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储备建设
喀什石油储备库土方工程

喀什石油储备库土方工程[TOC]1. 背景介绍喀什石油储备库土方工程是在喀什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目的是为了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以及预期效果等内容。
2. 项目背景2.1 喀什地区能源需求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喀喇昆仑山脉与帕米尔高原之间。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该地区的石油供应一直存在瓶颈。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喀什地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建设石油储备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储备库的重要性石油储备库是石油储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调节能源市场、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应对紧急情况的作用。
通过建设石油储备库,喀什地区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石油供应体系,确保当地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
3. 项目目标3.1 构建大型石油储备库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喀什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石油储备库,用于储存大量的石油产品,以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
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的能源保障能力,降低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
3.2 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通过建设石油储备库,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和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对能源供应造成的影响,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在紧急情况下,储备库可以作为储备能源的重要补充来源,确保能源供应的连续性。
3.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石油储备库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工程建设、物流运输、设备制造等领域。
同时,更为稳定的能源供应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喀什地区,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实施过程4.1 前期规划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规划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和设计等。
通过详细的规划,可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的资源利用,并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预算。
4.2 催促土方施工土方工程是石油储备库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先进的施工设备。
通过催促土方施工,可以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关于中国石油储备体系

W _NG n— xn A Xi i
( hn s t eo c neadT cnl yIf m tn B in 00 8 C i ) C i I tu f i c n eho g o a o , e i 10 3 , hn a n it S e o nr i jg a
Abt c: f rh 1 pt l m, nt do a,hs enbcmn em s ip r t t t i n s atAt eWW 1, e o u is a f ol a e eo igt ot m ot r e c e - r et re e c b h n a sa g a l
石 油是保 障 国 民经 济得 以顺 利 发展 的重 要 战略 性 资源 。近年 来 , 石油 价格 高居 不下 、 国际态 势持续
e pan t rlpa d s nf a c ,iv s g tsU Jp ,E d Rus t lu s rg ytm ,a d x lisi e lya i ic e n et ae S,a a so n g in i n U a si p r em t aess s n n ae o o e
拥 有 量及勘探 能力 , 开采及 加 工能 力 , 输及 保 障能 力 , 全储备 能 力等诸 多因素 。其 中 , 立科 学 运 安 建
完备 的石 油储 备 体 系是保 障石 油安 全 的核心 环 节和 重要 步骤 。 关键 词 : 源安全 ; 油储 备 ; 备 资金 ; 备 结构 ; 能 石 储 储 储备 策略 中图分 类号 :v 4 1 F 6 .4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2 3 9(0 9 0 0 5 0 10 —6 3 2 0 ) 3— 2 9— 5
中国石油储备重点问题分析

既是 经济 发展 血 液 ,又是 重 要军 事物 资 ,以石 油安 全为 主体 的能 源 安全 是 中 国同家 安全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而石 油储 备 又是 石油 安 全 中最 重 要 的环 节 ,解 决 中国石 油储 备难 题应 从 以下 个 主要 方 面人手 。
( 1 )全 面 开展 能 源外 交 ,大 力 开发 石 油 源 头 。
克斯 坦等 同与 中同结成 了长期 的能 源合 作局 面 ,应 区 是世 界 石 油 之 都 ,但 由 于英 、美等 西 方 同家 影 响 ,加 之 宗教 等不 稳定 因素 ,从 其 进 口石油 难度 加 大 ,但 中 同在 外 交等方 面 采取 灵活 务实 的策 略 ,使
而受 中 国能源 自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禀 赋 的制约 ,中 国的石 油产 量 越 继 续加 深 与深 挖相 关 国家 的石油 交 易能 力 。中东 地
根据 《 中 国能 源 政 策 2 0 1 2 } 白皮 书 最 新 公 布
方 围家利 用 政 治 与军 事 手 段控 制 能 源格 局 的意 图 。
的数 据 ,中同一 次 能源 生产 总量 达 到 3 1 . 8 亿 吨标 准 利用 外交 和政 治 军事 等手 段积 极开 展 国际合 作 ,特 煤 。其 中 ,原煤 产 量 3 5 . 2 亿 吨 ,原油 产 量稳 定 在 2 别是 经 济合作 ,建立 以俄 罗斯 、哈萨 克坦 等 中亚 同 亿 吨 ,成 品 油 产 量 2 . 7 亿 吨 ,天 然 气 产 量 快 速 增 大能 源生 产 大 同 ,但 人均 能 源 资源拥 有 量较 低 ,煤
额达 2 2 0 6 亿 美 元 ,石 油 对 外依 存 度从 本 世 纪 初 的 伊 托 克 、伊 朗 、沙 特 等 同 与 中 同有 一 定 的 石 油 合 3 2 %上 升 至 目前 的 5 7 % ,2 0 1 5 年计划控制在 6 1 % 作 ,这 一 区域 大有 文章 可作 。长期 看 ,拉 美 地 区与 以 内 ,预 测 到 2 0 2 0 年将达到 6 8 %或 更 高… 。受 同 际 非 洲两 个 区域是 我 国进 口石 油 的重要 战 略基地 。以
我国石油储备发展的审视与对策分析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近年来,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但是,石油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给国家安全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保障石油安全,研究应对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一、目前的石油供需情况目前,中国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3%,用油总量已经超过了8.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将持续提高。
而石油产量和储备的限制将会制约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需要制定石油安全的基本策略。
二、石油安全的重要性石油安全是指通过国家政策、行业规范、技术手段等方式,保障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其价值的稳定性,确保本国能源供需平衡,并防范一旦出现石油安全事故给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
石油是国家大宗能源资源之一,其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石油安全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极大,原油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另外,石油勘探、开发、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给我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同时,石油的稀缺性、重要性以及石油资源的垄断性也是制约我国石油安全的因素。
四、应对策略1.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提高石油储备能力我国应继续立足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完善石油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石油市场交易规则,增加储备油产业化,促进国内石油市场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石油储备的量和质。
2.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及投入为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加强对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建立完善的石油勘探技术体系,推进石油勘探技术的升级,降低石油勘探成本,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
3.加强石油输送和储存的安全管理加强石油输送和储存的安全管理,提升石油管道、储罐设施的运行安全水平,健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石油输送和储存工作安全稳定。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100×10 4m 3原油储备库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郑 志 , : 然 气输配 过程 流体压 力 能 回收技术 现状 与展 望 等 天
京 :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0 . 石 2 0 0
l 5
4 展 望
节 约 资源 是 我 国 的基本 国策 , 能源 战 略 应长 期 坚持 节 约与开 发 并 举 , 节 约 放 在首 位 。石化 工 业 把
l 4一 1 1 l 7.
d 丰富冷 量利 用 方 式 ( 表 3 , 极 开 展 技术 . 见 )积
经 济性 能研究 ; e建议 开 展压 力能 回收在天然 气 水合物 储 存 中 . 的研 究 , 利用 低温 直接 生成 水合 物 。
参 考 文献 :
[ 1 熊永强 , 1] 华
导。
四川石化 10×1 m 0 0 原油储备库工程将 由 C E西南分公 司总承 包,P P C E西 南分公 司总经理 宋德琦在开 工仪 式上 向中国 石 油四川石化表 示 了感谢 , 感谢他们对 C E西南分公司的信任和 支持 , P 他表 示西 南分公 司将抓 住此 次设计机遇 , 充分发挥 以 设计 为龙 头的 E C优 势 , 实践行 C E的“ P 切 P 作一 个项 目, 出一个精 品 , 凭一腔 热情 , 播一片信义” 的项 目理 念和“ 想方设法 为客 户排 忧解难 、 实现客户利益最 大化” 的服 务理念 , C E的“ 将 P 诚正精进” 熔铸 到工程 中, 确保 工程 高质按期 完成 , 为我 国能 源保 障和安全作 出新 的贡献 。彭州市委 书记在发 言 中希望本 工程能 高效快速 完成 , 通过该 项 目进 一步促进 我 国石 油天 然气的发
学 工 业 出版 社 ,06 20 .
[2 王松岭 , 1] 论立勇 , 谢英 柏 , 基于天 然气管 网压力 能 等. 回收 的联 合 循环 构 思 [ ] 热 能 动力 工程 ,0 5 2 J. 2 0 ,0
中国将逐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将逐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化工》
【年(卷),期】2008(25)3
【摘要】国家发改委在周一称,中国计划逐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并紧盯原油价格,但并未发布该计划的日程。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国家发改委;原油价格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0;TK018
【相关文献】
1.黑金之“备”: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路在何方?——中国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J], 李晓栋(整理)
2.中国将逐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J],
3.美日石油安全储备对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启示 [J], 樊明武;李志学
4.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企业石油储备的建议 [J], 韩志国;秦新言
5.为21世纪中国“加油”——关于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思考 [J], 杨中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1-我国石油工业总方针

我国石油工业总方针中国发展石油工业的总方针是: 基本依靠自己, 同时利用国外资源,立足国内的同时, 积极利用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 发展国外石油贸易, 参与国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
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的总方针符合我们的国情,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 2.6 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6%;天然气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1074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
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41位。
目前我国石油产量为1.6亿吨。
现有的油气田大都进入开采中晚期;东部高产油田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产量多年徘徊不前。
专家分析,中国的石油产量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大幅度增长。
2010年前最多维持目前的水平。
此后,产量还将递减。
2004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1.23亿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已超过三分之一,原油资源严重短缺。
2004年“能源”从始至终让人们紧绷神经。
然而在两年以前,对能源问题的探讨还仅限于专家和一些专业媒体之间,连续两个夏天遍布全国的电荒,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了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话题。
2004年6月份,以“休克疗法”而著称的经济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在北京接受《经济》采访时说,能源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能源最重要的种类是石油。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primary energy are petroleum, natural gas, coal hydroelectric power, and nuclear energy. They are not equally important, however.)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目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可供使用的天数分别达到了158天、161天和127天,而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仅为30天。
中国计划将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到90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至8500万吨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01-18北京1月1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经济周刊》今天(18日)凌晨0时18分的消息:高企的国企油价,加上近期出现的油荒,使人们不禁对正在推进的中国占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产生了某种担忧。
据了解,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正在规划当中,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的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将提升到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2020年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将达90天的进口量2010年进入秋冬季以来,中国东部、南部许多地区突然出现严重的柴油供应短缺,但很快趋于缓解。
分析人士认为,2007年12月成立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对应对类似成品油供应短缺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据了解,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
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
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漫长的海路。
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当年,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
2003年油价走高后,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大幅攀升。
2003年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更是增长至1.5亿吨,2009年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多年超过50%,建立石油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变得越来越紧迫。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
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
由政府投资的中国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浙江舟山和镇海、辽宁大连及山东黄岛,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
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按照BP统计资料的换算标准,1立方米原油相当于0.8581吨),相当于我国10余天原油进口量,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达到30天原油进口量。
石油储备基地一期项目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而在二期规划中,内陆地区将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9月末,新疆独山子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开工,标志着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根据计划,中国将开建8个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及天津等。
据悉,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全国各省市都在争相竞争储备基地的审批,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
据了解,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石油储备成功实施“低吸战略”2010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称,2010年1—11月,中国已累计进口原油2.18亿吨,同比增长19.8%,预计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原油进口在2009年4月已经明显恢复,自二季度开始原油进口持续保持高位,当年12月创下2126万吨的月度进口历史最高水平。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中国去年6月进口原油2227万吨,比2009年同期增长34%。
去年上半年,原油月度进口量基本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
持续天量的原油进口量,引发市场普遍猜测,政府正在增加战略石油的储备。
实际上,中国原油战略储备被视作绝密内容,并不对外公布,国内唯一和库存相关的数据,来源于新华社每月末发布的一份石油库存数。
这一数字并不涵盖国家战略储备,主要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库存为主,并覆盖部分社会库存。
据中石油内部人士介绍,中石油有一个由10人组成的信息筛选和油价预测小组。
这个研究部门很少被外界所知,它负责为中石油这个位列世界前五名的石油巨头,提供原油以及成品油的价格预测和市场决策。
这些决策信息被严格保密,按照月报、季报和年报的不同时间点,决定着中石油短期以及中期的市场行为。
而国内的每个石油公司几乎都有类似的“智囊”部门。
事实上,早在2007年8月11日,第一批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便已经开始注油。
当日,一艘装载有14万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油轮靠泊在宁波算山码头,向18公里外的镇海基地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这是镇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
自当年8月以来,已经有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注入镇海基地,这一数量接近该基地设计总量的10%。
此举也意味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实现零的突破。
镇海石油储备基地计划建设52个储油罐,每个油罐储油10万立方米,设计可储备石油520万立方米,合3270万桶。
以2007年前5个月中国原油消费量平均701万桶/天为标准计算,镇海基地储油量相当于全国约4.6天的消费量。
中国石化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工作人员表示,该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批原油储备在2008年之前便已经完成,其进油价格在50美元/桶,随后油价上涨至147美元/桶。
2009年10月以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开始缓慢复苏。
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国际油价开始企稳回升,每桶石油价格突破75美元大关。
“在油价上涨之前,已经建好的石油储备基地都已全部储油了。
”参与石油储备的内部人士透露。
据了解,2009年的原油价格最低点为春节前后的33美元/桶。
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在春节,三大石油集团也没有停止进口原油的行动。
”据了解,2009年,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进展顺利。
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58美元/桶的成本完成,其储量按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水平计,相当于全国13~14天的石油用量。
同时,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2009年部分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
企业商业石油储备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国内石油企业已建立约3亿桶的商业原油储备能力,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占50%和40%。
当时,中国的储油成本平均为每桶58美元,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超过每桶90美元。
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据介绍,石油储备是一个体系化的建设过程,涉及总量、地区分布、所有制分布这些因素,现在,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才真正开始,本质上就是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战略储备与义务储备相结合的综合石油储备体系。
尽管我国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部分已经建成完工,从储油设施等硬件上保证了启动战略石油储备的基本条件。
然而,构建石油储备体系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像石油战略储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储备营运管理机构的设立、储备油品的来源、储备资金的来源、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业内专家强调,由于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使得我们在面临国内外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给不足而频频出现的大面积“油荒”时,难以短时间内保障油品供应,稳定油品市场秩序。
因此,不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快推进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据了解,1975年日本开始实施的《石油储备法》拉开了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的序幕。
自1978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制度以来,日本国家石油储备量已经从当年7天的用量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102天。
如今,日本石油储备由经济产业省统一管理,以国家为主,民间为辅。
根据《石油储备法》,国家、企业存储的石油必须至少分别供全国消费90天和60天。
截至去年底,日本石油储备量约为6亿桶,政府和民间的储备量都在标准线之上。
事实上,参考欧美和日本经验,中国石油储备体系设计为四级,分别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政府石油储备、国有石油公司商业储备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
据了解,我国石油储备基地的选择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靠近深水港、铁路线、高速公路网,有优越的交通物流条件;二是要靠近大型炼油厂,在关键时刻储备基地可以就地加工出成品油,以供需要;三是靠近消费市场,尤其是在我国一期建设中,4个基地都分布在东南沿海石油消费量高的地区。
当然,石油储备基地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与我国石油进口国的地理位置因素,二期工程在新疆的选址就是考虑了这一点。
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石油储备库容,2010年8月,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举行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的资格招标,6家中标企业的总库容能力为15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的一半。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石油企业2.3亿吨的总储油量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库存容量仅为几十万吨,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一,剩余的库存容量都被闲置,而且每年的维护、管理需要高昂的费用。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招投标有望形成双赢的局面,既能增强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又能拓宽民营油企的发展空间。
资料天津石油储备基地(中石化管道公司)(二期)该基地已开始建设,计划建设包含500万立方米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罐,和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商业石油储备罐,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
预计可储备超过600万吨以上的石油,有望成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
鄯善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旗下新疆油田公司EPC项目部)(二期)总投资达65亿元人民币,全部完工后将建成800万立方米的库容。
2008年底,该基地库容规模为100万立方米的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同时开始注库储备。
舟山石油储备基地(中化集团)(一期、二期)2010年7月通过相关部委的联合验收,当时总库容为500万立方米。
2009年,获批增加250万立方米的储备容量,作为中国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计划的一部分,总库容将达到750万立方米。
独山子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承建、管理)(二期)2009年9月开工,标志着中国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规划总规模540万立方米,投资额达26.5亿元,预计2011年7月建成。
镇海石油储备基地(中石化)(一期)2007年12月19日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第一个交付使用的储备基地,也是一期工程中最大的储备基地。
建设规模520万立方米,共52座储油罐,目前已全部储存原油。
惠州石油储备基地(中海油)(二期)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广东省惠州市初步拟定建设库容为500万立方米的国家石油储备库。
黄岛石油储备基地(中石化管道公司管理,原隶属于国资委)(一期)基地主体工程包括32台单体罐容为10万立方米的双盘式浮顶油罐及系统配套工程,总库容为320万立方米,2008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
大连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一期)拥有30个10万立方米储油罐,总库容300万立方米。
兰州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二期)项目总投资23.78 亿元,工程主要包括30座1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罐,总库容300万立方米,所有工程预计2011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