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工具_现状与未来_谢靖
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人与工具

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人与工具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了组织和个人发展的关键要素。
知识管理活动涵盖了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应用和创新等多个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与工具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首先,人的思维和创造力是知识产生的源泉。
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经验、见解和想法,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
比如,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研究提出新的理论,艺术家通过灵感和创作展现新的艺术形式,企业家通过市场洞察和创新思维开拓新的商业领域。
在知识管理中,人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不仅包括从书本、课堂中获取知识,还包括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
而且,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对知识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知识能够在团队或组织中快速传播和增值。
例如,在项目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头脑风暴和经验交流往往能够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然而,人在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人的记忆能力有限,难以记住大量的知识细节;人的处理速度相对较慢,面对海量的信息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人的知识传播范围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时,工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获取、整理和利用知识。
搜索引擎是我们常见的获取知识的工具,通过输入关键词,能够快速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的内容。
知识管理软件,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可以方便地记录和分类个人的知识和想法,还支持多设备同步,随时都能查阅和修改。
数据库和知识库系统则为组织提供了集中存储和管理知识的平台,使得知识能够被有效地组织和检索。
例如,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可以存储产品信息、业务流程、技术文档等,员工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的知识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协作工具如在线办公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科研一线知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学习资料知识服务工具集锦

目 录前言 (1)一、Matheo Patent——欧美专利采集分析专家 (3)二、BizInt Smart Charts for Patents——制作您的个性化专利图表 (8)三、Thinklear——即时连线WIPS的专利分析利器 (13)四、ItgMining——完全免费的多数据源专利智能挖掘 (18)五、专利分析软件功能对比 (26)六、专利分析软件功能详表 (27)前言蝉联十连冠!!2012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CT)共发起“337调查”案件40起,我国独占13起,其中9成以上案件均涉及专利(12起),已连续10年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再次中枪!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CT)日前宣布,对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
中兴公司A股走势低迷,几度触及跌停,跌幅高达7.61%。
——国家知识产权局“337调查”是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规定,对产品进口中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
“337调查”与一般的反倾销法案不同。
其一,从申诉到开始审理,“337”给应诉人的准备时间只有8个月,而美国地方法院受理的一般侵权案则有几年时间。
其二,一旦某产品被“337”立案后,在调查期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可发出排除令,禁止被调查产品从任何港口进入美国,此期限可延续好几年。
因此,时常被“337”盯上,对于我国商品的出口贸易打击非常大。
“十连冠”充分反映了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界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缺失。
我国在专利战中所处的劣势,充分反映了以下几方面问题:(1)忽视技术创新,缺乏核心技术;(2)忽视专利技术分析,未能进行侵权规避设计;(3)缺乏专利预警机制,无法及时发觉侵权风险。
其中,忽视及缺乏有效的专利技术分析手段,是我国科研人员尤其是文献情报工作人员应当思考的。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试点单位应用案例调查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试点单位应用案例调查作者:介晶熊秀鑫谢冰来源:《出版参考》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试点单位的知识服务产品为调查研究对象,从知识服务产品的基本特点、产品定位、服务对象、技术架构、产品功能、运营模式、赢利模式以及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传统出版业的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借鉴参考。
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28家出版单位作为首批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2018年1月,确定27家新闻出版单位为第二批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2018年5月,启动第三批试点单位遴选,最终选出广播影视、出版、互联网、高校及科研院所等55家企事业单位。
三批共征集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110家,这些试点单位所在垂直领域虽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知识服务产品及运营模式,但在投入产出、用户规模、未来规划等方面仍有共性且值得研究总结分析之处。
因此,特开展调研,一是向各试点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二是请各单位提供典型知识服务产品应用案例介绍。
本文主要是对各试点单位提供的知识服务产品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介绍。
一、总体情况概述本次调研共收到91家(三批共110家)知识服务试点单位的知识服务应用案例调查报告,其中:收到第一批知识服务试点单位案例25家(共28家)、第二批知识服务试点单位案例25家(共27家)、第三批知识服务试点单位案例41家(共55家),第一批试点单位案例回收率达到89.29%,第二批试点单位案例回收率达到92.59%,第三批试点单位案例回收率达到74.55%,案例总回收率为82.73%。
本次案例调研各试点单位从典型产品名称、产品简介、产品市场定位、产品服务对象、知识服务技术架构情况、典型产品功能及特点、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采用相关标准情况等9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虽然有些单位在有些方面未进行介绍,但总体来看,各知识服务试点单位目前在知识服务产品的研发、运营、推广等方面还是有一个较为良好的局面,基本上每家都至少拥有一个已上线运营的知识服务平台或产品。
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人、流程、技 术和文化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体系 设计、实施与维护、评估与改进四个阶段,每个 阶段都需要充分考虑人、流程、技术和文化四个 要素。
笔记类工具
有道云笔记:提 供多端同步、无 限空间、快捷编 辑等功能,适用 于个人和团队使 用。
印象笔记:具备 强大的笔记编辑 和整理功能,支 持多平台同步和 丰富的插件扩展。
OneNote:来自 微软的笔记工具, 支持手写、录音、 插入图片等多种 方式记录笔记, 适合学生和教师 使用。
熊掌记:一款轻
知识管理工具的作用
促进知识共享和传 播
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提升个人和组织竞 争力
降低知识获取和学 习的成本
知识管理工具的分类
知识获取工具:用于收集、整理和分类各种知识资源,如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工具等。 知识存储工具:用于存储、管理和共享知识资源,如文档管理工具、内容管理系统等。 知识共享工具:用于促进知识交流和传播,如社交媒体平台、在线论坛等。 知识利用工具:用于提取、转化和利用知识资源,如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
量级的笔记应用,
支
持
Markdown 语
法和多平台同步,
适合写作和笔记
整理。
文档协作类工具
石墨文档:支持多人实时协作编辑,适合团队写作和项目管理
腾讯文档:功能丰富,支持实时协作,可与微信、QQ等社交工具无缝对接
飞书文档:提供强大的文档管理能力,支持多端同步和实时协作 印象笔记:具备强大的笔记整理功能,支持多端同步和团队协作
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知识管理是指利用技术和工具来收集、组织、存储、检索和分享知识资源的过程。
在信息时代,知识管理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种组织和个人的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并分点列出每个技术和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一、知识管理的技术1.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用于存储、组织和检索大量的知识资源。
数据库技术可以将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便于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检索。
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
它可以发现知识中的规律和趋势,以及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帮助决策者迅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用于处理和分析知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推理和问题求解等方式,对知识进行高效地处理和应用。
4. 协同技术: 协同技术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通过协同技术,团队成员可以同时使用和编辑同一份知识文档,有效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知识质量。
二、知识管理的工具1.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一种以图的形式展示知识之间关系的工具。
它可以将知识以节点和边的形式表示,便于用户理解和查询知识。
知识图谱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获取相关知识。
2. 信息检索工具: 信息检索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文档中找到所需的知识。
通过关键词搜索和索引技术,信息检索工具可以快速获取相关的知识资源。
3. 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发布知识内容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用户组织和维护大量的知识文档,提供各种功能如版本控制、权限管理和文档分类等。
4. 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和分享知识,用户可以将个人的知识与他人共享,提供机会进行交流和合作。
5.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沟通工具,也可以用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中国知识图谱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知识图谱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一、知识图谱的定义及分类知识图谱本质上是一种把世界实体和实体关系进行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其中的节点表示实体,边则代表实体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
在学术论文中,则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背景等,对于知识图谱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定义。
总体来看,虽然知识图谱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公认的知识图谱的概念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知识节点(从实际对象抽象而来)、边(节点间的关系,由实际关系抽象而来)和对象的数量(节点和边的数量要足够大)。
知识图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从构建方法、构建技术、使用方式等。
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应用目标出发,将其分为通用知识图谱和垂直知识图谱。
通用知识图谱不面向特定的领域,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包含了大量的常识性知识;而垂直知识图谱则面向特定领域,强调的是知识的深度,包含的某个领域的特色知识。
二、知识图谱的架构1、逻辑架构知识图谱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模式层和数据层两部分。
模式层在数据层之上,存储的是经过提炼的知识,通常采用本体等技术来管理。
模式层借助本体库对公理、规则和约束条件的支持能力来规范实体、关系以及实体类型和属性等对象之间的联系。
数据层则主要由一系列的事实组成,知识则是以事实为单位进存储。
在知识图谱的数据层,知识可以用事实为单位进行存储,也可以采用“实体-关系-实体”或者“实体-属性-性值”的三元组作为存储方式。
2、技术架构知识图谱的构建方式可以分为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
自顶向下的构建方式从结构化资源出发,通过从资源中抽取本体和模式信息,不断地加入到知识库中;自底向上的构建方法则是从公开的资源中采取技术手段获取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人工审核后再加入知识库中。
对于通用知识图谱的构建来讲,因为具有大量百科类网址资源的存在,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源,可以首先建立起良好的体系架构,然后从数据源中抽取所需的数据,将其填充到合理的位置中即可。
目前通用的知识图谱都非常依赖这种方法,也非常依赖高质量的数据源。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与量化分析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与量化分析【摘要】本文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与量化分析,探讨了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部分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了智慧课堂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在文章从智慧课堂的定义及特点、研究现状分析、CiteSpace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未来趋势预测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智慧课堂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智慧课堂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智慧课堂将会继续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智慧课堂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智慧课堂、研究现状、CiteSpace、量化分析、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启示、未来发展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智慧课堂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智慧课堂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对智慧课堂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揭示目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利用CiteSpace的知识图谱与量化分析工具,可以对智慧课堂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估和科学分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预测智慧课堂的发展趋势和探讨关键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为智慧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智慧课堂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智慧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1.2 研究意义智慧课堂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其涉及到教育技术、人机交互、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智慧课堂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智慧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课堂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智慧课堂的定义、特点、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组织工具的发展和趋势

作者: 王忠红[1]
作者机构: [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新加坡637718
出版物刊名: 图书情报知识
页码: 97-102页
主题词: 知识组织工具;图书分类表;主题词表;叙词表;语义网;Taxonomies;本体;主题地图;知识组织工具类型划分
摘要:继传统知识组织工具图书分类表、主题词表和叙词表之后,新出现的知识组织工具有Semantic Web、Taxonomies、Ontologies和Topic Maps。
这些新的知识组织工具结合或增强了知识分类和词汇控制的手段,并结合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新环境下知识组织工具的发展呈现出组织对象用户需求化、控制手段多元化、知识结构透明化、计算机可操作化、用途多元化、跨学科化等特征。
新知识组织工具的出现也给知识组织工具类型的划分带来了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
领域词典、百科全书 主题词表、分类法 Wiki
提供者
类型
载体形式 服务内容
领域专家
领域专家 用户
基础知识类
知识架构类 基础知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纸版
知识点释 义、检索
纸版、电子版 标引、导航
电子版
知识点释义
在基础知识与知识架构类工具中,作为领域专家 参与的领域词 典、百 科 全 书、主 题 词 表、分 类 法 等 传 统 知识组织工具,其特点在于数据质量高。领域词典、百 科全书是由专家编撰的知识释义工具,用户只需通过 查询词条即 可 获 得 较 为 权 威 的 知 识 点。 主 题 词 表、分 类法是领域专家对学科、领域知识的重新梳理,图书情 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题词表、分类法对文献进行标 引,用户则根 据 这 些 标 引 信 息 进 行 查 询。 在 网 络 环 境 下,传统知识组织工具在知识组织方面遇到了极大挑 战,构建这些工 具 一 般 周 期 较 长,虽 然 信 息 质 量 高,但 碍于人力、物力、时 间 限 制,在 对 知 识 点 进 行 筛 选 时 一 般都要控制 词 条、术 语 的 数 量。 而 在 网 络 环 境 下 发 展 的开放式百科 Wiki,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及分享。在 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构建的 Wiki 具有成本低廉、知 识组织高效、知识挖掘能力强大等特点,更适应网络海 量信息下的知识查询。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即信息质 量参差不齐。Wiki 词条通过链接进行一定组织,借助对 词条内容中知识点的机器识别与标识,将词条形成松散 的网络,在这点上具有知识关系建立的服务功能。
知识组织的概念最早由 Bliss[3]提出,国内学者刘 洪波[4]于 1991 年将其引入国内,并就知识组织与图书 馆工作进行了阐释。马费成[5]、王知津[6]、蒋永福[2]等 学者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对知识组织进行了理论与方 法的阐述。进入 21 世纪以来,图书情报领域对于知识 组织的讨论,从理论研究逐步拓展至实践,知识组织的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知识组织系统( NKOS) ,其主要标 志为 1998 年美国 ACM 数字图书馆大会上“网络知识 组织系统工作组”成立。在 2000 年,欧洲数字图书馆 会议也将知识组织系统列为独立的工作组。
收稿日期: 2013 - 06 - 18 收修改稿日期: 2013 - 07 - 30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模式与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71273126)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以科技文献服务为主的搜索引擎研制”( 项目编号: 2011AA01A206) 和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10TQC008) 的研究成果之一。
2 基础知识与知识架构类工具
基础知识与知识架构类工具在知识组织中实现知 识系统化架构及主题标引,进而能够在知识服务中提 供知识释义及相关检索。这些工具在概念组织及系统 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作用,面向不同的知识内容 以及用户的知 识 需 求 起 着 规 范 、释 义、传 承、指 南 的 作 用,其呈现形式也不相同。如知识点的推送服务,通过 领域词典、百科全书等基础知识工具来提供相应知识 内容检索,这些工具是学科知识释义的重要获取途径。 领域词典、百科全书凝聚了编撰专家对收录知识的汇 总与规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及影响力,是知识传承的 重要组织形式。传统知识组织工具中的主题词表与分 类法可以被看作是架构类知识组织工具,体现了领域
Boisot[7]认为知识服务是集成了知识管理、知识组 织、知识经 济、知 识 市 场 这 些 概 念 而 正 在 形 成 的 新 概 念。张晓林[1]明确提出图书情报工作的核心应从提供 文献服务转向知识服务。毕强[8]指出知识服务主体需 满足用户语义需求,同时知识也应具有语义性。
参 考 张 晓 林[1] 对 于 知 识 服 务 的 阐 述,知 识 服 务 不 应局限于提供文献服务,而是应该覆盖从知识查询、组 织、分析到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应用,这与知识组织 揭示事物本质并实现序化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在传 统纸质图书馆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中,知识的载体由 纸质文献逐步转向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文献,知识服 务的内容也从提供文献服务转为提供用户所需的语义 知识。在这种背 景 下,知 识 组 织 不 仅 立 足 于 对 数 字 化 知识的表示,更强调对用户知识需求的知识表示,即为 用户提供知 识 服 务 成 为 知 识 组 织 的 推 动 力。 因 此,在 数字化、网 络 化 背 景 下,知 识 组 织 与 知 识 服 务 紧 密 相 关。知识组织是 知 识 服 务 的 框 架 和 基 础 ,知 识 服 务 是 知识组织的导向与推动力。同时知识组织工具的形式
数字图书馆
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工具: 现状与未来*
谢 靖1 钱爱兵1 韩 普2 苏新宁3 1 (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南京 210046) 2 (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3 (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摘要】从知识服务角度出发,对知识组织工具进行探讨,将其划分为基础知识与知识架构类工具、知识关系建立 类工具、知识处理及展现类工具。从这三个分类的角度,对现有的知识组织工具分别进行探讨。基础知识与知识 架构类工具主要通过系统化知识组织提供知识点推送服务,充当语义级的知识库角色; 知识关系建立类工具则通 过对知识点的关联建立提供深层次的知识关联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基础知识及知识架构类工具相结合,提供 相应的知识推理服务; 知识处理及展现类工具是知识抽取、关系建立、呈现等工作中所涉及的实用工具,这些工具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完成对知识的重组。最后,对知识组织工具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多维融合、网络化、分布式、 个性化、动态化是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知识组织 知识服务 知识组织工具 【分类号】G25
8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总第 237 期 2013 年 第 9 期
1引言
知识服务,指以信息和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 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 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 用和知识创新 的 服 务[1]。 在 此 视 角 下,可 以 将 其 理 解 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并提供解 决方案的过程即为知识服务。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 体所进行的诸 如 整 理、加 工、揭 示、控 制 等 一 系 列 组 织 化过程及其方 法[2]。 由 此 可 见,在 知 识 组 织 与 知 识 服 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知识组织是知识服务的前提和 基础,而知识服务是知识组织的目标与延伸。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ol Catering to Service: Today and Future
Xie Jing1 Qian Aibing1 Han Pu2 Su Xinning3 1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2 (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China)
也更为多样、作用也更为广泛。以提供服务为标准,本 文将知识组 织 工 具 划 分 为 基 础 知 识 与 知 识 架 构 类 工 具、知识关系建 立 类 工 具、知 识 处 理 与 展 现 类 工 具,如 图 1 所示:
图 1 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工具分类及架构 其中,基础知识和知识架构类知识组织工具主要
3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ervice,this paper divides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ols into three groups: tools for basic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ystematization,tools for knowledge relationship establishing,and tools for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for basic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render push services for knowledge elements. Tools for knowledge relationship establishing mainly work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knowledge relationship and support inference services together with tools for basic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Tools for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visualization are used in the procedure of knowledge extraction,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After the procedure,these tools render user - oriented services by knowledge reorganization. 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future trend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ols and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ture tools. 【Keywords】Knowledge organization Knowledge servic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