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
助力健康——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

本期导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好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I 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医学研究杂志》开设“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题栏目,旨在展现我国建国以来医学领域基础、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宣传健康扶贫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展示全民健康的美好图景或历史意义。
急诊医学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为了展示急诊医学专业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本期专栏推出的论文是《助力健康一一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
笔者长期从事急诊专业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我国急诊医学初创阶段、%逐步夯实、高速发展的3个阶段特点,同时提出做到“零通道、短时效、高技术、高质量”地服务急诊患者的|未来希冀。
<%卿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进助力健康一一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李力卓郭伟胡悦杨玉瑶宋灏哲王勇李凤杰单志刚〔作者简介〕李力卓,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急诊专业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3项、市级课题和校级课题等。
获得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201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急诊医学》等教材3部。
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华医学会灾难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委员,北京市急诊医学分会急诊外科分会常委。
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欧亚会展国际酒店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主办,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承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材料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无锡贝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全国从事生物材料创面修复及临床应用与研发以及烧伤、创伤、整形、康复、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青年医师、护理人员和相关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到场参会。
大会会议现场一览开幕式11月21日上午8点,大会在武汉欧亚大酒店三楼北京厅拉开帷幕。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主任谢卫国主持开幕式。
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武汉市卫健委党委记张红星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宣布分会成立并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理事长付小兵、副理事长高长有、王云兵、张胜民、秘书长艾华等分别为分会委员颁发聘书。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主持开幕式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致辞武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张红星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为分会主任委员黄跃生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为分会候任主委吕国忠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领导为分会副主委颁发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讲话大会报告付小兵院士、夏照帆院士、黄跃生教授、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和樊李红教授共18位烧创伤、生物材料领域顶尖专家和学者应邀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孙永华教授、陈璧教授主持大会第一节报告张国安教授、柴家科教授主持大会第二节学术报告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郭振荣教授、杨红明教授主持大会第三节学术报告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牛希华教授、刘毅教授主持大会第四节学术报告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魏在荣教授、徐庆连教授主持大会第五节学术报告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樊李红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置了系列分会场,包括:烧创伤救治分会场、材料与创面修复分会场、护理与康复暨优秀护理与康复论文评选分会场、优秀中青年学者论文评选分会场。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青年论坛纪实

・会议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青年论坛纪实王子熹,杨永仕,张莉姗,杜志荣,王雪,关凯,尹佳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1.01.017按惯例,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在12月25日首先举行了青年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关凯副教授主持(图1)。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学系主任尹佳教授向全体青年委员及嘉宾致开幕辞,勉励青年医师夯实基础医学知识,紧跟临床指南更新,关注科研成果进展,为中国变态反应学事业的明天而奋斗(图2)。
首先是特邀发言部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赵京教授就《过敏原检查与结果判读》做了详细的介绍(图3)。
赵京教授聚焦儿童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针对目前临床上常用过敏原检查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准确检测和正确解读是明确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据此临床医生才能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预防,同时避免处理不当和过度诊断的情况。
图1关凯副教授图2尹佳教授图3赵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的王晓川教授就《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来如此》进行了分享(图4)。
王晓川教授结合当下新冠疫情,从感染、过敏等方面切入,强调当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超出预期的情况时,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
随着对免疫缺陷性疾病认识的深入,新的检测手段和诊治策略的出现,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的邵洁教授就《构建食物过敏的诊断高地》分享了她20多年在食物过敏诊治方面经验(图5)。
医疗器械行业POCT系列报告之一:疫情催化,POCT行业格局重塑

疫情催化,POCT 行业格局重塑--POCT 系列报告之一 行业评级:增持报告日期: 2021-01-25行业指数与沪深300走势比较[Table_Author] 分析师:李华云执业证书号:S0010520110001邮箱:************* 联系人:黎一江 执业证书号:S0010120110007邮箱:*************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POCT 具独特优势,百亿市场大幕已启POCT 是Point of Care Testing 的简称,中文名为“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
从全球市场角度看,POCT 产品由于其即时便捷的特性广受追捧,全球市场超千亿;我国POCT 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10%~20%,远远高于全球6%~7%的增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
根据TriMark 预测,我国POCT 市场规模2021年可达到26.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5亿元左右。
⚫ 基层下沉行业扩容,加速行业格局重塑分级诊疗、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等国家政策的落地,大大释放POCT 基层需求;疫情加快医疗资源下沉步伐,推进高端研究成果在临床产品应用的转化,POCT 产品成为传统检验医学的重要补充。
疫情对POCT行业格局进行重塑,包括行业内公司洗牌与公司内业务格局调整。
此外,此次公共事件造成的冲击,使得全球各国加强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将加速,头部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疫情提供发展机遇,未来IVD 增长新引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增量市场空间,带动行业景气度上行:对内改变门诊就医的常态,对外为优质的中国医疗器械提供了被全球客户发现并认可的历史性机遇,提供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
后疫情时代,POCT 仍大有可为:核酸检测加速推动基层放量、家用POCT 市场成下一片蓝海、质量管理将逐步规范、整体方案提供更好服务、“健康全息”POCT 引领检验医学未来发展。
医疗领域新技术分享

医疗领域新技术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也迎来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旨在提升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几项在医疗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新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可以分析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实验室数据等信息,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AI可以通过扫描大量病例数据库,从中学习到不同疾病的特征和模式,并与医生的经验进行比对,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AI还可以分析医学影像数据,帮助医生发现难以察觉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二、远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接受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包括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等多个方面。
通过远程会诊,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专业医生进行线上交流,解答疑问和获得治疗建议。
远程监护技术可以将患者的生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医生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远程手术指导技术则通过视频传输,使得医生可以为远程地区的医疗团队提供远程手术指导,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生物打印技术生物打印技术(Bioprinting)是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创造生物结构和组织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将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等有机物质按照特定的模式和结构进行打印,形成人工组织或器官。
生物打印技术有望解决器官移植需求的巨大缺口。
目前,肝脏、皮肤、骨骼等多个器官和组织的生物打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这一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移植选择,减少等待时间,避免排斥反应。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可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和编辑。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二十五)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开展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完善体现中医药特色服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和医保支付政策。
定期监测医疗服务成本,动态调整中医服务项目价格,鼓励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对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按床日付费。
实行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病种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等方式。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支持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向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倾斜。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二十六)加强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落实举措,探索将本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强化激励和问责。
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转自“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定期梳理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动态呈现中医药学术研究、创新成果的轨迹和趋势,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工作。
经提名委员会专家提名,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支机构主委投票,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确定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分别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全面深度介入防控救治,积极探索中医药抗疫理论及实践,获取临床证据,在防控期、治疗期、康复期均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成为抗疫方案亮点。
2020中国药物信息年度大会暨展览会 2020 DIA China Annual Meeting a

迎接挑战聚焦创新,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公众健康体系指导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会Dr. Sabine HAUBENREISSER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利益相关者和沟通部主任科学行政官Mac LUMPKIN 医学博士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综合项目副主任,兼全球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Joseph C. SCHEEREN C-Path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erald J. Dal PAN, MD, MH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监测和流行病学部主任谭凌实 博士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 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岭 博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陆舜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正卿 博士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徐增军 博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立红 工商管理硕士药明巨诺产品管线和项目管理副总裁王彤焱 博士DIA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董事总经理张象麟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院长Alberto GRIGNOLO 博士美国精鼎公司副总裁组织委员会监管科学治疗领域新突破数据和数据标准临床试验、运营及质量合规闫小军 工商管理硕士百济神州全球药政事务负责人,高级副总裁陆舜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刘川 博士北京科林利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官何静 医学博士阿斯利康中国全球肿瘤研发高级副总裁 中国新药研发总裁龚兆龙 博士思路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华北京晓通明达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任科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SMO事业部总经理刘燕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人刘佳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际事业发展部负责人邓婷赛诺菲副总裁,赛诺菲中国注册事务负责人颜崇超 博士上海盛迪医药临床数据科学中心副总经理黎婉珊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临床数据管理中心亚太区总监苏岭 博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陈晓媛 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生物统计陈峰 博士, 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郭翔 博士百济神州副总裁,统计和数据科学部全球负责人朱超 博士礼来中国统计与编程负责人罕见病新兴技术和数字化医疗张抒扬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杨佩蓉 博士中国罕见病联盟国际事务负责人李树婷DIA SMO 协作组理事长郭彤 博士宝石花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陈朝华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中国新药开发部副总裁组织委员会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生物制品开发迟海东 医学博士礼来中国首席医学官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唐雪辉瑞中国药物安全团队亚太区负责人李浩 医学博士德泰迈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立群 博士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璘武田公司副总裁兼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朱向阳 博士华奥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熠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科学和医学事务部副总裁王小玲赛诺菲中国研发临床科学运营中心临床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GMP和市场准入张象麟 | Xianglin ZHANG 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院长组织委员会源头创新与高效转化卢宏韬 博士Elpiscience 科望(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仼瑞宝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罗素霞 教授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业务副院长沈宏 博士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孙新臣 教授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放疗主任CSCO 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陶维康 博士江苏恒瑞医药集团副总经理,研发中心CEO朱煦Everest Medicines首席医学官临床早期开发胡蓓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临床药理学教授徐宁 医学博士再鼎制药执行副总裁兼临床运营和注册事务负责人王在琪 博士InxMed首席执行官张菁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学教授热点话题壁报评审委员会李高扬开心生活科技统计编程总监马宗楠辉瑞药品注册法规业务系统管理高级经理许文宬北京斯丹姆赛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杨雪强生(中国)研发中心统计决策部副总监朱明芳德泰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物安全总监钟飞基石临床开发部高级医学总监龚兆龙 博士思路迪首席执行官蒋燕敏和铂医药质量负责人会议专题 |ICH主题日及15个大会专题聚焦最前沿行业话题,展现法规变革及创新成果临床试验、运营和质量合规生物制品开发GMP源头创新与高效转化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罕见病DIA学术社区交流与分享新兴技术和数字化医疗热点话题展商分会场治疗领域新突破开幕式监管科学中国药政与法规专场ICH 主题日ICHDIA中国创新论坛活动安排临床早期开发生物统计数据和数据标准会前研讨会Pre-confVII临床试验、运营及质量合规生物统计生物制品开发GMP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 罕见病监管科学治疗领域新突破开幕式中国法规专题会场会前研讨会Pre-conf数据和数据标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委员会(ICH)是一个技术性非政府组织,发布关于药品安全、有效性和质量的国际技术标准和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纪实

・会议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纪实王子熹,崔乐,李丽莎,徐迎阳,边赛男,李论,潘周娴,王喆明,李俊达,刘娟,姜楠楠,关凯,尹佳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1.01.016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CCAA2020)”于2020年12月25-26日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举行的一次特殊会议。
分会以线上办会的模式,为全国同道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交流渠道。
大会特别邀请了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欧洲变态反应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学会(AAAAI)等变态反应领域2020年重要国际会议的著名讲者,以线上讲座的形式和全国同道们分享2020年度本领域最新的学术观点和热点话题。
同时也邀请了众多国内的著名专家做为讨论嘉宾,对国外讲者的讲座进行精彩解析和点评。
大会还选择了过敏性疾病领域疑难病与罕见病,从病例分析入手,逐渐解开诊断与治疗的谜团,让参会者在聆听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升华思维,最终掌握为我国过敏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技能。
本次CCAA2020线上学术年会共有16万人次参与,圆满成功,影响力巨大。
12月26日上午8时大会正式开幕。
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会长赵京教授主持,中国医师协会杨民副会长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致辞,向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功举办线上年会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分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图1)。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尹佳教授,以一段纪录短片开场,回顾了分会从筹备成立,到发展壮大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历届年会的精彩瞬间,既向老一辈专家学者致敬,又对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嘉宾:MTA副主委
郭全义、高文、何建行、马信龙、韩英、宋广霞、白飞
11月28日
下午(周六)
12:00-13:30
自助午餐
13:30-14:00
领导嘉宾、参会人员入场
分论坛一:干细胞技术临床研究进展
14:00-14:15
韩 英: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题 目:干细胞与肝脏修复和再生
孙凌云
14:15-14:30
韩忠朝: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题 目:干细胞产品研发工程技术平台与临床试验申报要点
14:30-14:45
刘 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题 目: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进展
14:45-15:00
顾晓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博士
题 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长段神经缺损临床应用研究
16:10-16:25
胡三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院长
题 目:腹腔镜外科学科骨干的培训实践
16:25-16:40
陈德兴:吉林省前卫医院前院长、教授
题 目:推广普及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管理与实践
16:40-16:50
王秋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题 目:腔镜微创手术质控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16:50-17:10
15:00-15:30
互动交流:韩英、韩忠朝、顾晓坤
刘中民
15:30-15:40
休息
分论坛二:腔镜微创技术应用管理
15:40-15:55
胡 波:中国医院协会MTA副主委兼秘书长
题 目:医疗新技术的保险保障
胡 波
温 浩
稽振岭
王秋生
15:55-16:10
周总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副院长、教授
题 目:国家卫健委《普外內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解读
特邀研讨嘉宾:
1、温 浩:新疆医科大学前院长、教授;
2、李 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教授;
3、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稽振岭教授
分论坛三:个性化精准化膝关节周围截骨保膝新技术
14:00-15:00
个性化精准化膝关节周围截骨保膝
马信龙
15:00-15:30
互动交流
15:30-15:40
休息
分论坛四:肿瘤多学科诊疗技术
15:40-16:40
肺癌多学科诊疗
支修益
16:40-17:00
互动交流
17:30-19:30
晚餐
11月29日(周天)
07:30-09:00
自助早餐
09:00-10:30
参观南京鼓楼医院
会务组
10:30-13:30
参会人员自行活动或用餐后离会
会务组
演讲题目:新冠疫情后中国肺癌早诊早治策略
孙凌云
10:20-10:40
孙 凌 云:MTA副主委、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0:40-11:00
刘 中 民:MTA副主委、上海东方医院院长
演讲题目:干细胞研究与转化应用的的关键问题
平行论坛
11:00-11:40
主 题:新技术应用互动交流
MTA全委会年会
秘书处
11月28日
上午(周六)
07:00-08:30
自助早餐
08:00-08:30
领导嘉宾、参会人员入场
会务组
08:30-09:00
开幕式
主持人开场白
1、南京鼓楼医院致欢迎词
2、国家卫健委领导或派代表讲话
3、中国医院协会领导致辞
4、江苏省或南京市卫健委领导讲话
59:20
王 军 志: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孙凌云
09:20-09:40
顾 晓 松: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组织工程创新与再生医学
09:40-10:00
陈 香 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待定
主旨演讲
10:00-10:20
支 修 益:MTA副主委、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2020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
“第七届中国临床新技术应用论坛” 日程
主题:“创新、规范、推广、普及临床新技术,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
日期
时间
内容
组织者
11月27日(周五)
10:00-23:00
参会人员报到
会务组
16:00-16:50
MTA常委会
秘书处
17:00-19:30
自助晚餐
19: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