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药治疗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如何教会家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萎软无力 呼吸、心跳增快 出冷汗、手脚发凉、皮肤花纹 头痛、呕吐、眼花,前囟突起,张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危重病例,所以每一名诊断为 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高血糖可有口渴、多饮多尿等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有无类 似病例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初次就诊时即需告知家长以上7种表现 或其他危急情况,提示重症病例可能,需再次就诊医院。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一)
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二)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少数可无发热。 (三)有以下条件可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图片资料认识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传染源 发病特点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情况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病理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最高。(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丙类)。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 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主 要感染对象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 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途径传染。

中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中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感染科手足口病患儿,年龄6个月~8岁,病程均小于5d,将符合纳入标准2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其方法,单独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d,128例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加利巴韦林注射液,其方法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d,其它对症处置及支持疗法相同。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5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3%和8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疗程短,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结论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时明显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喜炎平;手足口病;疗效观察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传染性较强,起病急,病毒主要以柯萨奇A16型病毒和肠道EV71型病毒最常见,通过人群间密切结触进行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本病毒肠道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疱疹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循环障碍,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

我国1981年发现本病,一般夏秋季节流行[1]。

为探索疾病早期得到有效治疗,我院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加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10月我院感染科患手足口病患儿256例,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加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28例,年龄6个月~8岁,对照组128例只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年龄与治疗组相似,病程1~5d,就诊时体温在37.5~39.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相似。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2 保 元 丹 : 热 解 表 , 毒 镇 惊 。 每 次 1丸 , . 清 解 日
2~3次 。
3 救 急 散 : 热 解 毒 , 惊 化 痰 透 疹 。每 次 0 6 . 清 镇 .
克 。 2次 。 日
4 导 赤 丹 : 心 脾 之 热 。 每 次 1丸 , 2次 。 . 清 日 5五粒 回春 丹 : 热 解 毒 , 表 发 疹 。 每次 每 . 清 透
甘 汤 。若 出 现 脑 炎 、 膜 炎 症 状 者 加 用 清 营 汤 和 安 脑
宫 牛 黄丸 。若 出 现 心阳 虚 衰 之 危 候 ,症见 心 悸 气
短 , 色6 面 光白 , 吸 困 难 , 汗 淋 漓 , 肢 不 温 者 , 呼 冷 四 应 温补 心 阳 ,固 脱救 逆 。可 用参 附龙 牡 救 逆 汤 频
数 患 者 症 状 较 轻 微 ,主 要 表 现 为 发 热 和 手 足 口 等 部 位 出 现 皮 疹 或 疱 疹 。 数 患 者 经 过 5~7天 就 可 多 自愈 , 数患 者 可 发 生合 并症 , 心 肌 炎 、 炎 、 少 如 肺 脑 膜 炎 等 重 症 。个 别 重 症 患 儿 病 情 进 展 迅 速 , 发 生 易
维普资讯
2o  ̄ 62有 接 触 史 : 与 手 足 口 病 患 儿 接 触 过 。 . 曾
@骗绚

3 皮 疹 是 主 要 的 确 诊 依 据 。 要 是 在 口 崆 内 颊 . 主
部 、 、 颚 、 颚 、 唇 内侧 、 足 心 或 肘 、 、 、 舌 软 硬 口 手 腹 背
辘 , 搐 , 慌 心 悸 等 合 并 心 肌 炎 、 炎 、 膜 炎 的 抽 心 肺 脑 症状 。

酲跨 铪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张凡 针对小 儿手足 E病 的临床特征 , 出 除, l 提 耗伤气阴, 可出现变证。邪毒炽盛、 内陷心包治 了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分 3 期论治。即初期疏 法当以清热解毒、 醒脑开窍为主, 选用清开灵注射
风清热、 解毒 除湿 , 方选新加香薷饮 加味; 极期清 热、 湿、 毒 , 除 解 以甘露 消 毒丹 为 基础 方 治疗 ; 期 后
专药 。 I 辨 证论 治 I1 分期 论 治 .
病、 气营两燔、 变证 ( 邪毒炽盛 、 内陷心包 , 阴两 气 伤、 阴阳两竭 ) 气 阴两伤 5型。邪伤肺卫证 治以 、 清凉解表、 疏散风热 , 方选银翘散加减 ; 卫气同病证
治疗 以清热解 毒 、 湿 透疹 为 主 , 化 方选 甘 露 消 毒 丹 加减 ; 气营 两燔证 治疗 以清热解 毒 、 营祛湿 为 主 , 透 方选清 瘟败 毒饮 加 减 。少 数 患 儿 如毒 邪 未 及 时祛
肠道病毒 ( V) E 群属 R A病毒类 的小 R A病毒 苓 ; N N 恢复期( 胃失运、 脾 阴虚火热 ) 治宜调脾助运、 科 , 中可 致 手 足 E 病 者 主 要 是 科 萨 奇 病 毒 养阴生津 , 其 l 药用陈皮、 厚朴 、 苍术 、 砂仁 ( 后下 ) 神 、
( o)包 括 A组 中的 C x 1、 1 , Cx , oA 0 A 6 B组 中 的 B , 曲 、 3 麦冬 、 芦根 。
其次是 E 7 …。近几年本病呈流行暴发趋势, V1 且
12 分型论治 .
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逐年增加, 引起了各级政府 安徽省在中医药 防治手足 口病 临床技术方案 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医药 防治本病 ( 试行 ) 中, 将手足 口病 分为邪 伤肺卫 、 卫气 同 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近 1 0年来中医药辨证治 疗小儿手足 E l 病方面的情况做一综述 , 按照文献是 否予以辨证分期/ 分型分为两类 : 辨证论 治与专方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6例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6例
20 06- 2 01 1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wi t h T CM t r e a t m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da t a o f 3 0 C a s e s o f Me n i e r e' s s y nd r o me p a t i e n t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r e s u mma —
1 4
内蒙古 中医药
半 夏 白术 天麻汤 治疗 美尼尔 氏综 合征 3 O例
陈志簧

要: 目的 : 观 察 中医药治 疗 美尼 尔氏综合征 的疗 效。方 法 : 笔者 收集 了2 0 0 6 ~ 2 0 1 1 年 本科 以 中 医药为主 治疗3 0 例 美尼 尔氏综 合征 的
临床 资料 , 并进行 临床 分析加 以 总结和讨 论 , 且做 典 型病例 报告 。 结果 : 2 8 例 痊愈 。 结论 : 美尼 尔氏综合征 为 临床常 见病 , 运 用 中 医药治 疗效 果 良好 , 值得 在 临床 推 广应 用。 关键词 : 美尼 尔氏综合征 ; 中 医药治疗
1 临床资 料 多、 已间 断发作 3年 , 听 力逐渐 减退 。 舌 苔 白腻 、 脉 滑 。中医结论 : 3 0例患 者 中 , 女性 1 7 例、 男性 1 3 例, 年龄 3 2 ~ 5 5 岁, 平 均年 眩晕 ( 风痰 上扰 ) , 治 疗 方法 : 燥 湿祛 痰 、 健脾 和 胃 、 平 肝 熄风 。方 半夏 1 2克 、 白术 1 5 克、 茯苓 1 2克 、 郁金 1 O克 、 石菖 蒲 6 克、 龄4 5 岁, 病程 6 个 月 3 年 。3 0例患 者就 诊前 均 已诊 断为美 尼尔 以 : 氏综 合征 。 2 治 疗方 法

对付手足口病中医方法灵

对付手足口病中医方法灵
的 措 施 防 止 疾 病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的 防 治 原 则 ,主 要 包 括 未 病 先 防 和 已病 防 变 两 个 方 面 。中 医 对 “ 病 ” 疗 素 有 成 温 治 效 , 早 期 干 预 可 有 效 防 止 并 发 症 的 发
祛 除 邪 气
同 一 人体 , 正气 处于 正 常状 态 , 若 感 受 了 不 同 的 邪 气 , 可 能 不 发 病 或 发 病 ,然 而 在 某 些 传 染 病 流 行 期 间 ,“ 无
拿 、食 疗 等 均 可 调 节 机 体 免疫 力 ,增
强机 体 抗 病 能 力 。
疹 或 疱 疹 为主 要 特 征 ,臀 部 或 膝 盖 处
也 可 出 现 皮 疹 , 后 大 多 良 好 。少 数 患 预 儿 可 并 发 无 菌 性 脑 膜 炎 、 炎 、 性 弛 脑 急
病 治 未 病 ” 治 未 病 ” 想 贯 穿于 《内 ,“ 思 经 》的 始 终 。“ 未病 ”是 指 采 取 一定 治
另 外 , 可 通 过 针 灸 、 拿 、 疗 等 促 亦 推 食 进 邪气 的驱 除 。
早 治 防 变
“ 病 ” 般起病 急、 展迅速。 温 一 发 在
手 足 口 病 是 由 多 种 肠 道 病 毒 引 起 鼻 而 入 , 袭 肺 脾 、 卫 失 宣 、脾 失 健 侵 肺 的 常 见 传 染 病 , 婴 幼 儿 和 儿 童 容 易 被 运 而 引 起 发 热 和 皮 肤 黏 膜 疱 疹 。 若 邪 感 染 , 但 以 3岁 以 内 的 婴 幼 儿 发 病 为 主 。 本 病 起 病 急 , 大 多 数 患 儿 症 状 轻 微 ,以 发 热 和 手 、 、口 腔 等 部 位 的 皮 足 毒 内 陷 或 湿 热滞 留 于 心 ,则 出现 高 热

手足口病治疗建议

手足口病治疗建议

通道通 畅 ,监 测呼吸 、心率 、血压和血 氧饱和度 ;控 制颅 内高压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 白,同时给降温、 镇静 、止惊等对症 治疗 。严 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护 。
2 3 中医 治 疗 . 来自2 3 1 普 通病例 :肺脾湿 热证 。主症 :发热 ,手 、足和 .. 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 疹 ,口腔黏 膜出现散在疱疹 ,咽红 、 流涎 ,神情倦怠 ,舌淡 红或红 ,苔腻 ,脉数 ,指纹 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 ,化湿透邪。基本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 减。组 成:连翘 、金银花 、黄芩 、青 蒿 、牛蒡 子、藿香 、佩
2 1年 6 00 月第 1 卷 第 6 7 期

热点关注 ・
手足口病治疗建议
本刊 编辑 部 整 理
手足 口 病是 由肠道病毒( 以柯萨奇 A组 1 6型( o A1 ) C x 6、 肠道病毒 7 型(V7 ) 1 E 1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 前儿童, 以 3 尤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 隐『感染者 生 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 、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 临床表现 手足 口病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黏膜 出现散 口腔溃疡 ,精神萎顿 ,舌红或绛 、少津,苔黄腻,脉细数 , 指纹紫 暗。 治法 :清气 凉营 ,解毒化湿 。基本方 药: 清瘟败毒饮
2 3 6 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 、双料喉风散、 .. 冰硼 散等 ,每 日2~3 。 次
据《 手足口病诊疗指  ̄ 2l年版) (o0 》

口服 。中成药:蓝芩 口服液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金莲清热
泡腾 片、抗病毒 口服液等 。 2 3 2 普通病例 :湿热郁蒸证。主症 :高热 ,疹色不泽 , ..

儿童手足口病中药治疗进展

儿童手足口病中药治疗进展
药出版社,2004:360.
[8]程爱平,张波,程书桃,等.“纳支法”
择时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临床 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2):
47—48.
注原络配穴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及对 经络状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06,26(10):707—709.
[16]
陈赞,刘广霞.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胆 绞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8,27(11):91—92.
—69.
志,2006。22(10):27—29. [14] 魏德斌.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血管 性头痛157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1):144. [15]邓柏颖,张剑飞,罗敏然,等.子午流
[7]赵彩娇,范郁山.子午流注纳子法经
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浅析[J].针灸 临床杂志,2007。23(3):3—4.
g,
g,黄芩6 g,板蓝根10 g,野菊花 g。咽痛明显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
喉;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通便泻热; 口渴明显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日l剂,水煎2次取汁,分2—3次口 服,疗程5d。结果:共68例,显效48 例(70.6%),有效18例(26.5%),无 效2例(2.9%),总有效率97.1%。 2.7败毒汤刘克丽¨41给予败毒汤 清热凉营,解毒祛湿。药物组成:金银 花15 g,连翘15 g,生石膏9 g,牡丹皮
mg/
剂,<2岁50 mL/d,2~5岁100
>5岁150 mL/d,分3次口服。服药 困难者予煎剂灌肠,用量同口服,每日 2次。疗程3 d,治疗结束后观察7
d。
结果:共86例,痊愈60例(69.77%), 有效25例(29.07%),无效l例 (1.16%),总有效85例(98.84%)。 2.6银翘藿茵汤李巧香¨列给予银 翘藿茵汤清热解毒,泻火祛湿。药物 组成:金银花9 g,连翘9 g,藿香9 g,茵 陈6 g,薏苡仁12 g,厚朴9 g,石菖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可编辑 据《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预防手足口病除“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中药预防措施: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齐鲁:

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绵茵陈15克,生苡仁10克,生甘草3克。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用户是以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5-7天。 上述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手足口病食疗方: 患病期间,宜清淡饮食或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和营养充足。轻症患儿可酌情选用以下食方: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另一个版本: 处方一:金银花12g、白菊花6g、板蓝根9g、竹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健康儿童。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处方二:黄芪12g、防风6g、炒白术6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体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药处方剂量适用于3~6岁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医学专家也表示,适当服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排除它。在使用这些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注重清淡,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中药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专家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中药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征候开药,专家拟出了参考处方,如邪伤肺卫证可采用“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证可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气营两燔证可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等。对手足口病的局部症状,中医专家建议采用中医外治法,如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可用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

手足口病的中药预防与治疗处方 随笔 肖立伟 发表于2009-04-09 17:50

-----------------------------------------一------------------------------------

---------------------------------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巨野论坛: 诊断要点:指南指出,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多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可伴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疱疹。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有条件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南还公布了手足口病急性期、恢复期等不同时期中医辨证治疗的处方。 辨证预防:指南指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儿童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中药处方: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指南列出了处方。 处方一:金银花12g、白菊花6g、板蓝根9g、竹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健康儿童。 处方二:黄芪12g、防风6g、炒白术6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体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药处方剂量适用于3~6岁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出处:http://www.juyebbs.com/bbs/thread-105050-1-1.html ---------------------------------------二--------------------------------------------------------------------- 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建议: 精品文档

可编辑 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出处:http://tieba.baidu.com/f?kz=374597198 ---------------------------------------三---------------------------------------------------------------------- 新浪亲子网: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杨丽新向大家推荐:将金银花、茵陈、冬瓜、扁豆放入水中,煮开后当茶连续饮用几天,大人、孩子都可防病。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俞景茂向大家推荐了另外三种预防措施:用布做个中药香囊,把藿香、艾叶、肉桂烘干磨成细粉装入其内,每天让孩子挂在胸前,睡觉时放在枕边,半个月到一个月换一次香囊内的中药;把中药藿香、艾叶放入敞开的容器里,加入少量水,每天加热熏蒸房间30分钟;艾条1支,每天燃熏房间10分钟至15分钟。 出处:http://baby.sina.com.cn/health/09/0204/0824134664.shtml ---------------------------------------四---------------------------------------------------------------------- 人民网: 建联专家为此特地根据手足口病的不同发病症状告诉市民中医的预防治疗措施。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中药是疗的方法加精品文档 可编辑 以预防。如荷叶粥,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竹叶粥,用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还有印花蝉衣饮,用印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出处:http://tv.people.com.cn/GB/54797/54806/7208847.html 含视频 ---------------------------------------五------------------------------------------------------------------------- 扬子晚报网:专家提供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药方:1.双花防毒饮: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2.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出处:http://www.yangtse.com/gn/200805/t20080508_442789.htm ----------------------------------------六---------------------------------------------------------------------- 一、预防 在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及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药预防措施:组方:金银花6g 芦根10g 淡竹叶3g 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适用对象: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精品文档 可编辑 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服用时间:连续服用7-10天。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二、治疗2.1临床分证论治 2.1.1邪伤肺卫证:本证处于疾病早期阶段,以卫分证为主,全身症状不严重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微恶风、头痛身楚、咳嗽、鼻塞流涕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等。 加减:可加升麻、葛根,促进疱疹早透;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 中成药可用精制银翘解毒胶囊、维C银翘片等。 2.1.2卫气同病证:本证处于疾病发疹阶段,且以发热、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较甚,持续不解,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粘膜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疹。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