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西南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合集下载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余海波【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24(38)3【摘要】从渤海湾盆地入手研究东濮凹陷的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分区、分带、全层系构造解析。

研究表明:1)东濮凹陷印支期挤压南北分区,燕山期弱挤压、古近纪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期强烈拉张东西分带,古近纪晚期开始强走滑-弱拉张错断成块,具有多应力叠合时空演化的构造特征,呈现平面上隆洼相间、垂向上洼中有隆、断裂棋盘式交错的构造格局。

2)东濮凹陷宏观上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发育逆冲-拉张-走滑断裂系统,根据构造变形应力期次叠合特征,将中-古生界构造样式分为两类九种,古近系构造样式主要分为背斜、断阶和背形三大类共十四种。

3)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幔上拱和深断裂右旋走滑位移是东濮凹陷新生代形成的根本动力学原因;古近系基底横向构造的存在、兰聊断层活动分期分段性差异及控洼断层大量发育,单断大洼向多断多凸多洼转变;古近纪晚期浅层发育大量的四五级断层对洼陷和凸起进行调节改造,走滑构造应力逐步加强,断层在平面上分布形态从侧列变为羽列,导致多断多凸多洼格局发生扭动构造变形,复杂的断块群构造定型,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为东濮凹陷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总页数】8页(P1-8)【作者】余海波【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相关文献】1.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地质构造特征2.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藏高精度构造建模研究3.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4.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东濮环洼5.东濮凹陷文留构造CO2气藏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前言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复向构造单元。

地理位臵跨鲁西南和豫东北,呈北东向展布。

大地构造位臵处于华北地台的中部,属临清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

东以兰聊断裂与鲁西南隆起为界,西部过长垣断裂后,逐渐过渡到内黄隆起(以下第三系剥蚀线为准)。

北跨马陵断裂进入临清坳陷的莘县凹陷,南以兰考凸起与中牟凹陷相隔,凹陷北窄南宽(16-60km),南北长140km,面积5300 km2(见图1)。

东濮凹陷总体格局表现为“两洼一隆一斜坡一断阶”,凹陷内断层发育,以NNE、NE 向为主,已发现圈闭类型,以背斜,断鼻、断块为主。

主要地质特点:1、三条主要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基本构造格局。

东濮凹陷受兰聊断裂,黄河—文西—卫西断裂,长垣断裂的活动控制,形成了五大块体,分别为东部洼陷带、中央隆起带,西部洼陷带、西部斜坡带和东部断阶带。

2、下第三系沉积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在凹陷北部发育四套盐膏层,是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的最大特色。

3、构造发育,断层多,断块复杂,以构造背景控制的断块油气藏为主。

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

一、主要断裂东濮凹陷为下第三系断裂地,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北北东和北东走向断裂系统控制。

按断裂的活动时间与切割关系可分为基底断裂与层断裂,均属张性正断层,前者发育早,为下基底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100km以上,后者仅切割下第三系,大多为下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重力滑动而成,它们的走向多与凹陷走向一致,同时也发育一组北西西向断裂。

在断陷内部这些断裂组成了断裂构造带和亚带,成为油气富集带。

在众多的断裂中,最主要的断裂有20条(见表1),其中兰聊断裂,黄河断裂及长垣断裂等三条断裂(断开中奥陶统顶面),控制着凹陷的形成与发展,控制着次级构造的展布。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摘要】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是一套以砂泥岩和页岩沉积为主的湖相盆地,其泥页岩既是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又是页岩油气储集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基础研究、实验分析对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求指导该区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关键词】泥页岩地化特征东濮凹陷中原油田早期阶段的钻录井过程中,在文9井、文18井、桥16等井沙三段泥页岩中均见油侵、油斑和少量油气显示,但由于当时理论缺乏和技术原因,并未引起重视。

随着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入高峰,中原油田已经将东濮凹陷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并在近年钻探的濮深18-1井3255.0-3258.0m泥页岩井段用钻杆投产方式放喷,日产油约420.75m3,首次在泥页岩中获得高产油流,再次用实际证明了东濮凹陷陆相页岩油气藏的存在。

由于东濮凹陷页岩油气研究起步晚,研究程度低,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有利区预测,为今后页岩油、页岩气地大力勘探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东濮凹陷是临清坳陷南端的一个复杂构造单元,是一个克拉通内的裂陷盆地。

其地理位置位于鲁西南和豫东北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整个凹陷具有北部窄,南部宽得特征,面积约5300km2。

东濮凹陷是一个在太古界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的多旋回盆地,其中早第三纪盐湖沉积形成东濮凹陷主要的烃源岩。

其中古近系沙三段属于深陷期(es3),主要为扩张期和主裂陷期,属于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多数构造在该时期基本定型。

该区岩性整体主要表现为泥岩、砂岩、砂泥岩互层、油页岩。

2 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2.1 有机质类型沙三1亚段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混合型,北部地区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南部地区ⅰ型逐渐减少,ⅲ型有所增加,仍以ⅱ型为主。

北部地区ⅰ型占26%~67%,ⅱ1型占14%~60%。

中部和南部地区ⅰ型主要分布在6%~10%,ⅱ1型分布在29%~90%,ⅱ2型分布在24%~42%,ⅲ型13%~26%。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摘要: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含油凹陷,本文以构造样式理论为指导,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样式的研究,掌握了凹陷构造样式类型及演化特征,对凹陷综合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东濮凹陷构造样式调节带1.研究区概况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裂谷盆地的西南缘,属于临清坳陷,是一北北东向展布、南宽北窄、多沉积韵律的新生代含盐断陷湖盆。

2.构造样式解析东濮凹陷的发育是对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变化的响应。

板块构造活动引起软流圈地幔热隆起,诱发地壳发生裂陷伸展作用,是东濮凹陷形成的根本动力。

东濮凹陷古近纪不同裂陷期的应力场是由两种动力学机制控制的。

同时由于由于这两种动力学机制对东濮盆地区域地壳应力场的贡献程度不同,故产生不同方式的断层活动和不同的构造变形,并形成多种构造样式。

伸展盆地在断裂活动的控制下,发育一系列的地堑和半地堑构造,通常有五种基本类型:(1)非旋转地堑的两侧受板式正断层的控制,内部岩层呈水平状;(2)旋转半地堑受板式正断层控制,内部沉积体成楔形,沿断层倾向尖灭,多个旋转半地堑可组合成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滚动半地堑受铲式正断层控制,地堑基底成弧形弯曲;(4)复式半地堑受坡坪式正断层控制,主要洼陷靠近主控断层,次要洼陷远离主控断层,其间常隔以断坪隆起或中央构造带;(5)走滑地堑受走滑断层控制或被走滑断层强烈改造,常发育负花状构造。

上述地堑和半地堑常被次级断层改造而复杂化。

2.1伸展构造样式东濮凹陷的伸展构造主要为半地堑型构造,即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生长断层构成了诸多箕状断陷洼陷。

在剖面上这些半地堑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组合,包括同向、反向以及不同期次的半地堑组成的“Y”字型、断阶状、地堑型、地垒型等。

凹陷的构造样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北部(卫城、濮城及其以北地区)以西倾的生长断层为主导控制,形成了一系列同向箕状断陷,东倾断层略降构造复杂化。

古近系地层总体东倾,东厚西薄。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胡庆地区成藏潜力分析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胡庆地区成藏潜力分析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胡庆地区成藏潜力分析王萍霞;王学军【摘要】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胡庆地区为东倾断阶构造,已发现油气主要集中在二台阶的构造圈闭之中,勘探程度高,靠近洼陷带的一台阶发现较少,勘探程度低.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台阶的勘探潜力成为中原油田近些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综合分析认为:一台阶靠近生烃中心、具有优越的油源条件;受华北运动Ⅱ幕构造运动影响,西部斜坡带表现出两次生烃、两期成藏的特点,东营组时期长垣断层作为运移通道将洼陷带油气运移至二台阶成藏,东营期之后长垣断层停止活动,具有封闭油气的能力,晚期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在一台阶.【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17【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东濮凹陷;斜坡带;断层封闭性;成藏【作者】王萍霞;王学军【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站,河南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一般认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两个生烃旋回,即早第三纪沙四段-东营组和晚第三纪馆陶组-现代(郑战平,2004)。

胡状集-庆祖集油田二台阶构造带内的原油为第一生烃旋回烃源岩低熟阶段的产物,而长垣断裂带和下降盘的原油属于第二生烃旋回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李林强(2005a,2005b),黄龙威(2006)。

烃源岩生烃模拟也证实了这一点:海通集洼陷沙三中亚段主力烃源岩在渐新世早期(35M a)进入生油门限(Ro=0.5%),30M a时进入中等成熟阶段(Ro=0.7-1.3%),15M a时进入高成熟阶段(Ro=1.3-2.0%),目前已进入干气生成阶段(Ro>2.0%)。

另外,原油C 2920S/(20S+20R)甾烷成熟度指标也表明,胡庆二台阶原油的成熟度较低,在0.24~0.31之间,一台阶原油的成熟度高,可达到0.65。

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生烃演化机理

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生烃演化机理
>RY%3.8%1.%$N, X1/*)./4/1 T*3*N$12 X.N./%)? V2%)5"-N) W/,4/*,S J%09N)"? Y-"N)5 Z[\]]=? J2/)N^ IRX12%%, %4 K)*$5" T*3%-$1*? J2/)N _)/+*$3/." %4 D*%31/*)1*3? `*/a/)5 =]]]bI? J2/)Nc
/ 0 1 2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0*(**.$**'%
3 4 :;<=>?@ABCDEFGHIJKLMNOKPQRS&TUVWXYZF[\]^_`aNb*cd' _efgdb*&hij+,-._k&lmnKLMYZQ[opNqrs&tuvwxyz{J>?@IJKLM| KO}~|WOK \]' (OKYFWXJO}LN%&E IJKLM^_B&WXJL) ¡¢£N¤¥&¦§<¨©ª«&OK¬­&OK ®¯°&±²K³´µ&¶W ( ·OK¸¹*º»IJKLM¼½&WRJL¾µ¿}N¤¥&OK¬À& ±²K³´Á&0²K³´µ&¶W % ·OK¸¹*ÃE»IJKLMNWRJÄÅLÆ&IJKLMB Ç´)OK¬)±²K³´{E»º»KLMc&¶W % ·OK¸¹' 567 IJKLM*|KO}~|*OKPQÈ*+,-.
8 9 : ; < 12$!!
= > ? @ A 3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南部,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隆起为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上,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相望,北以马陵断层与莘县凹陷相连。

凹陷呈NNE 走向,北窄南宽,面积约5300km 2,是以古-中生界为基底,以新生界为盖层的断陷沉积盆地(图1-1)。

图1-1 东濮凹陷大地构造位置图地层岩性特征一、古-中生界古-中生界包括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和中生界红色砂泥岩地层,总厚度约3000m 。

各地层单元之间以不整合相接触,高平集-东明集一线以北地区基底地层较全,而以南则缺失中生界地层,二叠系地层也受剥蚀。

二、新生界新生界包括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总厚度可达8000m 以上(表1-1)。

(一)沙河街组:是本区主要生储油层系,厚度5000m 左右,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北京天津任丘保定黄骅黄骅坳陷坳陷冀中太行山隆起区坳陷邢台石家庄临清陷坳济阳济阳东营坳陷渤中陷凹东濮济南隆起区西鲁1.沙四段(ES4):与下伏中、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棕红、紫红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常含有石膏团块,局部地区有盐岩分布,最大厚度在文留-胡状集地区,向北逐渐变薄或缺失。

2.沙三段(ES3):该段是东濮凹陷主要生油层系,也是主要储集层系之一,除在凹陷边缘地区如文明寨、范县、高平集部分地区、东明集二台阶等地区超覆不整合在沙四段之上外,大部分地区与沙四段为连续沉积,表现为一套下细上粗的暗色反旋回沉积特征。

该段自下而上划分为沙三4、沙三3、沙三2、沙三1四个亚段:(1)沙三4亚段(ES34):厚500-2000m,中下部在文留南部和胡状集地区为大套盐岩、石膏段夹薄层灰质页岩、灰黄色薄层泥灰岩、深灰色泥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下部出现一些由盐岩相变的石膏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

上部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层、油页岩、灰质页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相变为盐膏层段。

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管理资料】

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管理资料】

中原油田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名称: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编写人: _ 卢双舫_负责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二O一二年三月九日一、项目立项依据与目的意义东濮凹陷地处环渤海湾断陷盆地的西南缘,横跨河南、山东两省,主要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及兰考五县,面积约5400km2。

盆地东部为鲁西隆起,西部为内黄隆起,北部为莘县凹陷,南部是兰考凸起,是一个呈北北东向、南宽北窄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盆地。

目前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有泥岩裂缝油井发现,~,,证明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含油。

此后在文14及文19等井见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获工业油气流。

目前东濮凹陷已在文留、淮城、卫城、胡状、庆祖、刘庄等地区发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

截止2003年底,东淮凹陷共有70口井泥岩裂缝见油显示,6口井测试或试油,主要分布在文留地区。

东濮凹陷展现出良好的泥页岩油勘探前景。

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迫使石油勘探家不得不探索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这使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重要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页岩油气在北美的成功勘探、开发自然就引起了油田领导对这一目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有关油田正在组织开展全国、全探区或矿权区包括海相、陆相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的战略研究工作。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可以说正处于页岩油气大发展的前夜。

中原油田各级领导也十分关注这一领域,尤其是已有较多显示的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潜力。

但评价过程中,地质和地球化学家普遍感觉到缺少指导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这是因为,泥页岩作为生成油气的源岩,虽然没有人怀疑其中残留蕴含着海量的油气资源,而且,应用现有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人们不难计算出泥页岩中有机质生排烃之后残存的油气总量(卢双舫等,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濮凹陷西南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摘要: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与西部斜坡带之间,勘
探面积约1000km2,为东濮凹陷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

该区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探
明率极低,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的地质
构造进行分析。

引言:西南洼地区东起黄河断层,西以长垣断层为界,北至桑村集—南湖构造,南至兰北断裂。

各区带油气成藏条件变化大,油气藏特征差异大,需要强化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因此加强该区“精细”规律研究,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和
勘探前景,细划断块解释,力争发现新的含油富集区块。

关键字:东濮凹陷;西南洼地区;地质构造;
1.
构造特征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含油气盆地西南端,南宽北窄,呈NNE向展布,东以
兰聊断裂分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之上;南北以潜伏凸起与中牟凹陷和莘县凹
陷相隔。

该凹陷总的构造特征是东断西超“两洼一隆”,即由东部洼陷带、中央
隆起带,西部洼陷带构成。

1.1区带划分
孟岗集洼陷总的构造格局是东西分带、南北分区,在深入研究本区地层、构
造分布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方里集断阶带和东部断洼带的构造单元划分新概念。

长垣断裂和方里集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类似胡-庆断阶带,古近系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发育,形成独立构造单元,称为方里集断阶带。

方里集断层和黄河断裂所夹
持的区带,类似北部长垣新断层与文西断裂所夹持的地带,称为东部断洼带。

由于长垣和黄河断裂发育的阶段性及基底块体活动的差异性,导致了本区具
有南北分区的构造特征。

由北而南,以大寨-武丘集、王楼-王新庄、留光集-
陶北三个构造鞍部为界,孟岗集洼陷带南北可分为四大构造带,呈现隆洼相间的
构造格局。

1.2局部构造特征
沿方里集断层两侧分布四个局部构造,即李家、林寨、杨桥和梁寨。

(图1
-1)从局部构造平面分布特征可以明显看出,它们都分别受长垣、黄河和方里
集三条断层控制。

图 1-1 西南洼
地区局部构造图
方里集构造:方里集构造位于长垣断裂下降盘,方里集断阶带中部,受长垣
断裂控制,为一宽缓继承性发育的断背斜构造,其幅度上小下大,至东营组夷平,被次级断层切割。

南湖构造:南湖构造位于南何家三维工区北部,是本区东部断洼带北端的一
个洼中隆半背斜构造。

该构造北西方向倾没于海通集洼陷,南东方向与南何家构
造相接,共同构成海通集-南何家次洼之间的隆起,成为典型的洼中隆构造。

南何家构造:何家构造南东方向紧临南何家次洼,北西方向与南湖构造相接,受控于南何家东掉断层,形成牵引背斜构造。

林寨构造:林寨构造位于孟岗集洼陷中部,方里集断层下降盘,是一个受控
于方里集断层,被一系列西掉补偿断层切割复杂化了的大型断背斜构造。

该构造
东南方向倾没于南何家-王新庄次洼带,北西方向为方里集构造,北东向与南何
家构造相隔。

2.构造演化
该区演化经历了四个主要演化阶段:
):燕山晚期,兰聊断层发生,东濮凹陷开始进入箕状断陷初陷期(Mz-ES
4
),北部文留
活动阶段。

古湖盆已形成,水体自东向西侵进。

早第三纪早期(ES
4
地区为盆地中心,形成较厚沙四段的红色砂泥岩充填沉积,南部地区地层自东向
西逐渐超覆,最大沉积厚度位于东侧。

此时黄河断层已产生,但控制不明显。

强烈陷期(沙三段):长垣断裂,方里集断裂
相继发生,孟岗集洼陷沉积构造单元初具雏形。


中期,随着黄河、长垣断裂的快速发展,本区进入
湖盆发育期,晚期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湖盆水体变
浅,沉积填平补齐,此时由于受封丘—兰考断层下
降盘的下滑作用力的影响,使方里集斜坡形成向北
翘起的平缓洼槽,在斜坡低部位沉积了沙三上段地
层。

—Ed)沙二段至东营组沉积期,凹
萎缩期(ES
2
陷进入萎缩期,由于兰聊、黄河和长垣三条主控断
裂活动减弱,湖盆水体更浅,本区主要断层继续活
动,各带继承性发育,各局部构造趋于完整;东营
组沉积时期,黄河断层的强烈活动西降东升,块断
差异沉降加大,各次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分异,导致
大量派生断层发生发育,造成构造形成复杂化。


营组末期,华北运动Ⅱ幕影响本区,基底全面抬升,盆地内不同区域的东营至沙三段上部地层受到不同程度剥蚀,并产生大量次级断层,各级局部构造严重复杂化并且全部定型。

图2-1西南洼地区构造演化图消亡期:华北运动Ⅱ幕之后,本区已趋准平原化,华北运动Ⅲ幕使华北全区
稳定下沉,进入新近系到第四系坳陷沉积发育期,洼陷消亡(图2-1)。

结语:通过对西南洼陷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之后,认识到西南洼地区可
分为四大构造带,并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史,为进一步的油气储量分析提供了
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苏玉山等.1997,东濮凹陷构造运动学特征,《复式油气田》,97 年第5期。

2.
程秀申.河南东濮凹陷构造样式分析〕现代地质,2009,23,(3):414-422。

3.
左银辉、唐世林、张旺等.东濮凹陷新生代构造-热历史研究[J].地学前
缘.2017,(3):155-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