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力 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

他是用世纪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他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汉语研究,研究了数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开拓的现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培养后人的研究成果,将持续到今后无限的世纪(《王力先生纪念文集》前言)。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

一、家世童年,家贫不丧志

1900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一条小生命在祖国南疆广西博白县岐山坡降生了。这小生命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王力的故乡岐山坡,座落在博白城南2里处。这个普通的小村落,村子周围十多里,是一片平原,村庄稠密,人多田少,村人多以务农为主,家庭多属清寒。

王力的父亲王炳如,是晚清秀才,曾祖父王文田,是清朝贡生,在村中可算是个书香门第。文田在世时,家庭虽不算富有,但还不愁吃穿。文田去世后,其子紫庭当家,不善经营,又嗜酒成癖,家产几乎败尽。

王力幼受庭训,五六岁时,他父亲就教他读书认字。祖父写的一笔好字,死后留下一本手抄唐诗,炳如就将它给王力当作字帖。王力因此便能背诵李白等唐代诗人的一些短浅诗句,从小便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王力7岁破蒙,11岁考上县里唯一的一所高小。他在学校里年龄最小,常受比他大的同学欺负。他读书勤奋,品学兼优,每学期的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但是,王家到他父亲时,已是三代单传,炳如长子早夭,就把排行第二的王力看作掌上明珠。小王力身体瘦弱,常患伤风咳嗽,但只要咳嗽几声,他父亲就要他请假在家。那时学生请假学校是要扣分的,王力第一学年因请假多了,扣了不少分,期终学校以成绩高低列榜,他就被排到了榜末。校长写榜,总习惯在榜末学生的名下画个大红钩,人们就把榜末的一名学生称?坐红板凳的人。

小王力坐了红板凳,却不吭一声,而是更默默用功。一天,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巡堂,特地走到王力旁边,看了王力的作文,啊!这学生的作文立意新,文词优美,写得多好!他惊叹了起来。王力因此受到了这老师的喜爱。王力读高小时,从师陶伯明、冯彰全,受益不浅。 王力原来的名字叫王祥瑛。快毕业时,他想改个名,便去恳求语文老师:老师,我的名字太俗气,又容易与人雷同,请你给我改个名吧!老师给他改名渭华。他嫌这名字笔画多,仍不脱俗,就自己改名王力,字了一。

王力14岁,高小毕业了。可是没想到,毕业后等着他的却是失学的痛苦。他因家穷,实在供不起他的学费。他父亲也想让儿子多读几年书,便借钱到城里开了间小杂货店,叫儿子到店里打杂。炳如毕竟不是商人,不会经商,不到半年,小店就亏了本,关了门。王力只好回到家中,在家自学。小王力本是个勤奋的孩子,自学起来,总是全神贯注,浑忘昏昼,废寝忘食。

一年中元节,王力母亲按照地方习俗,做了些粉饺,送了一小碟到小书房给王力,说:阿二,给你送来饺子,你趁热吃了吧!王力双眼盯在书本上,哦了一声。母亲以为他听见了,便出了书房。3天后,母亲有事来到书房,见那饺子原封不动,便带点责备的口吻说:“阿二,给你送来的饺子,你为什么不吃?你看都发霉了!”王力这才看到饺子,说:“阿娘,你什么时候送来的?我真不知道!”,母亲叹了一口气端着饺子出去了。

又一年端午节,王力母亲给儿子送来了几个小凉粽、小半碗蜜糖到书房,特地摆在书桌的砚台旁,好让儿子看得见。这一回她再三叮嘱儿子:“阿二,给你送来凉粽和蜜糖,你不要忘记吃呀!”,王力双眼死盯在书上,说:“好的,等一会我就吃。”他母亲放心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想起要吃粽子了,便边看书,边用手去拿粽子,竟把粽子蘸到了砚台上。等到他将粽子放进口中,才知道吃了墨汁,哇一声吐了出来,弄得满嘴是墨。

王力苦学的趣事,至今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记得,作为佳话流传。

二、边学边教,自学成才路

1926年,王力刚满16岁,就由父母包办,和一个同龄的农村姑娘结了婚。17岁就生下了大儿缉和(即秦似)。王力开始挑起了养家的担子。这时他父亲到一个边远的县份当小科员。他最小的弟弟比他小十岁,村里没有私塾,王力就一面理家,一面当小弟弟的小先生。教弟弟教得很好,村里有几家人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给王力教,王力因此在家中办起了小私塾。小私塾没有桌椅,师生共享一张旧的八仙桌。他教私塾,不像一般私塾教师,只要学生每天死读硬背课文,而是把课文的文意词义都讲得清清楚楚,很受学生欢迎。年终家长给他送来束修三四十贯钱,这对他来说,也不无小补。

次年,城里有个乡绅名叫李荫田的,听说王力教书教得很好,特地去听王力讲课。他听后,很欣赏王力的才华,当面考奖王力:了一,真想不到这后生如此多才,书教得这样好!李荫田也算是博白名士,他和博白的几个文人组织了个移风骚会,每年中秋前后,都是举办一些文艺比赛,王力几乎每次参赛,每次得奖。李荫田邀请王力去他的村子教书,王力见他俩意趣相投,便答应了。1920年,王力到李荫田的家乡大车坪当家塾教师,李荫田也和他一块回了老家。

大车坪,是个离城20里的小村庄,村里十来户人家,全是李氏家族。村子周围,杂木丛生,山岭环绕,沟壑清泉,隐约其间,常有虎豹出没。村里的人家,太阳下山,就关门闭户,以防虎豹为患。王力初来时,很不习惯,慢慢习惯了,倒觉得这里十分清静,是个读书的好处所。

他在大车坪前教私塾都是自己选的教材,到了大车坪后他又继续丰富原来教材的内容,选了《礼记·檀记》的一些章节,杜甫诗《石壕吏》,白居易诗《凌霄花》。他在讲到《礼记》的苟政猛如虎,杜甫的有吏夜捉人时,都绘专用绘色,剖释入微,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

王力在大车坪,束修由家长来凑,吃饭则轮流到学生家,每家吃一个月,周而复始。一天,他到学生家长李子初家吃饭,偶然发现这家的一个空房里堆了14箱书,箱面有厚厚的灰尘。他好奇地打开了两箱,见箱内的书都是他没有见过的。他问李子初,这些书是谁的,是否可以都开箱看看。李子初说:“你想看,就打开来看吧!”。王力一连几天,一箱箱打开,浏览了一遍。他震惊了:啊,哪来的这么多的书?他看到箱中经史子集齐全,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并陈,还有很好的注疏本和书主人的读书毛记以及山长(相当科学院院长、教授)的如此读书,方是读书的批语。原来这些是李子初父亲留下的,他亲是个贡生,曾就读于广东的广雅书院,酷爱读书,就买了这许多书。受强烈的求知欲所驱使,王力终于迫不及待地开口向李子初借书了。李子初本与王力家有亲戚关系,李子初见王力如此好学,便一口答应了,王力喜出望外,激动万分,连连谢过主人。几天后他就请了挑夫,把书运回了岐山坡。

1921年,他在家里办了个民十书社(民十,即民国十年),邀了十来个知识青年一块读书,因此辞去了大车坪的教职。

这年夏天,博白的大平坡李氏家族办起了一所李氏开国学校,请王力去当教师。这里一所实行新学制的完全小学,校址就设在离城8里的大平坡。王力想到他去那里教书,还可带上他的小弟弟去读小学,便接受了开国学校的聘请。

他刚到开国学校时,因他学历最低,资历最浅,只给他教初小。他教了两三个月,校长李慎西见他教得很好,教学质量比一般的高小教师还高,便提升他为高小教师,年薪由80元小洋增到160元小洋。王力在开国学校教了3年书,仍一面教书,一面坚持自学。校长李慎西是个爱才的人,曾公开对人说:“凭了一的才干,小学实在委屈了他!”。一位年长的同事李春馨也对王力说:“了一,你这么年轻,又这么聪明勤奋,如能到大学深造,前途将无可限量! ”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力听了前辈的话,他心中那曾熄灭了的升学之火复燃了。对!升学去!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