莹1,陈宝峰2(1.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市101149;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083)摘要: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税收、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为研究样本,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并且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但实际税率对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基本没有影响,未能验证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套期保值;动机中图分类号:F8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09)08-0077-04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8期□投资理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外汇、汇率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介入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这些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1]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公司面对具有凸性的税收函数、财务危机成本、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

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基于MM定理,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MM定理所假定的理论条件的放松,主要理由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该领域的研究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为我国不少公司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但由于披露数据要求等原因,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研究数据。

[2]本文尝试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进行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节约税收在面临凸性或者累进的税收函数时,只要套期保值的成本不是非常高昂,公司可通过风险管理减少收入流的波动,从而最小化税务负担,并且税收函数的凸性越强,可降低的税收期望成本就越高。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及监管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及监管研究
19 4
业经营管理 中的意义

审计质量控制重点是对审计过程 的控制 , 审计质量 由审计在社会政治 经济牛活 中所处 的地位和作用来决 定的 , 只有审计质量控 制工作得 到提高 , 审计风 险才能
些 明星公 司而 言 ,形象直接 影响公 司的产 品销售 , 影 响公司 的认 同度 ; 于处在 发展初期 的公司 而言 , 对 它们 需 要发展壮 大 , 需要外 部资金 , 以它们更应 注重公 司 所 形象, 一旦公 司形象受 损 , 司会遭 到重大公众信 赖打 公 击, 导致公 司处境危险 。上市公 司聘请 外部较高质量 的

在银 行的信用评级也会提 高。在政 策出现急刹车时 , 也 不会太过于担心 出现资金链 短缺 ,还 可融资和再融资 , 由此带来资金 的乘数效应 。但我 国证券 法规定 , 司上 公
市和发行股票必 须满 足一定 的条 件 , 因此 , 一些 不符合 上市条件 的公 司为 了上市 , 不惜通过弄 虚作 假来操纵公
会尽可能规 避“ 清洁” 不 意见的发生 , 并产生审计 意见购 买的动机。 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审计意见 购买动机的基
如连续 三年亏损 , 上市公 司股票将被“ 摘牌 ” 退市 。为 了 避 免公 司股 票被戴上 “T 帽子 , S” 一些上市公司会表现 出 强烈的扭 亏为盈 的欲望 , 而通 过利润操纵达到摘帽 的 进 目的 , 陆建桥 (9 8 发现 了上市公 司为 了避免“T 或摘 19 ) S” 牌, 在连续 亏损 的年度 内 , 具有 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 上 市 公司 的利 润操纵 或强烈 的盈 余管 理行为一旦 被审计 师察觉 , 就会被 出具相应 的审计 意见 , 同时 , 由于审计意 见具有很强 的经济后果 , 以上 市公 司为了避免被 出具 所 不希望的审计意见 , 就可能寻求 向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在加 拿大 、 国 、 国 、 大 利 亚 和新 西 兰 的 发展 美 英 澳
了顺 应 日益 增 加 的 审计 责 任 , 指 出 审计 委 员 会 通 并 过提 供 在 其 职责 中 已实 施 了应 关 注 的 证 据 , 以限 可 定 董事会 在法 律诉 讼 中的责 任 。 ra(98 的研 Ma n 18 ) i t 究 发现英 国公 司成 立 审计委 员会 的主 要原 因是 受其
厅高级会计师 , 究方向 : 司治理与财务会计。 研 公
61
维普资讯
研 究显示 我 国公 司成立 审计 委 员会 没 有提 高财 务报
表质 量 的动机 。并 且我 国上 市公 司成立 审 计 委 员会
他公司的影响, 另外的可能是特定事件 的影响, 还有 种 可能 是 赶 时 尚 。 因此 , a i 认 为在 许 多 情 况 M ra t n 下, 审计 委员会 只是 一种 “ 形式 ” 2 。 0世纪 9 0年代 后 学者们 对 审计 委 员 会 设 置 动 因 的研 究 又 有 新 的 发
维普资讯
计与审计
山东财政 学院学报( 双月- T 1
2o o6 ̄第 3期( 总第 8 3期
贝 芸 呈 中国上 市 公 司 审计 委 设 置 动 机 的 实证 研 究
王 维祝 李 国健
( 东财政 学 院 , 山 山东 济南 20 1; 东省财政 厅 , 504 山 山东 济南 201) 504
[ 摘 要] 文以对我 国上 市公 司治理结构 的调查 为依据 , 中国上 市公 司审计委 员会 设置 的动机进 行 了实证 观 本 对
察, 实证 结果显 示 : 国上 市公 司审计委 员会 设置的主要动机是外部制度 的影响 ; 我 财务风 险以及财务绩效 与审计委 员
会 的设置无 关; 转轨 时期监 管部 门在公 司治理 的 完善 中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大股 东在 完善 治理 结构 方面有 着更 大的动 机; 流通股股 东持股 比例与 审计委 员会的设置无 关; 独立董事发挥作 用的机制 尚未建立。 [ 关键词 ] 审计委 员会 设置 ; 财务风险 ; 外部制度 约束; 股权结构 ; 董事会特征

现 。Bab y 19 ) 为新 西兰 的公 司成 立 审计委 员 r m (9o 认 d
会是由于 : 增加 已审计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 帮助董事 会完成其职责以及提高审计师 的独立性 ; 愿设立 自 审计 委员 会 能 给公 司带来 较 高 的形 象 价 值 。 oi Cle lr (93对英 国 审计 委 员会 成立 动 机 的研 究 显 示 , 19 ) 英 国成立 审 计 委 员会 的原 因依 次 为 : 立 良好 的公 司 树 形象 、 调非执 行董 事 的作用 和 有效 性告方面的法定责任、 保护和提 高内部 审计 师 的独 立 性 、 助 审计 师 报 告 控 制环 境 上 的严 帮 重缺 陷或 管 理弱 点 、 进 董 事 会 与 内部 审 计 师 之 间 促
的沟通 、 促进 董 事会与 外部 审计 师 之 间 的沟 通 、 加 增
Eeeshr n he s 18 )对 公 司董 事 责 任 和 监 i nee dSid(95 h a l
[ 中图分类号 ]290 F 3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8 602 0 )3 0 1 6 1 —27 (06 0 —06 —0 0


上 市公 司审计 委 员会设 置动机 的文献综 述
由于 时 间 以及 国别 的 不 同 , 者 们 对 审计 委 会 学
员 设置原 因 的研究 结论 有很 大 差异 。早 期 的 学 者如
管 偏好 的研 究 认 为 : 国公 司成 立 审 计委 员 会 是 为 美
公众对财务报表可信性和客观性的信心 、 帮助管 理
者 承担 防范舞 弊或其 他违 规 和错 误 的责 任 以及缓 解 立 法压力 等 0 Cb (93 的研 究 显 示 : 司审 计 委 0 ob 19 ) ) 公 员 会 的成 立 是 为 了减 轻 董 事 会 的职 责 、 立 外 部 审 确 计 师 与董 事会 之 间 的联 系 、 少 非 法活 动 以及 阻 止 减 财务报 表舞 弊 。 oe dG nal19 ) 审计 委 员 @Pa r edl 93对 n a (

原 因进行 的研 究 认 为 , 司 失败 是 激 发 审计委 员 会 公 产 生和促 使其 职责 改 变 的主要 原 因。Tmbl 19 ) u u (94 l 以及 G t iadTmbl 19 ) u r u ul 95 的研究 则 认 为澳 大利 h en ( 亚 公 司成 立 审 计 委员 会 是 为 了保 护非 执 行 董 事 , 以 免被 管理 层所 误解 。19 96年 Cle再 次 对 审计委 员 oi r 会在 英 国出 现 的原 因的 分 析证 实 : 计委 员 会 在 英 审 国 的普 及 可能至 少反 映 了避免 法 律手 段 来解 决 公 司 治理缺 陷 的意 图。 o e n(97 的研 究发 现 : 立 Pm r z19 ) a 设 审计委 员会 有利 于为 内部 审计 师 和外 务 审计 师 创 造
[ 收稿 口 ] O6 0 — 3 期 2O — 3 2
种 高 水 平 的工 作 环 境 。杨 忠莲 、 政 旦 (04 的 徐 20 )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2 02 — ;2 0 1 — ) A 048 5 A 054 6 [ 作者简介] 王维祝 , , 男 山东龙 口人 , 山东财政 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公司治理与财 务会 计 ; 李国健 , , 男 山东东营人 , 山东省 财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