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基于云平台实验报告系统建设[论文]

基于云平台实验报告系统建设[论文]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建设探索【摘要】结合广州市“天云计划”的具体实施,为了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提供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

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云平台实验报告一、计算机课程实验报告的现状与分析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是计算机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课程实验项目的种类分为基础性、验证性、综合与设计性三类。

其中。

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内容均为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的使用操作。

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各种应用软件。

因此,它与常规的物理、化学实验有较大的区别,没有观测结果和测量数据,也无需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处理。

学生所做的实验操作结果全部都能保存在电子文件中,课后,老师可打开文件直接查看学生的文件或操作过程的结果进行评比,这是其它许多学科的实验无法做到的。

在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中,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是要有最终的确定性的成果,即形成一个计算机的作品,不像物理、化学的综合与设计实验那样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理论,因而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学生编制书面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教学的掌握并无多大的实际作用。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报告形式应编写电子实验报告为主,通过编写电子实验报告,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学生的电子实验报告要求存放在一定的硬件介质中,以供教师进行批改。

目前。

对于计算机课程实验报告的形式与存放方式,教师批阅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模式,由各学校自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分数界定划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结合广州市“天云计划”的具体实施,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系统运转二年来促进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的建设与计算机课程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改革尝试1.建立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学生依托校园网进行资源共享与电子版实验报告的存储,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网上对电子电子版实验报告评测。

红亚科技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安全实验系统

红亚科技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安全实验系统

信息安全云实验平台方案HonyaCloud-SecLab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国二零一四年目录一.公司简介 (6)二.背景 (8)2.1信息安全发展及人才需求 (8)2.1.1国家安全战略要求 (8)2.1.2企业社会经济需求 (8)2.2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9)三.信息安全实验室设计理念及目标 (9)3.1信息安全实验室设计理念 (9)3.2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目标 (10)3.2.1提升动手能力 (10)3.2.2培养特色人才 (10)3.2.3支持科学研究 (10)四.信息安全云实验平台建设方案 (11)4.1基础支撑环境建设 (11)4.1.1基础环境建设 (11)4.1.2IT与网络环境建设 (12)4.2信息安全云实验平台介绍 (13)4.2.1用户管理模块 (14)4.2.2实验管理模块 (15)4.2.3课件资源模块 (16)4.2.4实验加载模块 (18)4.2.5考试管理模块 (19)4.2.6部署方式简易 (20)4.2.7科研创新 (20)4.2.8实训平台特色功能 (21)五.信息安全云实验平台课程 (22)5.1网络工程实验 (23)5.1.1网络工程实训实验模块 (23)5.1.2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模块 (23)5.2数据库应用 (24)5.2.1SQLServer数据库应用实验模块 (24)5.2.2MySQL数据库应用实验模块 (25)5.2.3Access数据库应用实验模块 (26)5.3程序设计 (26)5.3.1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模块 (26)5.3.2VC++程序设计实验模块 (27)5.3.3C#程序设计实验模块 (28)5.3.4Android程序开发实验模块 (28)5.4网站开发 (29)5.4.1JSP语言网站开发实验模块 (29)5.4.2PHP语言网站开发实验模块 (30)5.5操作系统 (31)5.5.1Linux系统应用实验模块 (31)5.6密码学与应用 (32)5.6.1密码学实验模块 (32)5.6.2密码学应用实验模块 (33)5.6.3PKI实验模块 (33)5.7信息系统安全 (34)5.7.1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模块 (34)5.7.2数据库安全实验模块 (35)5.7.3应用系统安全实验模块 (36)5.7.4容灾备份实验模块 (36)5.7.5安全审计实验模块 (37)5.8网络安全 (38)5.8.1安全风险评估实验模块 (38)5.8.2Web应用安全实验模块 (38)5.8.3网络安全攻击防护实验模块 (39)5.8.4防火墙实验模块 (40)5.8.5入侵检测实验模块 (40)5.8.6VPN实验模块 (41)5.8.7网络扫描与嗅探实验模块 (42)5.8.8密码破解实验模块 (43)5.8.9网络欺骗实验模块 (44)5.8.10安全攻防分析实验模块 (44)5.9数字内容安全 (45)5.9.1隐写软件实验模块 (45)5.9.2信息隐藏实验模块 (46)5.9.3数字水印实验模块 (47)5.9.4软件水印实验模块 (48)5.10软件安全 (48)5.10.1缓冲区溢出及漏洞分析实验模块 (48)5.10.2恶意代码分析实验模块 (49)5.11信息安全工程实践 (50)5.11.1安全编程实验模块 (50)5.12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 (50)5.13网络攻防实验 (51)5.13.1网络扫描与嗅探实验模块 (51)5.13.2密码破解技术实验模块 (52)5.13.3网络欺骗技术实验模块 (53)5.13.4漏洞利用技术实验模块 (53)5.13.5拒绝服务攻击技术实验模块 (54)5.13.6恶意代码技术实验模块 (55)5.13.7智能手机安全实验模块 (56)5.13.8Back Track 5实验模块 (56)5.13.9Web攻击技术实验模块 (57)5.13.10逆向工程技术实验模块 (58)5.13.11日志清除技术实验模块 (59)5.13.12网络安全防护实验模块 (60)5.13.13持续控制实验实验模块 (60)5.14网络攻防实战 (61)5.15网络安全综合评估 (62)5.16实验列表 (63)5.17实验教材体系 (89)六.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优势 (90)6.1技术方案优势 (90)6.1.1方案优势 (90)6.1.2核心技术优势 (90)七.技术服务 (91)7.1 售前技术服务 (91)7.2 技术培训 (92)7.3 售后技术服务 (92)八.信息安全实验室设备清单 (93)一. 公司简介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高校云集的中关村核心区域。

新型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新型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新型医院科研管理系统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医院科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是促进医疗进步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然而,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信息交流不畅、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新型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旨在提供高效、便捷的科研管理服务,包括项目管理、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功能。

系统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快速检索,以及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二、功能特点1. 项目管理新型科研管理系统提供了全面而高效的项目管理功能。

科研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创建和管理科研项目,包括设定项目目标、分配任务、制定计划等。

同时,系统提供了项目进度的实时监控和报表生成,帮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2. 资源共享科研资源的共享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型科研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资源库,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

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和获取这些资源,避免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3. 成果展示科研成果的展示对于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

新型科研管理系统提供了在线论文发表和展示的功能,科研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发布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评审和评论的功能,帮助科研人员得到同行的意见和批评,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三、系统优势1. 提高科研效率新型科研管理系统通过集中管理和共享资源,避免了科研人员在查找和整理数据上的重复劳动,提高了科研效率。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协作和交流的功能,帮助科研人员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建立资源库和数据中心,新型科研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分配。

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权限获取所需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采购。

3. 提升学术影响力新型科研管理系统提供了在线发表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帮助科研人员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概述科研平台是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很多科研平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用不便捷、安全性低等。

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科研平台的优化建设方案,旨在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方案1. 硬件设备优化科研平台需要配备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满足科研人员对数据处理和计算资源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因此,建议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与购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科研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选择具有良好性价比和可靠性的硬件设备。

2. 软件平台优化科研平台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平台,以提供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处理、模拟、仿真等科研活动所需的软件支持。

在软件平台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选择功能齐全、易用性高、安全性好的软件平台,并定期更新和升级,以保证软件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数据管理和共享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以便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在数据管理和共享过程中,应注意对科研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制定明确的数据管理和共享规范和标准。

建议采用云存储技术,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交流和协作平台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以方便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

建议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以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远程交流和协作。

同时,应制定交流和协作规范和标准,保障交流和协作的质量和效率。

5. 安全防护和管理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机制,以保护科研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议采用多层次、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保护科研数据的安全。

省级科研信息管理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科研信息管理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第 2 3卷 第 3 期
21 0 2年 6月
中原 工 学 院学 报
J 0URNAI OF ZH(NGYUAN ) UNI VERS TY I 0F TECHN0I0GY
V o123 N o . .3
Ji ., 0 2 t n 2 1
文 章 编 号 : 6 1 6 0 ( 0 2 0 —0 4 ~0 1 7 ~ 9 6 2 1 )3 0 5 3
能 设 计 、 其 他 云平 台 的 关 系 、 码 规 则 等 进行 了 分 析 讨 论 , 出 了具 体 的 设 计 思 路 和 实 现 方 法 , 科 研 信 息 、 报 管 理 与 编 给 为 情
提供 了一定的帮助.


词 : 科研 信 息 ; 计 算 ; 构 云 架 文献标志码 : A DO :0 3 6 /.sn 17 —6 0 . 0 2 0 . 1 I1 . 9 9ji . 6 1 9 62 1. 3 0 0 s
步 提 高 和 完 善 . 的 省 级 科 研 信 息 管 理 部 门 、 局 科 研 有 厅
a aS ri 、 台 即服务 (P a ,Pafr a ev s ev e) 平 c aS l om saS r— t
i ) 软 件 即 服 务 (aS , ot r a ev e. c 和 e S a S f e s S ri ) wa a c
息 , 何对 这 些信 息实 施有 效 的管理 , 使之更 好 地服 如 并
务 于社 会 , 高经 济效 益 和社会 效益 , 十分 重要 的 问 提 是
题 . 年来 , 多学 者 提 出 了一 系列 的思 想 和 理 念 , 多 许 各 级 行政 机关 也 采取 了多 种 方 法 和措 施 , 科 研 信 息 的 对 产生 、 加工 处理 、 知识 成 果运 用 等进行 了富有成 效 的管 理 . 随着科 研 信息 量 的增 加 以及 科 研 信 息 共 享 需 求 但 的 提升 , 有 的管理 方 法 、 式 、 具 等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现 模 工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等,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03
考核与反馈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参训人员进行技能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所需的信
息化技能。同时,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05
科研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应用
智能决策支持
01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为
移动科研办公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科研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科研项目申请、进 度查看、成果提交等科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高性能计算支持
云计算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可满足科研工作中大规模数值模拟、 数据处理等高性能计算需求。
跨组织与跨国界科研协作
全球化科研协作平台
构建跨组织、跨国界的全球化科研协作平台,打破地域和组织界 限,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意义
信息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 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提升科研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科研人员可以 更方便地获取和共享科研资源,
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科研管理
信息化有助于规范科研管理流程, 提高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
建设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共享与 协同办公,促进了科研合作与交流。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科技与经济 的紧密结合。
未来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展望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未来科研管理信息化建 设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 技术的应用,实现科研 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和个性化。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医院作为现代化的医疗组织,面临着海量的患者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挑战。

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的需求。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一、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概述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各种计算和存储资源的一种计算模式。

在医院信息管理中,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多方面的数据整合和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涵盖了患者信息管理、医疗数据管理、医生和护士信息管理、药物和器械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分散在不同系统和地点的数据整合起来,提供给医务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

二、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1.云平台的搭建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首先需要搭建一个适合的云平台。

这个云平台可以由医院自行建设,也可以借助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

云平台应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同时要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2.患者信息管理在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中,患者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云平台,可以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治疗方案等数据整合起来,并提供给医务人员进行查询和评估。

患者也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挂号、缴费等操作,提高就诊效率。

3.医生和护士信息管理医生和护士是医院中重要的管理对象。

通过云平台,可以将医生和护士的个人信息、专业技术、科研成果等数据整合起来,并提供给医务人员进行查询和交流。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医疗数据管理在医院中产生的医疗数据非常庞大,包括患者的检查结果、化验报告、影像资料等。

通过云平台,可以将这些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

同时,可以借助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辅助医疗决策和疾病预测。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学生信息分类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学生信息分类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学生信息分类管理系统设计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二、云计算概述 (7)2.1 云计算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8)2.2 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 (9)2.3 云计算的优势与挑战 (11)三、高校学生信息分类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3)3.1 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15)3.2 功能需求分析 (16)3.2.1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 (18)3.2.2 学习成绩管理 (19)3.2.3 个人信息变更与查询 (20)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3.3 性能需求分析 (23)3.4 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分析 (24)四、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学生信息分类管理系统的设计 (26)4.1 系统架构设计 (27)4.1.1 分布式存储架构 (29)4.1.2 分布式计算架构 (30)4.1.3 云服务集成架构 (31)4.2 数据库设计 (33)4.2.1 数据库选择 (34)4.2.2 数据表设计 (35)4.2.3 数据索引设计 (36)4.3 应用服务设计 (37)4.3.1 用户界面设计 (39)4.3.2 功能模块划分 (41)4.4 安全性设计 (42)4.4.1 身份认证与授权 (43)4.4.2 数据加密与解密 (45)4.4.3 日志审计与监控 (46)五、系统实现与部署 (47)5.1 开发环境搭建 (48)5.2 编程语言与技术选型 (49)5.3 系统功能实现 (50)5.4 系统测试与优化 (51)5.5 系统部署方案 (53)六、结论与展望 (54)6.1 研究成果总结 (55)6.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56)6.3 后续研究方向与展望 (57)一、内容概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为数据处理和存储提供了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资源。

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分类是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云计算的内网建设方案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一、概述云计算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终端用户通过网络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Iaas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计算机(物理机和虚拟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负载均衡和防火墙等基本计算资源;系统管理者在此基础上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供终端用户使用。

IaaS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和集中化管理维护,所有的核心硬件和数据都进入院机房,并且通过与存储系统的配合获得更高的系统可用性和灾难备份,大幅度提高包括CPU在内的所有硬件资源利用率。

而且各部门不再配备独立服务器,各种业务系统以及虚拟桌面、虚拟应用的部署都在院机房进行,新应用的就绪时间几乎缩短为零,实现即可开通。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应用开发者。

PaaS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

平台通常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的运行环境、数据库和Web 服务器,开发者在此平台上部署和运行应用,开发者不能管理和控制底层的基础设施,只能控制自己部署的应用。

PaaS提供基于“云”的服务,开发者不必构建自己的基础设施,完全可以依靠云平台来创建新的SaaS应用。

云平台的直接用户是应用开发者,而不是终端用户。

PaaS以App Store(应用商店)的方式统一应用(各种业务系统和软件工具),整合、管理并控制应用和数据,包括Windows、应用程序、Web应用移动应用并将它们交付给任何终端设备。

支持最终用户使用任何终端安全地接入业务系统和数据(解决了应用门户和单点登录需求);基于环境智能感知型实现安全控制功能,根据用户角色、所使用的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点和接入网络情况交付适当内容,确保应用和数据的安全(解决了应用授权问题);实现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应用商店的自助式服务,确保应用在终端用户所使用的任何终端设备间无缝地切换,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软件的模式,在云端安装和运行应用软件,终端用户通过云客户端(虚拟应用、虚拟桌面或Web 浏览器)使用软件(不管客户使用何种系统,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等还是瘦客户端)。

SaaS在“云”端以应用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应用。

一旦部署完虚拟化应用,终端用户只要在任何终端设备上安装客户端软件,登录后展现在其面前的是软件商店式的应用访问门户,打开软件即可使用;虚拟桌面仅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服务,降低服务器资源占用。

SaaS要为水科院用户提供三大类应用:办公软件及工具、业务应用和社区应用。

云计算环境实现的难易程度分三个层次:设备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设备虚拟化实现服务器集中化和虚拟化,采用虚拟机的方式,为开发者和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对开发者来说,使用虚拟服务器替代物理服务器部署应用;对于终端用户,无论使用任何终端,都是采用虚拟桌面的方式使用各种软件工具、应用程序或浏览器。

集中式的容灾措施使得对于开发者或是终端用户来讲,无需考虑系统、文档、应用及数据容灾备份,但是各虚拟化设备还保持着独立的特征,像操作系统、负载均衡、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系统软件均为独立部署,使得大量服务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最常见的问题是内存占用高居不下,CPU 资源大部分被浪费。

应用虚拟化实现了软件一次部署多次应用,采用软件商店的模式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对于终端用户,不必登录虚拟桌面和安装即可直接使用软件,系统和网络资源占用大幅降低,意味着这些资源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应用虚拟化实现了应用门户,结合IC卡或USBKey,单点登录和应用授权同时也得以实现(采用IC卡或USBKey,取决于终端设备的种类,所有类型的终端设备(瘦客户端、PC或笔记本)都支持USBKey,但PC或笔记本不支持IC卡,需另外购置读卡器);对于开发者,最常使用的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数据库资源等基本不会通过应用虚拟化方式提供,所以应用虚拟化未提供明显的益处。

平台虚拟化实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应用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版本管理、协同软件等开发工具的虚拟化,这主要是为开发者提供服务。

更高的要求是实现业务应用接口统一规划,通过门户平台、消息系统等社区应用,打通各业务应用间的通信渠道,实现组织间协同,为终端用户提供整体的业务解决方案,强化沟通,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平台虚拟化的实现多见于公有云提供商,如Amazon EC2、百度云BAE、新浪云SAE和阿里云TAE等。

对于我们团队来讲,这一步的难度非常大,通过采购方式不能完全解决水运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但平台虚拟化才是水运行业顶层设计中云计算的关键部分和亮点,是我们能够占领水运行业信息化制高点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应该本着由简入繁,重点先行的原则,先从Java平台入手,实现Java容器、数据库引擎和文档存储虚拟化;实现业务应用的远程部署、资源分配、计费管理自动化;实现负载均衡、系统容错容灾透明化;实现管理工具可视化。

二、业务需求业务应用要为各部门实现:1. 人事处:人事档案维护、检索、借阅;员工薪酬;员工培训;人事工作请示;人事文件柜。

2. 开发处:横向项目管理、资质管理、院属公司管理。

3. 办公室:文件签收、签发,用印申请。

4. 科研处:承担项目、委托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技奖励申报、成果信息管理、基础条件管理以及交流与合作业务的相关管理功能。

社区应用要实现:1. 门户平台:由“内容管理系统”、“统一认证系统”、”消息通知系统“三大相基础构架组成。

2. 云通讯功能,在浏览器内实现文本、语音、视频的通话及交流;3. 企业文件、数据的云端存储,数据上传成功即可分享给所有指定用户;4. 云办公,无需下载文章,直接在浏览器内打开、编辑文档;5. 移动云应用,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实现以上所有功能。

三、组织建设云计算运维团队的建设要考虑两个方向:1. 我院云计算运维团队,为院私有云提供运维服务。

2. 信息中心云计算专业服务团队建设,为信息中心客户提供私有云建设和运维服务。

人员构成、组织结构问题应在商务谈判结束后确定下来,在院云计算环境实施过程中跟进、学习和锻炼队伍,为云计算相关项目和产品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改善Self-Service供给从一个用户的角度讲,预定一台测试服务器肯定不像在iTunes上买几张音乐光盘那样简单。

目前市场上有足够的Self-Service供给机器可以选择,包括:Citrix XenServer和Hyper-V Essentials管理平台Microsoft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User Self-Service PortalSurgient虚拟自动化平台VMware Lab ManagerVMware Lab ManagerSelf-service供给可以降低新技术及测试和培训系统部署的总所有成本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并简化对虚拟化管理软件的投入。

包括定额执行和整合生命周期管理在内的许多工具都允许未经使用的虚拟机进入待机状态。

Self-service供给是实现内部云架构的一个便捷步骤,因为用户只需要通过Web 界面就可以定制一项服务,很多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为家里定制服务。

最后要强调的是,这些服务的递交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它们能满足用户对性能和可靠性的期望值即可。

解决方案两条路实现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第一是演进式的,戴尔通过保障现有的一些投资,把一些现有的基础架构集成在一个虚拟化的环境里面,逐步去提供这些自动化,动态的数据中心管理,能够达到IT高效管理水准。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些传统应用,像传统的应用可以逐步演进式的达到高效目的。

第二是革命性的,一些大型客户,像谷歌、阿里巴巴、微软等等,他们是用一个全新的应用模式,包括应用到底层的基础架构整个是全新的,一个云计算大规模扩展的环境。

另一个架构是运用戴尔的融合基础架构,通过Vstart平台将戴尔的服务器、网络、存储等产品统一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方案打包给客户。

而整个VIS私有云解决方案架构由三部分组成,戴尔VIS自助服务创建器、戴尔VIS工作负载导向器和戴尔VIS高级架构管理者。

VIS高级架构管理者是基于Scalent的云虚拟化的基础管理平台,可以与vSphere、Hyper-V和Xen集成,完成P2V、V2V和虚拟机自动化操作如发现、配置、启动、创建和删除等。

戴尔VIS自助服务创建器是虚拟化用户的应用门户,用户通过简单易用的Creator门户,自己在规定权限内自动创建、配置所需的虚拟资源。

戴尔VIS工作负载导向器是监控、检测、、分析、修复、治理和回收虚拟化资源,保证虚拟化资源按需、按质交付,并跟踪虚拟化资源的使用状况,及时回收虚拟化资源,避免浪费。

戴尔VIS架构和服务可帮助客户将新技术和现有技术迁移至类似云的开放式模型,该模型能够动态调节应用负载并将异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产整合进统一的资源池。

VIS架构由模块化组件构成,这些组件可与客户现有的IT环境相互集成。

VStart则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场景得到使用,包括服务器的整合,把多个服务器整合到一个虚拟化的架构里面,或者是作为个私有云的基础架构,私有云资源池基础架构来部署,或者是用来支撑一些应用的平台,像SAP不同的应用作为资源池或者是一个虚拟架构。

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扩展的虚拟架构或者是远程的分支机构里面都可以得到很好部署。

转变策略刚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用户是集中在节省成本、节省投资、节省成本架构的方面做一些基础架构的集成那些方面。

但是慢慢的,越做越大,整个管理跟运营会出现很大问题。

下一个问题就是在于怎么解决这些虚拟架构扩展的问题,怎么去管理,怎么去把这些整个IT的营运管理可以自动化,可以更好地去管理这些虚拟资源。

针对云计算的需求,戴尔现在的IT部门也在慢慢地向私有云转变,主要是一些商业方面的需求。

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某些公司的IT部门提供一些资源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说两个月时间才能提供给一些IT资源来支持一个新业务。

但是假如说现在可以很容易在一些公有云几分钟申请到一个新的虚拟机。

很快部署,但是如果IT还是反应那么慢的话,那么久才可以提供资源的方案,跟不上业务的发展。

所以,IT会有更大的需求转向私有云方面这个也是一些客户本身的业务需求,他的商业方面的需求引起这些转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