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鉴赏
古代曲艺名篇赏析

古代曲艺名篇赏析古代中国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在古代,曲艺形式各异,代表作品层出不穷。
本文将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曲艺名篇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1. 《越调曲》《越调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发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
该曲艺以婉转柔美的旋律和精辟的词曲为特点,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光和居民的生活。
其中一首名篇《临江仙·金陵怀古》具有代表性。
这首曲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南京的风光,歌颂了这座古城的繁华与辉煌。
词曲优美动人,给人以清丽的艺术享受。
2. 《相声》相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有口头表演特点的曲艺形式。
它以幽默诙谐的对白和夸张滑稽的表演方式为特色,善于通过对话和段子向观众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其中一部代表作品《夜奔》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晚上奔波忙碌的小人物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活困境。
作品既融入了情感的抒发,又带有深刻的社会思考。
3. 《评话》评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单口相声表演形式,它以说书人独自念诵故事情节和对话为主要内容。
评话以其优秀的口才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吸引了许多观众。
其中一篇名篇《王婆卖瓜》展示了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通过讲述一个色彩丰富的故事情节,评话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给人以无穷的乐趣和思考。
4. 《杂剧》杂剧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多种表演形式融合的曲艺形式,它以歌舞、对唱、念白等方式进行表演。
《西施》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名篇。
该剧以女性美为主题,通过对西施故事的改编和再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杂剧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古代曲艺名篇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文化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每一部作品都代表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
通过赏析这些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的戏剧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的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戏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历经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戏剧起源、主要类型、艺术特点和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戏剧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与发展1. 戏剧起源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
当时,人们为了祈求丰收、战胜灾害,会通过面具、歌舞等形式进行祭祀。
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具有故事情节和角色分工的表演艺术。
2. 发展历程(1)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期,出现了“戏曲”这一形式。
当时的戏曲以民间说唱、歌舞、杂技等艺术形式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艺术。
(2)宋代:宋代戏曲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杂剧、南戏等形式。
这一时期的戏剧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元代: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元曲。
元曲以抒情、讽刺、议论为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戏剧创作进入多元化阶段,出现了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
这些戏剧在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古代戏剧的主要类型1. 杂剧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杂剧以滑稽、幽默、讽刺为其主要特点,表演形式较为简单,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2. 南戏南戏是宋代兴起的一种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南戏以抒情、叙事为主,唱腔优美,表演细腻。
3. 元曲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元曲以抒情、议论为主题,曲调优美,词藻华丽。
4.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起源于清代。
京剧以唱、做、念、打为表演手段,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京剧舞台美术华丽,服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地方戏曲除了上述几种戏剧形式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地方戏曲,如越剧、黄梅戏、评剧等。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通过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艺术等元素,成为了广大戏曲爱好者追逐的艺术瑰宝。
本文将对京剧经典片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戏曲的魅力与深意。
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保家卫国为题材的京剧作品,被誉为京剧经典之作。
其中的经典片段是“巧计救赵高”。
这一段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曹操如何运用智谋,将赵高一众诬陷,最终化解危机。
在这个片段中,曹操饰演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技优势。
通过优美的唱腔、华丽的动作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曹操的睿智和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背景和道具的运用也为整个剧情增加了层次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曹操的智谋。
二、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片段是“霸王鞠躬”。
这一段经典片段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动情的唱腔,让观众深情地感受到项羽对虞姬的深爱和无奈。
整个片段以项羽鞠躬的动作为主线,通过舞台的灯光和音效的辅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项羽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为之动容。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京剧版的《红楼梦》则是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再次演绎。
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是“宝钗的咏荷”。
这一段以宝钗的咏荷为中心,通过婉转的唱腔和流畅的动作,展示了宝钗的美丽和文雅。
宝钗饰演者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将宝钗的高贵和温婉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烘托,为整个片段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总结: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在探索京剧魅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片段的背景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只有通过对舞台表演的深入解析,才能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戏曲的独特魅力。
京剧经典片段的解析为我们展示了京剧的多样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通过优美的唱腔、动人的表演和精心的舞台设计等,京剧成功地将古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豫剧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豫剧的比较京剧和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剧种。
虽然它们都源于古代的戏曲形式,但京剧和豫剧在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剧情题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古代戏曲中的京剧和豫剧进行比较与赏析。
一、表演风格的比较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表演者的舞蹈和动作,通过身体的协调与灵活展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风格庄重大气,动作优雅而有力,颇具仪式感。
演员们面部化妆精细,扮相独特,通过脸谱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豫剧则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它注重演员的嗓音和语调,以及儿女情长、民间故事等题材为主要表演内容。
豫剧的表演风格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演员们娓娓道来,把观众带入剧情内心世界。
二、音乐曲调的比较京剧和豫剧在音乐曲调上也有所区别。
京剧的音乐曲调多采用宫调,它的音乐旋律高亢激越,节奏鲜明有力,能够充分表达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
而豫剧的音乐曲调则更多地采用角调和徽调,它的音乐旋律柔和婉转,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能够表现出豫剧中的深情与民族特色。
三、剧情题材的比较京剧和豫剧在剧情题材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京剧主要演绎典型的历史故事和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等。
它的剧情丰富多样,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和社会风貌等方面。
而豫剧则更多地表现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崔莺莺》、《李香君》等。
豫剧的剧情贴近人民生活,更具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京剧与豫剧在表演风格、音乐曲调以及剧情题材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京剧以其庄重大气、独特的化妆和舞蹈为特色,而豫剧则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温馨的音乐曲调闻名。
两种剧种都有着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珍藏。
古代戏曲(戏曲常识、概况及鉴赏)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 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 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 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但也 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出现了莺莺、 张生、红娘轮流唱的情况。这说明元杂剧 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
白和科
▪ 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 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元杂剧的宾白, 除一般的独白、对白(即人物对话)外,还有定场 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 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这是元杂剧的一 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冲场白是角色 再次上场的说白。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 观众的独白。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纪君祥:《赵氏孤儿》
2、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赵氏孤儿》(纪君祥)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3、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其中,《窦娥冤》和《西厢记》 代表着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一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即唱词,也叫“唱”。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 行,正末、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 宾白就是说白,也叫“白”。包括对白、独白等。 科介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 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做掩泪科”。
唱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 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 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 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 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 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 可。
古代戏曲名篇赏析

古代戏曲名篇赏析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丰富多彩的剧情、深奥的人物塑造以及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几部古代戏曲名篇进行赏析,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其戏曲改编版同样享有盛誉。
这部曲目众多的戏曲利用了细腻的表演语言、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唱腔描绘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在故事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纠葛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社会人情的种种荒诞。
二、《长生殿》《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郑光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被贬入冷宫后寻求重见天日的艰辛经历。
剧中曲调婉转动人,情节跌宕起伏,体现了真爱和人性坚韧之美。
三、《汉宫秋》《汉宫秋》是明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讲述了大将军霍去病与楚王妃孟姜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宫廷阴谋等社会问题。
该剧曲调悲凉,语言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震撼。
四、《西施》《西施》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以西施的美丽与苦命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丽的迷人与社会的黑暗。
剧中音乐舒缓悠扬,唱腔流畅自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五、《牡丹亭》《牡丹亭》是元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女主角杜丽娘为了追寻真爱,勇敢抗争的形象。
剧中旋律婉转动听,以美丽的唱腔表达了角色的喜怒哀乐,给观众带来深深的感动。
以上所述仅是几部古代戏曲名篇中的冰山一角,每一部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处。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戏曲,我们能够深入感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与深远影响。
让我们一同致敬这些不朽的古代戏曲名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魅力。
中国古代戏剧名篇古代戏剧经典

中国古代戏剧名篇古代戏剧经典中国古代戏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演绎与传承,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名篇既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戏剧名篇。
一、《汉宫秋》《汉宫秋》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以公元前9年的霸王别姬为背景,以汉宣帝与王莽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世态炎凉。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优美,被誉为元代傲世奇作。
二、《琵琶记》《琵琶记》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又一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一。
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权力斗争的纷争。
剧中的唐玄宗形象深入人心,琵琶精湛的表演技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该剧以其优美的词曲、动人的故事、精良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长生殿》《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该剧改编自元稹的《长恨歌》,是一部以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为背景的悲剧。
剧中展示了唐朝盛世的风貌,同时也揭示了王朝内外部的种种矛盾和纷争。
剧中情节曲折且富于戏剧性,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汉宫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内外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而脍炙人口。
五、《莲花争偈》《莲花争偈》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传奇剧。
剧中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对爱情的苦涩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度审视。
该剧的戏曲表演技巧独特,并以其主题深入人心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六、《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该剧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剧中以窦娥与张秀官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中国古代戏剧鉴赏:白朴与关汉卿的剧作艺术

中国古代戏剧鉴赏:白朴与关汉卿的剧作艺术中国古代戏剧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剧作作品。
在这些名家名作中,白朴和关汉卿是两位引人注目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艺术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对后来的剧作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戏剧鉴赏中的两位重要剧作家——白朴和关汉卿,并探讨他们的剧作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白朴的剧作艺术白朴是宋代著名的剧作家,他被誉为“剧中之宝”。
他的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江洲司马青衫湿》等。
白朴的剧作主题广泛,涉及历史、宫廷、民间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白朴的经典作品《汉宫秋》《汉宫秋》是白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以西汉时期的宫廷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宫廷内外的斗争和爱情来展现人性的善恶和权力的腐败。
该剧表现了白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在《汉宫秋》中,白朴巧妙地运用了抒情和讽刺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
比如,通过虚构的爱情故事,他展现了皇帝与下属的恩怨情仇,彰显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残。
同时,他也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荒诞,使观众能够在欢笑中反思。
白朴的剧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古典气息。
他善于运用诗词和唱词,以及儒家思想的精髓,使剧作更具诗意和哲理性。
在白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精湛和形式的严谨,这使得他的戏剧作品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另外,白朴还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他通过对话和行为,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写实主义的手法,使得白朴的剧作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关汉卿的剧作艺术关汉卿是元代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曲中之霸”。
他的剧作以“四大才子”为代表,其中最有名的是《窦娥冤》、《汉宫秋1》、《西华山》等。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曲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蓝本,以窦娥冤案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冤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戏曲作家和作品
①课本所选古代戏曲的几个作者:《窦娥冤》
——元朝关汉卿;《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元朝 王实甫;《闺塾》选自《牡丹亭》——明朝汤显祖;《哀 江南》选自《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 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 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 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 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 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 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
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 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用一个“圆场”表示地点 的变化,可用“急三枪” 的曲牌表现一个原来曾提 过的丰富内容,这便是 “无话则短”,因这些内 容没必要交待,与人物塑 造和情节表现无益。
用段长达二十分钟的“慢板”来 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也可让大 将在胜敌后,用大段“枪花”或 “刀花”表演来抒发他(她)获 胜后的喜悦。这便是“有话则 长”,内容对人物塑造和情节表 现有益。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但 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 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 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 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 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怎样欣赏中国古代戏曲
1、怎样欣赏虚拟的动作。通过选择、提炼和 夸张的舞台动作表现生活。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中国戏曲史的重要 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 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以质朴 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 出其右者;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等作家,使北 杂剧成为一代文学。北杂 剧表演显示出戏曲形成之 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 息。
•
•
在 宫 的 曲 元 净 ( 小两 调 子调杂( 花折 是 。子花剧之 元 每。脸脸的每间 杂 一或主个的 剧 折) 花、宫片 表 只要脸调断 演 能旦角下。 过 用)色( 可程一。女是以中个角有歌宫未色许唱调( 许声。男) 多宫音、子多调高丑的下低) 、
• 面 “ 南在的 滚戏元曲 绣不曲子 球属都 ”中于有 等,名 都元还称 是杂有, 。剧北如,“曲端如和正高南好明戏”、之( 则分。
成 ) 的《琵琶记》、施恩的《拜
月亭》等都是南戏。
什么是曲调、曲词、宾白、科介?
• 曲调,是每段唱词的调子;曲词,是剧中 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 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说白)等;科 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 的舞台指示。三者交相配合,推动情节的 发展,科画人物形象。其中曲词和宾白是 人物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主要是 品味曲词和宾白。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 中叶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以南曲 为主,兼用北曲,曲调较南戏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按 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 佳作不胜枚举,是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 多用昆曲演唱 。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 实 宋 艺 一 旦际 元 术本 主上 南 发杂 唱还 戏 展剧 的包 与 到只 称元括 成杂散 熟限 为剧曲 阶一 “的, 段个旦形并的脚成不重本,专要色”是指标唱,中元志。由国杂。由戏剧末正曲。旦
• 在 代 主 能剧结唱 念的构的 白一上叫 。场包“。括四楔末折是本一加”楔在。。第一一其折折他相前脚当头色于或只现夹
• 什么是戏曲?
•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 综合性舞台艺术。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 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 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 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 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 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 术形成。以体制庞大、曲词质 朴为特点,粗具戏曲的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 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 诚(高明)的《琵琶记》。
元明清著名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救1风()6关尘) 郑汉》光卿、祖:《:《单《窦刀倩女娥会离冤》魂》》、《望江亭》、
(
(7
2)
)王高实则甫成::南《戏西《厢琵记琶》记》
( 8 ) 施恩:南戏《拜月亭》
( 3 ) 纪君祥:《赵氏孤儿》
( 9 ) 汤显祖 ( 明代 ) :戏剧《牡丹亭》
( 4 )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 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 相关的方面。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在戏曲 舞台上出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有装饰 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作用。 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翅、脚 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写 意 性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舞台布置 的写意── 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公忠者雕以正 貌,奸邪者刻 以丑形”,其 目的在于“盖 亦寓褒贬于其 间耳”(清末 王国维语)。
脸谱的象征意义 总体来说是“红 忠白奸”,奸臣 如曹操者多勾白 脸,忠勇似关羽 者多涂红色。性 情暴躁者多勾兰 脸,刚正无私者 多用黑脸,喜兴 者勾笑脸,愁苦 者勾哭脸。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 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 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 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 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 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 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 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 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 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 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 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 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 风格各异。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 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 “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 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 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 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 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 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 不是曲牌。
2、怎样欣赏动作的程式。赋予表演固定或基 本固定的格式。
3、怎样欣赏古代戏曲的语言。 ①曲词的抒情性。
②欣赏曲词的音韵美。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流转回环的 音乐美,因情赋声、以声传情。
③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怎样欣赏古代戏曲的创作手法。
古代戏曲常常运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 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 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 引人入胜。
小结:中国古代戏曲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 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文学艺 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世界文学艺术增添 了光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当了解她, 欣赏她,热爱她,把她发扬光大。
• 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牡 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窦娥冤》──元朝关 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 ──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 ──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 10 ) 李玉 ( 清代 ) :戏剧《清忠谱》
( 5 ) 马致远:《汉宫秋》
( 11 )孔尚任 ( 清代 ) :戏剧《桃花扇》
《《湖《《刘《刘南越评红牡计失海黄昆巧剧花·剧楼街丹斩京豫砍梅曲儿亭鼓梦马剧亭剧樵戏·谡》戏空》》》》城 《《天花仙木配兰》》
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其作品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 《梧桐雨》
③元末明初“五大南戏”《:琵琶记》和“荆刘拜
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 《杀狗记》)
④“南洪北孔”:“南洪”即洪昇,浙江杭州人,
传奇《长生殿》;“北孔”即孔尚任,山东曲阜人,传奇 《桃花扇》。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民间 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 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有了来 自民间的竞争者。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 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 称“乱弹”。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 艺术自宋元南戏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 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 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 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 内容上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
综合性指“唱、念、做、打”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
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 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 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 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 如昆曲、高腔等;一为 板腔体,如京剧、评剧、 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人
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总称,是一种诗歌化、 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 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 方音大致相同。京剧 念白有京白、韵白之 分,前者用湖广音、 中州韵,后者用北京 方音稍加变化。昆曲 则用韵白或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