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集团不锈钢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太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介绍

太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介绍

电阻率 密度 平均热膨胀系数 热传导率
10-8Ω·m g/cm3
10-6/ ℃
W/m ℃
59
7.75
12.3
32.9
59
7.73
12.3
26.1
60
7.71
10.3
26.1
60
7.71
10.3
26.1
48
7.73
11.6
23.6
60
7.75
10.1
23.4
60
7.73
10.1
23.2
72
7.93
18.7
≥30 48
≥22 35
≥22 38
≥20 39.3 ≥20 34.5 ≥20 34.5
硬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RB HV ≤80 ≤175
70 ≤90
130 ≤180 134 ≤200
≤96
130 ≤200 170 ≤230
78 160 ≤96 ≤230
83 162 ≤96 ≤230
83 162
冷弯 d=2a(180°)
不锈钢和不锈铁?
长期以来,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在使用不锈钢方面形 成了一个误区,也就是习惯用磁性来判断不锈钢的品质,认为无磁的奥 氏体是不锈钢,有磁的铁素体就不是不锈钢,是不锈铁,这个错误的理 念曾导致了中国的不锈钢消费中奥氏体钢占90%,造成极大的资源浪 费,这是也国内制品企业大量使用200系的原因。
60.0
材料的导热性能较SUS304优
越 ,更节能、更省时间。
40.0
TTS443
3 layer clud steel
20.0
SUS304

不锈钢发展历史

不锈钢发展历史

不锈钢发展历史
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合金钢,具有抗腐蚀和耐热性能。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不锈钢的发展始于英国,在1821年,英国冶金学家斯特雷沃斯·耐斯利首次提出制备不锈钢的想法。

随后,英国的哈利菲德公司开始研究和开发不锈钢。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们并未成功制备出纯不锈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锈钢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

1909年,德国的阿尔贝特发明了不锈钢,成功地将铁与铬合金化,制备出了第一批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瑞典开始大规模研究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1930年代,美国不锈钢产量大幅度增加,并成为全球不锈钢生产的主要国家。

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不锈钢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锈钢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促使了不锈钢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锈钢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不锈钢的品种和规格也得到了不断扩展。

现在,不锈钢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制造业、化工、医疗器械等。

总的来说,不锈钢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末开始,经历了多个国家的研究和努力,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合金材料,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我
国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在钢材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不锈钢。

不锈钢具有抗腐蚀、耐磨等优异性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设备和技术
来制造不锈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积累,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不锈钢。

1960年代,我国成立了不锈钢研究所,并进行
了相关科研工作。

1970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国产不锈钢材料,实现了从进口依赖到自主生产的转变。

此后,我国不锈钢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我国在不锈钢生产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不锈钢生产线,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1985年,我国自主研发并投产了第一条全连铸
不锈钢生产线,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不锈钢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不锈钢生产线,提高了不
锈钢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2000年以后,我国的不锈钢板带技
术得到了较大突破,产品质量和规格进一步改善。

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不锈钢行业也在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目前,我国不锈钢已成为国内市场上应用广泛的材料之一,用
于制造厨具、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各种产品。

同时,我国的不锈钢出口也大幅增长,成为全球主要的不锈钢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太原钢铁

太原钢铁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处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毗邻京津,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具有丰富的煤、电、矿产等资源优势,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年产300 万吨不锈钢的能力。

2006年产钢6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实现利税67亿元。

2006年,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74位,而在2002-2005年度其相应的排名分别是90,108,83,79,可以看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势头强劲。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名次明显前移,标志着太钢作为核心企业在全国的位置越发重要。

一、企业基本情况概述(一)发展简史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破土动工;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解放前年产钢最高仅为 1.6万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m3高炉、10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

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83年10月,中国第一台18吨AOD炉建成投产。

1985年11月,中国第一套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投产。

1991年9月,50吨转炉国内自行研发建设投产,并引进德国KOBM不锈钢冶炼技术。

1996年1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太钢不锈股票成功上市,兼并临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太钢不锈钢中厚板介绍

太钢不锈钢中厚板介绍

临钢3300轧机
不锈热轧厂2300轧机
中板连续常化炉
连续酸洗
不锈中板性能均一、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耐蚀性能 。
不锈钢中厚板的制造
产品线丰富:
Cr-Ni型 Cr-Ni型
301 304 321 304NbN
301L 304L 321H 347 370 316L 316Ti 310S 310S 314 314 405 405
奥氏体类
305 Cr-Ni-Mo型 Cr-Ni-Mo型 316 317 309S 309S 253MA 253MA 904L 904L 410S 410S 409L 409L 436L 436L 430L 430L 马氏体类 马氏体类 410 410 T443 T443 420J1 420J1 3RE60 3RE60 双相(铁素体-奥氏体 ) 双相(铁素体-奥氏体 ) S32750 S32750 S329J4L S329J4L
核电用不锈钢中厚板
核电用不锈钢中厚板
Z2CN18-10是法国 核电用不锈钢牌号,国内 核电建设长期依靠进口。 我公司开发的Z2CN18-10 已批量生产。 Z2CN19-10NS 核 岛 内 构 件“吊篮”围板用钢板。
Z2CN19-10NS
Z2CN18-10
核岛堆芯构件用Z2CN19-10NS不锈钢板模拟件 顺利通过了国内核电行业的评审,成为国内唯一具 有核岛堆芯构件用不锈钢板供货资质的企业。 Z2CN18-10已成功应用于1000MW核电用安全 壳喷淋泵机壳材料。



高浓度氯离子环境
--纸浆造纸工业、各种漂白装置等
S31254中板
水电用超级马氏体不锈钢
水电用超级马氏体不锈钢
该钢种具有高强度、 高硬度、良好的韧性和 优异的焊接性能。 用于水轮机叶片、管 道等水流冲刷部件。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1、宝钢股份(600001)-- 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破土动工,1985年9月投产。

2、武钢股份(600005)-- 武钢集团为独家发起人,武钢集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3、马钢股份(600808)—全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953年2月成立马鞍山铁矿厂,马钢全面恢复生产。

1958年8月1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1964年7月29,我国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整体车轮在马钢诞生,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4、包钢股份(600010)—包钢集团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前身包头钢铁公司,1954年建厂。

5、鞍钢股份(000898)—发起人鞍钢集团,前身是1916年动工兴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1949年恢复生产。

1952年7月14日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复的鞍钢8号高炉开工。

6、邯郸钢铁(600001)—邯郸钢铁集团发起,前身邯郸钢铁总厂,1958年建成投产。

7、攀钢钢钒(000629)--攀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攀钢集团于1965年春开工建设,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

8、唐钢股份(000709)—母公司唐钢集团,前身1943年建厂。

1952年,唐钢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技术;1953年,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高铝质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了侧吹碱性转炉富氧炼钢技术;1960年,作为国内首批企业建设了一套连铸机。

9、济南钢铁(600022)--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10、首钢股份(000959)--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太钢的奋斗历程带给我的

太钢的奋斗历程带给我的

太钢的奋斗历程带给我的
太钢是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制造企业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太钢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太钢的奋斗历程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1. 技术创新:太钢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太钢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并实现了自主创新,为中国不锈钢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品质导向:太钢一直坚持以品质为生命,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通过持续改进和严格管理,太钢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认可。

3. 产业升级:太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太钢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4. 国际合作:太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创新。

这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太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太钢的奋斗历程表明,通过坚持创新、注重品质、积极转型和开展国际合作,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发展壮大。

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也激励着更多企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不锈钢发展史

不锈钢发展史

不锈钢发展史(一)世界不锈钢发展史不锈钢一般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

不锈钢是指耐大气、蒸汽和水等弱介质腐蚀的钢,而耐酸钢则是指耐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

不锈钢自本世纪初问世,到现在已有90多年的历史。

不锈钢的发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重大成就。

20世纪初,吉耶(L.B.Guillet)于1904年—1906年和波特万(A.M.Portevin)于1909—1911年在法国;吉森(W.Giesen)于1907—1909年在英国分别发现了Fe—Cr和Fe—Cr-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蒙纳尔茨(P.Monnartz)于1908-1911年在德国提出了不锈性和钝化理论的许多观点。

工业用不锈钢的发明者有:布里尔利(H.Brearly)1912—1913年在英国开发了含Cr12%—13%的马氏体不锈钢;丹齐曾(C.Dantsizen)1911—1914年在美国开发了含Cr14%—16%,C 0.07%—0.15%的铁素体不锈钢;毛雷尔(E.Maurer)和施特劳斯(B.Strauss)1912—1914年在德国开发了含C<1%,Cr15%—40%,Ni<20%的奥氏体不锈钢。

1929年,施特劳斯(B.Strauss)取得了低碳18-8(Cr-18%,Ni-8%)不锈钢的专利权。

为了解决18-8钢的敏化态晶间腐蚀,1931年德国的霍德鲁特(E.Houdreuot)发明了含Ti的18-8不锈钢(相当于现在的1Cr18Ni9Ti或AISI321)。

几乎与此同时,在法国的Unieux实验室发现了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铁素体时,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会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开发了γ+α双相不锈钢。

1946年,美国的史密斯埃塔尔(R.Smithetal)研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17-4PH;随后既具有高强度又可进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7-7PH和PH15-7Mo等相继问世。

至少,不锈钢家族中的主要钢类,即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α+γ双相以及沉淀硬化型等不锈钢*便基本齐全了,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钢集团不锈钢的发展史
“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乘山西省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东风,大力推进以不锈钢为主导的结构调整,树立国际化理念,全力打造全球竞争力,以独特的潜力产品、目标市场优势和可观经济效益跻身于世界不锈钢10强行列。

2004年,全年产钢463.65万吨,比上年增长0.71%,其中主导产品不锈钢72.17万吨,比上年增长8.74%;实现销售收入29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9.91%;利润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7%;利税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34%。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34.36%,荣居行业第4位,太钢正在走向国际。

2000年8月以来,太钢致力于技术装备的创新和提升,投资49亿元,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与世界一流公司合作,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实施不锈钢系统改造与冷轧薄板改扩建两个国债支持项目,使公司不锈钢生产规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工艺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底,随着不锈钢系统改造项目的完成,太钢年产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便已形成。

不锈钢冷轧薄板的年生产能力也随着2003年改扩建项目的完成从13万吨提高到50万吨。

炼钢系统引进顶底复吹专利技术和装备对K-OBM转炉进行改造,新建了30吨超高功率电炉、80吨LF精炼炉、75吨VOD精炼炉、连铸机及配套工程,形成了完善的转炉冶炼不锈钢生产线;连铸机采用的方板坯兼容工艺属国内首创;不锈钢冶炼的K-OBM-S“三步法”技术的采用,实现了中国冶金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不锈钢连铸采用了结晶器液面控制、电磁搅拌、液压振动等国际先进技术,铸坯内在质量、表面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热连轧系统新建了带立辊的4辊可逆式强力精轧机;新建1台并改造6台精轧机,全面采用液压、弯辊、串辊及活套技术;新建卷取机及卧式打捆机和自动喷号机;电气控制系统从德国西门子引进,TDC计算机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热连轧机,实现了全自动轧钢,质量指标全面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冷轧系统新建一套纵切机组、一套修磨机组、一台2米轧辊磨床,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其中,修磨线实现了动态控制张力和速度,磨床实现了数字控制、自动修磨。

随着技术装备的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迅速增强。

不锈钢产量由1999年的13.5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37万吨,排名世界不锈钢10强第8位;销售额由1999年的87.3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07.40亿元,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排名第33位;实现利税由1999年的9.8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5.93亿元。

不锈钢质量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重点产品已进入高档市场,并应用于秦山核电站、三峡建设、神舟5号飞船、“东风”系列火箭、城市轨道车辆、造币等重点工程和新兴行业,不锈钢冷轧薄板批量出口国际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