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旋回在东濮凹陷的应用:以古近纪沙河街期为例

合集下载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谢英刚;郭建华;夏保华;张椿华;蒋小琼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4(011)001
【摘要】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2个四级T-R旋回层序,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面抬升的标志.水进体系域内部构型以推移质和悬浮质混合沉积为主,其层系向上逐渐变薄,广泛发育厚层的洪泛平原沉积,只有少量的河道砂体孤立的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内部构型以砂-砾推移质沉积为主,这些沉积构成了混合的向上逐渐加厚的河道充填复合体.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谢英刚;郭建华;夏保华;张椿华;蒋小琼
【作者单位】江汉石油学院;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中石化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东濮凹陷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沉积相研究 [J], 张东霞;倪军锋;曹秋霞;秦志强
2.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浅湖风暴沉积 [J], 王伟
3.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J], 杨伟利; 姜在兴; 操应长; 刘宏伟; 徐健
4.T-R旋回层序在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Es_3^3亚段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J], 吴东胜;郭建华;刘生国
5.东濮凹陷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湖泊相沉积特征 [J], 董刚;纪友亮;张金亮;王秀林;常振恒;彭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濮凹陷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步方向

东濮凹陷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步方向

东濮凹陷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步方向摘要:东濮凹陷是我国最典型的盐湖相沉积凹陷,盐砂相变带具有含油性好、脆性矿物含量高、油质轻、超压等特点,具备页岩油发育的有利条件。

目前油田已经编制了“十四五”期间的页岩油规划方案,力争在实现页岩油勘探突破的基础上,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00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00万吨。

关键词:勘探目标页岩油东濮凹陷勘探潜力引言东濮凹陷页岩油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精细刻画东濮凹陷古近系页岩油有利区源岩规模、丰度、成熟度、压力系数等关键参数后,采用盆地模拟方法,对东濮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有利区滞留油量共19.91×108t。

平面上,滞留油丰度高值区主要在东濮凹陷北部。

在滞留油模拟结果上,利用可动系数,计算得到东濮凹陷古近系页岩油有利区地质资源量期望值为7.29×108t,可采资源量期望值为1.127×108t。

1、东濮凹陷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1.1 早期探索1979年-2010年,早期偶遇见显示,部分井试获油流。

早期在泥页岩地层中发现大量油气显示阶段。

文18、文201、桥16、桥20、部12、卫79等多口井泥页岩段均在录井过程中见到了油气显示,但早期对这些钻井在泥页岩中的显示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

直到2000年11月,部署在中央隆起带文留潜山构造上的文古2井钻至3114.49m时,发生井涌、钻井液井口外溢现象,返出以原油为主的液体60m3。

对显示井段进行中途测试,由于井况较差,测试效果不理想。

2009年部署在柳屯洼陷的风险探井濮深18井,在3268.5-3318m井段文9井盐间泥页岩油气显示活跃,录井见油迹4.0m/3层、荧光23m/13层,电测解释油层6.8m/3层,随后部署的濮深18-1井在对应层位3255.0-3258.0m井段用钻杆投产方式放喷,日产油约420.75m3,首次在泥页岩中获得高产油流。

1.2 勘探评价2011-2012年正式开展第一轮非常规油气评价,效果不佳。

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邱楠生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2005(010)002
【摘要】沉积盆地热历史的研究在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地温指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恢复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区所经受的热历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探索新方法.介绍了盆地热历史恢复的思路和技术,并结合中国西部盆地的实例阐述了盆地热历史恢复在盆地动力学、烃源岩成烃演化和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邱楠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土壤天然热释光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田海文
2.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退火作用及其在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为例 [J], 王璐;刘顺生
3.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区热历史恢复方法探索 [J], 邱楠生;李慧莉;金之钧
4.藏南地区中—新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J], 张修富;付孝悦
5.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沉积盆地有机质及热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J], 邱楠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以东濮凹陷为例

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以东濮凹陷为例
— —
以东 濮 凹陷为 例
4胡玉杰
苏 惠 r 曲 萍 , 金川 , -霞 , 锋 , 敏 , , 丽 张 。王汗 何 王 王 4 4 -
( .中国地质大学 , 1 北京 10 8 ; 2 00 3 .中国石化 中原油 田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 院, 河南 濮阳 4 7 0 ; 50 1 3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 , . 北京 10 8 ; 4 00 3 .中国石化 中原油 田 勘察设计研究 院 , 河南 濮阳 4 7 0 ) 50 1
维普资讯
天然 气化
第2 7卷 第1 期
O L& G SG O O Y I A E L G 20 06年 2月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0 ) 1 0 0— 8 05 9 8 (0 6 0 —07 0
裂 陷盆 地 构 造 演 化 及 盆 地 伸 展 模 式
摘 要 : 濮 凹 陷 是 我 国 东 部 典 型 的裂 陷盆 地 。 盆 地 的构 造 演 化 经历 了早古 生代 至 三 叠 纪 的 克 拉 通 盆地 旋 回和 新 生 代 的 裂 东 陷 盆地 旋 回 。新 生代 裂 陷 盆地 旋 回 又 划 分 为 早 期 裂 陷 、 烈 裂 陷 、 期 裂 陷 和 晚 第 三 纪 整 体 坳 陷 4个 阶 段 。 东 濮 凹 陷 基 强 晚
关 键 词 : 展 量 ; 展模 式 ; 造 演 化 ; 陷盆 地 ; 濮 凹 陷 伸 伸 构 裂 东 中 图分 类 号 :E 1 . T l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Te t n c e o uto nd e t nso a a t r o it d sn : c o i v l i n a x e i n lp te n f rfe ba i a c s t dy o n p de r s i n a e s u f Do g u p e s o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


( .P s otrl c nicR s rhSai ,1 P CZ og unOle o p n , uag,ea 5 0 1 C ia 1 ot c a Si t e ac t o SNO E hny a i l C m ay P yn H n n4 70 ,hn ; d o ef i e tn i f d 2 ep yi l e ac ntueSNO E hny a i e o p n , uag,ea 5 0 1 C ia .G ohs a R s r Istt,I P CZ og unOl l C m ay P yn H n n47 0 ,hn ; c e h i i f d
天热乞比
第3 2卷 第5 4期 பைடு நூலகம்
0 L& G S G O O Y I A E L G 21 0 1年 1 2月
文 章 编 号 :2 3—98 ( 0 1 0 0 3 05 9 5 2 1 )6— 8 9—1 2
渤 海 湾 盆 地 东 濮 凹 陷 古 近 系 沙 河 街 组 层 序 地 层
高红 , 荣才 , 发亮 , 灿 ,郑 陈 韩福民 , 云 一 刘
(. 1 中国石化 中原油 田 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 , 河南 濮 阳 4 7 0 ; 2 中国石化 中原油 田分公司 物探研究院 , 501 .
河 南 濮 阳 4 70 ; 3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 气 藏 地 质 及 开 发 工 程 ” 501 . 油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川 成都 6 0 5 ) 四 10 9
方 案 相 一致 的现 象值 得 商 榷 。 关键 词 : 序地 层 ; 河街 组 ; 近 系 ; 濮 凹 陷 ; 海 湾盆 地 层 沙 古 东 渤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 T l 13 文献标识码 : A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余海波; 程秀申; 漆家福; 谈玉明; 徐田武; 周燕【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9(031)005【总页数】12页(P12-23)【关键词】古近纪; 多凸-多洼; 同沉积断层; 构造样式; 盆地结构; 东濮凹陷【作者】余海波; 程秀申; 漆家福; 谈玉明; 徐田武; 周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濮阳4570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0 引言盆地的沉积-沉降史与构造演化和断裂活动密切相关[1],盆地演化过程中区域动力学背景、盆地构造属性、物源特征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均影响着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及沉积相的展布。

陆相盆地的沉积中心多为生烃凹陷,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迁移与叠合对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5]。

东濮凹陷目前处于勘探后期,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增储上产,则必须对东濮凹陷的勘探现状进行以构造为主线的多因素综合分析。

学者们对东濮凹陷盆地性质和结构[6-8]、构造样式[9-10]、构造演化和动力学条件[11-16]等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但断裂活动强度和期次、差异性活动对沉积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不清,但这类研究却对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以覆盖整个东濮凹陷的26条地震大剖面的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确定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和断裂系统。

统计古近纪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沙三段中亚段5~9砂组、沙三段中亚段1~4砂组、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亚段、沙二段上亚段、沙一段、东营组等沉积期同沉积断层的生长指数,用以分析断层活动强度、分期性及分段性特征对地层的充填作用,并对洼陷的平面分布及垂向演变进行解剖。

结合盆地物源、砂地比、沉积体系等沉积学资料进行构造对沉积的控制研究[17-19],预测有利砂体分布范围,以期为盆地的精细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杨桥;漆家福;程秀申;能源;谢宸;徐政强【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6(008)003【摘要】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多沉降-沉积中心的断陷湖盆,且沉积中心不稳定;沙三段沉积时期兰聊断层是控制东濮凹陷的主边界断层,发育由2条相对稳定的NNE向沉降-沉积带构成的复式半地堑断陷湖盆,控凹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差异导致局部沉降-沉积中心在次级凹陷带内沿轴向迁移;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发育"反S型"沉降-沉积带,反映兰聊断层南段的垂直位移明显小于中段,而盆地南部的长垣断层与黄河断层的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古近纪构造古地理演化特征可能是导致断陷湖盆发育的岩石圈动力学机制变化的结果.【总页数】7页(P407-413)【作者】杨桥;漆家福;程秀申;能源;谢宸;徐政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0;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1+1【相关文献】1.河南省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盐岩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杜海峰;于兴河;陈发亮2.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J], 纪友亮;冯建辉;王声朗;张宏安;王德仁3.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J], 徐长贵;许效松;丘东洲;赖维成;周心怀4.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盐岩成因探讨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J], 杜海峰;于兴河;陈发亮5.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框架和岩相古地理研究 [J], 宋琨;范乐元;朱文春;刘伟;朱筱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濮阳梨园岩盐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

河南濮阳梨园岩盐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

河南濮阳梨园岩盐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李万忠;柴重阳;李珂莹;宋玮【摘要】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区位于东濮凹陷构造单元前梨园沉积中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剖面对比、10122 m钻孔施工确定了区内普遍发育沙一盐.将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划分为两大沉积旋回,沙一盐的沉积特征、成矿条件丰富了盐湖盆地的充填演化模式.根据沙一盐垂向与横向上盐岩—膏盐岩—含膏泥岩—泥砂岩的沉积序列特点以及沉积古环境、成盐机理,综合分析认为梨园盐岩矿属于浅水蒸发成因.【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7页(P1-6,18)【关键词】盐岩矿;沙一盐;浅水成盐;前梨园凹陷;成矿地质条件;充填演化特征【作者】李万忠;柴重阳;李珂莹;宋玮【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区位于豫北平原东部,地处濮阳市濮阳县东南部梨园乡—白堽乡一带。

20世纪80年代,该区以石油勘查为主,中原油田以找石油为目的在区域上施工有多个钻孔,均见到含盐层位存在。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地勘基金项目(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普查)的开展,在收集区域95.26 km三维地震资源、6 400 m钻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量、二维地震、钻探与数字测井、采样化验等工作手段,确定了研究区普遍存在沙一下亚段盐(沙一盐),岩盐矿层自然单层厚度最小为0.5 m,最大为17.0 m,单矿层厚度一般在2.0 m以上,埋藏深度为2 920~3 486 m,盐岩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

本研究结合梨园岩盐矿区地质工作成果,着重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河南梨园岩盐矿位于华北陆块南部东濮凹陷构造单元的前梨园洼陷带中,地层分区属华北区华北平原分区、豫北小区[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旋回在东濮凹陷的应用:以古近纪沙河街期为例肖明国;李杰;郭建华;郭祥伟;王玺凯;谭慧;刘辰生【摘要】基于不同级次的 T-R旋回对应于不同的储层分级,在不同环境中的 T-R 沉积旋回中,储集砂体的分布特征也明显不同,通过沉积相突变带、生物绝灭带、物源变化等对沙河街组不同级次的T-R旋回层序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可划分出2个二级旋回、9个三级旋回和3类沉积体系的组合模式;层序格架内主要由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深湖、深盆盐湖等沉积体系组成;在湖近体系域中,主要沉积体系是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滨浅湖、湖湾、半深湖—深湖;在湖退体系域中,主要沉积体系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以及深水盐湖沉积体系,但其分布与组合也明显受盆地古地貌形态、构造(控凹断层)活动强度、气候及物源等因素控制.【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9)012【总页数】9页(P3002-3010)【关键词】断陷盆地;层序地层;T-R旋回;东濮凹陷;沙河街期【作者】肖明国;李杰;郭建华;郭祥伟;王玺凯;谭慧;刘辰生【作者单位】湖南华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湖南华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陆相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类型,建立陆相断陷湖盆等时地层格架有利于寻找隐蔽圈闭及油气藏。

近年来,随着以VAIL等为代表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断陷湖盆中的应力,多种等时地层学模式被应用于断陷盆地研究,VAIL等[1−8]对陆相湖盆中的层序地层学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研究者主要采用局限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地层格架及其内部构成的模式。

郭建华等[9−11]对我国东部以陆相断陷湖盆为特征的含油气盆地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构造格架、地貌特征和物源,且控制湖平面升降变化的因素也不同,从而导致湖平面升降变化的轨迹不同。

层序地层学起源于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中,这种盆地在构造背景、地貌特征、物源、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均具有其特点,它不能够包罗所有不同类型盆地的特点。

不同的沉积环境有不同的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环境有不同的沉积模式,SCHOLZ 等[12]也认为这类盆地层序地层具有其特殊性。

在这种断陷湖盆的沉积层序中,反映湖进—湖退的沉积旋回现象是非常发育的,由这种湖进—湖退旋回所形成的一套地层特征可以与JOHNSON等[13]提出的T−R旋回层序相对比,反映了自一次水体加深事件的开始至下一次同等级别水体加深事件之初这段时间内的沉积单元。

为此,将1个旋回层序的内部构成分为2个部分,即湖进体系域与湖退体系域,分别用LTST (lacustrine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与LRST(lacustrine regressive system tract)表示,简称为T−R旋回层序。

T−R旋回可以更加方便地反映湖平面变化对陆相沉积盆地的影响,在断陷湖盆的地层格架划分对比研究中比经典层序地层学更适用。

东濮凹陷属华北地台渤海湾盆地南端的1个凹陷,盆地呈长条形(长为140 km),东断西超,北窄南宽(16~60 km),北东向展布。

凹陷内部呈早期箕状东断西超、晚期呈双断式,总体上受断裂构造控制,在构造演化及沉积相带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

依据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部断阶带、西部洼陷带、中央隆起带、东部洼陷带及东明集断阶带共5个二级构造单元,沿凹陷长轴方向并排发育,纵贯南北,呈现“两洼—隆起—斜坡”的构造格局[14−18],总面积约5 300 km2(图1)。

其中,西南部兰聊大断裂为东濮凹陷的控盆断层,对东濮凹陷的发展演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盆地以中、古生界为基底,在其上沉积了厚度约为5 000 m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这套地层构成了本地区的主要生烃层与储集层。

沙河街组发育多套优质砂层,其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认识盆地古地理演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作者采用T−R旋回研究方法,探讨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沙体内部结构沉积体系的变迁,以便于东濮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

按层序地层学级次的划分原则,东濮凹陷沙河街与东营组同属于裂谷盆地形成期的沉积地层,跨时约18.7 Ma,属于二级旋回的范畴[1, 19],其中沙河街期跨时13.8 Ma,东营期4.9 Ma。

考虑到断陷盆地填充速度快及构造活动强的特点,将沙河街组(Es)与东营组(Ed)作为1个二级层序组,将具有明显的地层缺失或沉积相的突变面作为二级层序的边界面;三级层序则是以副层序组的堆叠方式由进积向退积转换面为界。

在1个三级T−R旋回层序中,有3个客观存在的物理界面,即层序的底界面、顶界面及层序内部的由湖进(T)向湖退(R)转换的界面。

这种旋回层序的上、下边界均是以初始湖进面为界,表现为副层序组堆叠形式是由进积向退积的转换界面,而层序内部的湖进体系域与湖退体系域以最大湖泛面或下超面为界,这些界面均可通过测井资料、岩芯资料及地震资料给予标定与识别。

1个二级层序的跨时为3~10 Ma,三级层序跨时大多为1~3 Ma。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将东濮凹陷古近系划分为1个二级T−R旋回层序组、3个二级T−R旋回层序,进一步从沙河街组中识别出9个三级T−R旋回层序,见图2。

渤海湾裂谷盆地始于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的形成和消亡经历了裂陷期(Ek−Es3)、萎缩期、稳定下沉期(Es2−Es1)、收缩期(Ed)、消亡−坳陷期(N)等发展阶段[20−21][2121]。

从裂陷期(Ek-Es3)至收缩期(Ed)这一过程是1个裂谷盆地演化的完整的构造沉积旋回,相当于一个经典层序地层学的二级旋回[1],其顶、底分别为2个区域性的构造不整合面。

按构造活动及盆地演化的特点,在此将其视为二级旋回组(EⅡ),它由3个二级旋回组成。

二级T−R旋回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EⅡ1 ,EⅡ2与EⅡ3(图2),跨时分别为10.8,3.0和4.9 Ma。

层序EⅡ1包括沙四段和沙三段。

沙四段底部自陆上冲积平原、河流相沉积开始,逐渐过渡到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是1次大规模湖侵的开始,也是该区一级和二级旋回的起点,该界面是1个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面,顶界面也代表了盆地由强烈断陷向断拗的转换界面,盆地范围内在沙31亚段的顶部广泛存在剥蚀现象。

沙三段沉积时,水体总体较深,特别是沙34和沙33亚段沉积了大范围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构成了该区主要的烃源岩。

最大湖泛面可能位于沙33亚段的顶部。

自沙32亚段至沙31亚段,该区水体是一个逐渐变浅的过程,尽管该区沙31亚段沉积时期是2条边界断层活动的最强烈时期,但由于此时沉积物补给速率也增大,导致湖平面相对下降、可容纳空间不断减小,从而形成了一套以进积为主、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凹陷南部大部分地区湖水几乎完全退出,从而形成了沙31亚段顶部的不整合面。

关于该界面,许多研究者将其置于沙2下与沙2上之间,但本文作者经过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将其置于沙31与沙2下之间更加合理。

2.2.1 区域地质条件对比从区域上讲,沙三期与沙二期为始新世与渐新世的过渡时期。

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剧变,从温暖变为寒冷,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为沉积间断集中期。

济阳、辽河、冀中、黄骅等坳陷沙三与沙二之间均存在局部的平行不整合,东濮地区和这些坳陷处于同时期的同一个渤海湾大水域,局部出现地层不连续现象是可能的。

2.2.2 沉积相的突变全盆地内沙31亚段为细粒的暗色泥岩、粉砂岩沉积,代表了水体较深的湖相沉积。

而沙2下则以紫红色、棕褐色的砂泥岩沉积为主,代表了以河流沉积为主的沉积相。

与下伏地层相比,上覆的沙2下沉积物粒度突然变粗,沉积水体突然变浅,反映了沉积相向盆地方向的迁移,是Ⅰ型层序边界的标志[22−24]。

2.2.3 生物演化沙二与沙三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物界线,生物演化经历了1次重大变革,生活在沙三时期的介形类一进入沙二时期,绝大多数灭绝,个别淡水型、浅水型、沼泽相型的属种得以生存,同时出现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新物种,尤其是沙三罕见的轮藻类空前繁盛。

这说明沙三时期与沙二时期演变过程中发生了突然事件,造成生物演化序列突然“间断”即生物绝灭。

造成生物绝灭的因素很多,对于东濮这样小范围内的生物绝灭,通常认为是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原有生物绝大多数不能很快适应所致。

在地质记录中,生物灭绝和引起灭绝的地质现象往往相伴生,共同形成地质历史中突变事件,是沉积间断引起的沉积环境突然改变所致。

2.2.4 物源变化从卫城等地区的岩矿特征来看,沙二段重矿物以高质量分数(62.8%)柘榴石为显著特点,锆石、电气石、磁铁矿质量分数较低。

砂岩中普遍可见质量分数小于1%的沸石胶结物,可作为卫城一濮城地区沙二段的对比标志;此外,团粒状白云岩也是一个对比标志。

在沙三段中的重矿物中,柘榴石质量分数减小,平均为49.5%,锆石、电气石质量分数明显增大,可作为对比标志的岩石类型有含鲕粒石英细砂岩等。

以上结果表明:沙三与沙二期物源有明显变化;从一个物源体系变化到另外一个物源体系时,往往伴随沉积方面的缺失或间断。

2.2.5 地层对比徐集翼部向西至构造高部位,向南至马厂、三春集一带,沙31顶部缺失地层;胡状集、庆祖集两地沙31下部地层与文西断层上升盘厚度差不多,电性对应关系清楚,上部地层却薄很多,很可能是顶部的2个泥岩标志层已缺失,相互对比较困难;文留与户部寨以北沙31顶界划在9号泥岩标志处,但后者在该标志层之上有一套厚度为20~30 m的地层,其电性特征与沙31的完全一样,与上覆沙二段的电性特征存在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