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张文玉)

摘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章也不断增多。然而在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容上,学界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学界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概念界定和内容的观点做了简单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概念内容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章也不断增多。然而在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容上,学界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不同地界定,本文旨在对这些界定进行简要地梳理,并在此基础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照。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

生命是一个意义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活、生存等基本涵义,而且包含了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生命才是值得追求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应如何提高生命质量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生命的存在是人生的基础,对生命深入而积极的理解是提高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积累和增长知识、锻炼生活技能、不断提高对于生命的认识和体悟的重要时期,加强对于他们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我国学者林东根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1可见,林东的定义基本包括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所有内涵,从内容上看包括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和关怀,基本包括了大学生生活中的所有方面;从目的上来看,既有大学生个人层面的“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的树立,也包括社会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既有对实际“生存技能”

1林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设计与创新》,《社会探索》,2006年第7期,第86页。

的强调,也有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提升的考量。林东的定义无疑是全面的,但也难免失于繁复,健康、安全、成长、价值与关怀这些词之间交叉重叠,影响人们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解。

与林东追求全面但又繁复的定义不同,杨雪琴的定义更加强调对“生命观”的教育。她认为,“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2这个定义既简练,又能体现生命教育的意涵,然而,关于“生命观”这个定义中的核心概念,杨雪琴则没有给出界定,这样难免使这个定义显得过于模糊。

何源和徐济达认为,“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他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信仰。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及自我存在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信仰,让学生学会透视人生的内涵;2、以知促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论去指导行动,培养学生去发现真善美,创造真善美;3、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与前述两个定义相比,何源等人的定义无疑更具有“生活”气息,它更注重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良好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形成。然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强调难免使这个定义显得过于偏狭,从而忽视了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本应包括的社会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定义中,学者们都只是从生命教育的内容、目的等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界定,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主体则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主体应为教师和专业的心理及社会工作者。原因就在于,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最容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生命教育的相关信息。然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毕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只能作为日常课堂的辅助性内容。因此,在日常课堂之外,有必要通过心理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辅导。这些专业人员拥有关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相关知识,能通过专业的手段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需求进行清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专业的服务提供方法,能够通过各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传授,增进大学生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从而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

因此,以上述学者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定义为借鉴,笔者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作出如下定义: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心理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为主体,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为促进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与体悟,培养其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价值观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2杨雪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57页。

3何源,徐济达:《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12期,第1038页。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1、相关学者的划分

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概念一样,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学界历来也缺乏统一。不同的学者根据现实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学者杨雄认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应当包括珍惜生命教育、生命价值教育、诗意生命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珍惜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使他们学会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它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等方面的内容;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功利主义生命价值观的束缚,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帮助学生找寻自己真正的生命价值,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诗意生命教育就是生活磨练教育,要让青少年知道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挫折和挑战的,只有认真的接受和面对这些挑战,生命才会更有意义,磨练生命要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和死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选择的,生命只有在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人际交往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共同生活,人并不是独立的生活在世界之中,而是处在各种关系网络之中,因此,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4杨雄的划分是比较细致的,而且每一方面之间存在一种递进的关系:珍惜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命价值教育是指导,诗意生命教育是必要手段,人际交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面。然而这种划分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忽视了作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生命质量之基础的生存技能方面的教育,从而使这种划分显得不够全面。

从生命教育的目的和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出发,刘利和张利民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区分了四个方面:首先是生存意识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亵渎和践踏。倡导生命价值的存在及重要意义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在根据。”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层次,只有生命能够存在,才能谈得上生命的发展和质量。其次是苦难、死亡意识教育。“人生是无法避免苦难的,苦难与人生共存,没有苦难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所以,要培养大学生挑战苦难,磨练人的生命意志。没有对苦难的挑战,也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第三是生命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遵循“美”的规律来面对、思考和设计人生,从而领悟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同时,还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负面状态及所蕴含的积极生命意义。生命负面状态常常直接导致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生命教育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体认生命负面状态的意义与价值。”第四是生命信仰教育,“也可称为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信仰表征着人类对终极关怀的追问。”生命信仰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对于生命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正确认知,同时,它也是对于生命的一种约束。5这种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划分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只偏

4杨雄:《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第2-3页。

5刘利,张利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第107-10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